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奶牛乳腺炎诊断及综合防治

时间:2024-07-28

丁 慧

(甘肃省庄浪县畜牧兽医中心,甘肃庄浪 744600)

奶牛乳腺炎是奶牛养殖业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表现为乳头和乳腺组织发炎,严重影响奶牛健康,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长期使用抗生素会引起药物残留,影响牛奶品质,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寻找有效控制乳腺炎的方法,对提高奶牛生产效应,减少经济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1 奶牛乳腺炎的分类

1.1 临床型(显性)乳腺炎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发病时间长短,临床型乳腺炎可分为急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和轻度乳腺炎三种。急性乳腺炎的特征:患病乳室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红、肿、热、痛特征,肉眼可视乳汁颜色发生变化、乳汁稀薄呈水样乳、血样乳,泌乳量显著减少。慢性乳腺炎的特征:乳汁会出现发黄、发黏、呈絮状,患病乳室弹性降低伴有大小不等的硬块,一般无全身症状。坏死性乳腺炎典型特征:患病乳室的皮肤上出现圆形的黑色、发冷的坏死区,流出大量的脓汁,导致整个乳室的实质部分从坏死腔内脱落。严重时会伴有全身症状,如精神委顿、体温41℃~42℃、呼吸和心博加快、病牛起卧艰难、病牛站立不愿卧倒、身体极度消瘦,常因败血症而死亡。

1.2 亚临床型(隐性)乳腺炎

隐形乳腺炎其主要特征:乳房无明显的炎症反应,乳汁偏碱性,乳汁中蛋白质、脂肪量减少。乳汁中体细胞数量超过25~30万个/ml,氯化钠含量高于0.18%,导致牛奶营养价值降低和保质期缩短,极大的影响了乳汁的品质。我国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约为30%~80%,临床乳腺炎的发病率大约为10%~55%,隐性乳腺炎的发病率约为25%~50%[1]。

2 奶牛乳腺炎的病原学特点

引起乳腺炎的病原体包含细菌类、支原体、病毒等;按照病原体的传播方式和来源分为接触传染性病原体和环境性病原体两大类。前者包括球菌、无乳链球菌、支原体等,它们存在于乳腺当中,通过挤奶员或挤奶机进行传播。该病原体会形成传染源,导致动物患病,带来巨大经济损失。环境性病原体包括沙门氏菌、克雷伯氏菌等,一般通过牛床、土壤、垫草等传播而感染。临床病例中,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的感染最为常见。临床数据表明,通常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于奶牛机体,细菌混合感染的情况最为常见,增加治疗难度[2]。

3 发病机理

奶牛乳头包括乳头括约肌和乳头管。乳头括约肌不仅可以控制乳汁排出体外,还可以防止病原体入侵。首先,由于操作不当致使乳头括约肌受到损害时,乳头括约肌作用失灵,导致病原体乘虚而入。病原体首先从乳头括约肌入侵,经过乳头管到达大乳池,侵犯分泌细胞,经过一系列反应,最终引起乳腺产生炎症反应。部分白细胞穿过泌乳细胞时,会释放一些物质,进而破坏泌乳细胞,致使乳汁合成量降低甚至泌乳功能退化[3]。

4 诊断方法

临床型乳腺炎症状较为明显,根据患病牛的症状能作出初步诊断。临床型乳腺炎乳区症状表现为:红、肿、痛、热等症状,用手触诊患病乳区会感觉到乳区发硬、颜色发红、乳汁变得稀薄呈絮状,泌乳减少甚至产奶停止,乳汁呈淡黄色或带红色的液体、精神委顿、食欲减退或消失等典型症状。非临床型乳腺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乳汁体细胞直接计数(SCC)检验、乳汁pH检查、酶检验法等方法来判断奶牛是否患有隐性乳腺[4]。

5 防治措施

5.1 抗生素防治

目前抗生素仍然是世界范围内常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的方式。主要的抗生素包括青大环内酷类药物、磺胺类药物、氨基糖苷类药物等。近几年有许多新的抗生素被研制出来,如阿不拉乳腺霉素、日光乳腺霉素、列克辛-500及替米考星固体脂类等[5]。抗生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治愈该病,产前给予奶牛一定量的抗生素,可以有效防止乳腺炎疾病的发生。研究表明青霉素经肌肉注射可以在乳汁中保持95%的抑菌浓度[6]。抗生素的使用,会造成药物高浓度的残留在乳汁中,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食品安全。长时间地使用多种抗生素,会引起乳腺炎病原菌的耐药性产生,如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这类菌株都能表达并分泌内酰胺酶,从而对各种抗生素产生抗性[7]。此外,细菌形成荚膜多糖,用于抵御抗生素的杀害。基于这些原因,抗生素的使用面临巨大的压力。因此,研制无副作用的新型药物用于治疗奶牛乳腺炎迫在眉睫。

5.2 中草药防治

中药作为纯天然草药,含有多种有效的生物活性成分,可以抑制或者直接杀死乳腺炎病原菌,甚至可以刺激宿主的免疫反应增强机体对病原菌的抵抗力,同时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吞噬功能。据报道,党参、黄芪、女贞子等组成的中药复方可以增强奶牛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8]。研究表明,丹参、当归、川芎、桃仁等药物能够消除滞留的乳汁及血液,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乳腺细胞再生以及乳汁的产生[9]。目前中草药对奶牛乳腺炎的治疗效果良好,不会出现耐药性和抗生素残留等问题。然而中药抑菌杀菌、解除乳腺炎症反应的分子机理以及对奶牛乳腺炎治疗的作用机理尚不明确,还需深入研究。

5.3 疫苗防治

试验表明,疫苗可以用于预防或治疗奶牛乳腺炎。目前,用于预防奶牛乳腺炎的的疫苗包括减毒或灭活疫苗、类毒素、纯化蛋白亚单位等新型基因疫苗。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型疫苗可以预防奶牛乳腺炎,但是阻止定植的能力有限。该疫苗需要多次肌肉注射和随后的跟踪。当前,由于引起奶牛乳腺炎的病原微生物非常多,无法获得有效杀灭多种微生物的疫苗,这就造成了疫苗的治愈率会越来越低,此外,由于乳腺防御机理的复杂,致使乳腺炎疫苗的研制非常缓慢,目前仍在探索阶段,成熟的疫苗还未研制成功。

5.4 其他物质

噬菌体、抗菌素、抗菌肽等物质也被用于防治奶牛乳腺炎。这些方法都存在很多缺点,如:容易形成抗菌株、影响牛奶中乳酸菌的生长等问题。乳酸菌素3147可以有效的抑制或杀灭大部分的革兰氏阳性菌[10]。虽然这些方式可以有效地抑制病原微生物,但在体内试验中的效果尚无研究证明,还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6 结束语

目前,奶牛乳腺炎的发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奶牛乳腺炎的预防工作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应做好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规范挤奶程序,在挤奶前,做好彻底消毒工作。二是对患病奶牛及时监管,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于严重的患病奶牛,不计得失,尽快淘汰。三是做好干奶期的预防工作。对干奶期的奶牛进行乳头药浴和药物预防,从而降低奶牛乳腺炎的发病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