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漳州风俗中的“榕青”

时间:2024-07-28

插榕青形成的榕门奇观 林长华摄影

春天,正是植树造林好时节。不写点赞颂嘉树的文章,似乎对不起这个美好的季令,也对不起有恩于人类的树种。谈起树木,漳州人总会想到只为奉献、不求索取的榕树。在“新冠”疫情尚未解除的情况下,榕树尤其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自古以来,漳州人视榕树为驱凶避灾的圣树。全市各自然村几乎都有榕树,树龄数百年的榕树并不鲜见,故有“无榕不成村”之说。一棵棵古榕虬根错综,气根纷繁,如仙翁飘髯。它们忠实守望着古村落,不仅是故乡的地理标志、传统的审美元素,而且是游子的乡愁寄托。漳州人居家大多也喜欢栽植榕树盆景,一盆盆丰姿绰约、千姿百态的盆景,为漳州市民的生活增添了色彩。漳州市作为我国著名的“榕树盆景之乡”实至名归。

漳州民间有“前榕后竹”的风俗,即自建房的门前种榕树,房后种竹子,前者象征长寿,后者隐喻平安。200多年前,清代赵学敏编的《本草纲目拾遗》中就称榕树为“不死树”,谓其长寿也。在漳州地区岁时民俗活动中,榕树更扮演着重要角色:向亲戚贺婚的粿担中,习惯放两束箍着红纸的榕青,以示喜庆吉祥;过去充气彩门未诞生前,每逢喜事庆典搭彩门,从顶端到两侧都扎满青翠欲滴的榕枝。

传统节日,榕青既寓意喜庆吉祥,也祈祝健康长寿。端午节时,我国许多地方家家户户习惯在居处悬菖蒲、挂艾叶,但在漳州地区,人们会在大门上插榕青,以辟邪驱凶、消灾禳祸。少年时代,每年端午节晨起后,我的祖母总要催我到村边的老榕树采摘几桠榕青,一来用作插大门,二来用榕青饱蘸雄黄(中药)和白酒泡的“午时水”(午时正点的井水),喷洒庭院及房前屋后,以辟邪驱凶、消灾禳祸。过去,谁家办喜事怕被冲散了喜气,就要在大门挂一束红头绳缚着的榕青。有病号的人家,患者需要安静调治,同时也唯恐将疾病传染给别人,也会在大门的门环上挂榕青,借此告启来客“谢绝入内”。相传,此民俗乃北宋御封名医“保生大帝”吴夲(音滔,979—1036)所创。吴夲出生于北宋泉州府同安县白礁,景祐元年,他得知家乡瘟疫流行,疫区人亡田荒。为控制疾病传播,他别出心裁采榕青以作记号,劝阻亲友间不要相互探视,避免交叉传染。这一招真灵,很快就控制住了疫情蔓延。

20世纪80年代,我在福建东山岛铜陵镇码头街发现一奇观,当地一户陈姓人家的大门门框,竟是由粗硕的榕根形成的。门楣上老态龙钟的古榕,枝叶葳蕤,根须如长髯飘拂。据主人陈先生介绍,有一年端午节,其先祖按照家乡节俗,采撷一桠榕枝插在杉木做的外门门框的缝隙里辟邪用。时逢淫雨连绵,生命力顽强的榕枝生成了气根,日久年长,那根须竟形成了生机盎然的榕门。据说此门已有230 多年历史。漳州著名书画家马驰先生观赏后啧啧称奇,特为这一奇观题匾“榕庐”,并附词赞美:“苍郁天年,陵岛一绝。”偌大的、有生命力的榕门竟出自小小一桠榕青,堪称门景奇观,令人赞叹不已。

榕青,生机勃勃,寿命绵绵的象征。让我们学习榕青的顽强品格和奉献精神,珍惜青春,不负韶华!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