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如何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发挥环境监测的作用

时间:2024-07-28

迟国伟

(吉林省龙井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吉林 龙井 133400)

我们通常定义的“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在环境监测技术的基础上研究污染物的扩散规律,从人体健康的角度评价环境质量形成的影响,同时评价其自然净化能力。在运用“环境影响评价”的过程中,主要体现的是其预测功能、判断功能、选择功能、导向功能。我们用浅显的方法来理解,就是指项目在建成后投入使用过程中,对周边环境会形成怎样的影响,通过对影响程度的预判,做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环境影响评价主要是针对规划或者在建的工程项目[1],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依靠环境影响评价可以提供科学依据,采取更合理的设计或措施,引导经济建设过程中布局的合理性,同时也可以引导一个地区的经济向更科学的方向发展,形成更合理的产业结构,发展经济与环境保护可以同步进行。在开展经济建设的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环境保护政策,提供科学的管理依据,使环境科学的发展与经济发展同步,同时适应社会发展总体要求。

我们所指的环境监测,是指具备相关资质的单位通过专业性的技术手段对各项可以影响环境的因素进行监测和评估,通过记录典型数值来衡量具体数值,从而对环境做出科学评价,判断生态环境是否在数据要求的范围之内。

1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环境监测的重要性

1.1 环境影响评价以环境监测为基础

环境影响评估工作,主要以在环境监测过程中所获得的科学数据为依据,否则就无法开展环境影响评估工作,所有的评价工作都建立在监测的基础上。环境监测,提供的是科学可靠的数据,其成果可以对环境影响评价形成最重要的影响。

1.2 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环境监测的作用

我们要想获得科学的环境影响评价,就要通过监测来获取数据并进行分析,这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一般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现有环境、影响因素、评价结果、报告内容等。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分析环境监测获得的各项数据了解影响其形成的各项因素,据此做出科学合理的报告。在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环境监测是贯穿始终的过程,既可以在做出评价之前以监测为手段,保障环境影响评价的科学性,又可以在开展评价工作之后监督与跟进。通过监测,使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或者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同时随时根据数据分析项目建设是否科学甚至是否可行。

2 不同时期的环境监测的不同要求

2.1 在调查阶段实施的环境监测工作

调查阶段属于项目及环境监测的前期,其工作的出发点主要考虑到项目建设的总体评价、项目地的经济状况、环境对未来的深远影响等。在前期工作中,最重要的是确定监测对象、影响环境的重要因子以及监测范围。在不同环境下采取的监测方案也不同。一般来说,我们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要依据以下原则:其一,经济性原则及实用性原则。做好一个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首先要深度分析项目的效益取得情况,制定监测方案的要求是以节约成本为前提。其二,在监测的过程中分清主次,对可能造成严重污染的污染源给予重点监测和关注。重点污染物指对人体危害大、对环境破坏性大的污染物,这些污染物易于扩散,应该重点监测。其三,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监测工作的覆盖范围一定要全面,监测点的布局要合理。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因素有很多,形成的原因也十分复杂,不同的污染源监测应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我们所做的一切,其目的都是为了获取科学全面的数据信息。在监测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及机构,要严格按照行业技术要求及国家标准来执行操作。为了在项目进展过程中能够科学地反应环境相关数据,可以考虑借助第三方机构来完成相关工作。如果出现相关问题,则需要第一时间沟通相关单位,并做出适宜的处理。监测采样工作的过程必须严谨,采样的方式、方法等都要严格按照要求执行,不能在违反操作规范的情况下完成。在监测的过程中,如果有异常情况或突发事件,监测人员要及时报告、正确反应相关情况。

2.2 工程验收阶段环境监测工作的主要内容

在工程验收阶段,环境监测和调查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其一,核查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是否符合要求;其二,监测所有的监测设备是否运行良好;其三,分析污染物排放的数据指标,判断其是否符合要求;其四,重点监测影响环境的敏感点,判断其对整体环境的影响。在具体开展监测工作的过程中,我们要始终保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保障设备在其负荷的承载范围之内。没有任何一项影响环境的因子是无关紧要的,我们要重视每一项数据,使环境影响评价报告覆盖所有范围,并严格执行监测要求,这样才能使整体监测工作行之有效。

3 环境监测的基本性质及要求

3.1 环境监测的基本性质

我们所说的环境保护,始终建立在环境监测的基础之上,对于环境保护工作来说,环境监测是重要的内容之一。环境监测的实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目的:监视性监测、特殊目的监测及研究性监测。我们所说的特殊目的,其实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应急和特例两种监测内容。在项目进行过程中,环境监测具有三种特性,其一是综合性;其二是连续性;其三是追踪性。

综合性,是指在进行监测分析工作的过程中,使用的手段及方法是多种多样的,监测的对象也是多种多样的,人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系统地进行数据分析。连续性,是指环境监测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特定的时空里持续地关注和分析各项因素对环境的影响,根据其变化趋势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追踪性,是指使环境监测的结果更加准确、完整,形成的报告具有代表性。在具体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人们采用不同的技术手段开展追踪性监督工作。

3.2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的基本要求

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具体有哪些要求?在目前的环境监测工作机制中,监测是基础,是保障性体系,是为环境监察提供一切便利及依据的过程。作为监督执法的重要依据,提供有效的数据尤为重要。只有其依据是可靠的、科学的,环保工作才能有序、良性地开展。

参与进行环境监测的机构,首先必须具备相关部门颁发的资质,工作在合法合规的范围内进行。我国对于环境评价标准、监测方法都有相关的规定,在这个要求下开展各项工作,对于监测点位的设置、监测对象的确定、影响因子的判定要素,要求都在范围内,并符合国家的各项标准。最后,所有的环境监测工作都需要出具相应的报告,这份报告中所呈现的数据,需要保证其科学性、典型性、准确性、连贯性。

对于相关部门来说,为使环境监测工作能够有序、有效进行,首先要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的、有计划的培训,拓展培训方式及渠道,不断完善监测标准。相关企业,要组织员工学习各项相关要求,以奖惩的方式激励员工提升相关方面的业务水平。在开展环境监测的过程中,形成横向及纵向的交流机制尤为重要,各级环保机构之间形成梯级结构,能够随时了解不同地区不同项目的监测进展情况。

4 目前环境监测工作中尚存的问题及工作建议

环境监测工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有人为因素,有自然因素,这些因素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受到影响。在以往的监测工作中,暴露出监测点不足的问题,因此数据的代表性就相对较弱。这些因素使获取的数据典型性不强,对环境数据的反馈也不客观。另外,在取得监测数据的过程中,受人为因素的影响也比较大,单位的经费预算、人员匹配、责任心等等,都是影响数据准确性的因素。不同性质的监测项目,使用的监测方法也不同,如固体检测物,可能需要研磨等方法,并且其风干方式也有要求,但一些单位为使监测流程缩短简化,完全不按照要求来进行。不同的方式取得的检测物,其数据分析也存在较大的差别,这是毋庸置疑的。从目前的状态来看,我国的监测技术和监督机制都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许多监测工作存在应付了事、流于形式的问题。这样的数据使得环境质量状况的分析不科学,无效果,形成的报告也不存在可信性。

为了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相关单位及从业人员应从工作意识抓起,不断提升认识,切实做好环境监测工作。真正打好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有利于科学有效地做出分析,准确预判或有效影响,真正形成保护环境的合理机制。

环境评价报告形成过程的监管、评审机制等,都需要不断完善与更新。在形成环境报告书、建立评价大纲的过程中,可以寻求相关专家的支持,从专业的角度及工作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角度努力形成有效的联动机制,通过专业人员的把关,提高相关工作的有效性。与此同时,对于环境评价的各项要求,要不断完善管理规则,让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标准可供参考。各单位也应重视相关工作,提升经费预算,使相关设备及人员匹配到位,保障各项工作能够顺利进行。在开展评价工作的过程中,不能流于形式为评估而评估,参与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责任心等要不断加强,避免摆样子、写虚假报告的情况出现。

5 结论

到现在为止,我国的环境问题始终十分严峻。为了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2],在开展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应该是前提条件。为了避免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开展环境监测工作尤为重要,没有环境监测,环境保护工作也就无从谈起。我们要以环境监测的数据为风向标,更好地做好环保工作。环境影响评价的全过程,离不开环境监测工作,要充分发挥其监督作用,提升环境监测的效果和质量,这是我们保护环境、做好环境影响评估工作的基础。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