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经济责任审计底稿质量提升方法探索

时间:2024-04-24

李银花 中煤平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所谓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政府审计机关、会计师事务所中介机构按照国家经济责任审计准则、程序,对辖区内国有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内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国有资本保值增值情况、重大经济决策的正确性所进行的监督与评价活动。经济责任审计的最终任务就是找出国有企业管理者在任期内所应负的领导责任,为监察机关、人事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进行考核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一、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现状

经济责任审计是新形势下审计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尤其是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审计工作,把审计监督纳入了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审计管理体制重大决策部署,组建了中央审计委员会,***总书记多次对审计工作提出强调要求。2019年7月印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对“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促进领导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进行了强调,要求“以任职期间审计为主”,大大加强了领导人任职期间的监督管理,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组织协调、审计内容、审计实施、审计评价和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标志着经济责任审计进入了新发展阶段。2021年1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修订了《第2205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对经济责任审计的一般原则、审计内容、审计程序和方法、审计评价、审计报告和审计结果运用等方面进一步规范了实施具体准则。经济责任审计作为我国独有的审计形式开展得如火如荼,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人、财、物的管理使用等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履职评价,发挥经济体检的强大功能,可以促进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更好地履职,促进国有企业健康发展。随着这些规范性文件的出台,新时代下内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也将步入规范、深化和发展的新阶段。

二、经济责任审计实施过程中常见问题

(一)审计工作程序未能标准规范

采用传统的工作模式,不能系统地实施审计,过程不规范,审计人员在实施过程中感觉比较抽象,找不准入手点,审计效率不高,在新时代下,审计的领域、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审计信息复杂多样,大数据分析、信息化系统都要求对审计工作思路和整个审计方式深入理解并进一步突破,既规范流程,又突出重点。

(二)审前调查不充分

对审前调查认识不够,有的认为不需要准备或不充分准备,有时受时间精力限制,在接到审计任务后,往往马上投入到现场,对审前调查的深入开展不够,有的仅限于听汇报、不提问题、不划重点、不对提供的财务报表、工作总结等进行思考、串联、分析,不能从材料中串联出问题线索,无法获取审计重点;有的审计人员对审前资料分析停留在表面,不能对重要的内容进行深挖细究,以应付完成任务为目标,甚至存在拼凑问题现象。

(三)不能灵活运用审计思维

在审计工作开展阶段,审计人员未能保持职业怀疑态度,缺乏高度的专业敏感性现象,未能带着问题去审计,并灵活运用发散性思维对相关问题线索进行系统关联,进而发掘潜藏的问题及线索。

(四)发现问题的高度、深度不够

不能站在企业整体的角度发现问题,大多停留在财务收支的查错纠弊,尚未运用管理思维,拓展聚焦到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提质增效、战略发展等方面。反映财务收支方面的问题居多,反映重大履职、重大损失、重大风险、重大违规违纪等管理方面的问题较少。

(五)项目实施组织管控不力

审计组长在审计工作组织实施时,未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准确把握审计项目总体情况,了解不够充分,匆忙实施,审计重点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不太合理,阶段开展进度跟进不及时,未能做到及时查缺补漏,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未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六)复合型审计人才匮乏

随着经济责任审计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审计涉及内容和领域不断拓展,审计需要的专业知识面越来越广,要求审计人员知识全面,具备财务、审计、法律、管理、政策等综合性素质。但企业中由于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不到位,缺乏对经济责任、风险管理等方面内容的审计经验,导致反映问题数量较少,审计质量不高。

三、经济责任审计发现问题及提升质量的方法

(一)加强学习凝聚共识,深刻理解经济责任审计规定

经济责任只是领导干部责任中的一种,并非包罗万象,也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突出重点,不评价与履行经济责任无关、与经济活动无关的事项,要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审计核查要把握规律、明晰重点、防止面面俱到、浅尝辄止,防止思路不清、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前,审计人员应制定具有重要审计内容的计划,将重大投资、“三重一大”、重大采购等风险点作为审计工作重点,对在重点岗位任职过的管理者在调离岗位、提拔时必须开展经济责任审计,以降低这些管理者的廉政风险。国资委等主管部门在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前,必须关注其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对存在重大经济问题的管理领导不但不可提拔、任用外,还应将审计线索及审计结论真正落实到位,对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还要移交有关部门处理。

(二)扎实开展审前调查工作,在科学分析基础上编制实施方案,合理分工

做细、做实、做透审前调查工作是提升审计质量的基本前提。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认真扎实地进行审前资料分析,不打无准备之仗。首先熟悉企业历史沿革、主要业务内容、组织机构设置,各类规章制度、工作总结、会议纪要,收集以前年度内外审计、检查及纪委调查等相关信息,通过走访、座谈、调取、收集等获取生产经营管理信息,运用公示举报电话、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从多角度、多渠道、多方位获取被审计领导干部在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类信息,从财务、生产、成本、物资、合同等管理资料中收集整理数据,分析资料,掌握业务盈亏情况、分析原因,按照调查结果分析制定审计目标,明确审计重点,合理调配审计资源,科学进行工作分工,采取干训结合的方式,同时有机融合审前调研与业务培训,搜集典型案例,熟悉企业规章制度,要求内审人员尽快进入角色,寻找问题疑点和问题线索,有准备地去现场审计,进一步提高审计方案的实操性和对现场工作的指导性,转变“各自为战”的工作模式,打破科室界限,共享数据分析资料,融会贯通,协同作战,统一部署、统一实施。

(三)审计业务访谈及业务流程穿行测试

考虑经济责任审计的特殊性,需要更多的调查、访谈、测试等特殊方法快速了解业务,以便全身心投入到审计项目中去。访谈是现场审计工作中最先开始的、最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有效的审计访谈,可以帮助审计人员尽快掌握被审计单位总体业务情况,明确各环节审计重点,提高审计效率。审计访谈前,先进行充分准备,梳理想了解的问题重点,沟通中保持一种虚心请教的心态,态度上要谦虚平和,尽可能营造出一种轻松的、相互信任的氛围,避免让被访谈者处于紧张防备谨慎的心理状态,让其打消顾虑,进入到轻松的访谈交流状态。在交谈过程中,要认真倾听,利用好肢体语言,多多鼓励,表示理解,言辞肯切,善于提问、总结,引导对方想说、多说、争取做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在交谈过程中,时刻注意捕捉敏感信息,发现的线索在现场查证中需要进一步核实,并有个反复验证、再次询问核实的过程。对重要的业务流程要从前到后全部经历演示一遍,尤其是涉及各环节相关的表单、资料,体现申请、审批、执行、结束到账务处理等系列流程完整核查“走”一遍,以确定内部控制设置及内部控制执行效果,分析其中的风险环节,进一步确定审计重点。

(四)运用审计思维筛选问题线索

通过资料分析,充分保持敏感思维进行审计思考。采取直觉感悟的方法,善于从偶然事件、异常现象、细小问题中发现问题线索,寻找突破口,保持专业敏感性和洞察事物的敏锐性,认真观察、分析、思考,过滤每一个疑点和线索,并灵活采用联想推测,合理推断、大胆设想,挖掘问题线索,先整体后局部,先森林后树木,先有重心后发散,归纳好思路,最后运用集中思维确定问题指向,要站在第三方角度客观审视各类可能发生的疑点,认真记录,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对敏感或高风险操作进进行逐项分析排查,最终智慧确定审计问题线索。

(五)重点关注与履行经济责任有关的管理决策活动、重点项目、高风险区域

如采购业务关注采购方式选择、中标供应商确定,采购价格确定、条款变更等业务的合理性,自行招标项目评标专家的选择及开标过程,合同执行、验收、支付、履约及评价等环节管控情况。如物资管理业务,企业要求压降库存,很多生产企业采用财务“零库存”管理模式,在实际操作时库存物资到货后由车间一次性出具领票领用,在任务结束后仍有部分结余物资保存在车间,并不进行退库操作,仓库管理人员无法掌握实际结存物资存量台账,时间一长将会形成大量的结存物资游离于物资监控体系之外,不能掌握并总体评估其风险。如业务外包管理,重点关注业务外委流程是否规范,是否建立完善外包管理制度,是否对实施方案进行了评估复核审批程序,选择承包商的流程是否规范,是否经过招标管理程序,合同条款是否能规避风险,内容和范围是否明确,权利、义务、服务标准、费用结算、保密及违约责任是否明晰,实施外包业务时,过程管控是否及时、有效,应急机制是否建立,避免项目失败造成生产经营管理的中断损失,合同执行完毕验收管理是否有效,验收方式、验收标准、验收程序、验收结果及问题处理等是否规范有效执行,是否结合会计控制做好费用结算、成本管控等相关工作。

(六)对审计数据进行实质性分析

通过财务报表数据分析异常变化,识别潜在风险,通过业务数据分析业务变化因素,识别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反映问题的本质。采用统计学、分析性程序等方法提升内部审计的精确度,加大分析力度,关注成本节约,风险防控,使内部审计更加科学高效,充分挖掘利用数据背后的信息,分析企业管理的内在规律,转变审计视角,审计体现全面性、整体性和深入性。如成本管控方面的材料消耗控制,通过对一定周期内的原材料实际消耗量与定额用量进行分析比对,计算出超支或节约数量,结合定额制定方法、标准,成本归口管控的实施流程、相关措施,以及是否进行相关的定额考核管控等,具体分析成本管控活动中是否存在管理漏洞及潜在风险。

(七)智慧获取审计证据,进一步事实确认

审计过程中要重视审计发现问题的取证工作,全面反映审计问题事项的过程和结果。通过检查、核对、监盘、观察、巧妙询问、记录、签字确认、书面函证、计算及分析等多种方法、多渠道查证事实是否清楚,取证是否完整充分,问题结论是否准确。对取得审计证据存在困难的事项,要综合灵活运用直接或间接多种方法,最终智慧获取审计证据,对重要事项获取的证据,要向委托方专门汇报,进一步核实。

(八)审计底稿撰写

在审计现场要注重及时编制审计底稿,对审计情况准确记录,对证据资料进行梳理分析后形成审计意见。审计记录要反映问题表现、产生过程、原因分析等,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务必慎重使用主观性判断语言,宁缺勿滥。对问题定性务必谨慎,要有充分的证据支撑,不用或少用道听途说或网上信息简单对比作出判断,即便没有足够证据也要用文字交待清楚,严禁模棱两可的语言。对预测产生的风险和预计发生的问题要给出判断依据。问题简述要语言精练、准确、清晰。底稿质量要求逻辑通顺、用词恰当、定性合理、文字清晰、数据准确、证据透彻。

(九)审计组长要从整体上抓好项目管控

审计组长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从总体上把控审计工作思路,确定审计工作重点,科学进行审计分工,提请审计关注,要求审计组成员认真把握,积极跟进、做到融会贯通,确保阶段任务,审计过程都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方法得当。现场审计过程中要召开阶段性小结会,进一步查缺补漏,及时掌握项目进展,审计成员之间相互探讨、沟通、交流,取长补短,并对审计总体情况均有所了解把握,确保项目实施不偏离重点,同时也能推动审计工作开展进度。

(十)抓住机遇,着力抓好审计人员队伍建设

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决定了内审人员不仅要掌握审计、财务、更要掌握财经法规、法律、工程方面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熟悉公司管理制度,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语言文字功底。在选人用人上,要选出一批能够适应当前形势需要的审计人员,切实提高内部审计整体水平,同时也要通过培训、备案、监管、抽查、考核、检查等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对内审机构的业务指导,帮助提升内审人员审计业务能力,转变传统工作作风,培养审计人员能找出问题,敢直面问题,会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审计人员信念坚定、作风务实,做到业务精通、清正廉洁,以适应新时代内部审计工作要求。企业要切实保障和维护内部审计人员在揭示问题、督办、整改方面行使职权的权利和环境,培养审计人员的责任意识、担当精神和敢于碰硬的胆识和气魄,为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有企业不断壮大及改革推进,国家为了确保国有企业可持续、高质量地发展及降低廉政风险,对审计机关及会计师事务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审计机关通过对国有企业管理者开展任职期间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能够真正了解管理者对国有企业经营效益的贡献,及时发现其在重大投资、重大采购、重要人事任免及经营决策中是否存在失误或贪污腐败问题,以此作为主管部门选人用人重要参考依据。在审计机关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前,也要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能力及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国有企业改善经营、资产保值增值提供可行的意见与建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