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环境检测研究

时间:2024-07-28

杨 阳

(山东百斯特职业安全监测评价有限公司,山东 东营 257000)

引言

近年来,面对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国家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相关部门增大了在环境保护工程中的投入,陆续实施了各种规模及类型的环境保护工程,对促进环境保护、生态恢复的意义重大。但由于环境保护工程对象、目标的特殊性,相关人员在具体的工作中需强化环境检测,规范、合理应用各种先进的环境检测技术,提高检测结果准确性、可用性。结合当下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环境检测情况,依旧存在制度、设备、人才等方面的问题,未来相关单位需从这些方面着手,优化环境检测技术路径,提高检测水平。

1 环境检测的重要性

1.1 环境检测可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

长久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将经济发展作为重点,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大的环境污染问题,如在当下的条件下继续坚持原有的发展路径,将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国家不断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旨在让生产生活中人们注重环境保护,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1]。而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环境检测为重点方面,其关乎环境工程整体成效,通过持续落实环境检测工作,能促进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使相关部门、主体和个人等能积极参与到当地的环境监测、检测中,及时发现环境工作中的问题,采取专业化处理措施,避免环境问题处理不及时诱发更为严重的生态事故。

1.2 环境检测可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显著提高,不同行业都进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每一行业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非常注意环境保护,在生态保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陆续形成了很多新技术。而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环境检测,在很大程度上能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工作氛围。如工业中存在“三废”问题,传统的生产理念下过于追求工业企业的高利润,不注意废渣、废气、废水等处理,而在当下在很多工业企业内都实施了环境保护工程,其中的环境检测工作增强了企业内全体人员的环境意识,促进了企业内的工艺变革、流程调整。

1.3 有助于环境污染治理

环境保护工程中涉及了很多方面的工作,环境检测仅仅为其中的一个方面,此项工作与其他环境工作的结合,有助于防污治污。环境检测下通过借助各种现代化检测技术与仪器,可将肉眼无法看到的污染物直观呈现出来,不仅能得到污染物的类型信息,还能获得污染物含量、扩散方向等,使相关部门可依据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等,确定最佳的环境污染治理方式,提高环境污染治理整体水平。

2 环境保护工程中环境检测的影响因素

2.1 取样因素

环境保护工程的环境检测中,取样就是样本的获取过程,此过程为影响检测结果的关键部分。针对环境检测任务,有关部门以文件、规范等形式指明了不同检测对象的取样流程、方法,实际的工作中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取样工作,以确保得到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与典型性。因此,环境检测中取样是否规范是需要关注的重点部分,如相关人员未遵守取样规范,后续无论开展再规范的检测操作,检测结果与实际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以水环境探测为例,正式的探测作业之前,相关人员需收集样品,并通过环境探测分析水体样品,收集各种污染数据,得到污染物类型、污染程度等,在此基础上确定治理方案与措施。检测人员在现场往往通过随机抽样方式收集样品,遵循相应规范及标准。结合目前环境检测的取样情况,部分检测的人员不重视取样工作,采集样品时未了解采样标准及规范,整个采样过程往往存在各种不规范操作行为,取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无法反映被测区域内的环境污染情况。因此,针对环境检测工作,在正式检测之前相关单位必须分配专业的检测人员,使这些人员清楚取样要求及标准,熟悉不同类型样本的取样方法及操作规范,在后续严格执行取样要求。

2.2 设备因素

环境检测过程中为得到相对准确的检测结果,相关人员必须合理利用各种专业化仪器和设备,设备的先进性、功能性是影响检测效率、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因此,有关人员在检测之前必须根据检测项目、流程等,选择先进的检测设备,并配备各种专业化设备,检测期间加强设备管理,督促相关人员正确使用设备,不得有违规操作设备的情况。在日常的工作中有关单位应安排专人负责检查、维修和维护设备,清除检测设备的积灰,并消除设备潜在风险[2]。现阶段环境保护工程的环境检测过程中,还常常存在设备管理方面的问题,如相关检测人员并未从思想上重视设备管理,检测之前未按照规定配备专业化设备,检测过程中未遵循设备操作规定,日常的工作中没有针对检测设备开展专业化维护、检修与保养,导致环境检测中设备的性能大大降低,难以发现被检测样品的环境污染问题,检测结果与实际的偏差较大。另外,还有的单位在环境检测过程中未注重设备更新,长期使用性能偏低、功能不全的检测设备,也同样影响了环境检测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这一方面,有关人员需不断更新检测设备,引进新设备。

2.3 人员因素

环境检测具有专业性,整个检测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来完成,人员的专业能力及素质是影响检测效率、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环境保护工程的环境检测中,人员为重要的影响因子,相关单位必须考虑到人员这一影响因子,组建专业化检测团队。一般来说,环境检测涉及大气、水环境、土壤环境等的检测,不同检测对象的技术体系存在明显差别,参与到检测中的人员必须有极高的专业素质、丰富的操作经验,熟悉各个环境检测的技术要点,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检测方法,确定检测方案[3]。目前的环境检测工作中,在人员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部分环节的环境检测中人员的专业素质较低,未掌握检测流程、规范及方法,检测能力不足、责任缺失,经常存在违规操作的情况,也没有创新检测方法、标准化操作设备,环境检测整体水平偏低。针对这一情况,有关单位需加强人才建设,建立专业化团队,合理划分团队内相关人员的工作责任,发挥人员的专业优势。

2.4 检测方法

环境检测过程中同样需关注检测方法,不断引进全新的检测方法,发挥方法优势。结合环境检测的工作经验,即使面对同一检测项目,一些情况下所采用的检测方法也有一定差异,为此,在行业、单位内应建立检测方法体系,指明不同情况下检测方法、同一检测项目的可用方法。目前我国相关行业内对于环境检测陆续形成了规范的检测流程,也制定了清晰的检测标准,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效参考。但因为我国面临的环境检测任务艰巨,具体的检测过程中对象多,不同地区的污染因子各有不同,检测过程中经常存在诸多困难,现有的检测方法及标准无法应对各种检测工作。为此,相关单位在现阶段的条件下应根据环境检测的具体要求,不断创新检测方法,保障在各项环境检测任务中能合理应用检测方法,保障检测方法与实际情况的匹配性。

3 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环境检测优化措施

3.1 规范检测流程

在当下的条件下为提高环境检测工作整体水平,相关单位必须建立完善的检测流程及规范,引导每个检测人员在相应的工作中执行流程规范,避免流程混乱而影响整体的检测水平。环境检测过程中有关人员需密切监督检测全过程,抓住检测关键,强化过程管控,保障不同流程之间的紧密衔接,提高检测效率。以采样为例,采样之前必须强调样本具有代表性,选取多个样本并将其封装于密闭容器,在规定的时间内送达检测部门完成检测。检测过程中有关人员还需遵循相应的检测操作规定保存样本,避免样本保存不当引起变质等问题,有关人员也需加强样本保存地点的管理,将温度、湿度控制在正常标准;依据环境样品类型,由专业人员检测存储环境的各方面指标,此检测过程应免受其他因素干扰;构建完善的检测制度,制定工作条例、确定环境检测手段,指导实际的检测工作。

3.2 强化设备管理

环境保护工程中的环境检测工作,必须要有专业仪器设备的辅助,整个检测过程中设备为不可或缺的要素,为促进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相关人员需加强设备管理。首先,相关单位必须意识到设备管理与环境检测的直接关系,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设备管理,通过专业化管理手段解决设备运行中的诸多问题,提高设备可靠性,避免因设备故障等影响环境检测过程。其次,在单位内安排专人负责设备管理,这些管理人员应高效开展维护与检修等工作,且在这些工作中做好有关记录,如设备零部件有问题,应及时维修零部件并更换零部件。第三,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在该系统内集成和共享设备全生命周期内的数据,使有关部门、岗位人员能掌握设备的各方面信息,在检测过程中合理应用各类设备,发挥设备的功能优势。第四,增大在设备中的投入,更新老旧设备,配备新型设备,并规范操作设备。

3.3 创新环境检测技术

社会环境变化的今天,人们越发关注环境问题,而通过开展环境检测,可促进环境治理、生态恢复,加快可持续发展步伐。因此,有关单位在环境保护工程的环境检测过程中,必须意识到环境检测技术的重要性,将技术创新作为常态化工作,不断采用新的技术理论,丰富技术形式,保持检测技术的先进性。当前的环境领域陆续出现了很多全新的环境检测技术,但每种技术的应用范围、适用条件各有不同,且部分环境检测新技术还存在一定的不足,为避免技术问题影响检测质量,相关人员需形成强烈的创新意识,在参与环境检测工作时持续创新,结合环境检测的技术现状,寻找创新出发点。为此,单位内应定期、不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增强岗位人员对环境检测技术的重视程度,使这些人员了解当下的环境检测技术类型、每种技术的优缺点、适用条件、操作规范等,在后续参与到环境检测时遵守技术标准,保障操作规范性。另外,单位内也需要增大在环境检测技术方面的资金投入,确保有足够的资金引进、创新检测技术,不断淘汰旧技术,形成科学的环境检测技术体系。

3.4 完善环境检测制度

环境检测工作具有复杂性和专业性,其流程众多且涉及了诸多要素,为促进检测工作的高效开展,相关单位需根据行业内对环境检测提出的要求,并总结相应的工作经验,制定完善的环境检测制度,在制度中清晰规定检测流程、技术、责任划分等,以指导实际工作。由于每个环境保护工程的环境检测范围、对象等有一定差别,在制定环境检测制度时也需考虑这些差异性,保障制度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与可行性,后续相关部门、岗位人员严格执行该制度[4]。如在环境检测制度中应包含责任体系,清晰划分各部门、岗位人员的工作职责,确保在后续的检测工作中各部门、岗位人员能切实履行其职责,并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高效率、高质量完成检测任务;制度中也需包含考核与奖惩机制,在完善的考核指标下,评估每个部门、岗位人员在环境检测中的工作情况,给予奖励与惩罚,通过考核与奖惩,提高各岗位人员对环境检测工作的重视程度。

3.5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论证最优检测点

针对环境检测工作,为有效减少检测中的相关问题,相关单位需牵头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在该体系中清晰规定环境检测的质量规定、监督要求,推行全过程、全方位质量监督与管控,避免在环境检测中的一切不规范操作行为。结合大量的环境检测经验,检测点的设置是否合理,关乎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质量保证体系中应清晰规定各项检测情形下的检测点设置要求,确保检测点数量的合理性,且每个检测点的位置正确,在后续检测中能从每个检测点获得相对可靠的结果。有关人员需在质量保证体系下论证检测点的合理性,选择最优测点,控制相邻测点的距离[5]。

3.6 加强采样样品的管理

任何环境保护工程中,环境检测都需重视采样样品的管理,确保采样样品符合要求,使后续通过检测样品的相关参数得到被测对象的整体情况。首先,在采集采样样品阶段,相关人员需结合样品类型,选择恰当的采样容器、采样方法,容器选择需遵循相应的标准,确保将样品存放于容器后能保障样品的完整性、稳定性,避免存放在不恰当的容器中样品出现蒸发、变质等情况。其次,不同样品有不同的保存方式,无论何种样品都需控制保存时间,如存放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样品变质,得到的检测结果与实际有较大偏差。如空气样品采样中,有关人员需着重分析该样品的特殊性,选择密封性较好的容器,采样中配备性能优越的动力设备,且完成采样工作中,样本保存时间不宜过长,应立即送入实验室完成检测。同一区域内多样品采样时,为避免样品采样的无效性,应首先采集一个样本完成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其他样本的采集。在样本送检期间,有关人员需根据样本类型、运输距离等,选择恰当的输送方式,并加强输送过程中的环境监测与管理,为样本创造良好的存放环境[6]。

4 结语

环境保护工程中环境检测十分重要,但环境检测的过程复杂、专业要求高,现阶段的环境检测工作依旧存在制度、技术、人才、设备等方面的问题。未来为实现环境保护目标,提高环境保护工程的整体水平,相关单位需持续创新环境检测技术,加强检测过程中的技术管理、质量控制,获得准确且完整的环境检测结果。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