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4-07-28

赵盼盼

(河南省济源市动物卫生监督所,459000)

猪瘟是危害养猪业的一类疫病,早在五十年代中国兽药监察所方世杰、周泰冲等就选育了中国兔化弱毒疫苗株,是公认的效果好的猪瘟弱毒疫苗,对猪瘟的防制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在近二十几年以来,猪瘟的流行形式和发病特点有了新的变化,在有些猪场出现了免疫失败的情况,给养猪场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 猪瘟免疫失败的原因

1.1母猪持续感染与垂直传播

母猪持续感染和仔猪胎盘感染是目前引起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持续感染带毒猪可以终生带毒、排毒,可成为猪瘟病毒的主要储存宿主,和健康猪同在一个猪舍,可以引起同居猪感染。母猪胎盘感染以后可以出现弱胎、死胎,甚至木乃伊胎。带毒母猪产下的仔猪,多为先天免疫耐受猪。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这些持续感染带毒猪的存在,可形成猪瘟常发地区和猪瘟常发猪场,导致猪瘟在猪场形成恶性循环。

1.2仔猪先天免疫耐受

经胎盘感染出生后存活的仔猪成为持续感染猪,可长期带毒、排毒,但是自身没有什么症状。其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这种猪对疫苗免疫后不能产生保护作用的免疫耐受机制,导致免疫失败,甚至诱发猪瘟。

1.3带毒公猪的垂直传播

带毒公猪不仅能通过母猪胎盘垂直传播,而且能通过公猪精液垂直传播猪瘟,这是造成猪瘟持续感染的又一重要原因。

1.4猪瘟疫苗方面

目前我国国内药厂生产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猪瘟病毒在细胞培养过程中繁殖滴度较低,个别厂家猪瘟牛睾丸细胞苗存在滴度不够,影响了疫苗的免疫剂量,由此引起了免疫失败的现象。还有疫苗在贮存、运输中达不到要求,温度过高造成疫苗失效或降低了疫苗的有效期,从而影响到免疫效果。在预防接种的时候,对于稀释后的疫苗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或置于高温环境下,降低疫苗效价而影响了免疫效果。

1.5感染了其他疾病会对免疫效果产生影响

猪只感染了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猪流感、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等疾病以后,在对猪只进行猪瘟免疫接种,几乎都会感染猪瘟,造成猪瘟疫苗免疫失败。

1.6母源抗体干扰

母源抗体具有双重性,对初生仔猪既有保护作用,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效果。在给仔猪使用疫苗时,能否起到良好的免疫效果与母源抗体的效价有关,当母源抗体效价高时实施免疫接种,疫苗病毒会被母源抗体中和而起不到保护作用。

2 改进措施

2.1保证疫苗质量。选择国家定点生产厂家生产的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兽用生物制品质量标准》优质疫苗。严格按照疫苗说明书的规定保存、运输和使用疫苗。猪瘟疫苗的储存条件要求较高,应在冷藏条件下运输,在-15℃以下保存。村级动物防治员进行免疫时要配备疫苗专用冷藏箱,免疫接种前对使用的疫苗逐瓶进行检查,发现疫苗瓶破损、封口不严、无批号、无有效期、无检验号、物理性状与说明不符、失真空的疫苗一律不用。

2.2规范免疫操作。加强防疫技能培训,提高村级动物防疫员业务素质,防止打飞针。免疫前要对各种器械进行严格消毒,但不能用碘酊或其它消毒液消毒针头,人为杀死弱毒疫苗,在免疫过程中做到一头一针。严格按照说明书稀释疫苗,疫苗使用尽量做到现用现配,稀释、使用过程中避免阳光直射,并在规定时间内用完。疫苗注射时部位要准确,避免注射到脂肪层,以免影响疫苗的吸收。

2.3制定科学合理的免疫程序。加强免疫前的监测工作,根据检测结果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防止母源抗体干扰作用。一般情况下,仔猪应在25-30日龄时进行猪瘟首免,60-70日龄时进行二免。首免日龄过早,疫苗与母源抗体发生中和反应,不产生免疫保护作用。母猪的免疫要在配种前进行,避开配种和妊娠期。

2.4规范使用药物。一般情况下,使用弱毒疫苗前后一段时间,不应使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抗菌药中链霉素、新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对动物体内抗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注射猪瘟苗前2 天和后3 天严禁使用抗病毒药物及治疗量的抗生素类药物。猪瘟疫苗接种要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接种间隔15天以上,与其他病毒病疫苗间隔7-10天为宜,以免导致机体白细胞减少,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

2.5定期监测抗体水平、淘汰带毒猪只。猪场有猪瘟病毒持续感染的种猪存在,就会引起免疫耐受,导致免疫失败,时刻都有猪瘟发生的危险。要根除猪瘟就必须从源头抓起,及时淘汰带毒种猪,对种猪场进行彻底净化。定期对猪场内的猪只进行免疫效果监测,定期检测猪只的免疫应答效果,种猪一般一年两次。及时淘汰带毒猪只,彻底消除猪场猪瘟病毒的隐患。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