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专业群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

时间:2024-07-28

卢凤伟 张秀杰 庞金龙

(黑龙江职业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100)

1 研究背景

1.1 准确定位人才培养服务领域,组建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

紧紧围绕国家振兴东北和数字中国总体发展要求,围绕“六个强省”战略目标,着眼于服务乡村振兴、数字经济、新旧动能转换,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黑龙江全方位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2014年,信息工程学院组建了以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动漫制作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四个专业的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在专业群建设过程中,不断关注ICT产业新业态,深度洞察和认识ICT产业发展趋势,不断优化专业结构,满足ICT产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2020年和2021年在原有专业结构基础上,新增大数据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两个专业。

1.2 本土化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推进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

2014年,黑龙江职业学院在全国高职院校率先开展成果导向OBE教学改革,开展了成果蓝图建置、课程体系建构、课程开发实施、三回圈持续改进等一系列改革,初步形成了本体化认知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在成果导向教学改革的基础上,为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国际化进程,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教育体系的新途径,学校确定以国际工程技术教育认证推动专业建设深化改革。2018年,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在黑龙江省率先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2020年,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通过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开展,进一步深化教师关注学生学习、以成果为导向、注重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规范了专业建设标准,推进了专业内涵建设,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1.3 与行业领军企业华为深度合作,建立省内唯一的ICT学院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以培养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事信息技术相关工作、满足企业用人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信息工程学院紧跟ICT产业发展需求,不断加深校企合作,合作企业的数量和层次不断提高。2017年,黑龙江职业学院与行业领军企业华为合作,创建黑龙江省唯一的ICT学院即“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并开展华为授权的HCIA、HCIP、HCIE培训和考试,与华为在产教融合基地建设、社会培训、专业共建、师资共训、课程共建等方面深度合作,实现人才共育。

2 课程体系简介

2.1 课程体系内涵释义

“双标融合”是指将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华为ICT认证标准相融合;“职群化”是指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动画设计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等职业群的用人需求构建课程体系;“模块化”是指“一通用三模块”即“公共基础课程通用、专业统整模块共享、专业核心模块分立、专业拓展模块可选”的课程体系。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如图1所示。

图1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示意图

2.2 课程体系构建思路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课程体系的构建,既要基于培养目标,又要支撑培养目标,“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基本思路如下:

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依据成果导向教育理念“逆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首先,依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结合中国高职教育的特征以及现代信息技术行业用人需求,确定专业群培养目标,参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规范3教学成效及评量,结合岗位能力需求,以及中国高职教育的发展趋势和时代特征,确定学生毕业时质量标准,即核心能力及能力指标,结合ICT产业以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职业群岗位能力需求,对照《华为认证标准》,确定培养规格,即素质、知识、能力培养目标,进而融合华为认证课程体系,构建“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支撑培养目标的有效达成。

“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如图2所示。

图2 “双标融合”的“职群化、模块化”课程体系构建思路图

3 课程体系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3.1 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

(1)课程体系不能有效促进培养目标达成的问题。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通常从课程体系的设置开始,再到毕业要求,再到培养目标,再到需求,造成人才培养难以满足国家、社会和行业、用人单位等外部需求,使得人才培养目标不能有效达成。

(2)专业群教学资源难以共建共享的问题。在专业群建设和实际运行过程中,通常是以专业群建设为名,实际却是各专业各行建设之实,未能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尤其是教学资源中的师资队伍和课程资源由于缺乏统筹规划,未能共建共享,使得专业群内各专业的交叉重复课程,以及内涵相同的课程,在学时、学分、选用教材及授课内容上参差不齐,造成教学组织、实施、管理困难。

(3)课程设置不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的问题。高职学生的兴趣和未来发展取向呈现出多元化特点,单一而统一的课程结构,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设置,通常不能以学生为中心,未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要求,为所有学生设计了单一而统一的学习和成长路径,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没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选择空间,固化了学生学习路径,束缚和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发展。

3.2 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1)“反向设计”,课程体系有效支撑培养目标达成

华为认证体系是业界唯一覆盖全技术领域的认证体系,该认证体系以岗位素质模型为基础,在大量调研及分析的基础上,以三层进阶认证模式,满足从新员工到技术专家的不同需求,被全球150多个电信等行业采用,华为认证工程师是信息通信技术技能人才标杆。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在参照《国际工程教育认证标准》确定的毕业生核心能力和能力指标的基础上,组建由校内专家和华为工程师组成的课程建设委员会,对华为认证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对标《华为认证标准》确定学生培养规格,即素质、知识、能力培养目标,依据成果导向教学理念“反向设计、正向实施”的原则,以最终培养目标为起点,融入华为认证课程体系,反向设计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业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提升专业服务产业能力,有效促进培养目标的达成。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与华为认证对应情况,见表1。

表1 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与华为认证对应情况表

(2)“模块化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整合统整现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内各专业交叉重复开设的专业基础课程,构建“专业统整模块”,统筹规划,统一课程学时、学分、选用教材和教学大纲,按照相同的标准开展课程资源建设和实训室建设,教师按照相同的标准组织实施教学。依据课程体系中“专业统整模块、专业核心模块、专业拓展模块”三大模块,打破原有专业为单位的师资队伍结构,创新教学团队建设,建设结构化教学团队,对接课程体系中的三大模块开展教学,从而实现专业群内师资队伍、课程资源等教学资源共建共享。

(3)“拓展可选模块”,满足个性发展需求

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为引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在设置课程体系时,不是以教师会教什么为依据,而是,充分考虑到学生个性发展需求,构建“专业拓展模块”,包括拓宽学习领域的横向拓展课程和难度递增的纵向拓展课程。学生在完成专业统整课和专业核心课学习后,可以根据自身学习基础以及个人发展目标,在横向拓展模块选取不同的跨域课程,以实现在广度上专业知识的拓宽;在纵向拓展模块选取不同深度的课程,以实现在深度上专业知识的拓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为例,参看拓展可选模块的课程设置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3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拓展模块课程设置示意图

4 本课程体系的创新点

4.1 创新课程体系结构:构建“拓展可选模块”

以成果导向教学理念为引领,在人才培养过程过程中,彻底转变教学理念,从“以教师为中心”,转换为“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需求,构建“拓展可选模块”,活化学习路径,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学习基础、学习兴趣以及发展规划,在横向拓展学习领域、纵向深化专业知识,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

4.2 创新课证融通课程体系:融入华为认证标准

以培养面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的计算机软件工程技术人员、动画设计人员、计算机网络工程技术人员、物联网工程技术人员、信息通信信息化系统管理员等职业群,能够从事软件开发、软件测试、动漫制作、网络系统运维、物联网应用系统维护、大数据运维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融入行业领军企业华为ICT认证标准,构建课证融通课程体系,使人才培养紧密对接行企业用人需求,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水平。

4.3 创新教学模式:从教师为中心转变为学生为中心

在专业推行成果导向教学改革和开展国际工程教育认证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成果为导向、持续改进”的教育理念在教师队伍中不断深化革新。在课程体系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充分以这些理念为引领,彻底从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分组合作、自主探究、问题导向、头脑风暴、激励性评价等教学方法,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和人人皆可成才的观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团队合作、有效沟通的能力,大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教学模式转变如图4所示。

图4 教学模式转变示意图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