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某医学院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与毕业生就业岗位胜任力关系研究

时间:2024-07-28

石福艳 樊安彤 肖宇飞 李胜利 王素珍 刘洪庆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疗卫生的飞速发展,对医学院统计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当今网络信息发达的时代,数据量越来越庞大,新一代的统计学人才需要利用强大的计算机和复杂的数学模型在海量数据中挖掘有用的信息和规律,进而帮助人们解决医疗工作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例如通过基因数据挖掘,为癌症研究提供基因序列信息,进而为癌症的防治工作提供帮助等。因此,为了满足社会对医学统计学人才的需求,提高医学统计学人才队伍的统计学素质和能力,培养一支统计基本理论知识丰厚、实践操作能力强、跨学科、符合医学发展需求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医学院统计学课程设置及改革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

在美国,统计学专业目前已成为其最热门的五大专业之一。如2009年8月5日的纽约时报以大篇幅刊登了专栏文章,题目是《For Today’s Graduate, Just One Word: Statistics》[2]。另外,梅肯研究院高级管理经济师Perry Wong也曾说过,统计学专业的毕业生非常抢手,学生一毕业就被录用在有前途的职位上。然而国内许多地方院校本科统计学专业的就业形势并不乐观。造成这一问题的因素较多,其中一个主要因素为课程设置及培养方案问题[3]。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于2001年和2003年先后两次召开专题会议,研讨生物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美国学界呼吁:加强下一代统计和生物统计专业人才的培养,特别要重视多重背景高层次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4]。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在本科统计人才培养中对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实践教学内容和环节偏少,质量得不到保证。通过该教学体系所培养的学生,其实践能力和统计从业技能较差,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5-7]。因此,在医学院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学生拥有扎实的统计学理论知识,同时也要注重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保证实践教学的学时数和授课质量,注重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业后的岗位胜任力。

从大量文献检索结果看,目前有关医学统计学课程设置、整合与岗位胜任力之间关系的评价研究尚未见报道。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现场调查法和网络调查法,调查某医学院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现状,分析统计学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相关影响因素,为学校优化设置课程,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有针对性培养高素质统计专业人才提供科学依据。另外,通过对比不同学校的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找出本校课程设置中的薄弱环节,借鉴其他高校课程设置的成功经验,进而为学校统计学专业课程改革提供建设性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某医学院统计专业在校本科生和该高校近3年毕业的统计专业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1.2 调查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从某医学院三年级和四年级统计学专业在校生中共随机抽取52名学生进行现场问卷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该院近3年毕业的57名统计学专业学生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在参阅大量参考文献及广泛征求相关专家意见的基础上,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本研究设计的调查问卷其克朗巴赫α系数、Spearman-Brown分半信度和Guttman分半信度分别为0.662、0.652和0.627,表明该调查问卷信度较好。另外,本研究采用因子分析对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问卷中各条目对问卷的贡献度较好,对问卷的总体累计有效程度也较好,表明该调查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构建数据库,双人双份录入数据,经核查确认无误后锁定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109份,回收109份,回收率100%。其中有效问卷109份,有效率为100.0%。研究对象的年龄在21岁~25岁之间,平均年龄(23.04±1.29)岁。男生64人,占58.7%,女生45人,占41.3%。在校生 52人中三年级25人,占48.1%;四年级 27人,占51.9%。毕业生57人,男生28人,占49.1%,女生29人,占50.9%。

2.2 统计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情况满意度分析

本研究对统计学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满意度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近3年统计学专业毕业生对专业课程的安排方面,满意和十分满意占29.8%;在公共课程的安排方面,满意和十分满意占40.4%。另外,对于专业课时安排的满意和十分满意仅占12.3%,在公共课程学时安排方面,满意和十分满意占43.9%。另外,有21.1%的学生对现有的考试模式不满意,具体情况见表1。而该高校的在校生对公共课程安排、公共课程学时安排、专业课程安排、专业课时安排和考试模式满意及十分满意的同学分别28.8%、31.8%、32.6%、19.2%和32.7%。

表1 近3年统计专业毕业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分析[n (%)]

2.3 统计学专业人才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分析

本研究以近3年毕业的57名统计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在校专业知识学习情况、统计学逻辑思维能力、社交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因素与岗位胜任力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探讨分析影响统计学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已毕业的57名学生中,31.2%的学生认为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与岗位胜任力之间关系较大;22.9%的学生认为统计逻辑思维与岗位胜任力之间的关系密切;25.7%的同学认为在校期间的自我定位与在岗后的胜任力有较大关系。约30.0%的同学认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与岗位胜任力之间关系较大,具体情况见表2。另外,在实习岗位胜任力的关系研究中,52.6%的学生认为在校所学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胜任力之间有密切关系;82.5%的学生认为实习岗位胜任力与社交能力有关系,70.2%的学生认为实习岗位胜任力还与合作精神有关系。而仅有36.8%的同学认为创新精神与实习岗位胜任力之间有关系。调查的毕业生中,大约一半(50.9%)的学生认为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下,造成统计学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率低、薪资低的原因在于专业知识掌握不熟练,有16人(28.1%)认为其原因在于用人单位需求量小;还有近21.1%的学生认为其原因在于毕业生具有高不成低不就的特点。另外,63.2%的毕业生认为疾控中心是提高统计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的主要单位,其次为医院和医药公司。

表2 统计专业学生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自评情况[n(%)]

2.4 国内7所医学院统计学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为对比分析本校统计学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情况,本研究从国内开设统计学专业的其他医学院中随机抽取6所医学院或医科大学(分别为滨州医学院、南方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海南医学院)进行课程设置情况对比分析。这7所医学高校在统计学专业的学制设置方面是一致的,均为4年,学生毕业时都是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在主干课程设置方面都是数学、统计学。在主要课程设置方面,这7所医学高校都开设了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卫生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统计预测与决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多元统计分析与SAS应用、SPSS软件、流行病学、基础医学概论、临床医学概论、预防医学概论等数学、医学统计学基础性课程。这些高校在课程设置方面有相同点,但也有一些不同点。其他6所医学院与本校相比,额外开设课程情况见表3。其中滨州医学院额外开设了VEP程序设计、软件基础2门统计软件类课程;开设了卫生管理统计学、医院统计学、抽样调查3门统计方法类课程;开设了国际疾病分类与病案管理1门数学基础类课程。海南医学院额外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1门统计软件类课程;开设了生物统计学、抽样调查、试验设计、统计建模4门统计方法类课程;开设了应用多元分析、数学分析、广义线性模型3门数学基础类课程。南京医科大学额外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和生物统计学与Stata统计软件2门统计软件类课程;开设了非参数统计、统计计算、随机过程、临床试验统计方法、统计设计、现场调查方法6门统计方法类课程;开设了微分方程与疾病动力学模型、生物信息学、信息学基础、线性统计模型、广义线性模型5门数学基础类课程。南方医科大学额外开设了R语言、STATA软件2门统计软件类课程,开设了生物统计学、新药临床试验、生存分析、多元统计、遗传统计5门统计方法类课程,开设了数学分析、市场调查2门数学基础类课程。广州医科大学额外开设了随机过程、医院统计、生物统计学、统计模拟技术4门统计方法类课程,开设了风险理论、保险精算学2门数学基础类课程。广东医科大学额外开设了C语言程序设计1门统计软件类课程,开设了生物统计学、统计建模、卫生管理统计学3门统计方法类课程,开设了离散数学、计算方法、广义线性模型、生物信息学4门数学基础类课程。

表3 其他6所高校额外开设主要课程情况 门

类别滨州医学院海南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方医科大学广州医科大学广东医科大学统计方法类346543统计软件类212201数学基础类135224

2.5 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统计专业学生课程设置情况分析

为对比分析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统计学专业课程设置情况,本研究从国内开设统计学专业的综合性大学中随机抽取7所(分别为山东大学、青岛大学、南开大学、贵州大学、武汉大学、广州大学、厦门大学)进行课程设置情况分析。这7所综合性大学开设的统计学专业在学制和学位上是一致的,都是4年制,最后毕业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各个学校开设的专业必修课程的课程门数、学时、学分要求有所不同。以本校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为对照,比较医学院与综合性大学对于统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异同情况。具体情况见表4。

表4 7所综合大学专业必修课程情况表

3 讨论

医学院统计学专业人才的培养主旨是运用统计学的思维方法,结合医学问题,给医学科研提供新的解决思路和方案,从而提高医学科研的价值。统计学方法在生物医学领域交叉应用深入,与医药卫生领域的研究问题联系密切,例如临床试验设计、临床实验数据处理等工作均由统计学专业人才负责[8]。

本次调查研究显示,在专业课程安排方面,不足30%的学生满意;而在公共课程的安排方面,满意和十分满意的学生约占40.0%。进一步对专业课时的安排进行了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同学对专业课时安排不满意。许多学生认为专业学时太少,部分课程如《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等考研课程课时偏少。另外,本次调查研究显示,有17.4%的学生对考试模式不满意。针对考试模式问题,本校近几年在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性的教育改革。例如,对于实践操作的考核方式,针对仅以“平时考勤成绩+期末考试成绩”为评价标准的传统考试方式具有限制学生创新发展能力等缺点,将其考核方式改为多阶段考核制度(即日常测试、作业测评、期中考核、期末考核、社会调研等),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主动学习课外知识的能力。另外,针对不同的课程特点,制定具体的考核方式,对于一些操作性强的课程而言,分阶段上机考察,不局限定于一次期末考察。以上实践改革赢得了许多师生的高度认可。

本次研究通过对岗位胜任力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可知,影响学生岗位胜任力的因素有在校期间专业知识掌握情况、统计逻辑思维培养、自我定位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等。该结果提示学校在日常教学及学生教育工作中,需加强培养学生的统计逻辑思维,积极引导学生规划未来,做好自我定位。教研组目前在教学模式及方法中也做了一些尝试性改革,减少了传统的“黑板式”教学方法,部分课程增加了“问题引导式”教学[9]。另外,有些课程,如《卫生统计学》的部分章节在讲解过程中,从医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出发,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从而引出抽象的统计问题。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理解统计学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以及各种统计方法的适用范围及条件等,使学生不必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公式等[10-11]。

本研究还对本校统计学专业学生的课程设置状况与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本校课程设置与其他兄弟院校,特别是一些综合性大学的实际课程安排具有较大差异。与其他医学院相比,本校在统计方法类、软件操作类和数学基础类课程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因而,本校在后期的教育教学改革中,需结合学校实际,借鉴其他高校的课程设置经验,争取做好统计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的优化配置。另外,本研究通过与综合性大学相比,发现在专业必修课程方面,该医学院统计学专业必修课程数明显比其他7所综合性大学的课程门数少,其总学时和总学分也较少。而且,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随机过程基础等数学基础类课程在综合性大学中是作为必修课程教学,而在医学院中尚未设置这类数学基础类课程。统计计算、泛函分析、数理方程等统计方法类课程在医学院中也未设置。后期,学校应根据学生及学校实际情况,增设一些统计建模、统计模拟技术等统计方法类课程。

综上所述,学生的培养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工程。学校需要在不断探索研究,不断深化改革中积累经验,进而制定出较为合理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岗位胜任力为核心的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设置规划。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