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大数据监控下中小企业的纳税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4-04-24

孙嘉伟 青岛城市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一、中小企业的概念

中小企业通常是一个相对而言的概念。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要求,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具体标准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以及企业控股等情况,结合行业特点制定。中小企业通常资产总额较小,营业收入较低,从业人数较少,财力较弱,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其内部控制制度通常不够健全、完善,企业管理层和治理层人员结构单一且权利较为集中。

二、纳税风险

纳税风险是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的一种,主要发生在中小企业履行纳税义务的过程中,通常表现为:一是企业触犯税务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将会对其造成相关税务风险,进而负面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企业应缴纳的税款出现漏缴、少缴、不缴等情况,税务部门通过评估、稽查等方式发现后,给予企业和相关人员行政处罚或刑事处罚。二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产生了纳税义务,但由于自身税法知识匮乏,导致选择适用的税法条款并不恰当,企业多缴纳了税金,从而加重了不合理的纳税责任。而纳税风险的产生原因大致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中小企业没有建立一个有效的纳税风险防控体系,涉税信息很难在中小企业内部进行快速、准确的传递,导致企业经营活动与纳税风险管理之间产生矛盾;二是中小企业管理层短视,只注重眼前的利益,对于税务管理工作没有给予高度重视,对税收法律法规的遵从程度不高,引发不同程度的纳税风险;三是税务政策不断地更新和改进,中小企业难以适从政策不断更迭的频率,中小企业的财务人员未能及时学习最新的政策或政策理解不到位,导致自身的专业素养与企业业务发展不匹配,进而在税务政策的理解和运用上出现了偏差,引起纳税风险。

三、在大数据技术推动下税收征管工作呈现的特征

在当前大数据技术推动与发展的背景下,“互联网+”的税务征管方式已得到广泛应用,“金税四期”的推出,使得税务征管工作从“以票管税”转变为“以数治税”,彻底改变了之前的税收征管工作的开展方式。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实现了更加有效的税收征管和监督,税务工作人员可以采用大数据技术智能化、积极有效地开展相关税务工作。这不仅反映了时代的趋势,而且也为税收征管提供了新的机遇。在大数据背景下,税收征管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一)放管服政策在税收征管中的体现

放管服政策在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后,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税务部门也将其精髓融合到平时的税收征管工作中,大力推进办税流程的优化与更新。为了更好地向广大纳税人提供服务,税务部门推出了电子税务局办税、预约办税等一系列举措,并且推行申报材料备查制,以期进一步精简办税流程,提升办税效率。对于提升企业法人和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税务部门定期会举办“税法大讲堂”等学习教育,并建立完善的学习平台,适时向企业纳税人传递最新的税收优惠政策,以提升办税效率和服务质量。通过精简办税程序,加强纳税人与税务机关之间的沟通,有助于实现税收管理与服务的有效整合,进而提升税务部门的服务水平和工作效率。

(二)税收优惠政策的不断出台

随着时代的发展,税收政策的颁布和修订正在朝着便捷、全面的方向发展,以期进一步完善中国的税收体系,最大限度地满足国家的经济发展需求。国家采取多种税收优惠政策,包含税基减少、税收豁免和税额减少等,覆盖了多种税种,如公司利润和增值税,以“减税降负”为基础,将这些优惠政策贯彻到底,给予符合条件的纳税人相应的税收优惠和税收福利。尤其是在“后疫情时代”,为了扶持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保证经济的稳增长,国家更是不断出台强有力的税收优惠政策,如制造业中小企业缓交增值税、增值税留抵退税返还等,效果显著,缓解了很多中小企业现金流短缺的困难。

(三)纳税监管日益规范与严格

纳税监管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政府机构、职能部门,涉及到大量的税收数据和信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科学的规范系统,“金税四期”正在上线中,目前已在多省份展开试点,它将统筹组织工商部门、银行业务、社会保险、公安法院等政府部门,以确保纳税监管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实现参与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比对核查,同时将非税业务也纳入到税务日常监控中,抓取企业负责人的个人银行账户数据,监控企业的“公转私”和“账外小金库”行为,真正做到多维化、全方位的全流程监管。税务机关可以使用系统后台抓取到的数据,通过预先建立好的系统风控模型,进行交叉比对,分析纳税企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申报情况等,纳税企业一旦出现可疑的申报信息,都会被系统及时预警,以便税务工作人员做出后续处理。这对中小企业相关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相对较高,也给中小企业的纳税合规性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四、大数据背景下中小企业的纳税风险识别方法与技术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发展,国家税收征管工作变得更加全面、科学、精细、规范,因此中小企业需要利用先进的方法和技术来识别纳税风险,以确保企业纳税的合规性和准确度。

(一)纳税能力估算法

纳税能力估算法是指纳税人能够承担和缴纳税款的能力。[1]根据估算税务能力,中小企业可以识别风险并采取相应措施。这种方法被称之为纳税能力估算法。通过对自身纳税能力的评估,中小企业可以根据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税种、行业等情况,分析纳税风险程度和各期同比变化趋势,从而发现可能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影响中小企业纳税能力的程度,进而识别纳税风险。

(二)关键指标判别法

中小企业可以进行对某些重要技术指标的纵贯或横向对比,剖析其反常变化和发展趋势,从中发觉自身存在的税务风险。这种方法被称之为关键指标判别法。可以通过观察发票领购使用情况、留抵税额情况、营业收入变动情况、原材料投入产出比、水电气消耗率、利润总额变动情况等因素的异常变化来发现这些风险。例如,某些行业的生产和销售是具有季节性波动的,而且从采购环节到销售环节需要一定的时间,中小企业就应当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和生产周期因素对异常变化的影响。中小企业应当及时在经营过程中根据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建立一套完善的纳税指标体系,以便更有效地识别和管理纳税风险,从而更好地实现财务目标。

不论是运用纳税能力估算法,还是关键指标判别法,使用的基准数据都要力求准确、客观,各项政策因素应当充分予以考虑。识别风险时,尽管使用相同的模型或算法,但是由于数据和指标的差异,分析结果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因此中小企业在使用识别结果时应该格外谨慎,在综合各项指标结果和企业自身情况后才能得出恰当的结论。

五、大数据时代下中小企业纳税风险的应对措施

由于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中小企业应该确定纳税风险防控工作方向,采取针对性的措施来应对税务问题,并利用大数据和互联网技术来提高企业的税务管理水平。

(一)强化中小企业的纳税风险意识

中小企业应当自上而下树立正确的纳税风险意识,高度重视税务管理工作,严格遵守税法和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完善企业财务核算体系,彻底杜绝肆意调节收入、利润的行为。提高企业涉税人员的专业水平,经常组织最新税法政策的学习培训,必要时可设立独立的税务管理岗位或部门,专职负责企业税务工作。中小企业管理层不能仅仅放眼于眼前的短暂利益,而应当以相关者利益最大化为企业导向,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双赢。

(二)完善中小企业的内控体系

在大数据时代下,税务系统的纳税监控会更加高效精准,中小企业应当进一步加强内控体系的搭建与完善。首先,中小企业应当形成一册规范、完善的内控手册,并下发至企业每一位员工,用于指导企业日常的工作和流程,促进企业实现工作流程化、标准化,保障日常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做好职责分离,相邻的岗位应当尽可能分离,经办与复核不能为同一个人,尽可能降低舞弊和错误发生的概率;最后,建立内部审计机制,利用内审监督审查企业整个内控体系的执行情况,并将内部审计结果纳入每一位员工的绩效考核,督促其认真贯彻执行。纳税风险识别和应对的内部控制也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构成部分,应当具有全面性、科学性、可行性。搭建和完善纳纳税风险识别和应对的内部控制,除使用上述方法外,企业还可以利用内部OA 平台等方式频繁传递纳税风险的内部控制要求,企业员工应当及时学习这些要求,以加强企业治理层、管理层及全体员工日常工作中的涉税意识。通过搭建和完善纳税风险识别与应对的内部控制,可以降低中小企业纳税风险的发生率,正确地引导中小企业积极进行纳税。此外,中小企业通过加强和完善内部控制,也可以有效地预防和纠正财务核算的错误,进一步提高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其纳税创造更准确的依据,有效地将纳税风险降至最低。内部控制还能够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效率,保障其生产安全和经营秩序。

(三)加强中小企业的纳税筹划

为了减轻不合理的税收负担,中小企业可以采取税务筹划来实现合理的税收减免。然而,税务筹划不仅仅是简单地运用税收政策,还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多方面,才能取得最佳效果。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除了要充分了解和熟悉税收政策、法律法规等外,还应该对自身所处行业的专业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以便能够制定出合理的“税务筹划”,否则就会陷入一种错误的税务筹划方式。中小企业在制定税收筹划方案时,还要合理平衡企业利益和纳税风险之间的关系,注重成本效益原则,在合理控制纳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最大化。中小企业受到费用预算有限、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的局限,也可以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咨询机构,由专业机构出具合理的筹划方案。

制定好税收筹划方案后,企业应当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及时跟进方案的实施,对企业的财务数据和纳税申报数据定期复核比对。如果发现企业自身存在涉税风险,应当及时纠正,减轻涉税风险造成的不利影响。

(四)建立完备的税收政策及应用资料信息库

由于市场环境和国家环境的变化,税务政策和法律法规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动。因此,中小企业应该及时收集和整理有关的税务政策和法律法规,并将其分类,按照税种、有效期等不同类别进行归档,以便更好地查询和运用。此外,每次税务申报和税务筹划的相关资料,也应当按税种等类目分类整理好,便于以后有类似的业务时进行参考和使用。必要时,还可以搭建本企业的税收政策和应用资料的电子化信息库,便于员工需要时查询检索相关信息,提高工作效率。

(五)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作与沟通

在当前大环境下,国家为了给中小企业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层出不穷,税法及各项条例也几乎每年都有更新。中小企业应当及时与税务部门沟通,与其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协作关系,明确国家税收政策出台的目的,减少企业对税收新政策理解上的偏差,尤其是对税收政策出现两种以上的理解时,要第一时间向税务部门咨询,从而降低纳税风险的发生概率。同时,在税务部门的帮助辅导下,中小企业申报流程也可以进一步快速便捷,申报数据更加切实准确。

(六)建立涉税风险识别筛查点信息库

中小企业经过自查和与财税部门的沟通,形成了一个涉税风险筛查点信息库,该信息库可以为中小企业提供尽可能全面的税务筛查信息,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管理涉税风险,精准地分析自身的纳税情况。涉税风险筛查点信息库应当包含重点税源中小企业自查通用提纲中指出的六大税种,即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等,以及八十一个相关问题。[2]根据涉税风险识别筛查,我们可以关注到筛查指标的重点通常在增值税、企业所得税、资产损失、关联交易等方面。为了获取有效的数据,我们可以从合同、财务账簿、会计核算凭单、原始单证、企业文件等来源中获取基础信息,并利用筛查指标来评估各项数据的合理性,从而有效地排查应税行为是否有不合规的地方,以保证中小企业的涉税安全。此外,为了有效地减少中小企业的纳税风险,中小企业还应当加强对涉税备案资料的管理,以保证备案的规范性和严谨性。

六、结语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社会的方方面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中小企业的纳税环境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革,财务数据和涉税数据的传递和使用变得更加高效。因此,中小企业应当紧跟大数据新时代的潮流,通过利用最新的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加强对纳税风险的识别和应对,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效率,减少涉税损失,建立良好的纳税风险识别应对系统,完善内部控制,提高中小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最大限度地减少纳税风险,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