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控制研究

时间:2024-07-28

刘 敏

(萧县环境监察大队,安徽 宿州 235200)

在人类生产活动和生活中排放的颗粒物、氨气、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氨化物等有害气体会污染大气,造成了全球气候变化,破坏了原有的大气生态平衡。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工作正在有序进行,涉及环境规划管理、能源利用和污染防治等诸多方面。在2018年机构改革后,生态环境部门指出,要将污染物治理领域实现打通,促进污染物治理的统筹协同控制。在大气污染治理中,如何做好大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统筹协同控制,成为不少环境保护工作者所研究的重点课题。

1 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控制的必要性

1.1 大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同根同源

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大多数是由矿物质燃烧物在供暖、电力、工业、机动车排放过程中燃烧所产生的,对于大气污染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的治理,可以以协同减排的方式共同进行。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同根同源,有些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温室气体,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中规定了六种温室气体,分别是二氧化碳、甲烷、氧化亚氮、全氟碳化合物、氢氟碳化合物、六氟化硫,煤炭等化石燃料在燃烧过程中除了会产生颗粒物、CO、SO2,还会产生CO2等温室气体,影响气候。不仅是化石燃料的燃烧,在农业畜禽养殖和废弃物处理中,化学肥料的大量使用以及废弃垃圾,都会产生CH4、CO2、N2O等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因此,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可以统筹协同控制[1]。

1.2 环境保护形势驱动

近年来,我国工业发展迅猛,虽然国家鼓励发展清洁能源,但仍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较高的现象,这是导致我国温室气体和大气污染物排放较为严重的原因,致使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工作需要承受较大的压力。通过统筹协调治理,可以有效地降低大气污染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工作量,并且能够达到大气环境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目标,提高环境治理的效率和质量。

2 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物治理统筹协同控制理论

2.1 坚持协同效应理论

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物治理统筹协同要坚持协同效应理论。双向效应理论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分相加或调配在一起,所产生的作用大于各种组分单独应用时作用的总和。简单来说也就是1+1>2。我国多次强调了要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并将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要实现上述目标,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就必须要坚持协同效益理论,深入剖析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物治理的协同机制,更好地制定科学决策。同时,还应该融合多学科知识,运用多学科知识多角度地解决温室气体排放和大气污染,拓宽协同效应的理论应用。

2.2 坚持多模型方法工具开发

不同的模型方法工具有不同的特点,如果能够识别不同模型的优缺点,取长补短,综合多种模型方法工具进行开发,可以有效地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的统筹协同治理效率。温室气体减排和大气污染治理都需要加强对模型的应用,在应用模型过程中,要避免单一模型工具的使用限制,结合不同模型的特点,加强综合型评估以及多种污染物协同控制模型的开发和应用,通过不同的角度、尺度分析污染问题。

2.3 要坚持多尺度、多领域研究

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还需要坚持多尺度、多领域研究。多尺度是指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要多从多时间、空间去分析,例如,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不仅要从城市层面分析,还要从地域、国家、全球的角度考虑。再比如,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不仅要满足于近期的目标,同时还要从长远的角度,分析长期的低碳发展战略目标。多领域顾名思义,是指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策略要从多个领域进行分析,分析不同领域的相互影响问题,例如林业、农业、电力、工业、海洋、航空等多领域协作分析。

2.4 要坚持多效益多目标分析

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控制来说,不仅要寻找大气污染物治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协同路径,还需要从多角度进行考察,开展统筹协同控制的多领域评价分析,不仅从环境保护、空气质量效益的角度进行思考,还要从资源利用率、环境恢复力、能源安全、技术、健康安全、水资源和创新性角度进行思考,同时还可以加强统筹协同控制的量化分析研究,使其更具直观性、可比性,从而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策略。

2.5 坚持发掘新兴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多产业进行了融合发展。对于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控制来说,也可以结合最新的科学技术,坚持新发展理念,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进行创新,还可以应用最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等,不断地创新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的方法,提高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的效率[2]。

3 大气污染治理统筹协同控制的建议

3.1 筛选并制定正、负协同减排技术目录清单

并非所有的大气污染物治理都能促进温室气体减排,有时两者还存在着负协同关系。例如,在脱硫脱硝等大气污染物治理过程中,末端治理技术一般都会导致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根据研究发现,正协同效应主要产生于大气污染物治理和温室气体排放的源头治理、过程治理中,而负协同效应主要产生于末端治理中。要筛选并制定正、负协同减排技术目录,辨析出哪种技术属于正协同减排技术,哪种技术属于负协同减排技术,逐步减少和淘汰负协同减排技术的应用,实现大气污染物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的协同发展。

3.2 以协同控制思维制定相关政策

在制定相关政策时,还需要以协同控制思维为指导。首先,要梳理好关于能源、大气污染物防治、温室气体减排的相关政策性文件,梳理出其中具有正协同效应的政策,修改、补充完善或停止实施具有负协同效应的政策,避免出现大气污染物防治工作阻碍温室气体减排的现象。未来,在制定政策时,要统筹兼顾大气污染物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发挥协同效应,制定出能够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防治大气污染物的环境保护措施。

4 大气污染物治理与其他领域的统筹协同控制

大气污染物防治和温室气体减排同根同源,大气污染物治理和温室气体减排的统筹协同控制较为重要。但是,大气污染物防治和其他领域也要进行统筹协同控制。例如,大气污染物治理可以与水要素进行统筹治理,目前我国大气和水板块分治,缺乏统筹兼顾。一些传统工业,如玻璃、火电、钢铁等氮氧化物排放高的行业,在脱硝时往往使用过量的氨水,造成氨气的排放,对大气造成污染。某些焦化企业,并未及时将废水进行熄焦,导致被污染的水转化为气态污染物,对大气造成污染。在进行大气污染物治理时,还需要关注大气污染与其他领域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与其他领域进行统筹协同控制。

5 结论

总地来说,目前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空气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还有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例如多种污染物之间的相互耦合问题,仅凭单方面的治理难以发挥作用。大气污染治理要进行统筹协同,多领域开展联合防治,关注各种污染物的耦合叠加效应,发挥协同效应,才能提高我国环境保护的效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