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科研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研究

时间:2024-04-24

靳俊鹏 新疆畜牧科学院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国家对科研技术与开发越发重视,增大了对科研部门的资金投入,同时财政部门对科研经费的审查监管力度逐步加强。在新形势下,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加强财务管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加强对科研经费输出的把控,实现科研资金优势的充分发挥,促使财务管理体系更符合新时代的制度化理念,加速科研事业单位向科研经营型单位转变,从而实现科研单位与经济的有机整合。

一、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随着科研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与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优化,在新形势制度下,如何做好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成为了影响科研事业有序发展的关键要素。科研事业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提高竞争力。加强财务管理制度的完善,为科研发展提供制度化保障,是提高科研事业单位竞争力的重要前提。二是实现科学依法理财。科研事业单位筹集资金的渠道多样化,唯有加强资金的管理与监督,规范成本支出,才能做到科学性的理财。三是推动科研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财务管理人员更新专业知识技能,提高职业素养与工作能力,规范化管理资金情况,更利于推动科研事业单位的稳中求进发展。

二、当前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预算管理不到位

科研事业单位对预算编制的认识片面,尤其是在科研资金的预算分析方面,与国家的发展战略相脱离。预算编制工作仍处于摸索性前进阶段,监督机制尚未完善,预算中忽视对现实中复杂情况与不确定因素的整合性分析,导致部分资金未纳入预算管理工作,弱化了预算编制的系统性与全面性等特征。预算编制工作展开主观随意,调研和论证工作相对缺乏,导致预算管理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不足。

(二)会计核算不科学

会计核算是会计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的核心。大部分科研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工作展开,严重缺乏创新意识,管理层忽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展开,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工作相脱离。首先,会计核算制度有待完善,收付实现制的会计核算制度的应用,虽然能详细记录科研事业单位的资金流量情况,但无法全面反映负债与资产情况,导致会计核算工作中,普遍存在收支不匹配等情形。其次,财务管理不合理,科研事业单位对会计核算的监督工作不到位,资金支出方面的管理工作不足,导致会计核算工作形式化与机械化。最后,会计基础工作不到位,部分会计账目盲目设置,在账务处理与手续等方面主观随意,不利于业务控制程序的逐步优化与规范[1]。

(三)新会计制度无法落实

新会计制度的落实,提高了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性,但相对于企业,科研事业单位对新会计制度的认识相对片面,导致新会计制度在财务工作中的落实不到位。各部门的协调机制建设停滞不前,在实际工作中无法发挥协同效应,无法推动新制度的落实与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四)专业人才缺乏

财政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财务智能系统的推行,加速了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核算体系的不断优化,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但实际上,科研事业单位内部兼备管理与操作等能力的复合型财务人才严重缺乏,通常以操作型人才为主。科研事业单位忽视对财务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导致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更新滞后,参与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与能力严重不足,不利于财务管理辅助决策功能的充分发挥,更不利于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对策

(一)强化预算管理工作

作为科研事业单位,应明确任何一种预算管理方式,都不是可以主观随意进行的,或者是从开展开始就能取得非常大的成就。预算管理方式无法做到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坚持执行,并且明确评价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原则。在当前需要不断加强对所有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并且根据已定的指导原则与实际的状况进行分析,制定出最为切实可行的预算管理方案。应明确在整个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如何把握住本次工作的重点内容,并且严格的按照既定的规定开展执行,防止在整个预算管理过程中出现问题、差错等,同时也需要选择更加科学的、有效的预算编制方法。例如,可以利用零基预算的预算方式,科学预测与分析预计的各项活动,细化预算科目,促使预算支出标准更加规范。建立完善的预算制度,加强预算编制与执行等环节的对接,全面跟踪预算收支情况。推动评价体系逐步完善,灵活利用成本-效益分析法与最低成本法等评价方式,为管理决策工作展开,提供科学的依据与有价值的参照。科研项目的预算工作,直接影响项目的落实与进展情况,也是财务管理人员工作能力的直接体现。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加强预算管理机制的完善,要求管理人员本着完整性与标准性的原则,高效落实相关计量的精准计算与核查等工作。要求财务人员本着正确的原则与政治理念展开工作,促使预算管理体系逐步完善。预算工作的规范展开,需要单位各部门的支持,尤其是预算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需要各工作人员具备规范合理的使用意识,确保科研经费管理工作科学展开。强化财务预算方案可行性与规范性等特征的同时,要求工作人员严格遵照制定方案执行。推动财务管理的服务职能逐步扩大,推动财务工作向项目申报与验收等工作全程进行前伸,让科研人员专注于项目开发的同时,能够从内部协助管控预算经费。做好预算的监管工作,定期在单位网络平台上公示项目预算执行情况,通过内部的监督与考评,促使支出结构更加合理与平衡。

(二)优化会计核算方法

在会计核算工作中,不能忽视员工手工操作中存在的主观问题,为避免出现数据处理不精确的问题,建议利用计算机统一核算与处理数据。做好会计核算软件的运维与升级等工作,促使核算流程逐步优化,实现数据的动态与信息化处理。做好会计核算的监管工作,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与挪用等情况,实现资金使用效益不断提高。规范核算方法,不断完善经费开支标准,防止出现财务管理形式化与机械化及粗放化等问题,实现权责利一体,做到财务公开,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性与透明度,实现资金的合理使用[2]。

(三)监督新制度落实

新会计制度的推进,是国家制度与政策变化的必然。相对原有的会计制度,新会计制度更加科学合理,使用范围更加明确,问题解决的针对性更强,能够充分反映会计信息的客观性。影响新会计制度在科研事业单位内部落实的因素较多,还需加强对落实情况的监督。在财务管理工作中,需加强对制度变更的关注,及时调整工作方法,采取优化财务收支审批流程与落实岗位责任制度及完善内部牵连制度等多措并举的方式,推动新会计制度准则高效落实,加强制度的约束力。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在实施新会计制度时,需从财务管理现状入手,提高财物监管工作的严密性,严格按照相关原则科学配置科研资源与资金。财务管理人员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研究,新制度在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实施,需定期审查新制度的落实情况。财务管理工作的展开,要求财务人员加强对会计制度变化的关注,加强实践经验总结,本着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原则,引进合理的做法与经验,如优化财务收支审批流程等措施,推动新会计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贯彻落实,以确保单位财务管理的成效。

(四)加强人才培养

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直接受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能力水平影响。因此,科研事业单位应当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展开的重视。定期组织财务等相关人员积极学习国家财经法规及新颁布的政策规定等,将已经学习到的内容直接应用在财务管理中,并且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开展依法理财,加强对所有财务人员的管理以及培训,不断更新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真正提高所有财务人员自身的管理水平以及业务能力,并且及时发现在整个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有待解决,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善,也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整体效果。定期考核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及工作业绩,落实奖惩措施,激发财务人员的工作潜能与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单位的财务管理成效。注重财务人员职业素养与道德品质的培养,加强财务管理的团队建设,切实培养高素质与能力强的财务团队,促使其得心应手的展开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在素质培养方面,需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引导财务人员树立管理意识与服务意识,通过财务预算定期汇总与审核等措施,提高财务管理工作的地位,促使项目审核形式更加规范。二是引导财务人员积极学习先进的知识,加强对财务管理领域的新动态的了解。三是要求财务人员具备较强的语言沟通能力,与各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确保各部门间的信息传递成效。

四、结语

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是系统性工程,不仅要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加强对新会计制度与最新财务管理理念的关注,还需本着实事求是等原则,加强对财务管理现状的审视反思,加速财务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通过加强人才培养与完善会计核算方法等措施,全面提高财务管理的工作水平,以更好地为科研事业单位发展提供服务。■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