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乔 燕,张亚冉,宋海梅
(山东省滨州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山东 滨州 256600)
据统计,陆地淡水资源量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而可用淡水资源只占水资源总量的0.26%。因此水资源相对稀缺的,人们需要加以保护[1]。当前,污染是对水资源的最大威胁,一般来说,水源受到污染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保护水资源是每个人都必须认识到的安全问题。
随着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城市黑臭水体已成为关乎城市形象的重要因素,成为人民群众身边反映强烈的水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影响着群众的生活质量,甚至损害了城市居民的健康。
生态环境部会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的《“十四五”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环境保护行动方案》中提出,到2025年,推动地级及以上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实现长治久清;县级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基本消除。然而传统的水环境治理往往局限于水质恢复和修复,未系统的解决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问题,常常治标不治本。有时出现黑丑水体返臭现象。如何探究出一条标本兼治的长效整治机制是当前黑臭水体治理工作的重点。
滨州市位于山东省北部,黄河流域下游的鲁北平原,北部濒临渤海湾,西北隔漳卫新河与河北省海兴县、黄骅市相望,西部与德州市为邻,南部与济南、淄博两市毗连,东部与东营市接壤。
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山东省打好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作战方案(2018—2020年)》(鲁政办字〔2018〕229号)要求和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印发《全省各市建成区内黑臭水体水质监测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确定滨州市的秦台河、码堡沟、新立河和张肖堂干渠等4条河流为黑臭水体。
城市黑臭水体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水污染现象。主要是因为水环境遭受有机污染,并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有机物的好氧分解使水体中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造成水体缺氧,致使有机物降解不完全、速度减缓,厌氧生物降解过程生成硫化氢、氨、硫醇等发臭物质,同时形成黑色物质,使水体发生黑臭的现象[2]。往往通过人的视觉和嗅觉等感觉器官就可以进行识别,在城市建成区内的水体,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或散发令人不适气味的水体,以感观判断为主要依据,这种方法是最为直接的识别方法。但是若采用更加科学的方式对城市黑臭水体进行判别,还需要对相关指标进行环境监测。
城市的黑臭水体识别方法有现场调查和环境监测。现场勘验包括收集信息包括水体的坐标、长宽、水量和主要污染物等。水质监测包括溶解氧、透明度、氨氮及氧化还原电位等四项。根据监测结果,区分不同的黑臭程度,可将黑臭水体细分两级,分别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见表1。
表1 城市黑臭水体污染程度分级标准
单项指标大于60%或者两项及以上指标30%数据处于重度黑臭这一级别,可判定水体为重度黑臭水体,否则可判定为轻度黑臭水体。
城市黑臭水体的测定主要是对其各分级指标进行测定。其中,溶解氧一般采用电化学法,透明度采取铅字法或者是黑白盘法测定,氧化还原电位则通过电极法进,以上三项是通过现场原位测定,分析方法可按照《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执行,氨氮一般采取纳氏试剂光度法测定,通过带回实验室进行分析,按照《水质 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 535-2009)测定,再根据监测结果对照表1分级标准对水体进行评定。
滨州市黑臭水体有4条,分别为秦台河、码堡沟、新立河和张肖堂干渠。在4条黑臭水体的上、中、下游各设1个断面,一般每200~600米间距设置1个监测断面。监测项目为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氧化还原电位共四项,见表2。
表2 监测指标与方法
2019~2020年度,在4条黑臭水体的上、中、下游各设1个断面,分别于第二、第三季度各监测1次,监测项目为透明度、溶解氧、氨氮和氧化还原电位共4项。其中秦台河于2019~2020年第二季度进行整治,断面断流,只有2020年第三季度有监测。
自2021年始,山东省滨州生态环境中心对滨州市秦台河、码堡沟、新立河和张肖堂干渠4条水体,每月进行1~2次监测。采用每条黑臭水体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和氨氮4项指标的所有监测点位监测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进行评价,监测结果及评价结果,见表3。
表3 2019~2022年8月滨州市黑臭水体监测结果表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看出其中码堡沟、新立河和张肖堂干渠治理成效显著,连续4年100%无黑臭。但秦台河在整理过程中,困难重重,在2022年1~8月,秦台河采样12次,经监测对比83.3%无黑臭、8.3%轻度黑臭、8.3%重度黑臭。秦台河水质级别为轻度黑臭时,氧化还原电位监测值为4.8毫伏,水质级别为重度黑臭时,氧化还原电位监测值为-425.5毫伏,均出现在6月份。经分析可知,滨州市黑臭水体水质透明度、溶解氧、氨氮项目均已达标,而氧化还原电位超标是导致黑臭的主要原因[2]。
黑臭水体整治完成后易反复。2019~2021年连续3年滨州市4条黑臭水体均实现全年无黑臭,而2022年6月份秦台河出现黑臭反弹。滨州市城区河道多数为雨源型季节性水体,大多数水体上游无补充水源,补水频率较低,且地势平坦,河道水体流动性差,自净能力较弱,容易出现黑臭反弹现象。
城市黑臭水体形成的原因很复杂,主要包括有机污染物输入、水生动力差、水体热污染、底泥污染、管网管理等原因。
滨州市位于黄河中下游的鲁北平原,黄河三角洲腹地,地势平坦,坡降比小,水势平衍,水体流动性差,容易造成水流流通不畅。严重影响水体循环,导致水体自净能力减弱,水体复氧能力衰退,对水体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污染,在没有新鲜水源补充的前提下,纳污河流水体无法得到有效稀释和降解,引发水质恶化,进而发生黑臭问题。
河流作为城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城市排放的污水会流入河道中,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氧化分解的状态下,耗氧速率明显高出复氧速率,使得水体内的缺氧现象越来越明显。水中承载着大量的厌氧微生物,会在发生分解状态下会产生硫化氢、氨气等恶臭污染物。水体的有机污染物不断积累,是造成城市河道水体污染的原因之一。
城市河道中包含大量无法与水相融的污染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将会生成底泥,从而出现底泥污染现象。底泥作为厌氧微生物大量繁殖的主要载体,经过厌氧反应之后生成污染物质,造成水体的黑臭现象。
水体的温度与水中生物和微生物存在较大联系,相关研究数据显示,河道水体的黑臭问题在水体为25 ℃时最严重。水体中的放线菌获得较高的繁殖能力,通过繁殖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进而造成水体恶臭产生。
由于历史原因,老城区、城中村的排水管网建设标准低,雨污合流制管网存量较大,雨季仍存在雨污混排入河现象,易对已整治水体造成冲击。对管网缺乏定期清淤,导致管道中沉积大量淤泥,而这些淤泥在暴雨时,随雨水一起排入河涌,造成河涌水体污染。
滨州市污水处理厂、滨州市第二污水处理厂等运行负荷率比较高,已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秦台河两侧部分生活污水未经收集处理直排秦台河,急需建设新的污水处理设施。
水质的改善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城市水系环境的治理任重道远。坚持长效常治,才能巩固整治成果。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尊重规律、系统治理,精准施策、加快推进,优化方法、落实保障,持续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
黑臭水体治理的根本性措施是从源头控制污染物进入水体。滨州市秦台河流出现黑臭为6月份,这可能与入夏后气温升高,雨水增多有关。针对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此类突出问题,建议加快雨污分流改造进程,采取加强设施运行维护、定期采取管网巡查养护等措施,减少污染物入河。
同时,加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设施规模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生活污水、工业污水、畜禽养殖污水等污染源需要加强管控,对污水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污水收集处理效能逐步提高,发动公众参与,杜绝偷排、暗排现象。统筹水环境治理与防灾减灾,坚持污涝同治,探索海绵城市示范创建,不断增强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将治污与治涝统筹结合起来,扎实做好汛期排水防涝工作,加快排水防涝工程体系建设。另外,还需要对底泥进行疏浚修复,切断向上覆水体释放污染物的源头。
坚持节水优先,强化城市供水安全保障和节水工作,积极推进区域再生水利用。建议通过增加河道补水等措施,改善河流水动力条件,提高补充、更换新鲜水源的频率,增强水体自净能力。可将净化后的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后的雨水等,作为河道生态补水。
创造适宜多种生物生息繁衍的环境,重建并恢复水生态系统,通过设置植草沟、铺设透水砖、构建河湖生态缓冲带等措施,对原有硬化河岸进行生态化改造,综合景观绿化布置、河道局部形态改变等,提高岸线及水体自净能力[3]。采用曝气增氧、生态护坡、生态沟渠等方式,促进生态系统恢复。
为了还城市水清岸绿的美景,让群众尽享城市生态之美,对市城区黑臭水体治理度督导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巩固治理成果,发挥“河长制”的作用,城市黑臭水体重点部位安装监控摄像头,24小时实时监控,严查有损于河道环境行为。加强巡视巡查,发现问题,坚决责令限期整改到位,及时处理,防止黑臭反弹。
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大局出发,从加快补齐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短板的现实需要出发,切实增强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科学治理,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做好治水、排水、供水、节水的“水文章”,促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各项工作取得新成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