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数字金融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优势及困境探讨

时间:2024-04-24

张胜财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宁夏回族自治区分行

金融业是现代经济的核心,作为金融主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农村金融在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当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国家与社会各界长期以来高度关注农村问题,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于推动农村金融发展,在农村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农户作为微观经济活动主体,他们的经济行为也得到更好的激发。在农户投资需求、自身消费需求不断扩增下,农户对资金需求量随之增加,农户融资在这其发挥的作用愈发关键,已经成为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然而,就我国目前的社会经济结构来看,收入从高到低分别是高产阶层、中产阶层、工薪阶层和农民,形成金字塔形;但金融服务结构却呈现出倒金字塔形状,高产阶级能享受更多更便捷的金融服务,但农民尤其是经济发展之后去的农民所能获取的金融服务少之又少,近乎于无。我国农村金融市场面临着供给不足的现状,农户陷入融资困难的约束,这一现状严重阻碍乡村地区经济发展。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我国脱贫攻坚战在2020 年底取得全面胜利,为乡村发展史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数字经济,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发展,传统的金融服务业态和数字化进行融合,数字金融由此衍生,在其强大数据处理功能、高效率、低成本等应用优势之下,有效解决了既往乡村地区金融普及难题,为乡村地区居民和中小微企业提供更好的服务。有了数字科技的赋能,数字金融相比传统金融表现出更为惊人的发展潜力,使得金融服务获得性、控制性均显著提升。数字金融的出现,缓解了农村金融排斥,农户将获得更多金融服务和相关产品。本文就数字金融在缓解农户融资约束的优势进行分析,并基于此探讨其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现做如下综述。

一、数字金融的特点

数字金融是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金融业态与金融科技相互融合的产物,传统形态的金融是数字金融的前身,数字金融是对传统金融空间上的延伸。首先对传统金融方服务概念进行阐述:传统金融是指以存款、贷款和结算三大传统业务为主的金融活动,即资金的融通,气特点包括信息共享有限、投资者私有信息难获得性、传统金融投资者需对他人决策进行观察参考以获得新的信息、投资者的从众行为普遍等特点。传统金融下,资源的获取具有不平等性,尤其是经济发展滞后的乡村地区,农户所享受的金融服务有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发生了重大转变,在数字技术大力推广背景之下,数字金融逐渐进入大众视角。所谓数字金融,是指在计算机及通信、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技术等数字化手段的驱动下,使传统金融产品、商业模式、业务流程得以创兴,从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的金融模式,其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更便捷和更高效的金融服务[1]。

二、数字金融缓解农户融资困难的优势

(一)降低了融资成本

农村传统金融具有网点少且分散、人员配置少等特点,由此造成的交易成本较高是其在农村地区发展缓滞的重要原因之一。数字金融发展突破了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一方面可以降低农户的交易成本。随着手机移动支付、网上银行等产品推出,农户办理融资业务可以在移动设备上进行,降低了前往网点的时间、交通支出等成本;同时数字金融提供信贷服务相比传统方式而言,业务流程明显缩短,避免了信贷造成的请客送礼等人情支出成本,减少了花销;此外,农户可以获得更多金融产品相关服务,增加金融服务公开性,实现透明化,使得信贷人员道德风险行为减少。另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出现,降低了信息成本,数字金融下,通过云技术、大数据等技术,可以快速分析、收集用户信息以及进行信用评估,金融机构在评估用户信用时更加便捷高效,审批效率显著提升,可以同时为多名用户提供服务,即实现服务的批量化,降低了决策成本。农户在选择金融产品时,可以在线上对多种业务政策进行比对与筛选,使得农户信息搜索成本明显降低[2]。

(二)满足了农户多元化的融资需求

农业产业因内部和外部环境因素导致农户在金融机构获得融资贷款时面临困难。而在数字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金融服务范围得以扩大,融资门槛也明显下降,农民和弱势群体获得了更多金融服务便利。数字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农户融资困难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融资门槛降低,金融机构传统的融资所需要的贷款额度较高,同时抵押担保品价值要求高。而数字金融能够利用大数据风控模型,降低贷款风险,对贷款融资进行程序化的管理,在这一条件下,融资门槛明显降低,融资服务也不只是为小范围人群提供的服务,例如数字金融推出的“随心贷”“e 贷”等产品,能够足额满足农户融资需求,又如很多商业银行开发的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为农户提供了小额贷、信用评级等金融服务,并将农户小额账户管理费全部减免,获得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和青睐,为其融资提供了很大的便利。第二,融资选择更加多样化,数字金融针对农户推出了诸多融资模块,包括电商网上贷款、商业银行智能线上贷款、网贷平台线上贷款等等。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支持下,促进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转型,电商平台与商业银行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信息,对农户信用水平与家庭财产状况进行评估,从而定向为其提供合适的融资贷款业务,农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更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三)降低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风险

所谓信息不对称,是指在社会政治、经济等活动中,交易的个人所掌握的信息不同,一些成员掌握了其他成员无法掌握的信息。在农村金融当中,这种信息不对称主要体现在:其一,金融机构对农户真实信息了解程度不足,从而造成其放贷时顾虑较多;其二,农户对银行贷款政策信息知之甚少,很多农户更愿意进行民间借贷,造成了农户融资困难的现状。除此之外,信息不对称也是重要的金融风险,尤其是借贷业务风险。数字金融的发展,可以有效缓解这种信息不对称,降低融资风险:作为金融机构而言,传统的金融借贷服务受到征信体系不完善、信用记录不透明等等因素的约束,逆向选择无处不在,搭便车现象普遍存在。数字金融的发展,大数据技术的支撑下,信息传播更为边界,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水平评估能力大幅提升,能够较准确地甄别风险,从而判断是否为其提供融资业务。其次,数字金融使得信息获取渠道得以扩展,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获得率,可以向需要人群提供更加精准的金融服务,为农户提供定制化融资业务,而非如传统融资业务那样只能在抵押担保品后向其提供贷款。最后,数字金融可以利用数字化系统,农户进行操作过程中数字化系统对其身份信息进行自动甄别,实时上传用户的信息材料,使得农户在进行融资过程当中,降低操作风险[3]。

(四)实现农户增收致富

农户生活富裕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目前我国已经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了基本生活水准权,乡村地区整体面貌也发生重要改变,同时农民对生活目标的追求更加多元化。除了最直接的收入增加之外,还包括医疗、教育、交通、治安等保障;此外,随着人才返乡政策的实施、农业地位持续提升等原因,农民社会地位、幸福感、满足感均得到显著提升。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使既往的单一的农村金融服务拓展维度,在网上银行、远程银行等技术支持下,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此外,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服务,可以因地制宜,分析不同地区的不同特征,为农民提供定制金融服务,通过创新合作服务、股权分置、担保承租等金融工具,不断优化民间资本配置,从而为农民生活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三、数字金融缓解农户融资难所面临的困境

(一)金融安全问题频发

发展数字金融是一把双刃剑,在为用户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互联网的自身特性也为不法分子从事金融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条件。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的价值显著提高,拥有海量数据就等于获得了具有无限潜力的信息资源库,而这也是很多不法分子瞄准的侵犯目标。受到上级部门监管力度不足、金融机构防范能力不足、农户金融安全防控意识薄弱等因素的影响,金融安全问题频发,典型的有身份假冒、信息遗漏、资金安全等,更有甚者打着数字金融旗号,开展金融欺诈业务,严重侵害农户的财产和信息安全。

(二)农户对数字金融认知程度不足

农户受教育程度有限,尤其是年龄较大的农户,其认知程度有限,而数字金融作为新鲜事物较难获得其认可。一方面,数字金融的发展,为金融市场注入新鲜血液,金融环境日趋复杂,各种金融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对农户的数字技能、金融知识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很多农户受教育程度不高,不了解数字金融,尤其是很多年龄较大的用户使用的“老年机”,其难以接触到数字金融有关的信息,制约着数字金融的推广。另一方面,互联网上充斥着各种信息,需要农户提升对信息的辨别能力,而网贷安全问题的频发,导致农户对数字融资极其不信任,存在一定抵触心理。即使其能接受数字金融业务,但由于缺乏对信息的辨别能力,也容易陷入不法分子的欺骗陷阱当中。

(三)金融机构融资门槛高、征信体系滞后

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进金融扶贫,相关金融机构也予以积极配合,使得农村信贷融资力度持续扩大。然而现实是,农户向银行贷款少,仍然以民间借贷作为融资的主要渠道。因农户缺乏可靠的抵押担保品,商业银行的营利性使得其在办理借贷业务时,设置严苛的贷款条件,提升贷款利率,提高了农户进行融资的门槛。纯粹的信用融资业务目前甚少,且融资规模不大,往往不足以支持农户的融资需求,但其他融资渠道门槛又高,所以农户融资困难。另一方面,征信体制滞后使得投资者在交易平台上对农户融资的支持力度受到约束。我国仍有大部分人没有信贷记录,加上收录的征信信息单一,很多金融机构评估农户信用风险时有所顾虑,不会轻易提供数字融资服务。

四、促进数字金融助力农户融资的对策

(一)强化金融监管力度

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力度,能够为数字金融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金融机构要不断平衡风险和受益,建立起合理和适度的监管政策,不断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农村群众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现象,其在生活中难以获得大量维权信息渠道,自我维权意识不高,尤其是数字化技术在金融行业应用滞后,针对这种情况,金融机构要提出针对性的对策进行应对,全面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具体举措上:首先国家层面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打击金融欺诈行为;设定严格的审批程序,清晰界定各项业务职能,确保数字金融业务的稳定长效发展。金融机构层面上,强化对监管人员的培训和监督,严格处理失职渎职行为,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平台操作方面,不断更新验证手段,提高安全性,防范风险。农户自身层面,要增强风险防控意识和信息辨别能力,用恰当手段保护自身财产安全。

(二)提高农户自身的金融素养

利用主流媒体的正向引导作用,通过多种宣传手段和途径,不断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金融素养,加强其应对金融风险的能力。具体举措上:国家层面,推广数字金融教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加入金融通识课程,从小抓起,不断提升农户金融素养;金融机构层面,扩展金融资源供给,利用讲座、短视频工具等宣传方式,不断扩大数字金融知识宣传力度,提升农户对数字金融知识的了解。农户自身层面,鼓励主动学习金融知识,家庭共同参加金融知识学习,了解基本的金融业务,提升风险意识,提高保护自身财产安全的能力。

(三)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

对信用记录、信用基础进行健全,不断对信用信息采集面进行拓展,尽早实现全民覆盖。建立起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得征信系统数据采集规范性得到提高,鼓励大型数字金融平台与银行机构进行信息共享,私人银行及信用机构纳入央行征信,从而建立一个数字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为稳定农村经济信用秩序、促进农村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利条件[4]。

五、结语

数字金融的发展,有效缓解了传统金融下农户融资困难的问题,降低了农户的融资成本,满足了其多元化的融资需求,降低融资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风险,但是数字金融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金融安全问题频发、农户金融素养不高、征信体系滞后等问题的约束,在将来可通过强化金融监管力度、提高农户自身的金融素养、完善农村征信体系建设等措施来解决上述问题,促进数字金融的长效发展。数字金融能够在未来继续发挥其便捷、高效、个性化和科技驱动的特点,为更多困难群体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我们相信在数字金融、政府政策及社会力量的共同推动下,农村经济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让我们共同期待数字金融在农村地区持续发挥积极作用,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作出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