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犊牛新蛔虫病的诊治

时间:2024-07-28

李文富,张开伟

(云南省禄劝县畜牧兽医总站,云南禄劝 651500)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禄劝县辖区内的很多乡镇陆续有养牛场(户)反映犊牛出生后5~15 d开始出现下痢严重,尤其是夏秋季节在有水源的地区和河道周边地区发生犊牛下痢更为严重,特别是青草茂盛和青草结籽阶段,在双化水库周边的封过、照块、砍邓、本增、长麦地、麻科作、赊角、宜岔、幸丘、高家、小马街、拥箐、联合、三蒙、撒营盘等地区反映更加强烈。经调查发现,该病分布遍及世界各地,我国南方各省都有犊牛下痢严重情况,初生犊牛大量感染下痢死亡,多发生于新生4~5月龄的犊牛,经过对麻科作、赊角、宜岔、幸丘、高家、小马街、拥箐、联合、三蒙9个地区的165例病例实地诊断,并对死亡的96例病例进行解剖,检查出死亡犊牛表现为小肠肠炎、下痢、腹痛等重症,导致消化道严重受损而死亡,并在犊牛小肠腔内检查出大量巨型蛔虫成虫,养牛场(户)反映肌肉注射止痢针,如氯霉素注射液、庆大霉素注射液、乙酰甲喹注射液、苦参注射液、硫酸粘菌素注射液、杨树花注射液、恩诺沙星注射液、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止痢王黄藤素注射液、土霉素注射液,以及饲喂粉剂,如庆大霉素粉、百痢重泻停粉、安普霉素粉、氟哌酸粉、白头翁散、杨树花粉、硫酸粘菌素粉、土霉素粉等都达不到任何效果。

1 犊牛小肠腔内检查

蛔虫成虫在犊牛小肠腔内虫体粗而长,蛔虫体的颜色为淡黄色,蛔虫体表角质层较薄而柔软,透明容易碎裂,虫体前端有3个唇,食道圆柱型,蛔虫后部有一个胃和肠管相连接;雄性虫体长20 cm左右,尾圆锥形,弯向腹部;雌虫体比雄虫大而长25cm,虫体的生殖孔开口虫体前1/15处,尾部直立、虫卵出现圆球状,短而圆,75 um左右,虫体壳皮较厚,外皮窝状,鲜虫的虫卵为淡黄色;寄生虫在犊牛小肠内发育成熟,雌雄交配,卵随着粪便排出,在适宜的气候和环境条件下,3~4周即可发育为虫卵;母牛采食了被污染虫卵的饲料、青草或饮水后,虫卵在母牛的小肠内穿透小肠壁,再转移到肝脏、肺脏、肾脏器官,形成第3期幼虫后潜伏在这些内脏组织,母牛怀孕260 d,幼虫开始转移到母牛的子宫体内,寄生在胎盘中,随着母牛胎盘正常蠕动,胎盘内的胎儿小肠内有蛔虫卵正常发育生长,犊牛出生后5~15 d发育成成虫,成虫在犊牛体内寄生2个月后随着犊牛肠道排出体外污染饲草和水源。

2 犊牛病因

从双化水库周边的封过、照块、砍邓、本增、长麦地、麻科作、赊角、宜岔、幸丘、高家、小马街、拥箐、联合、三蒙、撒营盘等地区反映的病例中发现,特别是封过、照块、砍邓、本增、长麦地、麻科作、赊角几处出现的初生犊牛下痢病例,犊牛呈现大量感染下痢引起死亡病例,死亡比较严重的为新生1~2月以内的犊牛,经过对麻科作、赊角、宜岔、幸丘、高家、小马街、拥箐、联合、三蒙9个地区的165例病例实地诊断,并对死亡的96例病例进行解剖后发现,犊牛体内的成虫已经发育成熟,雌雄交配后虫卵随着犊牛粪便排出体外,随着犊牛粪便排出体外的虫卵,在河道周边,饲草和水源区有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的条件下,蛔虫卵发育成为二期幼虫后感染母牛,怀孕母牛采食了被蛔虫卵污染的饲料、饲草、水源后,蛔虫幼虫在母牛的小肠内穿透肠壁,转移至肝脏、肺脏、肾脏器官,发育成三期幼虫,三期幼虫潜伏于母牛的肝脏、肺脏、肾脏器官组织内,母牛怀孕到8个月,幼虫转移到母牛子宫内,转入母牛胎盘,由于胎盘的蠕动,被胎犊吸入小肠发育,犊牛出生后30 d后发育成成虫,成虫在犊牛小肠体内生存60~90 d后,逐渐从肠道排出粪便,蛔虫经过胎盘垂直传播给胎犊。

3 犊牛新蛔虫生活史

成虫寄生于母牛的小肠内,以软消化食物为食物。雌成虫交配后产卵,蛔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饲草和水源,受精卵在荫蔽、潮湿、氧气充足和适宜的温度、湿度、酸碱度条件下,经过15 d的正常发育,使卵细胞发育成一期幼虫,又经过7 d的第1次蜕壳后形成蛔虫卵,蛔虫卵被母牛吞入胃肠道后,在母牛小肠内孵化为幼虫,幼虫蛔虫分泌透明质酸酶和蛋白酶,侵入小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钻入肠壁小静脉或淋巴管,经静脉输入肝脏,有经过右心室转入到肺脏,通过穿破毛细血管进入肺泡内,进行2次和3次的蜕变,沿着支气管、气管转移至咽部,被母牛吞食后,经食管、胃到小肠内,在小肠内进行4次蜕变后,经21~42 d正常发育为成虫。

4 临床症状

临床上明显出现犊牛吃奶减少或废绝,腹泻、很快消瘦,甚至死亡,镜检粪便,可发现蛔虫卵;活体症状表现为病牛间隔性拉稀、精神不振,有的伴有便秘,发病久后会越来越消瘦,危害养殖场经济效益,特别犊牛在3周龄比较容易发病,犊牛感染蛔虫卵严重时表现为初期不出现临床症状,正常吮乳,排出灰白色糊状粪便,粪便恶臭;随着症状的逐步加重,发病犊牛精神萎靡不振,走动困难,卧地不起,食欲少,吮乳困难,腹部开始膨胀,瘤胃积食,腹痛明显,后期便秘或粥样稀便恶臭味;症状加重的犊牛,精神萎顿,采食停止,体质消瘦,被毛无光,黏膜苍白,拱腰拖背,后肢无力,走动不稳,站立困难,长期卧地不能站立、眼神无光,鼻孔呼出腥臭味气体;体温降低,耳尖和四肢冰冷,衰弱昏迷状态,蛔虫大量增多时,出现肠阻塞、肠破裂,蛔虫进入胆道而发生衰竭而死亡[1~3]。

5 病理剖检

犊牛小肠内容物呈现淡黄色粥状,虫体增多,肠道出现机械性损伤,肠粘膜炎,肠道溃疡,肠管阻塞、肠管套叠、出现腹膜炎,犊牛产出后食入感染性虫卵,孵化出幼虫,通过肠壁进入肝脏,发生消化功能障碍,肝脏组织破损严重,食欲停止,幼虫再转移到肺脏,肺组织受伤成为肺炎,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嗜酸性白细胞逐步增多,肠破裂。

6 诊断方法

通过观察犊牛出现下痢,往往容易误认为犊牛痢疾,经止泻、消炎无明显效果,如果出现灰白色或者灰黄可诊断为犊牛新蛔虫,漂浮法检查粪便出现蛔虫卵,如果出现犊牛排出灰白色或灰黄色糊状的粪便,而且粪便恶臭,通过皮下注射伊维菌素注射液2次,每周1次,犊牛喂食阿苯达唑、阿维菌素等效果明显,即可确诊为犊牛新蛔虫。

7 预防方法

犊牛新蛔虫病对药物的抵抗力强,阳光直射抵抗力弱,犊牛小肠腔内的成虫卵随着粪便排出,蛔虫卵污染饲料、牧场,饲草和水源,所以犊牛排出的粪便和其污染的垫草,必须堆集发酵,杀死虫卵,才能切断蛔虫卵污染源传染怀孕母牛的传播途径,在母牛放牧的草场和水源地,在夏秋季节用戊二醛或聚维酮碘溶液每周兑水消毒1次,连用2次,消毒杀灭蛔虫卵2 d后再放牧,母牛在配种前驱虫两次,每周一次,犊牛出生后次日开始驱虫两次,每周1次;饲草、放牧草地、水源清除虫卵、幼虫、成虫。

8 治疗

可选用以下几种药物:(1)牛羊专用的伊维菌素片,根据犊牛体重计算剂量,25 kg1片,一次口服,驱虫2次,每周1次。(2)牛羊专用的阿苯达唑片,根据犊牛体重计算剂量,25 kg1片,一次口服,驱虫2次,每周1次。(3)牛羊专用的阿维菌素片,根据犊牛体重计算剂量,每1千克体重0.3 mg一次口服,驱虫2次,每周1次。(4)伊维菌素注射液,按体重每0.2 mg/kg,皮内注射,每周1次,以后犊牛按照正常程序进行常规驱虫[4~5]。

9 总结

犊牛进行预防性驱虫是预防本病的重要措施,往往被养牛场(户)所忽视,犊牛拉痢时只会考虑止痢,没有考虑驱虫,是造成犊牛止痢不止而死亡的主要病因,对出生犊牛优先考虑驱虫,才能正常止痢,让犊牛健康成长,增加收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