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王瑞琦 王楚真 郭祖佳 李金泽 李 雄
1 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北京 100044
2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北京 100091
3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北京 100044
4 北京北林地景园林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83
对景观与记忆的研究早年多出现在文化地理学领域[1]。 Withers[2]通过对比19 世纪描写苏格兰高地的两个文本挖掘景观与记忆的相互关系, 认为记忆是映射空间和场地景观意蕴的积极要素,在明晰社会意义和认同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本文将旅游过程中游客对目的地景观的记忆, 即游客记忆定义为游客对客观的陌生环境形成的主观映像[3]。 对游客记忆的探索有助于摸清游客偏好、塑造并投射适合大众需求的目的地形象, 对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和改进有重要的指导作用[4]。 国内外学者对游客记忆已开展了诸多研究, 先前多使用问卷调查方式获取原始数据进行游客记忆分析[5], 但传统的问卷调查方式具有时效性差、 代表性不强、 无样本偏见的问题[6]。 互联网兴起之后, 许多旅游者将景观情感评价、 旅游体验发布到互联网中, 大量旅游舆论信息在互联网中有效交汇, 使借助网络游记研究游客记忆成为可能[7]。网络游记是游客发布在线上的游后情感过程回忆,记载旅游过程中诸多重要的景观信息[3], 其中景点名称信息往往是出现频率较高且能直接反映游客记忆的关键信息。 围绕景点展开的网络游记除了可以反映游客对该目的地的情感态度, 还能反映出游客对目的地景观关注程度的感性认知, 是游客记忆的重要体现形式 (图1)。
图1 游客记忆与景点逻辑关系
网络游记目前已被应用到游客记忆相关课题研究中, 其中旅游地的景观情感评价[8-10]和景观关注度[11-12]是两个主要研究方向, 但两个方向较独立, 缺少共同讨论景观记忆研究的先例; 讨论分析往往只停留在分析基础数据得出结论层面,基于结论的分析也多采取主观推断的方式, 缺乏以科学方法为基础的论证过程; 研究尺度更多集中在景区尺度, 以景点为尺度的景观关注度相关成果较少[3]。 因此, 本文将景观视作旅游资源的近义词, 以网络游记为数据源, 从游客记忆视角探索华山风景名胜区的游客对景观的情感评价及景点尺度的景观关注度, 以期为华山风景名胜区未来旅游发展规划提供数据支撑。
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南部, 距离中心城区约5 km, 山城关系紧密。 在空间结构上, 形成 “山为城景, 城倚青山” 的山城一体模式[13]; 在社会经济上, 山中生态林地作为我国重要的林业旅游资源, 其带来的旅游、 服务业等第三产业收入是华阴市的经济支柱[14], 2019年华阴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 该市 3 次产业结构比为 13.1 ∶12.9 ∶74。 因此, 华山风景名胜区作为城市林业的一部分, 与华阴市在生产、 生活、 生态上联系紧密, 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选取携程网及马蜂窝网作为数据来源, 搜集截至2020 年10 月12 日的近20 年与华山风景名胜区相关、 且具有文字内容及成文时间的样本游记3 261 篇。 样本游记共覆盖华山风景名胜区景点71 个。
1) 应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游记进行分词处理[15-16]。 将3 261 篇样本游记按照发表年份分别合并, 存为游记2000、 游记2001……游记2020,共21 个 TXT 文件; 再将 21 个文件合并为一个“游记总TXT” 实验文件, 文件包含实验文本共4 672 755字。 借助ROST CM6 软件对实验文件进行分词处理, 以构建 “特征词库” “归并词库”和 “过滤词库”, 其中, 特征词库提取旅游吸引物特征词。 从实验文件中提取高频景点名称组成旅游吸引物特征词库, 如在 “初冬雨中登东峰,美” 一句中, 将整句拆分为 “初冬、 雨中、 登、东峰、 美” 5 个词汇, 再提取景点名称 “东峰”作为旅游吸引物特征词。 归并词库用于意义相同词汇和短语的合并统计, 例如将 “华山、 太华山、 华山地质公园、 华山风景名胜区” 归并统计为 “华山”; 将 “东道院、 玄女宫、 九天玄女宫”归并统计为 “东道院”; 将 “中峰、 玉女峰” 归并统计为 “中峰”; 将 “南峰、 落雁峰” 归并统计为 “南峰”; 将 “东峰、 朝阳峰” 归并统计为“东峰”; 将 “西峰、 莲花峰” 归并统计为 “西峰”; 将 “北峰、 云台峰” 归并统计为 “北峰”;将 “下棋亭、 博台” 归并统计为 “下棋亭”; 将“华岳仙掌、 仙掌崖” 归并统计为 “华岳仙掌”;将 “斧劈石、 沉香救母” 归并统计为 “斧劈石”等。 用于景点统计的归并词库共计10 组23 个词。过滤词库用于排除原文中含景点名称的非景点类词汇, 如 “东峰饭店” “西峰索道”, 以及一些与华山风景名胜区形象认知无关的虚词、 助词、 关联词, 如 “了” “与” 等。
2) 分析游客的景观情感评价及关注度。 本研究借鉴刘逸等[17]提出的景观评价情感分析模型,利用HowNet 情感词典对实验文本进行人工筛选、归纳并构建一个包含积极评价和消极评价各30 个的景观情感特征词专属词库, 用于分析游客的景观情感特征。 对于景观关注度部分, 由实验文件提取71 个景点名称组成旅游吸引物特征词库, 用于分析华山风景名胜区景点记忆的数量、 类型、年际变化以及表征游客记忆中单个景点的特征。分析结果通过词频、 词频权重和篇均次数3 个指标表征, 其中, 词频用来表征某个给定词语在一个文本中出现的次数。 为防止词频在长文与短文中出现的重要性偏差, 有效反映某一景点在总的景点记载中所占的份额, 也可以用词频权重表示某一词汇在同一组特定词汇群体里出现的频次。篇均次则是某词语出现的总次数与样本游记总篇数的商, 描述平均被记载的次数。
3) 对华山风景名胜区景点景观关注度的共现关系进行分析[18]。 将 2015—2020 年共计 2 186 篇实验文本合成一个TXT 文件, 导入ROST CM6 生成共词矩阵, 再将导出的矩阵以边的形式导入Gephi 软件进行复杂网络绘画, 生成华山风景名胜区景点共现关系图并分析共现特征, 探究不同景点景观关注度之间的相互联系。
从情感特征词的总词频权重的角度看, 在收集到的 56 630 条评价中, 积极评价 (56.87%)略多于消极评价 (43.13%), 但两者相差不大(表 1)。
表1 3 261 篇样本游记中景观情感评价的词频权重统计 (2000—2020 年)
表1 (续)
从特征词累计词频的角度看, 积极评价中出现频次前3 的词 “好” “感觉” “不错” 累计权重为0.51, 说明超过一半游客积极评价的指向性较为模糊, 这意味着华山风景名胜区目前并不存在能使游客产生强烈正面评价的旅游内容; 消极评价中出现频次前3 的词 “险” “高” “累” 累计词频为0.39, 说明很多游客对华山险峻自然环境带来的不良旅游体验怀有强烈的消极态度 (表1)。首先从景观情感特征词内容指向性来看, 两种评价中出现最多的内容均指向对客观存在的自然景观的感受, 代表的特征词有积极评价中的 “美”“壮观” “独特”, 消极评价中的 “高” “陡” “没什么特别”; 其次是指向游客对游览主观环境体验的感受, 积极评价中的代表词有 “安全” “刺激”, 消极评价中的代表词有 “危险” “累” “拥挤”; 最后是指向对旅游设施及服务体验的主观印象, 积极评价中的代表词有 “方便”, 消极评价中的代表词有 “商业化”。
3.2.1 景观关注的数量
景点尺度上, 华山西峰、 北峰、 东峰三大主峰占据前3 位。 在3 261 篇样本游记中篇均次大于1, 即表2 中词频大于 3 261 的只有西峰、 北峰、 东峰、 玉泉院、 南峰、 长空栈道共 6 个景点,其中, 前2 位景点的词频分别是游记总篇数的3.75、 3.67 倍。 进一步对景点位置进行梳理, 发现高频景点大多位于华山海拔在1 990 m 以上的区域, 而关注度较低的景点多靠近山门以及上山道途中。
表2 3 261 篇样本游记中景点词频统计 (2000—2020 年)
以表2 中景点累计词频及排序为基础, 以重要突变点为间隔绘制累计词频权重图 (图2)。 前2 位景点词频累计权重之和为33.28%、 前5 位景点词频权重之和为60.71%、 前20 位景点词频权重之和为94.05%。 1/3 的记忆集中于前2 个点上, 而前20 个景点则涵盖了几乎所有景点的记忆。
图2 71 个景点词频的累计权重
3.2.2 景观关注的类型
基于表2 中景点特征词频计算71 个景点的词频权重, 并按照山峰、 洞穴、 崖石、 险道、 建筑、坪台将景点归类, 以分析景观关注度的类型分布情况, 结果得到西峰等7 个峰谷类景点的总词频权重达0.565; 莲花洞等11 个福地洞天类景点的总词频权重为0.005; 回心石等10 个崖石类景点的总词频权重为0.020; 长空栈道等8 个险道类景点的总词频权重为0.205; 玉泉院等26 个建筑类景点的总词频权重为0.191; 莎萝坪等6 个坪台类景点的总词频权重为0.009; 东峰日出、 大上方、西峰日落等3 个未归类景点的总词频权重为0.005。 数量较少的峰谷类景点获得超过一半的关注度, 是游客最关注的景点类型; 而数量较多的建筑及福地洞天类景点的关注度较低。
3.2.3 景观关注的年际变化
由图3 可知, 景点词频权重前3 名在2000—2020 年均为西峰、 东峰和北峰3 个景点, 虽然排名有所变动, 但三者大体保持相同的振动周期且词频权重总体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 2013 年前,北峰基本保持词频权重第一; 2013 年后, 西峰和北峰的词频权重显著提升, 且波峰和波谷几乎相对, 而东峰的词频权重则有所下降; 2015 年前后, 西峰和北峰的词频权重突然呈现同步下滑趋势。
图3 景观关注度前3 名景点的词频权重年际变化
利用Excel 散点图的趋势线功能, 以5 年为周期取平均移动分析除去词频权重前3 名的68个景点的年际变化趋势。 取68 个景点篇均次的中位数, 即第34、 35 位景点对应的篇均次相加除以2 得到的0.027 作为景观关注度的参考值,即21 年间篇均次大于0.027 的为高关注度景点,小于0.027 的则为低关注度景点。 以华山西峰索道运营时间2013 年为界限, 2000—2013 年的年度算术平均值为起始值, 2014—2020 年的算数平均值为终止值, 用后期的终止值减去前期的起始值作为篇均次的增幅。 增幅为正即为近期关注度上升型景点, 反之则为近期关注度下降型景点 (图4)。
图4 68 个景点的景观关注度年际变化趋势
由图4 可知: 77.5%的象限点集中在原点附近, 说明绝大部分景点21 年间的关注度变化不大; 其他象限点距原点较远, 说明这些景点的关注度变化明显。 第一象限 X、 Y 轴均为正值, 代表21 年间关注度高且近期关注数量上升的景点,其中西峰、 北峰、 玉泉院、 西岳庙、 百尺峡、 老君犁沟等景点的增幅较大; 第二象限X 轴为负值、 Y 轴为正值, 代表21 年间关注度较高, 但是近期关注度下降的景点, 其中变化较为剧烈的有南峰、 中峰、 长空栈道、 苍龙岭等; 第三象限 X、Y 轴均为负值, 代表低关注度且近期关注度下降的景点, 有朝阳洞、 群仙观等; 第四象限X 轴为正值、 Y 轴为负值, 代表低关注度但关注度处于上升型的景点, 有避诏崖、 慈航殿等。
3.2.4 景观关注的共现关系
如图5 所示: 圆点的大小表示景点共现频率的高低, 即该景点与其他景点同时出现频率的高低; 线条的粗细代表两点共现关系的强弱, 即景点间关联度的强弱。 由图5 可知, 在所有景点中,西峰的共现频率在所有景点里最强, 东峰和中峰其次。 玉泉院、 南峰、 北峰、 长空栈道等几个著名景点虽不及东、 西、 中峰, 但也具有较高的共现频率。
图5 景观关注的共现关系
景观情感评价结果表明, 华山风景名胜区在旅游设施、 旅游服务和风景资源管理等方面存在改进的空间。 同类研究[5,9-10]也普遍支持游客消极情感主要源于对旅游设施和服务不满的结论, 但少有研究提出风景资源管理也可能成为游客消极情感的主要来源, 说明该问题可能在华山风景名胜区尤其突出。 更具指向性的消极评价有助于暴露景区的管理问题, 因此, 在风景资源方面, 建议管理者进一步挖掘景区的资源特色; 在旅游设施方面, 应定期排查景区内的安全隐患, 加强沿路游憩设施的建设; 在旅游服务方面, 建议限制景区内商业活动的发展, 将山上非必要的旅游服务功能进一步向浅山区及山下的旅游城镇转移。
游客景观关注度的数量和类型结果显示, 占景点总量极少数的几类景点构成了绝大多数游客记忆, 这与同类研究[3,19]结果一致。 究其原因,一些学者[3]认为是源于游客记忆在经历了认知、记忆、 表达的过程后产生了衰减, 导致他们在游记中记录的景点数量远小于实际游览的数量; 笔者认为还可能源于游览方式和路径选择, 一些游客选择乘坐索道直达山峰, 这使他们错失了游览索道沿途景点的机会。 考虑到游客对索道的偏好也许受到游览时间的限制, 建议景区管理者在后续旅游规划中考虑发展两日游、 多日游, 为游客创造徒步游览沿途景点的条件。 此外, 随着时代的进步, 人们对美的评判标准的变化体现在了景点关注度的年际变化上, 因此, 建议景区管理者紧密参考景观关注度的变化情况制定发展决策,以山峰类景点为代表的高关注度上升型景点应是当前旅游地开发的重点对象; 对于低关注度上升型景点建议加强宣传营销强度。
1) 游客的消极景观情感评价指向性更为明确。 比较游客对华山的积极与消极评价的指向性可以发现, 积极评价往往停留在模糊概括的层面,但若使游客获得不良游览体验, 消极评价会更为明确。
2) 游客的景观关注度在数量、 类型、 年际变化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 在数量方面, 景点的景观关注度受索道开发影响较大, 词频较高的景点大多位于索道的上站站点; 在类型方面, 差异并非来源于景点数量的多寡, 而是游客对不同类型景点的关注程度存在客观差异, 但也并非一成不变; 在年际变化和共现关系方面, 景点的景观关注度内部的相对变化体现出游客对游览路径偏好的趋势。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