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奶牛产后瘫痪症的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

时间:2024-07-28

马永亮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梁乡畜牧开发服务站,744407)

奶牛产后瘫痪是比较常见的营养不良代谢病,会对奶牛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奶牛产后瘫痪可以说是奶牛在生产之后表现出的一种营养障碍性疾病,具体的表现就是体温下降、卧地无法站立等问题,是养殖场比较常见的疾病,会给养殖户带来极大损失,同时也会给奶牛养殖业造成极大影响。

1 病因和机理

通过对临床的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奶牛的产后瘫痪现象要比产前瘫痪现象多,尤其是在高产和体质较差的奶牛中比较常见,大多是在产后的1-6 天左右发病,急性发病者一般是在产后的13 小时左右就会出现卧地不起的现象;一般来说,奶牛的产前瘫痪一般多发生在生产前的半个月左右,个别的会在怀孕4-5 个月发病。总体来说,奶牛出现产后瘫痪症的主要原因是母牛的身体内环境发生了急性的代谢紊乱状况,或是因为饲养管理不到位而引发了一定的问题。另外,如果母牛在妊娠期间存在营养失调的问题,或者是长期都处在缺乏运动和光照的情况下,也会对奶牛的身体健康造成不利的影响,比较常见的就是血钙过低,营养不良等,长此以往就会气血双虚,出现血不养筋的情况。奶牛产后瘫痪经常会有卧地不起的症状,严重的就会成为瘫痪,并且越高产的奶牛越容易发病,年龄越大且体质不好的奶牛也容易发病,整体来说没有明显的胎次特征,在各个季节都可以发病,但是晚秋季节比较多发[1]。

2 临床症状

奶牛产后瘫痪主要是发生在产后3 天左右,个别情况会在生产过程中或者是产前的数个小时内发病,根据临床的主要表现可以分为重型和轻型两种。重型产后瘫痪一般发展的都比较快,从开始发病到出现典型的症状都不需要超过12个小时,在刚刚的发病的时候都是表现为食欲废绝,反刍减少或者是不反刍,排粪排尿停止,泌乳量也会极速下降。在精神方面会有沉郁的现象,有时候还伴有轻度不安的症状;经过一段时间后,病牛的四肢肌肉开始出现震颤,鼻镜也开始发干,体温降低并且呼吸变慢。在初期的症状之后,病牛就会逐渐出现瘫痪的症状,一般是以一种特殊的姿势卧地,四肢会屈于躯干之下,头还会向后弯到胸部位置,时间长还会伴有瘤胃鼓气的现象,同时还会有意识抑制和知觉丧失的症状;轻型病例在临床上比较多件,主要的症状就是头颈姿势不自然,会有精神沉郁的表现,且各种反射减弱,但是没有昏睡症状,病牛勉强可以站立,并且行动困难,体温一般比较接近正常。

3 中西医综合治疗经验

3.1 强化预防

奶牛产后瘫痪症是适龄母牛都比较容易患的疾病,因此需要对奶牛的生产进行重视。在日常的饲养管理中,要强化对临产母牛的监护和饲喂,提前采取相关的措施对该病进行预防,一旦发病要进行及时的治疗。当对奶牛进行分娩完成之后,要对奶牛挤初乳量进行严格的控制,一般是在产后的3 天内进行,不要挤得太干净,从而减少奶牛体内钙质的过分流失。

3.2 西医治疗

采用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50%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酸钙注射液、5%碳酸氢钠注射液、黄芪多糖注射液、维生素C 和0.1%肌苷注射液分别进行静脉注射;然后采用布洛芬进行肌肉注射;采用当归注射液、复合维生素B 注射液以及维生素B12 注射液,混合之后进行肌肉注射;还有配合服用钙糖片、维生素E 和鱼肝油丸,补充奶牛的营养。除此之外,还可以在患病牛的相关穴位上分别注射维生素注射液,这样可以对患牛的神经的脉络进行疏通,同时也能让肌肉获得一定的兴奋[2]。

3.3 中医治疗

中兽医治疗奶牛产后瘫痪的主要原则就是补血养气、活血化瘀和祛风壮骨。一般会使用中药方剂来对该种疾病进行治疗,主要的方剂为黄芪、焦白术、独活、当归、桑寄生、白芍、益母草、川芎、秦艽、防风、熟地、杜仲、川续断、牛膝、木瓜、炒蒲黄、鸡血藤、茯苓、甘草等,通过水煎之后送服能够获得一定的效果。伴有神经症状的患病牛,一般会有体温高的表现,因此可以去掉黄芪,加入一些柴胡、黄芩和知母等等。本方剂的主要作用就是对补气血、化瘀血、祛风湿,对患有奶牛产后瘫痪的病牛具有比较良好的效果。

4 结语

综上所述,奶牛产后瘫痪是一种营养不良代谢性疾病,主要是与饲养管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这种慢性疾病来说,要及早发现及早治疗,做好营养补充。对于患病奶牛,除了要采用西医治疗的方式补充相关营养元素之外,还要配合中医治疗,做好补血养气和祛风壮骨,让患牛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