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猪健康养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时间:2024-07-28

薛春燕

(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九龙口镇畜牧兽医站,224762)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畜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助推了畜牧业快速发展。近几年来,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的畜禽养殖场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为满足市场需求和人民生活需要提供了保障。但是,由规模化养殖引起的“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畜禽粪便中氮、磷、硫、铜等元素污染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土地和水源,粪尿分解产生的大量有害气体污染了空气,据国家环保总局调查显示:畜禽废弃物产生量是工业废弃物的2.4倍,畜禽废弃物中的有机物产生量远远超过工业和生活污水之和,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畜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温家宝总理在全国第六次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环境保护要与经济增长并重,要与经济发展同步。怎样从实际出发理清畜牧业发展思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建设和谐社会,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课题。目前畜产品消费不断提高,市场需求不断加大,养殖业发展更加迅速,出现的问题更加多元化,积极探索高效健康的养殖模式,推动养殖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健康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模式,我们要抓好“种、料、养、管、防、治”,保障动物健康和经济效益同步,并带动其他行业发展。

1 养殖场粪污对环境产生的严重危害

如果我们能够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的生态规划设计、有效控制养殖场粪污排放,不仅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还会美化环境,但事实上规模化养殖场的粪尿及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在有限的土地上,这些超负荷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损坏,延长了生态恢复周期。据洋县2008年全国污染源调查统计:一个万头养猪场每年要排放3万吨粪尿,其中粪1.26万吨,尿1.74万吨,全年将向猪场周围排放107吨氮,31吨磷,按最高水平施肥量计算,至少需要1.95万亩—6.0万亩农田。如此大的粪尿排放量单纯依靠土壤等自然消化能力是远远不够的,故发展环保畜牧业势在必行。畜牧业产生的粪污对环境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水质下降

多数规模化养殖场的粪污未经处理就直接随意排放,粪便中的氮磷和其他有害成分,随污水或雨水进入地表水,再通过土壤进入地下水。粪便中的有机质进入水体后,使水体变色、发黑,加速了底泥沉积,水体中的有机质分解的养分可能引起藻类和杂草疯长,有机质的氧化能迅速消耗水中的氧,使水中溶解氧降低,引起部分水生生物死亡,此外,用有机质含量丰富的畜禽粪尿水灌溉农田,易使禾苗疯长、倒伏,引起水稻晚熟或减产;鱼塘水注入江河,会使低等植物藻类大量繁殖,威胁鱼类生长。近年来,畜禽粪尿流入江河,使水中的有机物超标的现象在全国其他地方并不少见。为了加大对水体污染的治理力度,2006年8月,我国“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项目已经全面启动,这是我国投入资金总量最大的环境专项重大科研项目。

1.2 空气质量下降

畜禽排出的粪尿常混合在一起,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其中的含氮物质迅速降解,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和氨。另外,在粪尿中还发现了80多含氮化合物,其中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是产生恶臭的重要原因。这些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使其污浊度升高,降低了空气质量,严重时可对人的眼睛、皮肤等器官产生不良影响或引发呼吸系统疾病。另外,粪便中散发的二氧化碳、甲烷、氧化氮还是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重要气体,据相关报道:甲烷对全球气温升高增温贡献率大约为15%,而畜禽养殖业的排放量最大。

1.3 导致疾病传播

粪便中的大量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随污水排放,使环境中的病原种类增多。据报道:畜禽养殖场排放的污水中,平均每毫升中含有33万个大肠杆菌和69万个大肠球菌,每升沉淀池污水中含有高达190多个蛔虫卵和100多个毛首线虫卵。另外,粪便堆积使蚊蝇、病原菌、寄生虫大量繁殖,加速了人畜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传播。

1.4 影响畜产品安全

未经无害化处理的粪污,会使畜禽生产环境恶化,一方面直接影响畜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导致畜禽应激和疾病的发生。为防止疾病和净化环境而使用的各类药物量加大,使畜产品中的激素和农药残留问题日趋严重。养殖设施是开展养殖的重要物质基础,养殖设施的结构和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畜牧养殖应用和养殖效果及环境生态效益,养殖场建设标准要显著提升,既要着眼长远发展,又要满足生产实际,既要达到卫生防疫条件要求,又要符合无公害生产建设标准,所以对场地地面、场址选择、建筑布局、圈舍面积、饲养设备、饮水设备、通风设备、消毒设备、供暖降温设备等基础设施高标准要求,保障动物健康生长,生产出符合无公害、健康、有机的畜禽产品。

2 饲料营养结构调整与粪污的科学处理

近年来,人们为了促进环保畜牧业的发展,降低粪尿污染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做了一些措施:一是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量,二是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

2.1 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粪尿中的含氮物质大量降解,产生有恶臭味的物质,污染环境。其中的粪氮来源于未消化的氮、微生物和内源氮。尿氮来源于已吸收未利用的氨基酸和氮,植物蛋白中的氨基酸的组成,一般不能满足动物的需要,在搭配使用各种饲料原料满足动物第一限制性氨基酸需要的同时,往往会造成其他氨基酸过量,使日粮蛋白水平高于需要。在动物日粮中使用合成氨基酸,如赖氨酸、蛋氨酸,可以降低饲料粗蛋白水平,提高日粮中氮的利用率,减少粪尿中氮的排出量。

2.2 饲料中使用植酸酶,降低粪尿磷的排出量。畜禽植物性饲料中,约75%的磷是植酸磷,其吸收利用率很低,大部分从粪尿中排出。畜禽粪肥氮磷比值大约是作物生长所需氮磷比值的2倍,粪肥满足作物氮需要的同时,会使土壤中磷的含量增加,造成土壤营养过剩和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污染环境。日粮中添加植酸酶,可释放出动物可以利用的磷,从而使原先经粪便排泄的磷被消化利用,粪便中磷的排泄量减少30%--50%,大大降低养殖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

2.3 饲料中使用益生素和非淀粉多糖降解物,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不可消化营养素的排出量。益生素在动物体内参与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阻碍作用,或通过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来预防疾病而间接起到促进生长作用和提高饲料效率的活的微生物培养物。日本研制出的EM微生物复合物,在分解有机物,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生长发育方面有一定促进作用。有的报道称:在肉鸡饲料中添加5%的EM发酵饲料,可使鸡舍中氨的含量下降30.5%,硫化氢下降72.9%,起到理想的除臭作用,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2.4 饲料中使用有机微量元素,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在饲料中用有机元素替代无机元素可以减少微量元素的添加量,减轻畜禽粪便中的微量元素对环境的污染。由于高铜、高砷或含有砷制剂的日粮对动物有显著的促生长和防治疾病等效果,在生产中被广泛应用,这对生态环境是一个潜在的威胁,这些微量元素的富集最终会导致人畜中毒和生态危机。

2.5 饲料中使用防臭剂,降低有害气体产生。在畜禽日粮中添加酶制剂、活性炭、酸化剂、冻干酵母培养物等,可以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率并具有一定的防臭效果。对畜禽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近几年来,为了减轻畜禽粪便对环境的污染程度,不少养殖场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对畜禽粪便进行处理,像对粪便进行烘干、膨化、微波、氧化处理;或者在粪便上喷洒防臭剂,这些方法都因为处理效果不理想或处理代价太高,而不能大面积推广使用。前几年,为了解决饲料资源紧张的问题,在如何利用动物粪便作为饲料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如利用鸡粪养猪、猪粪养鱼等方面进行立体养猪,但由于难以彻底清除粪污中的细菌、病毒、超标微量元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进而威胁到动物、人体健康,这种非健康的养殖模式也被迫搁浅,我认为,不应该将畜禽粪便饲料化作为粪污处理的发展方向,对粪污处理比较客观实际的方法目前还是作为有机肥料和生产沼气。

3 积极推进有效的健康养殖模式的方法

3.1 科学管理,集约化生产,保持适度规模。生猪健康养殖密度与养殖场的规模大小要协调,根据养殖场的性质和规模、不同畜禽的要求,生产方式生产过程的集约化程度,对养殖场进行科学管理,充分考虑经济效益和养殖的高效性,集约化生产是正确的选择,既节约成本又提高效益,是高效养殖的重要途径。健康养殖在做到科学养殖的同时,也应该考虑经济效益,这样才能使养殖场更好地运转,这种模式才能广泛推广。

3.2 选择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繁殖、配种等实用技术。生猪健康是健康养殖的物质基础,畜种的质量不仅影响生长速度、肉的质量和饲料转化率,而且影响整个畜群的健康。选择抗病性强,抵御不良环境能力高的品种,不但能减少病害发生机会,降低养殖风险,增加养殖效益,同时也可避免大量用药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以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所以,大力提倡良种良法、选育、自育。健康养殖模式更应该选择具有高潜力、体形优良、健康无病的优质品种,进行良好的管理,才能获得良好的养殖效果。要提高优秀品种的利用率,就要掌握相关独立自主的繁殖和配种技术。

3.3 实行标准化生产,生产无公害产品。无公害产品是生猪健康养殖的目的,也是养殖业规划主要目的,是保障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基本要求。不仅生产场地和周围环境要符合农业部的部颁标准,而且所用的饲料、饮水、兽药、添加剂等投入品也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禁用药物。只有动物健康了,人的健康才有保证。这是健康养殖的重要标志。

3.4 科学合理的饲料投喂。满足动物的营养需要,确保饲料中无任何超标、禁止添加的成分威胁动物和人类的健康。饲料日粮是畜禽生产生活的物质基础,也是充分发挥生产性能的重要环境条件,只有根据畜禽生理特点、营养需求科学的选择和配置饲料,才能取得良好的饲养效果。另外要求养殖场具备相关的技术和设备能对饲料进行检测,确保饲料安全的前提下,人的安全才有保障。

3.5 关注动物福利,善待动物,规范养殖行为,让畜禽健康生长。关注动物福利,合理、人道的利用动物,保证为人类作出贡献和牺牲动物享有最基本的权利。降低集约化生产的风险和负面影响。重视动物福利,不单单是为动物生长提供良好的养殖环境和生存条件,同时也是增加畜禽的质量和养殖场的效益。健康养殖要求畜禽养殖环境是良性的,消除由于环境恶化而导致疫病的发生,给人类健康带来威胁。养殖业的发展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要关注动物福利,从生产方式上反思和探讨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3.6 采用污染小的养殖技术,提高疾病防控能力。生猪健康养殖与环境要协调,不能以牺牲环境来发展养殖,在养殖过程中尽量将污染降到最小,积极探索有机养殖技术和提高养殖场的疾病防控能力。如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新型的环保养殖技术,既能减少环境污染、减少劳动强度,又可培养健康无病的猪,提高经济效益。发酵床养殖是利用稻壳、锯末等原料,用发酵专用菌与原料充分拌匀经发酵后,铺设于发酵床上进行养猪,猪排出的粪尿经微生物降解、消化,从而实现环保养殖目的。在各种养殖模式中,要重点研究多元养殖、生态养殖、低耗高产的健康养殖技术,开发生物降解技术、清洁养殖技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落实疫病防控与驱虫措施的实施,搞好养殖场的消毒等具体工作,防止疫病发生。

4 科学处理废弃物,搞好废物的循环利用

生猪健康养殖场的废弃物包括粪料、垫料、病害尸体等组成的废渣、废水及其代谢产物。这些都是严重的污染源,加强对这些废弃物的管理与处理,对于保护环境、促进健康养殖与持续发展有重要作用,对于废弃物的处理方式我们不应该仅仅停留在达标排放,更应做到污染物的资源化利用。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实施,好多地方已经利用畜禽粪便采用沼气池发酵的能源工程,沼液浇灌作物,沼渣送田肥沃土地,这是一种新型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养殖业与种植业的协调发展,能够有效处理养殖业内部的废物,达到对各种资源的最佳利用,减少养殖过程中废物对环境的污染,保证养殖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同时,达到最佳的环境生态效益,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养殖方式。

健康养殖模式是变化的,我们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农业生产特点、养殖规模等诸多方面综合考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总而言之,健康养殖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以保护动物健康、人类健康,生产无公害的畜禽产品为目的,核心在于保证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推动我国养殖业的稳定、高效健康发展。

[1]闫振宇,陶建平,徐家鹏.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现状和省际差异及发展对策[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01).

[2]谭莹,李大胜.生猪的规模化养殖与环境保护:困境及选择――基于美国生猪产业养殖经验[J].中国农学通报.2010(13).

[3]孙锷,侯丽颖,田立辉,王启清,刘国新,殷春莲,蒋云岩,李秀娟.饲养场标准化养殖管理的益处[J].养殖技术顾问.2011(11).

[4]关于举办“全国鸭、鹅养殖管理实用技术高级研修班”的通知[J].中国动物保健.2010(02).

[5]沈亚菊,陆贾贤,钟天龙.平湖市规模化鸭场筑塘养殖管理技术[J].中国禽业导刊.201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