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流动人口精准登记问题探究

时间:2024-04-24

孔灵文 玉环市统计局

一、引言

一个地方的流动人口是常住人口的重要部分,搞准流动人口数据是获得准确人口总量规模、合理分配公共资源、科学评价城市吸引等方方面面的基础和关键,对未来制定人口政策、完善各类民生工程、谋求经济长远发展具有重大的社会现实意义。随着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当前我国人口流动更加频繁,人口状况更加复杂,流动人口基本情况作为获取人口普查数据的第一手资料,其准确性直接关系到人口普查最终质量,但其错综复杂的情况对基层普查工作提出了较高要求,带来了较多挑战,流动人口登记成为人口普查工作中的难点、困点。因此,分析当前人口流动态势,研究流动人口精准登记方法,进一步提高流动人口普查数据的准确性,解决流动人口管理漏洞和服务盲点等,是当前人口研究中的重要课题。本文从流动人口的特点出发,分析基层具体普查登记中存在的难点,提出破解难点抓好流动人口普查、建立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等方面的初步设想。

二、流动人口的特点

在“十年一次”的人口普查中,流动人口一般指人户分离人口中扣除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主要包括“人在户不在”或“户在人不在”两种情况。“人在户不在”即流入人口,是外地来本地的非户籍人口;“户在人不在”即流出人口,是本地外出的户籍人口。外来人口的多少,往往是一个城市开放、活力程度的象征,外来人口越集聚,城市往往越发达。同样,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城市,产业集聚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流入人口明显多于流出人口,外来人口为城市创造了大量的经济价值,但是外来人口情况复杂,掌握的信息也不如户籍外出人口完善,存在较多的漏洞和盲点,因此在人口普查中流入人口的登记工作明显难于流出人口。本文也是基于此,主要分析流入人口普查登记过程中的难点和堵点。

流动人口的主要特点:

一是流动频繁、工作不够稳定。人随产业动,流动人口往往以务工、求职为主要目的,多数会追随更高的薪酬、更舒适的工作环境,在各个城市间频繁流动,也有的因为同乡的邀请,换一个环境,羁绊较少。而且中间会间断性回户籍地,很难鉴定其连续外出户籍地时间,对后期常住人口判定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二是居无定所、住处不够固定。人口普查以户为单位,采用按现住地登记的原则,每个人必须在现住地进行登记,但流动人口大多以租房为主,会随着租金变动、消防检查或者工作调动而不断更换住所,还有一些外来施工人员会随着施工地点移动,停留时间也不确定。

三是单枪匹马、社会关系简单。流动人口的性质决定了他们拖家带口、家族集聚的可能性较小,往往根据工作需要进行个体流动。流动人口接触较多的就是房东和雇主,但人口普查主要按住房登记,与雇主的关系较小,所以如果房东对租客信息掌握不全,或者瞒而不报,会导致部分人口的普查登记不顺。

三、流动人口登记难在何处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与以往相比,在各个阶段有了较多的创新,如首次推广自主填报、增加身份证号码等,在一定程度上可提高信息采集精度,减少差错,也利于后期比对、排重。但在前期入户现场登记时,流动人口普查登记仍存在较多难点,给后期普查数据准确性提出挑战。

(一)认识不清,“户难入”

人口普查需要采集身份证号、职业、婚姻、住房等多项信息,并且后期会根据需要进行重复比对,部分外来人口没有居住地归属感,对人口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也了解不深,觉得触及到个人隐私,心存戒备,容易出现事不关己、拒不配合或者不说实话的现象。实际走访登记中,调查员也确实遇到过明明有人在家却拒绝开门、态度冷淡甚至辱骂、提供假身份证号、除提供自己信息外坚决拒绝申报家人信息等情况,致使调查员多次上门增加工作量,或难以获取准确信息。

(二)工作不定,“人难找”

部分流动人口工作不稳定,回到住处的时间也不是固定的,在调查员多次上门仍找不到人的情况下容易漏登。尤其是一些特定行业工作者和特殊人群,本身对个人信息不愿透露,很可能会故意与调查员打游击战。还有建筑、装修等施工人员,可能吃住在施工单位,管理比较松散,而且随着项目在城市间频繁移动,停留时间也不确定,容易造成漏登或数据不准确。还有就是时间差造成的漏登,流动人口在两地间迁移过程中,由于两地调查员上门时间不同,造成两地均扑空。

(三)素质不齐,“业难精”

普查指导员和普查员是人口普查现场登记的主力军,其业务能力和素质直接影响人口普查的进度和质量。在“两员”选聘中,既要考虑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快速熟悉业务,又要考虑在当地有一定的威望能顺利开展工作,而且要有良好的沟通技巧和较强的责任心,可以多次上门、多次比对。但实际工作中,同时满足要求的人员较少,而且“两员”人数繁多,上级培训精神难以保证传达到位,导致“两员”素质和业务能力参差不齐,敷衍了事现象存在,给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带来一定影响。

(四)记录不全,“底难靠”

目前对流动人口有管理职能的主要是公安和卫健两个部门,但两者记录均不完整,流动人口信息不全面。公安部门侧重户籍人口管理,对于流动人口数据主要来源于办理外来人口暂住证的人数,但是暂住证非强制,往往是有需要了再来办理,而且主动注销情况较少,户籍外出人口也无法体现,总体上不能真实反映流动人口情况。卫健部门主要针对流动人口婚育方面的信息,尤其是女性外来人口情况,数据也不全面,满足不了人口普查所需要的流动人口信息。

四、实现流动人口精准登记的初步设想

人口普查是一项重要的政府行为,而流动人口管理也是政府急需进一步加强的,两者紧密相连、相互促进,真实可靠的流动人口普查数据是流动人口管理工作部署的基础,而规范的流动人口常态化管理又能破解一些普查难点,同时也能对非普查年份人口数据进行补充。因此,政府应该多方面努力、多部门合作,促使流动人口普查登记和日常管理工作融合推进、共同改进。

(一)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觉参与意识

要广泛、深入、持续地开展人口普查宣传工作,各级各部门都要精心策划、别出心裁,将宣传标语打在厂区或街道的显眼位置,除电视、广播等传统宣传方式持续开展外,还要充分利用好当前网络新媒体的宣传,如在影视、社聊、购物等热门APP中植入宣传,同时创新宣传手段,增加短视频、快闪等方式,做到深入人心、家喻户晓,使每个人都能认识到普查的重大意义,从而消除戒备,主动、积极地配合人口普查工作。

(二)增强两员管理,打造素质过硬队伍

一是认真选聘“两员”。为了取得普查对象的信任和配合,调查员可以是有一定群众基础的镇、村等基层干部,也可以是熟悉社区情况的网格员,还可以是学习能力较强的教师、大学生村官等,保证整体队伍素质。二是培训精准到位。调查员的能力和长处各不相同,又往往缺乏统计、普查等方面的业务知识,要精准性、个性化地开展培训,县级普查办可采用小班化、多批次轮训,镇级再进行针对性的精训。可以推出多媒体教学随学随用,并且在普查摸底实操后再结合案例进行强化性地讲解,保证众多调查员均能吸收到位。三是经费补贴充足。保证“两员”经费补贴及时落实到位,必要的经费保障能调动调查员的积极性,保障数据质量。

(三)细化管理主体,拓宽人口登记渠道

人口普查主要以住房登记,但实际中房东与租客沟通较少,信息来源有限,可进一步探索“谁出租谁负责”“谁用工谁负责”的多渠道登记原则,破解“人难找”的问题[1]。流动人口主要以租房为主,因此完善租房信息很关键,要强化出租房屋管理机制,建立房东联系卡,房东要主动、及时申报出租信息,与租客一起到社区登记身份信息,夯实人口底数基础[2]。同时,可增强用工单位的参与度,要求用工单位及时向普查机构上交详细的人员花名册,并日常使用有暂住证的外来人员。

(四)建立统一平台,实现人口常态管理

七人普创新的数据采集系统对建立统一平台、实现人口长期动态管理提供了启发。目前现状是多部门根据各自需要开发各自的平台,消耗的人力、物力不少,但数据又都不全面,并且部门间重复的信息登记也会引起流动人口的反感,同时人口普查十年一次,经常满足不了社会数据需求。因此,建立流动人口统一管理平台非常有必要,能更精准地为政府工作部署提供参考,而且以后的人口普查就有相对完整的记录底数,普查工作量和经费使用将能大大减少。设想由公安部门牵头,将该平台纳入如“浙里办”APP等全方位的平台模块中,由流动人口自主填报,形成房东和雇主双管理的树状结构,并且每3个月自主更新维护,便于及时掌握流动轨迹,利于统计准确的常住人口规模。而其他部门可根据工作需要通过申请获取数据。

(五)保护数据安全,严防个人信息泄露

大数据时代,在利用快速发展的大数据技术的同时,也要高度重视个人信息保护,严防数据安全事故发生。首先要保证平台绝对安全可靠,谨防任何信息泄露,建立充分信任,消除顾虑,流动人口能主动申报个人信息。其次相关经办人员要签署绝对保密承诺书,确保仅在权限范围内开展工作,任何的信息和资料泄露均可追究法律责任[3]。

五、结语

流动人口现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体现,势头锐不可挡。流动人口在城市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贡献巨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同时,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也对当地的计生、治安等工作带来难题,对医疗卫生、教育、社保等民生公共资源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源头把握流动人口数据质量,建立常态化监测管理机制,为各地党委政府创新人口管理、科学制定政策、布局民生资源提供可靠、准确的依据,确保人口能够在各城市间自由、健康、良性地流动,增强外来人口在当地的融入感,全面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为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的价值。■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