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体系构建与实践

时间:2024-07-28

苏华莺,闫瑞杰,陈雅丽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21)

0 引言

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和必要途径[1]。目前,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基地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校企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实训基地建设多采用仿真实训设备,这与生产现场的设备存在较大差异。实训基地功能主要是服务课程的实践教学和企业员工培训,未形成一体化生产性实训体系[2-3]。本文分析了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在实践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依托实训基地对接生产过程,开展综合教学改革,实施实践育人,创建了多元一体化生产性实训体系,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电力生产企业出于安全考虑,不能为高职院校电力类专业学生提供生产实践教学场所。因此学生难以进行生产性实践,无法获得更贴近实际生产的实践能力。

2)实践教学模式和内容缺乏多样性、工程性、系统性,存在学生技术技能、工程实践能力得不到系统和全面训练的问题。

3)原理性、结构性、装配性的实训室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生产性实训体系难以创建,“校中厂”模式难以实施。

4)缺乏针对新能源发电进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载体、信息、技术等平台,学生“双创”能力不足;实训基地资源社会共享度、开放性不够,存在社会效益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

培养新能源发电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是当今社会和企业发展的需要。创建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体系和实训基地,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是改革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创新实践教学模式等面临的重要课题。

2 创建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体系

本文以某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从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入手,围绕实践教学进行新能源发电生产性实训体系的探索研究,以提高“教”与“学”的效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2.1 建设新能源发电生产性实训基地

该学院根据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生产岗位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按照校内实训基地生产化的建设思路,依照国家行业标准、规范、规程等,由专职教师与行业、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设计实训基地建设方案、研讨开发实训项目、制定实训基地管理及使用办法,确保实训基地具备实践教学、生产经营、技能竞赛、技能鉴定、培训服务、技术服务等功能。

建设分布式风力发电站、分布式太阳能光伏电站、单轴式太阳能跟踪装置、双轴式太阳能跟踪装置,并组建微能源网系统,由微能源网系统对分散的新能源发电站进行统一管理。该生产性实训基地不仅能实现真实的新能源电力生产过程,而且还能模拟新能源电力生产中的问题,锻炼学生解决生产性问题的能力。

1)实践教学。该生产性实训基地能够开展光伏电站设计、安装调试、生产、维护与检修实训,风力发电机组综合实训、生产运行实训,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实训及微电网生产运行实训等。

2)生产经营。可对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内的分布式电站进行经营管理,新能源电力采用“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生产方式,多余电量销售至电网,以获取经济效益。该基地生产的新能源绿色清洁电力每年达35 MW·h。

3)技能竞赛。利用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安装与调试”“光伏电子工程的设计与实施”等赛项进行培训。该实训基地可作为新能源发电相关竞赛的场地,具备承办省级赛项条件。

4)技能鉴定。利用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对新能源发电企业的风力发电运行检修员、风力发电运维值班员、光伏发电运维值班员等工种进行技能鉴定。

5)培训服务。利用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对省级电力公司、地方级电力公司、新能源发电企业的员工进行新能源场站的运维调度、安全生产规程、标准作业规程等培训。

6)技术服务。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可对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企业的技术改造、工艺优化、设备中试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助力企业节能增效。

2.2 创建一体化生产性实训体系

1)按照职业岗位设置课程,重构实践教学体系。从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进行归纳,重构“工作过程为导向,工作项目为载体”的实训体系。实践教学内容由设备认知技能、设备基本操作技能、综合应用技能等组成。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典型工作任务和实训体系如表1、表2所示。

表1 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典型工作任务表

表2 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体系

2)创建一体化生产性实训体系。生产性实训课程包括“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设计安装与调试”“分布式光伏电站运行与维护”“风力发电机组的安装调试”“风力发电场运行检修”“微电网系统运行检修”“电厂生产组织管理与沟通”等。实训基地内有不同类型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和风电站,利用其可进行设计、安装、调试、运行、检修等全过程实训教学。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一体化生产性实训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一体化生产性实训体系

2.3 采用多元化实践教学模式

创新实践教学理念,系统性地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形成了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全面实施实践育人[4-5]。

采用“校中厂”模式,实现教学过程对接生产过程,在实践教学的同时进行电力生产,产品为绿色清洁电力[6]。采用“情境实战”模式,将理论知识的传授、技术技能的培养,融入到真实的新能源电力生产过程中,通过对生产过程各环节的实践提高学生专业能力。采用“工学结合”模式,实现生产经营与实践教学结合。生产经营是指对分布式电站进行经营管理,在模拟企业生产经营的过程中进行实践教学。创新“师徒”教学模式,在实体性的新能源电力生产及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既是师生关系又是师徒关系,可通过真实的新能源电力生产情境避免“纸上谈兵”的现象。

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中,学生具有“学生”“徒弟”和“员工”的三重身份,教师具有“教师”“师傅”和“经理”的三重身份,学院也具有了“学院”和“工厂”两个角色[7-8]。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多元一体化生产性实训体系,可保证职业教育理论知识体系和技术技能体系的相关性、相融性、完整性[9],使“教学做”建立关联关系,确保同一知识点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即时对位[10]。

3 实践应用效果

1)实践教学效果显著,学生受益良多。生产性实训基地投入使用以来,共计13个班级进行了实训,受益学生700余人。学生参与开发专利5项,设计实施分布式光伏电站2个,提升了学生技术技能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

2)推进教研和科研工作,成果数量明显增加。教师依托此基地开展新能源技术方面的科研课题3项、教研教改课题1项,发表科技论文6篇,开发专利5项,出版教材2部,参与制定1+X证书标准1项。

3)技能大赛成果丰硕。通过参加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将实践教学效果转化为技能大赛成果,获得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教师教学能力竞赛二等奖1项。

4)示范引领作用、社会效益凸显。全国多所电力职业技术院校来基地交流学习,说明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在新能源发电领域发挥了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5)人才培养质量得以提升,学生就业质量提高。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给予“实践能力强、创新精神优”的评价,对毕业生满意度超过90%。

4 结语

新能源发电工程专业群生产性实训体系的创建,解决了生产性实训难以实施的问题。通过系统性的实践教学体系、多元化的实践教学模式、实体性的电力生产实践,实现了全面实践育人。经过多年的应用,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不断提高。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