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彭自成 成都莒纳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制造企业开展成本管理,要将目光投放到产品生命周期各个阶段,在关注内部因素的同时,还要对客户具体需求进行把握、考虑供应商实际情况。制造企业要鼓励引导其财务工作人员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的各项产品,与各部门加强沟通协作,着眼于产品不同生命周期,找准成本管理侧重点,对成本效用展开科学分析,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成本管理,良好实现成本管理的预期目标。
产品生命周期,通常包括如下四个阶段,一是产品设计阶段,该阶段对应萌芽期;二是产品开发阶段,该阶段对应生长期;三是产品生产阶段,该阶段对应成熟期;四是产品售后阶段,该阶段对应衰退期。产品生命周期蕴含了系统性管理的内在逻辑,以产品生命周期为基础,开展成本管理,能有效降低各阶段的产品成本,并促进产品提高附加值。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如下:
萌芽期涉及较多成本项目和较大的成本金额,尤其是产品研发以及产品设计,需在前期阶段投入较多成本,在成本项目中占据较大的比重。企业不仅要对产品进行设计,还要引进购置相关技术设备、生产样品、宣传产品,这些活动的开展均需要支付一定费用。该阶段虽然具有较大的成本投入,但并不能立即实现预期的盈利目标。究其原因,制造企业尚需培养消费者对自身产品的消费习惯,且需要扩大生产规模,并在后期分摊生产经营耗费的成本。
在该阶段,制造企业要重点控制产品研发以及产品设计等方面的费用。基于对市场现场的全面考察和准确把握,优化产品设计,契合消费者具体需求,吸引消费者青睐,增强设计成本支出的有效性。同时,制造企业要精心筛选材料,采用合理可行的定价策略,并优化盈利模式。
在成长期,制造企业需基于市场培育,引导消费者加强对自身产品的认可,增加产品销量。该阶段,制造企业的竞争者会争夺同类市场,但产品所处的市场仍旧属于买方市场。制造企业要对成本管理加以高度重视和有效加强,增强市场竞争力,有效控制采购、人力资源以及运营管理等各方面的成本,从整体上实现对成本支出的有效控制,尽量增加利润,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和红利,良好地实现增产降耗的预期目标。
在该阶段,制造企业要加强产品宣传推广,增加广告投放,打响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对投放广告耗费的成本带来的销售利润增长加以考核,在产品销量增加后,适当降低营销费用,转而控制材料采购以及产品生产成本。
在成熟期,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步入平台期。对制造企业而言,其产品产量与销量虽然仍有增长,但逐渐遭遇瓶颈。对此,制造企业要在该阶段丰富产品种类,细分市场空间,并对营销渠道加以拓展。这就形成多元化的支出项目,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对此,制造企业要致力于生产特色产品,增加资金投入,实现对产品设计的有效优化。另外,制造企业拓展销售渠道,势必增加营销费用。
在该阶段,制造企业要对成本潜力进行深入挖掘,对资源配置加以优化,重新对成本预算进行编制,加强绩效考核,实现节能降耗。另外,要对资金结算具体方式加以优化,综合运用预算账款、赊销账款等方式,减少贷款融资的实际额度,实现对利息支出的有效压缩。
在衰退期,制造企业面临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消费者对产品的消费习惯逐渐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的产品销售市场受到日益剧烈的积压而呈萎缩之势,其产品销量逐渐减少。制造企业或者基于自身定位从产品市场中逐渐退出,或者优化运营策略,深耕产品市场。制造企业在渐趋狭窄的市场空间下,为保住存留客户,需提供优质的售后服务,并增加资金用于营销,这就会对其利润空间造成进一步压缩,还会增加售后费用。
在该阶段,制造企业要实时关注和准确把握市场动态,以市场变动为依据,对经营策略加以优化调整。严格按照订单对生产资源进行配置,落实以销定产,压缩材料库存。将市场形成的信息反馈作为依据,对生产线进行科学布局,停产滞销产品。制造企业要前移成本管理各项工作,清晰梳理产品成本与产品销量、产品利润的关系,筛选优质原材料,合理配置资源,拓宽利润空间。
在产品设计阶段,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要紧扣如下侧重点:
1.对目标价格加以确定
首先,制造企业要全面深入分析消费者的具体需求,从整体上全面考察市场各方面情况,从宏观层面科学预测和准确把握经济走势和行业趋势,精准预测消费者的具体需求;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找准客户对产品功能以及设计质量等各方面要求,分析客户能接受的价格限度。其次,制造企业要分析竞争者的产品研发能力和各项服务质量,考察竞争者生产并投放市场的产品的功能、特性、质量以及价格,作为自身产品定价的参考依据。在必要情况下,要对竞争者生产的产品加以拆分,详细考察其结构特性,剖析其成本组成,据此获得启发,对自身产品设计加以优化改进,降低产品生产成本,形成更为合理的市场报价[1]。
2.对目标利润加以确定
制造企业要契合自身的战略规划,结合近期发展目标,对目标利润加以确定,对产品具备的盈利能力形成合理预期。制造企业要对行业领域发展竞争现状、自身财务状况以及生产技术水平、运营管理成本等诸多因素加以综合考虑,据此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利润[2]。
3.对目标成本加以确定
将目标利润从目标售价中扣除,即得出目标成本。制造企业设计的产品一方面要满足客户提出的具体性能要求,另一方面要符合目标成本。研发人员要增强设计方案的性价比,深入研究和有效应用价值工程,对目标成本加以合理确定。
在产品开发阶段,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要紧扣如下侧重点:
1.整合资源并采用模块化设计
制造企业在落实项目开发时,要对现有的研发技术体系进行优化改进和整合,组织跨地区的沟通协作与产品开发,在整合优势的同时弥补缺陷,促进资源实现高度共享,在整合资源的基础上,对模块化设计加以应用,避免重复劳动引发各类资源浪费[3]。
2.管理项目预算
要着眼于项目全周期,管理项目预算。具体可从如下方面着手:一是对预算编制工作涉及的各项流程加以改进优化。企业要从客户处获取相关预测数据,提炼为参考依据,安排销售工作人员对市场加以考察,把握行业前景,实施综合深入的评估,对产品具体销量进行合理确定,并编制相应的销售预算,以预期销量确定产量。对产品生产所需物料罗列清单,以此为依据,对材料消耗相应的预算加以确定。从清单中找出生产节拍、工人人数,以此为依据,对直接制造费用以及直接人工相应的预算加以确定[4]。对项目投资涉及的设备、模具实施专门折旧。若客户未付款购买,则设备产权实际属于本公司,应按照平均年限法,对之展开折旧处理。例如,模具折旧与普通设备折旧分别以四年和八年为年限。如果项目年限比上述折旧年限短,应按照项目年限落实折旧处理。如果客户支付款项对设备和模具加以购买,应参照存货标准,对之进行销售,不需要对之实施折旧处理。二是将研发费用各项需求作为依据,对研发预算进行编制。综合考虑项目开发相应的难度系数、不同的产品类别,结合历史经验,针对开发人员合理设定标准工时,对研发人员形成费用预算。在落实项目具体工作时,项目组内相关成员要依托ERP系统,对每周产生的实际工时加以登记,财务工作人员参考项目进度,实施对比审核,据此增强人力成本控制的有效性。对于项目测试产生的费用、试验生产形成报废品产生的费用等,要将以往经验作为参考,设定合理的标准值,以此为依据,与所需数量相结合,对预算加以确定。将预算金额作为限度,在ERP系统中对每个项目设定项目号,根据唯一的项目号申请费用,并展开审批管理。三是财务人员应审核基础数据,并加以修订,编制合理的利润表,对产品量产各个阶段形成的利润和全生命周期利润进行合理预测。四是将产品生命周期包含的投资、经营以及融资等各项活动作为依据,对各年份形成的现金流加以确定,对各年计算、编制现金流量表。
3.管理各项经济指标并实施考核
项目经理要按月或季度,依托ERP,及时更新产品成本、产品售价以及采购指数、利润指数等各项信息。财务工作人员要以季度或者月度为单位,审核数据是否真实,计算项目涉及的各项经济指标,保证预算的顺利完成,进一步加以优化。
在产品生产阶段,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要紧扣如下侧重点:
1.实施标准成本管理
对标准成本实施管理,要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二是分析差异,三是处理差异。其中,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要依据技术工艺具体清单,针对所需各类材料和零部件,设定切实可行的标准用量,对各道工序生产相应的节拍数、工人人数加以确定。依据采购合同,确定各类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标准价格。在ERP中,对小时费率加以设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定期更新,保障准确可靠的标准成本。对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二者存在的差异加以分析,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还要对各部门承担的具体职责加以明确。
2.价值流分析
开展价值流分析,从整体上对成本加以优化改进,将各类非增值活动消除,最终实现对成本的有效降低。具体方法是:对价值流的具体组成加以确定,从各环节中找出浪费现象,找准非增值作业,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消除,实现对生产流程的有效改进。
制造企业要通过实施标准成本管理,深入全面剖析价值流,提高内部管理的水平。制造企业要详细采集现场生产数据,对非增值作业找准其形成原因,据此采取有效措施将其消除,促进价值链形成快速的价值流动,进而实现对资源配置的充分优化,促进生产效率实现大幅度提高[5]。
制造企业要对外部价值链涉及的各方面关系加以改善。制造企业需要加强同供应商的沟通、协作,优化流通、库存成本,和供应商一起共同制定合符产品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持续提高产品质量,形成双赢、长期目标的战略伙伴关系。并对产品销售体系加以完善,拓宽销售渠道,改进售后服务。
在产品售后阶段,制造企业实施成本管理,要紧扣如下侧重点:
1.对产品成本以及盈利情况加以持续跟进和有效管控
将产品售价、产品成本以及产品利润作为依据,结合发展走势,对产品绘制成本路线图,对产品在未来时期获取盈利的情况加以预测。要着眼于整个生命周期,对产品利润实际情况形成准确把握,从数据层面为企业管理决策提供依据。
2.控制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
制造企业要控制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在降低费用的同时,保障售后服务质量,维护品牌形象,妥善维护客户关系。制造企业要结合历史经验,对售后费用相应的预算加以合理设定,在提供高质量售后服务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对售后费用进行持续降低:针对售后费用设立完善的控制制度,从制度层面实现对售后费用的有效控制。考虑售后问题具体情况,根据其复杂程度,对售后服务设定合理的标准工时以及费用,据此实现对售后费用的有效控制[6]。
3.基于反馈改进售后服务
及时对质量问题加以反馈,持续对售后服务加以改进,有效降低售后服务成本。
综上所述,制造企业基于产品生命周期开展成本管理,要准确把握产品生命周期各阶段特征,在此基础上对产品不同生命周期找准并紧扣成本管理的侧重点。在产品设计阶段,制造企业要对目标价格、目标利润以及目标成本加以合理确定;产品开发阶段,制造企业要整合资源并采用模块化设计、管理项目预算、管理各项经济指标并实施考核;在产品生产阶段,制造企业要实施标准成本管理并开展价值流分析;产品售后阶段制造企业要对产品成本以及盈利情况加以持续跟进和有效管控、控制售后服务产生的费用并基于反馈改进售后服务,据此增强成本管理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