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中西医结合治疗犊牛病毒性血痢

时间:2024-07-28

冯金娟

(甘肃省泾川县畜牧兽医中心王村工作站,744304)

犊牛病毒性血痢是犊牛饲养过程中的一种常见病,发病率高达2%~3%,死亡率高达30%,犊牛发病时体温升高至39.5℃-42℃,精神沉郁,喜卧,食欲减退或废绝,鼻镜干燥,排出红色、胶冻样粘液粪便,粪便恶臭。采取中西医综合防治措施,效果比较显著。

1 病因病理

中医认为本病属于暑热炎天,久渴失饮,或者采食霉烂饲料、热性饲料,饮以浊水,使热毒郁结肠胃,热盛破血妄行,遂成便血(实热性);或者由于长期饲管不良,引起中气亏虚,则脾虚不能统摄血液,引起便血(脾虚性)。在临床实践中犊牛血痢多数是热毒郁结肠胃而引起。通过治疗一例犊牛病毒性血痢,现把过程与经验和大家讨论。

2 临床诊断

犊牛表现高热,持续2-3 天,有腹泻呈水样,带恶臭,含有粘液或血液,鼻镜干燥,不愿吮乳,活跃度明显下降,精神沉郁,四肢无力,心跳加快,脉搏加快,肠音高亢;病初,粪便中有未消化的乳凝块,目光无神,站立异常。后期粪便中带血,血色鲜红带有粘液,食欲、反刍停止,卧地不起,体温升高至42℃,如不能及时治疗,病情可逐渐加重,最终出现脱水和酸中毒。

3 典型病例

3.1 病例1:本乡镇徐王村王某饲养的一头3 月龄犊牛生病,病牛精神沉郁,被毛粗糙,体温41℃,呼吸 35 次 /min,心跳 105 次 /min,排红色稀便,粪便中有少量纤维性粘液物质,目光无神,眼窝下陷,心跳增快,心音微弱,站立异常,前肢关节肿胀,初步诊断为犊牛病毒性血痢。

3.1.1 西医疗法:硫酸庆大霉素10ml,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000ml,维 C 注射液10ml,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一次性静脉注射。

3.1.2 中医疗法:白头翁 80g、黄连 30g、黄柏 60g、秦皮80g,研末,兑水灌服,每天一剂。用药三天后恢复健康。

3.2 病例2:本镇四坡村某养殖大户43 头牛中3头犊牛发病,患病犊牛初期表现体温升高至41℃,精神沉郁,四肢无力,心跳加快,脉搏127/min,肠音高亢,粪便中有未消化的乳凝块,粪便恶臭,站立时四肢弯曲呈佝偻样,行走时步态不稳,共济失调。发病第二天,3 头犊牛鼻镜干燥,耳鼻俱热,食欲、反刍减少,尿少色黄,大便中带血,血色鲜红带有粘液,口干舌红。初步诊断为犊牛病毒性血痢。

3.2.1 中医疗法:五皮止痢散 (丹皮炭 45g,秦皮120g,椿皮 120g,陈皮 30g,石榴皮 120g,白头翁90g,木香30g)煎两次一次灌服。

3.2.2 西医疗法:硫酸庆大霉素 20ml,地塞米松10ml,5%葡萄糖注射液 2000ml,一次性静脉注射;10%碳酸氢钠注射液500ml 静脉注射。用药两天,第三天3 头犊牛恢复健康。

4 预防

加强调养管理,犊牛圈舍干燥通风,清洁卫生;母牛临产时用温肥皂水洗去乳房周围污物,再用盐水洗净擦干,确保犊牛及时吃上足量初乳,增强犊牛抗病能力;产前对牛舍、牛栏、牛床、运动场和环境进行有效的消毒;防止犊牛受潮和寒风侵袭,避免乱饮脏水,以减少病菌的入侵机会。阴雨天气及时更换垫草,确保牛舍清洁干爽;一旦发现病犊牛要加强护理,减少传播机会,立即隔离治疗。

5 体会

5.1 勤于观察,对疾病做到“五早”(早预防、早发现、早隔离、早诊断、早治疗)。

5.2 注意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时准确地查找原因。

5.3 通过对病畜发病时间、发病原因、临床症状等因素的综合分析,制定正确的施治方案。

5.4 由于犊牛的病毒性血痢疾病和其他疾病在临床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因此在确诊时就要注意犊牛病毒性血痢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5.5 发病期间应将病牛及时隔离,并对其活动场所进行消毒,及时给犊牛充足干净的饮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