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诊断与综合防控技术

时间:2024-07-28

张兆军

(甘肃省泾川县农业农村局畜牧兽医中心,甘肃泾川 744306)

蓝耳病又被称之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会影响妊娠母猪正常繁殖,主要临床症状为流产、木乃伊胎与产死胎等。而非妊娠母猪感染后,则会患上呼吸系统疾病。据研究资料显示,仔猪感染蓝耳病后,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感染蓝耳病后,流产率超出30%[1]。与此同时,由于传播速度较快,因此要及时对疾病进行准确诊断,并实施有效的防治措施。

1 蓝耳病的流行情况

在猪群中,作为一种具有高度接触性特点的传染病,蓝耳病具有地方流行性。同时,由于猪属于一种易感动物,特别是1月龄内的仔猪与妊娠母猪易感性最强。而病猪与带毒猪作为主要传染源,可以通过空气接触与精液来传播病毒,也可以通过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当易感猪与带毒猪进行直接接触时,或者是与运输病猪的器材与工具进行接触时,也可能会感染蓝耳病[2]。为此,在蓝耳病防治过程中,要高度重视与严格控制感染猪的流动性,以防该疾病更大范围的扩散,展现出其持续性感染的特点。

2 蓝耳病的诊断

2.1 临床症状

主要表现为体温异常升高、结膜发炎以及严重气喘与咳嗽。另外有部分猪群可能会表现为后躯无力,无法站立。仔猪与母猪多发,而成年猪感染蓝耳病后,大多数情况下都耐受。

2.2 病理指标

肺部出现肿胀,且表现出大理石病变,常见与肺部心叶与间叶;在显微镜下,脾脏表面或者是周边可以见到梗死灶,多为出血性梗死;肾脏颜色为土黄色,表面能够看见针尖到小米粒一样大小的出血斑点,同时其皮下、心脏、肠道以及肝脏内部也会呈现出血斑点。另外,在显微镜下,还可以观察到肾间质性炎,肝脏、心脏与膀胱也会偶尔表现出渗出性炎症与出血性炎症等病变,极少病例会出现胃肠道溃疡、出血,甚至是坏死。

2.3 病原学指标

经病毒分离检查呈阳性,同时也可以使用病毒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对蓝耳病进行检测,检测结果呈阳性即为蓝耳病。在日常诊断中,若符合上述症状与病原学指标,就可以判断为疑似病例,若上述三个指标都符合,就可以确诊为蓝耳病。

2.4 临床表现

2.4.1 急性型

处于急性型感染母猪,精神萎靡,食欲不振,严重情况下会丧失采食能力。同时,感染母猪表现为发热,并发生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妊娠后期母猪,当其处于急性期时,就会出现早产与流产等现象。在一般情况下,产出的多为死胎,也可能为弱仔或者是木乃伊胎。而对于部分急性型新生仔猪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运动功能受损等现象,甚至会出现轻度瘫痪的可能。此外,生长期与育肥期的猪被蓝耳病感染后,临床症状不明显,较为轻微,但统一表现为呼吸困难,只有极少数病猪会出现咳嗽症状,其双耳背部及边缘、尾部、腹部的皮肤会表现为深紫色。在蓝耳病防控过程中,种公猪很少会感染该疾病,即便被感染,也只是表现出精液品质差,且极易产出畸形精子,而精液也大多会携带病毒。

2.4.2 慢性型

在我国范围内,规模化猪场若发生蓝耳病疫情,则多数为慢性型。总体表现为病猪生产性能降低,生长速度缓慢,母猪繁殖能力下降等。与此同时,猪群整体免疫能力也会有所降低,并且极易继发感染其他类型的病毒病与细菌病,呼吸道疾病发病率也会随之上升。

2.4.3 亚临床型

在一般情况下,亚临床型病猪是不会发病的,只会表现出蓝耳病持续性感染症状或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对猪群实施血清学抗体检查,可见检查结果呈阳性,且阳性率在多数情况下,维持在10%~88%。

3 蓝耳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3.1 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目前,控制蓝耳病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防疫疫苗,但由于当前市场疫苗种类较多,因此在选择疫苗时,一定要结合地方兽医部门给出的意见。与此同时,也要根据地方流行病学,制定合理免疫计划,以此来进一步增强蓝耳病的免疫效果。在一般情况下,商品猪要在23~25日龄时,接种一次蓝耳病免疫疫苗;种母猪,要在其23~25日龄接种一次免疫疫苗,在其配种前要再接受一次加强免疫;种公猪,在其23~25日龄首次接种疫苗后,之后每隔半年就要接种一次蓝耳病疫苗。针对盛行该疾病的地区,在猪群第一接受免疫,或者是紧急接受免疫后的3~4周,需要再加强免疫1次[3]。

3.2 严格引种检疫管理

引入健康种群,坚持自繁自养,也可以有效预防蓝耳病,降低疾病发生率。在此过程中,若突发意外情况,不得不引种时,就要充分做好引种检疫工作,确保引进种源地与引进猪处于健康状态。与此同时,针对购进的生猪,要对其实施隔离观察,观察2~3周后若无异常情况发生,即可放入到大群进行饲喂。

3.3 健全养殖猪群的饲喂管理制度

要制定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与消毒管理制度,以此来为生猪营造一个良好的养殖环境。要充分做好顶级猪舍的保暖与取暖工作,同时也要给猪舍定期通风,保持舍内空气流通。夏季要做好生猪防暑工作,及时补充干净饮水。另外,养殖人员也要保持舍内环境的卫生,结合猪场养殖现状来严格控制养殖密度,以防出现各种不良应激的刺激。在此基础上,要尽量提高喂料水平,增强生猪的抗病能力。

3.4 做好猪舍的消毒管理工作

养殖人员要及时清理猪舍内粪污,保持猪场环境卫生,并要对废弃物严格实施无公害化处理。同时,养殖人员对猪舍消毒时,要正确选择消毒药剂,优先使用复合醛类消毒药剂,并且要轮换使用不同类型消毒药剂,防止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针对农村散养的生猪,可以用生石灰进行消毒,以此来改善圈舍的环境。

3.5 强化预控细菌性并发感染的工作

若场地内出现发病病例,就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抗菌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制定科学用药方案,以此来有效防止其它细菌的并发感染。

3.6 及时报告阳性病例

若猪场内已经出现了阳性病例,就要及时将其隔离,并马上向地方兽医主管部门上报,依据相关要求,对阳性病例进行严格处理。针对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的病猪尸体,要严格遵照我国《动物防疫法》要求,执行“四不一处理”。除此之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对病死猪与相关污染物实施焚烧处理。

3.7 要全面落实好其他疫病的防控工作

有关部门在认真开展猪高致病性蓝耳病防控工作时,也要高度重视对猪瘟、口蹄疫以及猪链球菌病等疫病的防控与管理工作,以此来有效避免疫病混合感染后,导致病情加重的可能性发生。

3.8 治疗措施

现阶段,我国尚未研究出蓝耳病治疗的特效药,因此只能采用对症治疗。如果有继发病,就要针对继发病展开治疗。例如,当生猪患上蓝耳病后,可以为其注射板蓝根与鱼腥草注射液,同时也可以为其注射穿心莲与板蓝根注射液,并联合解热药物进行治疗,每天2次,连续用药5~7天。另外,也可以通过草药进行治疗,将橘子皮、枇杷叶以及金竹叶等用水煎服,取汁液让猪饮用。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新时期,要想确保猪群正常繁殖与生长,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就要在日常养殖过程中充分做好疫病防治工作。由于蓝耳病属于一种高致病性疫病,在猪群中传播速度极快,所造成后果也十分严重,因此需要相关部门不断扩大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技术宣传工作,以此来从根本上预防该疫病的发生,增强防治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