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2013—2017年口腔专科医院急诊量变化趋势分析

时间:2024-07-28

方嘉琨 姚 敏 孙燕楠 姬爱平

急诊科是医院提供医疗服务的重要窗口,具有其特殊要求和就诊规律,如专科性强、病情迫切、疾病多样等[1]。我院实行急诊科轮转管理,轮转医师接受岗前培训。分析急诊科病人流量变化趋势,对加强针对性的培训,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提高医院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3—2017年医疗统计月报表。数据真实可靠。

1.2 研究方法

采用时间序列数据季节指数分析法[2-4],以季节指数的值反映急诊科病人流量变化。季节指数(%) =历年同季(月或日)平均值/历年季(月或日)总平均值×100%。若季节指数远高于100%,表示高峰期;若远小于100%,表示低谷期。本研究以±5%为边界,界定高峰期和低谷期[4]。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我院急诊科开设无假日门诊,周一至周日正常运行。2013—2017年急诊量合计为436 829人次,其中,年急诊量最少的是2013年,为78 595人次;年急诊量最高的是2016年,为94 446人次。2013—2016年急诊量呈上升趋势,2014年环比增长率最高(8.05%),2016年环比增长率最低(4.01%)。2017年较2016年急诊量下降6.75%。

2.2 急诊量季度变化

表1为2013—2017年急诊量季度变化和各季度的季节指数,图1为急诊量季度变化折线图。5年中,急诊量最高的是2016年第二季度,为25 339人次;最低的是2013年第一季度,为17 999人次。5年总体来看,第二季度的季节指数最高,为104.65%;第一季度季节指数最低,为95.94%。季节指数最高的第二季度与季节指数最低的第一季度人次相差1 901。2013—2016年急诊量季度变化规律基本相同,但2017年第一季度急诊量为全年峰值,达到22 765人次。

表1 2013—2017年急诊量季度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图1 2013—2017年急诊量季度变化折线图

2.3 急诊量月度变化

表2为2013—2017年急诊量月度变化和各月的季节指数,5年中急诊量最高的是2016年5月,为8 954人次;最低的是2013年2月,为5 545人次。由表2可知,3月、5月和7月的季节指数明显高于100%,为急诊量高峰期,最高峰为5月,季节指数为107.91%;1月和2月的季节指数明显低于100%,为急诊量低谷期,最低谷期为2月,季节指数为87.82%。季节指数最高的5月与季节指数最低的2月人次相差 1 462。前4年急诊量变化规律大致相同,但2017年3月急诊量达到全年最高峰,4月起急诊量较前3个月明显下降。

图2为2013—2017年急诊量月度变化折线图。由图2可见,我院2013—2016年各月急诊量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每年1~2月为低谷期,3月大幅上升,4月略有下降,5月达到全年最高峰,6月略有下降,7月为高峰期,8月下降,12月急诊量上升。2017年1至3月急诊量的变化折线与2013—2017年急诊量同月平均值变化折线趋势基本一致,但是2017年4月急诊量大幅下降,5月缓慢回升,7月达到4月以后的急诊量峰值,8月急诊量下降,12月急诊量上升。

双变量相关性分析5年月度急诊量与2017年月度急诊量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4至12月急诊量与2017年月度急诊量做双变量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791(P<0.05);6至12月急诊量与2017年做双变量相关性分析,Pearson相关系数为0.818(P<0.05)。

图2 2013—2017年急诊量月度变化折线图

2.4 急诊量周变化

表3为2013—2017年急诊量周变化和周内各日的季节指数,5年中,2016年星期六的急诊量最高,为 16 187人次;2013年星期四的急诊量最低,为10 241人次。由表3可知,星期六和星期日的季节指数明显高于100%,为急诊量高峰期,最高峰为星期六,季节指数为118.82%;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的季节指数明显低于100%,为急诊量低谷期,最低谷期为星期四,季节指数为92.44%。季节指数最高的星期六与季节指数最低的星期四的人次相差3 293。2013—2017年周内急诊量变化规律基本相同。

表2 2013—2017年急诊量月度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图3为2013—2017年急诊量周变化折线图。由图3可见,我院5年周内急诊量有明显的周期性变化,每年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为低谷期,星期五急诊量略有上升,星期六急诊量大幅上升,达到周内最高峰,星期日急诊量略有下降,星期一较周末急诊量下降。

表3 2013—2017年急诊量周动态变化趋势分析

图3 2013—2017年急诊量周变化折线图

3 讨论

3.1 2013—2016年急诊量逐年升高原因分析

2013—2016年医院急诊量呈增长趋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医疗卫生条件的不断提高,人们的口腔健康意识也在逐渐增强,对口腔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逐步提高。同时,医院规模的扩大、信息系统的建设和应用、科室工作效率的提升等,均进一步方便了患者就诊。

3.2 季度和月度变化原因分析

我院急诊量高峰期为第二季度,低谷期为第一季度,变化可能与假期因素、季度因素、疾病的发病特点和患者的就诊习惯有关[2]。急诊量月度变化的高峰期为3月、5月和7月,低谷期为1月和2月,变化的影响因素可能包括:

①假期和工作日影响[3]。因1至2月存在春节假期,长假期间来院就诊患者相对较少,3月长假结束,来院患者增多。考虑工作日因素,工作日为31天的3月、5月和7月,月度急诊量更可能达到峰值。

②季节影响[5-8]。5月正值春夏之交,疱疹性口炎多发;6至8月为全年最热时期,口腔自洁功能减弱,可能导致口腔系统疾病患者较冬季增多;气候变化影响人们从事户外活动的情况,导致牙外伤患者就诊量变化等。

3.3 周变化原因分析

急诊量周变化的高峰期为星期六和星期日,低谷期为星期二、星期三和星期四。影响周内急诊量的因素可能包括:

①因工作或学习安排,患者选择延迟到周末就诊[9];

②工作日患者可选择对症科室门诊就诊,周末门诊停诊,急诊就诊患者增多;

③周末人们从事户外活动增多,受伤就诊概率增加[9]。

3.4 2017年变化原因分析

2013—2016年我院急诊量呈增长趋势,但2017年较2016年急诊量下降6.75%。2017年4月起北京市所有公立医院实施医药分开综合改革政策,具体内容包括:取消药品加成,取消挂号费和诊疗费,设立医事服务费,规范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等,我院急诊量下降趋势与研究表明的医改政策的实施导致医院急诊量下降的规律一致[10]。4月和5月急诊量同期对比分别下降10.49%和16.67%,经短期大幅下降后,急诊量降幅大致趋于稳定,2017年下半年平均降幅为6.95%。对2017年与历年总体急诊量的双变量相关性分析表明,我院急诊量在局部波动后,恢复急诊量月周期性变化规律。

2017年急诊量变化原因可能为医改政策实施后急诊就诊成本上升有关,减少的患者多为分诊咨询人员、轻症或慢症患者和普通号门诊分流患者。由此可见,医改政策的推进,有效促进分级诊疗,非急诊患者有所减少,急诊科的拥挤情况有所缓解[1]。

综上所述,我院急诊量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变化规律。通过探究口腔专科医院急诊科就诊人次变化趋势,医院可根据变化规律优化医疗管理,根据高峰期、低谷期变化合理安排人、财、物投入,如高峰期可增加值班人员数量。我院实行急诊科轮转管理,低谷期可针对性地加强岗前培训,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加强高峰期的接诊能力。根据急诊量变化趋势,合理配置口腔医疗卫生资源,对提高医院管理水平,满足患者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