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基于POE的城市公园设施使用情况研究

时间:2024-07-28

林晓珊 洪婷婷

摘要:该研究以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为基本研究方法,借助问卷调查、访谈调查、记录使用者活动痕迹等手段,对泉州刺桐公园内设施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刺桐公园内人群活动类型丰富,以锻炼健身为主,最受偏爱的景观点是休闲步道。问卷结果显示大多数使用者对刺桐公园环境持满意态度,主要不足是活动设施和休息设施不足带来的困扰,未来应进一步改善并提升设施服务质量。

关键词: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设施,泉州

DOl:10.3969/j.issn.1672-4925.2019.02.002

POE(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方法是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对经过设计并正被使用的设施进行系统评价的研究方法[1]。其研究对象包含城市设计、建筑设计及景观设计等多个方面[2],研究内容也从使用者的心理感受和行为扩展到场地状况、设计过程和社会历史背景等一系列方面。POE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部分:测定硬性的项目物理环境用以评定材料、技术等方面的绩效;调查和测定项目柔性的行为心理[3-4]。

目前我国公园使用状况评价研究分为3种类型:针对公园特定方面或人群的调查;近5年内公园使用状况调查;针对某一类型公园的比较分析[5]。本次研究属于第1种类型,借助POE的研究方式分析刺桐公园内设施的使用状况,为提升公园设计质量提出建议,也为其他新建公园的设计和管理提供参考。

1 研究地概况

1.1场地简介

刺桐公园位于泉州市丰泽区刺桐路和津淮街交汇处西北侧,西邻泉州第九中学,是一个免费向社会开放,兼具游憩功能和生态功能的开放式城市公园[6]。该公园占地面积3.67 hm2,于1995年动工建设,1997年建成投入使用。园内怪石独具神韵、百花争奇斗妍,建筑、植物、地形、水体等各个园林要素相得益彰,以具有闽南特色的仿古建筑和小品营造园区主要景观。

刺桐公园采用自然式布局,围绕主园路形成主要交通活动场地。公园主园路5.2 m宽,次园路2 m宽。刺桐公园原有南北两个主入口,2014年改造后拆除公园原有围墙,新增4处入口。

1.2环境设施现状

1.2.1小品及设施

1)座椅:公园中的座椅类型共有4种,数量最多的是弧形多人石凳,极限状态下整个公园能提供坐凳约400座。2)園林建筑:公园设有4座凉亭,其中3座为石亭,1座为竹亭。3)雕塑:园内雕塑景观较少,仅有1处山鬼雕塑以及1处群羊雕塑。4)告示牌:公园中告示牌分为3类,警示类多分布在绿地中央,宣传类和指示类则多沿园路分布。5)卫生设施:公园范围内现有垃圾桶22个,每隔20~30 m放置一个。6)便民设施:刺桐公园设有便民利民服务点,免费为市民提供饮用水、应急医药用品等,此外公园内还设置了8个置物架供市民使用。

1.2.2照明及铺装

1)照明:公园内共有路灯46盏,分3种类型,此外还设置了庭院灯和射灯用以点缀竹丛和水池。2)铺装:公园内的铺装分为4种形式,健康步道均为彩色透水混凝土,休息区以透水砖为主,临水栈道基本为木材,石材则主要布置在部分小径上。

1.2.3无障碍设计

公园南北人口均为台阶,其余入口也多有高差,而盲道仅环绕健康步道设置,既没有连接出入口,也没有贯通各个休息点。

1.2.4植物配置

刺桐公园内部的植物配置采用自然式,形成乔一灌一地被一草的复合种植方式,且有乔一灌一地被一草、乔一灌一草、灌一地被等多种组合方式。全园选用刺桐树为基调,辅以榕树、芒果、盆架木等树种,形成疏林草地、花境花坛等多种植物空间(表1)。

2 研究方法

2.1方法体系

本次调查以刺桐公园使用者为研究对象,研究公园内设施环境的使用状况及使用者对设施的评价。本次研究包括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两种研究类型[7]。定量研究以地图为依据,在行为注记地图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对人群行为进行分析[8];定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和行为研究相结合的方式,研究使用者对公园各设施的满意程度,分析实际使用中存在的不足。

2.2问卷表

本次调查所设计的问卷表遵循自愿性、必要性、可能性和简洁性4个原则[9-10],以打分题和单选题为主,调查对象的选择具有广泛性,避免在同类型的活动群体中重复选择调查者,两日调查共发放115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04份。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使用者基本情况

3.1.1使用者的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

调查结果显示,刺桐公园的使用人群以中老年为主,占比达44%。从性别比例来看,女性使用者占明显优势,占比70.2%,男性使用者仅占29.8%。

3.1.2使用者的主要活动与景点偏好

根据实地观察显示,早晨和傍晚使用者的主要活动以健身锻炼为主,包括太极拳、广场舞、跑步健走等运动;中午则以休憩、打牌为主。从9月6日当天现场观测可发现,一天内使用者活动频率最高的场所是健康步道;其次是具备遮荫条件的小型活动场地;中心水景虽然占据较大面积,但不具备供使用者活动的场地,因此,中心水景场所吸引力较弱,使用者停留时间短(图1)。

3.2使用者对公园设施的评价

3.2.1问卷反馈

78.8%的使用者对公园评价达到满意及以上(表2),分植被、水体、地面铺装、活动设施及休息设施4个方面看(以满分5分为标准,4分为比较满意,满意率计算以4分以上为准)。结果显示,使用者对公园绿化环境最为满意,82.6%的使用者认为公园植被种类丰富、季相分明,能提供良好遮荫;相反,使用者对公园内的活动设施和休息设施满意度最低,仅有50%的使用者认为现状活动设施和休息设施的数量和布置基本满足使用(图2)。

3.2.2使用者的设施偏好

1)园椅:通过实地调查发现,受访者对公园内双人靠背木椅最为满意,3类石凳中树池坐凳的使用满意度最低,仅有28.8%。受访者表示树池坐凳表面容易脏污影响使用,石质园椅冬冷夏热,舒适度低。2)凉亭:67.3%的受访者认为石亭在造型美观度、使用舒适度上优于竹亭。3)铺装材料:公园现有4类铺装材料中木材的使用评价最低,仅有22.1%的受访者表示满意,受访者表示木栈道磨损情况较为明显,改造后的彩色透水混凝土步道更加美观舒适。4)其他:使用者对于路灯、雕塑这类设施的关注度较低,反馈意见主要针对整体灯光明暗效果和雕塑数量。

3.2.3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人群访谈及实地调查可以发现,现状公园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5点。1)场地有限,人多拥挤,现有活动设施和休息设施的数量仍然不能完全满足使用者需求。2)作为泉州中心区具备地震应急避难功能的市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之一,公园内开敞平整空间较少,不满足大于紧急防灾开敞空间60%的指标[11]。3)由于夜间灯光照明不足,老年人广场舞队不得不占用灯光最亮的南北入口广场,影响周边居民休息。4)管理人员有限,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破坏公园环境也增加了管理难度。5)由于使用者对新增便民设施的认知度不高,导致直饮水设施、置物架等设施的利用率较低。

4 建议

公园是具备自然观赏价值和休憩游玩功能的公共绿色空间[10]。从调查情况来看,刺桐公园作为一个社区公园能够吸引众多居民使用,并在管理过程中不断提升改善自身缺陷是非常成功的,公园的建造对提升社区空间品质也具备积极意义,未来考虑应从以下5个方面进一步改善公园环境。

1)增设可进入的游憩空间缓解拥挤问题。城市公园设计应强调“娱乐性”和“参与性”特征[12]。刺桐公园现有游憩空间较少,中心区域可考虑移除部分灌木,结合开敞草坪增设几个游人可进入的活动场地,布置相应活动设施。同时由于刺桐公园作为社区公园面积较小,从长远来看,为缓解公园拥挤问题建议政府部门规划增加周围居民点的绿地空间,如增设几个具有活动功能的口袋公园。

2)兼顾多年龄使用者的需求,增设儿童活动空间。城市公园因区位不同会导致人群构成差异,要充分尊重所处社区居民需求[13]。中老年人作为主要使用者需要足够休憩空间,儿童则需要趣味活动场地。公园改造中可以利用现有使用率较低的水池进行驳岸改造,在主要健身活动区布置一些儿童活动设施如滑梯、沙坑方便长辈就近看管;拓展自然教育吸引儿童,如,给各种树木挂上名牌,通過科普寓教于乐。

3)提升设施服务质量和人性化设计。入口高差增加无障碍设计,完善盲道设计,令使用者通行无碍;增加便民设施数量,添加指示牌以引导居民使用;提升夜间照明质量,将公园门口的广场舞队引入园内,减少噪音对周边居民影响。

4)探索公园管理的社区参与。促进公共交往,提高社会参与度。由于刺桐公园主要服务周边居民,为了减少管理压力,可以考虑邀请居民代表参与公园维护管理,为公园改造提升建言献策,同时也能够带动其余居民更加爱护公园环境。

5)提升作为紧急避难场所的功能性。增加开敞空间,注重公园内的虚实布局与平灾结合利用[14],因地制宜地提出空间优化布局方案。

参考文献

[1]克莱尔·库珀·马库斯,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孙鹏,王志芳,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刘文利,郭咏珊,仇彦清.应用POE方法对岐江公园使用状况的调查研究[J].广东园林,2007(2):68-70.

[3]罗玲玲,陆伟.POE研究的国际趋势与引入中国的现实思考[J].建筑学报,2004(8):82-83.

[4]赵东汉.使用后评价POE在国外的发展特点及在中国的适用性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6):797-802.

[5]徐艳玲,李迪华,俞孔坚.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应用案例研究:以秦皇岛汤河公园为例[J].新建筑,2011(1):114-117.

[6]周荣华,郭凌,王志章.城市休闲背景下的开放式城市公园建设研究[J].学术交流,2013(6):180-183.

[7]成玉宁.现代景观设计理沦与方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

[8]邓小慧,鲍戈平.广州人民公园使用状况评价报告[J].中国园林,2006(5):38-42.

[9]石金莲,王兵,李俊清.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以北京玉渊潭公园为例[J].旅游学刊,2006(2):67-70.

[10]李宁,王旭.当代城市公园建设现状的不足和对策措施分析[J].现代园艺,2011(9):154.

[11]刘颂,邵琴.功能与形式的统一:解读上海大连路防灾避险绿地[J].中国城市林业,2010,8(2):31-33.

[12]杨颖.城市公园使用状况评价(POE)应用案例研究:以成都沙河三洞古桥公园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35(6):295-297.

[13]高宝明.基于大众行为需求的社区公园场地营造的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5.

[14]庄霆坚,邓捷铭,林紫珊,等.福州市鼓楼区公园应急避难可达性评价[J].中国城市林业,2017,15(5):21-25.

收稿日期:2018-06-2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量化技术的闽浙粤城市被动式防灾绿地规划设计研究”(51408130);福建省教育厅基金“基于量化技术的三明市被动式防灾绿地规划设计研究”(JA14043)

第一作者:林晓珊(1995-),女,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风景园林规划设计。E-mail:276185451@qq.com

通信作者:洪婷婷(1983-),女,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城市绿地防灾减灾。E-mail: fjolive@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