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膀胱副神经节瘤合并动脉瘤一例

时间:2024-07-28

黄燕涛,冷媛媛,仲建全,吕敏丽,明志强,黄文佳

病例资料患者,女,78岁。腰痛伴血尿一周就诊,无肉眼血尿,无腰部压胀痛及绞痛,否认高血压病史,入院时血压156/89 mmHg。超声示膀胱左侧壁大小约2.2 cm×1.7 cm弱回声,其内可见稍丰富血流信号(图1)。腹部CT扫描示膀胱左后壁一葫芦状软组织密度影突向膀胱内,大小约2.1 cm×1.2 cm,增强扫描呈不均匀明显强化:靠前上部分病灶强化程度低于靠后下部分病灶,靠后下部分区域病灶强化程度与邻近血管相近,病灶周围见较多迂曲增粗血管影(图2~6)。激素检测(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为阴性。全麻下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剜除术”,术中见膀胱左侧壁一1.5 cm×1.0 cm实性结节状新生物,滋养血管丰富,表面粘膜光滑,基底较宽,有一滋养血管迂曲扩张,在新生物旁形成大小约2.0 cm×1.5 cm的血管瘤样病变,二者呈葫芦状相连。术后病理诊断:膀胱副神经节瘤合并动脉瘤。

图1 超声示膀胱左侧壁结节状弱回声。 图2 CT平扫示膀胱左侧壁结节影,CT值43~55 HU。图3 动脉期示病灶呈葫芦状,靠前上部分结节(长箭)CT值约185 HU,靠后下部分结节(短箭)CT值约266 HU,膀胱左后部分区域见增粗迂曲血管影,其CT值约247 HU。 图4 静脉期示靠前上部分结节CT值约112 HU,靠后下部分结节CT值约144 HU,邻近血管CT值约159 HU。 图5 容积再现示病灶部分与左侧髂内动脉远端分支相连,相应区域血管明显迂曲增粗。 图6 最大密度投影示靠前上部分区域病强化程度低于周围血管,后下部分区域病灶与邻近血管相连且强化程度与之较一致。

讨论膀胱副神经节瘤合并动脉瘤在国内外文献中均未见报道,其发生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其间质具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有关[1-7],致使血管分布不均匀或压力升高,从而导致肿瘤供血动脉瘤样扩张,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本病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腰痛伴血尿,而无排尿后血压升高、头昏、心悸等典型膀胱副节瘤征象,相关激素检测无异常;CT扫描示病灶呈葫芦状软组织密度,增强扫描病灶前上及后下两部分在强化程度上具有较大差别:靠后下部分区域病灶与周围增粗血管相连,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其强化方式及程度与相连血管相近;靠前上部分病灶与膀胱壁相贴,其强化程度明显弱于靠后下部分区域病灶;表明两者起源不同,前者与血管相关,而后者多起源于膀胱壁;但在术前阅片时由于对病灶观察不仔细,未能将两者区别开来,同时临床症状不具有特征性,从而误诊为动脉瘤。

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上虽少见,若具有排尿后血压升高、头昏等症状,肾上腺素、儿茶酚胺等分泌异常,CT表现为富血供占位,诊断难度不大[8-12];但对于其继发动脉瘤者,两者容易混淆而误诊,影像学征象观察结合临床及相关实验室检查,对准确诊断有较大帮助。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