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李 波
(瓮安生态环境监测站,贵州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550400)
随着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我国大力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出台相关政策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之一,其可以为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进而制定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因此,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一直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虽然我国在环境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另外,因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环境监测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因此,对生态环境保护中的环境监测进行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环境监测主要是通过科技手段、仪器设备监测区域内的环境质量,然后通过监测数据评估区域内环境质量指标。环境监测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系统性以及服务性,这是因为环境监测中需要专业人员对采集的样品进行化学或物理的测试,并对通过测试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1]。同时,环境监测也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其涉及多个领域与环节,只有掌握多个领域的知识才能有效衔接各个环节,进而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真实性。另外,监测数据主要用于环保领域,为人类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所以,环境监测具备服务特性。环境监测对象包含大气环境、土壤以及水环境,其工作流程为环境监测单位接受任务,分配专业人员根据现场收集的信息、数据制定监测计划与工作方案,并由负责人审核,确定最终计划方案,然后安排专业人员到现场采集样品,实验室再对样品进行检验获取相关数据,最后工作人员对数据进行详细、系统地分析,进而得出最终的结论。除此之外,环境监测部门还需编制环境质量报告书,开展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以及环境监测技术实施指导等工作。
根据监测对象以及监测部门的不同,环境监测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监测对象可将其分为大气环境监测、生物监测、水质监测、噪声监测以及土壤监测等;根据环境监测职能部门可划分为气象监测部门、卫星监测部门以及环境监测部门等,其工作主要是负责同一区域内不同环境类型的监测,通过收集的数据分析环境问题,然后再制定具体的环境保护措施;根据监测区域范围可划分为厂区监测和区域监测,其中厂区监测主要是指对厂区内企业、工厂的污染源及总排放口进行监测,而区域监测主要是指各地区环保部门对区域内的环境进行监测;按照环境监测性质可划分为监视性监测、研究性监测以及特定目的监测三种,其中研究性监测主要是通过监测分析污染机理以及污染物迁移变化规律,进而为后续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支持;特定目的监测主要是监测偶然发生的环境污染事故,如工厂生产事故引发的环境污染事件、海上油船漏油导致的环境污染事件等。
通过分析环境监测数据可以充分了解环境污染以及企业排污情况,不仅可以明确超标排放的污染因子,同时还可以帮助环境治理人员选择相关设备,进而降低环境治理成本[2]。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环境监测了解自身的污染情况,然后委托第三方环保机构处理污染问题,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因环境污染导致的罚款,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环保设备购入与维护方面的费用。
生态环境保护中应用环境监测可让环保部门对我国环境发展情况以及问题有更全面的了解,制定出针对性的环境保护政策,进而达到改善我国生态环境的目标。环境监测的本质就是为社会、经济以及环境发展提供数据支持,进而形成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局面。例如,通过环境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工业区域内环境污染情况,进而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其中种植绿植、扩大绿植覆盖面是最经济的环保手段,其不仅可以改善工业区域内生态环境,同时也能促进工业区域经济更好的发展。不过在这个过程中,环保部门必须充分了解工业区域的整体情况,进而结合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环保计划与方案,对于污染严重的产业必须要求其进行整改,只有这样才能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实现经济稳定发展。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依靠法律法规的支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才能有效控制环境污染问题。而环境监测可以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进而保证环保法律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对不同地区的环境情况进行全面、充分的了解,科学整合、分析相关数据,以此制定出针对性的环境质量标准,为各地建立环境监测体系提供指导与帮助,进而为后续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提供参考[3]。当前,环保部门对于造成环境污染的企业采取的措施有处罚与行政命令两种。在对企业、工程环境污染情况进行调查时,还需要将环境检测数据作为企业违法行为认证的依据,如污染物排放量、浓度等。由此可见,环境监测不仅可以起到完善环保法律法规的作用,还可以为环保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支持。
众所周知,突发污染不仅治理难度大,而且扩散速度快,如果不能及时对其进行有效控制,势必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与影响,甚至还会阻碍社会发展。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环境监测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搭建环境监测平台,通过分析收集的数据实现突发污染预测,同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提出治理建议,不仅为环境污染治理人员争取更多的时间,还可以提供更多污染治理思路,进而将突发污染事件带来的破坏与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尤其是当前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环境监测平台中可用的信息技术越来越先进,促使环境监测系统的功能与性能更加完善,突发污染事件的预判准确度也随之提升,进而更好地消除突发污染事件带来的负面影响。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良好水平,但环境污染问题却日益严重。如果不重视环境问题,那么势必会引发更严重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事故,甚至还会威胁人类的生存。而若想达到良好的生态环境治理效果,那么就要重视环境监测,通过环境监测获取第一手数据,然后通过分析数据发现问题,为制定具体的环保措施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首先,政府部门要转变思想,认识到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并加大资金支持力度。众所周知,任何活动的开展都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政府部门通过加大环保方面的资金投入,不仅可以有效改善生态环境,同时也可以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在政府部门资金带动下,资本力量也会跟随政府部门将资金投入到环境保护项目中,这些资金不仅可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同时也会推进环境监测领域的科学研究,提升环境监测水平,进而更好地服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4]。其次,政府部门要结合实际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支持,如为环境监测提供优惠的税收政策,鼓励更多企业、个人参与到环保事业中,这不仅能够加快生态环境保护进程,同时也能推动企业经济的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
管理体系是开展管理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工作质量与效率的关键。环境监测部门若想有序开展工作,那么就要构建完善的环境监测管理体系。首先,构建健全的规章制度,确保环境监测工作的科学性与规范性。环境监测部门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或对现有的规章制度进行调整与优化,不仅可以保证环境监测工作的系统性、科学性以及全面性,同时还可以约束工作人员的行为,避免违规操作,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准确性与可靠性,进而有效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其次,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通过建立监督检查机制不仅可以检查环境监测工作的落实情况,同时还可以将责任划分到人,明确责任主体,在出现问题时及时找到各项任务的直接负责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相关人员的工作效率与质量,同时还可以起到督促作用,促使工作人员在环境监测工作中秉持专业、认真及负责的态度;再次,建立维修养护机制。为了有效延长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故障,环境监测部门应建立维护养护机制,明确仪器设备的养护流程、内容、频率以及质量判断标准,这样不仅可及时发现仪器设备中潜在的问题,同时还可以保证仪器设备在工作时保持最佳运行状态;最后,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预警机制。环境监测部门在建立预警机制时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通过信息化技术搭建自动预警系统,并在系统中设定各种突发污染事件判定标准,一旦达到突发事件判定标准就会发送预警信号;二是制定应急预案,其主要包含应急物品清单、小组成员名单以及详细的应急措施。一旦发生突发污染事件,环境监测人员就可以通过应急预案快速响应,进而降低突发污染事件造成的影响与损失;三是组织应急演练。由于国内突发污染事件比较少,环境监测人员应急处理能力较差,所以环境监测部门应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
首先,重视人才引进。环境监测部门根据岗位需求积极引进符合要求的人才,以保证招聘人才的质量。另外,环境监测部门还应提升环境监测人员的福利待遇,这样不仅可以吸纳更多优秀人才,为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还可以有效减少人才流失[5];其次,加强在职工作人员培训。为了满足当前环境监测需求,环境监测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对在职人员进行定期、不定期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包含先进的环境监测理论知识与技术,同时也要加强环境监测相关规定、文件的学习。环境监测培训除了传统的内部培训,还可以邀请环保领域专家开展讲座活动,或是组织骨干精英到上级环境部门参观学习等。通过开展多种培训活动,促使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专业水平得以提升;最后,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同培育环境监测人才。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环境监测人才,环境监测部门可与高校合作育人,前期环境监测部门骨干人员到高校进行教学活动,后期让学生参与到环境监测工作中。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前期及时了解环境监测最新发展情况,同时在后期还可以理论联系实践,提升其专业能力。除此之外,环境监测部门还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奖惩制度,调动环境监测工作人员自我提升的积极性,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环境监测工作人员的不规范行为。
首先,完善仪器设备种类。环境监测部门要对管辖范围内的环境监测站进行实地调查,将老化的监测仪器设备实施报废处理,对所使用的仪器设备的数量、品种以及可监测项目进行统计,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充仪器设备,这样一来既能完成环境监测工作,同时也避免了资源浪费[6];其次,积极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为了保证环境监测的全面性与可靠性,环境监测部门要结合区域情况积极引进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与设备,为更好地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奠定基础。与此同时,我国在吸取西方先进经验的同时,要加大环境监测技术研究力度,不断推动环境监测技术创新,这样不仅可以满足当前国内对环境监测提出的要求,同时也可以缩短我国与世界水平之间的差距;最后,加强信息化建设。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科技被应用到环境监测工作中。高新科技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不仅可以有效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同时也能够推动我国环境监测智能化、自动化发展进程。环境监测工作若仍延续人工模式,不仅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同时工作效率与质量也无法得到提升,而环境监测智能化建设不仅可以降低成本,同时也能有效提升监测质量与效果。因此,环境监测部门应重视信息化建设。例如,环境监测中应用3S技术可对现有环境监测信息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即在短时间内获取准确的数据信息,并对其进行精准处理,实现了环境监测数据信息量化处理。
总而言之,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对社会建设、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环境监测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内容,其不仅可以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工作提供有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实现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目标。可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重要地位。但就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生态保护中实施环境监测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环境监测根本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对此,就需要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如政府部门加大支持力度、环境监测部门完善监测管理体系以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环境监测工作顺利开展,进而促使环境保护目标高速达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