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融资管理问题对策研究

时间:2024-04-24

谢创剑 广西宏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

一、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主要任务及融资特征

(一)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主要任务。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面临的新形势,系统谋划了国企改革的新蓝图,提出了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方向,组建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成为重要的目标和手段之一。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开始,打造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升级版成为重要方向之一。各地方参照中央加快推进开展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试点。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率、提高国有资本回报是本轮国有资本运营试点的目标,要求资本运营企业以财务性持股为主,使用股权运作、基金投资、培育孵化等多种方式进行价值管理,有序进退,盘活存量国有资产,带动各类社会资本共同发展,实现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和保值增值。地方政府成立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是实践国有资本监管新理念,构建有效运行机制与运行规范的重要抓手。具体来说,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经营对象是地方区域的国有股权、股份或产权,股息红利收益、股权转让收益及清算收益等三种收益是其主要的收益来源。当前地方资本运营企业面临着依靠生产经营把企业做强,转型资本运营把企业做大的改革压力。

(二)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融资需求的主要特点。一是资金需求体量大。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融资管理面临着融资缺口大,资本运营企业是传统国企的基础上改革而来,以财务性持股为主改革目标,需对现有的结构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对外融资是重要的渠道之一。二是急需多渠道融资。传统的金融机构信贷融资受政策、机构多方监管限制,无法直接用于股权、基金类投资,难以满足资本运营企业改革发展需求,需探索资本市场债券、股权等融资渠道。三是需低成本资金。大量财务性持股投资,收益回报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企业难以承受高资金成本。四是需长期限资金。资本运营项目投资,主要是持股性投资为主,客观上要求投入的融入资金需较长期限。

二、融资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作为“国资委-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国有企业”三层管理架构的重要一环,是地方国有资本重组流动、专业调整产业发展和优化布局的市场化运作平台。但其脱身于传统的国有企业架构,在融资管理上未能跟上资本运营改革的战略发展需求,仍存在着内部资源整合不足,外源性融资能力不强,自身融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一)内部筹措资金能力不足。一是存量资产盘活力度不足。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存量资产,主要为现有企业整体股权(资产)或部分股权。其出资企业一般拥有大量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长期闲置,未能发挥资产的实际价值,无法实现资产向资金、资本的价值转化。二是产业主体分散。资金沉淀在各子企业,调度效率低下,难以发挥资金规模效应,形成“存贷双高”现象。三是部分企业只能依靠存量资产经营获得的留存收益来维持运转,现金流不能满足企业跨越式发展的需要,难以支持资本运营改革发展。

(二)对外融资议价能力不强。一是主体信用评级不高。受限于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对划入企业资源整合不足,资产总体质量不高等因素,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往往主体信用评级较低,难以从资本市场获取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资金。二是部分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财务管理基础落后,企业集团未能形成高效调度的资金池,往往各出资企业各自为政,未能在同金融机构谈判中充分发挥企业集团的议价能力,造成融资成本较高、期限短等情况。

(三)融资结构不合理。一是资产负债率过高。适度的负债经营能够使企业发展所需的资金得到有效保障,充分发挥杠杆的放大效益。但过度的举债也存在着侵蚀经营利润,债务集中到期等风险。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地方国企普遍存在负债率较高的情况,且负债增长增速较快,极易导致企业出现现金流无法保障到期还本付息的状态。这也是近年国资委连续下文要求国有企业对资产负债率进行约束管控。二是融资渠道单一。由于国企背靠地方政府、有隐性政策背书,金融机构偏好国企放贷,长期弱化了对国企约束,导致国企高度依赖于金融机构贷款,资产负债率高企,财务信息的质量较低。一旦企业报表主要财务指标受限,资本市场规模收紧等因素的影响,国企容易陷入融资难、流动负债集中到期等局面,影响正常运转,出现财务风险。三是直接融资占比较小。地方融资企业受限企业信用评级、传统融资渠道依赖等,未能充分对接资本市场。四是长短期配比失衡,传统地方国企主要以短期借款为主,极易导致短期流动性紧张,负债集中到期等问题。

(四)融资制度欠完善。一是融资管理制度不够科学合理,融资管理未能匹配企业中长期战略规划,未能做到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兼顾,制度管控难以覆盖融资活动的全过程。二是融资安排节奏失衡,投资筹划与融资联动不足,造成资产期限与资金期限错配,形成较大的偿债压力。三是决策过程约束不足。投资决策流程不规范,决策层易受个人偏好等影响,对融资方案判断失误导致风险。如存在某些企业为完成短期目标,仓促上马项目、融资规模盲目扩大,导致企业的资金链紧张或断裂。

(五)融资观念落后。一是企业缺乏主动融资的意识与能力,人才队伍建设梯队层次不足。大部分企业偏好金融机构贷款,日常经营运作依赖于信贷的频繁操作,以流贷为主的融资结构,难以对企业经营提供长久化的保障。二是融资团队对资本市场认识不足,未能熟练掌握各项融资工具。企业经营依赖于举债融资,而资本运营关键的债券融资、股权融资等手段认识不足,难以支撑资本运营企业战略发展。

三、完善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融资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强化内部来源,做实“三资转化”。一是通过政策性资产处置与市场化资产运作业务并行等方式盘活处置现有厂房、设备、土地等资产,推动资产向资金、资本转换。二是不断加强内部管控,推行资金集中管理,充分发挥资金池的集约优势,推进国有资本运营战略实施,降低负债规模与资金使用成本,防范财务及经营风险,提高资金安全性及整体使用效益。三是充分利用经营杠杆,提升预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比重,充分利用上下游资金,降低运营成本,弱化经营风险。四是整合现有业务形成支柱产业,增强企业“造血”能力,获取留存收益用于再生产,提高债务保障能力。

(二)重视信用建设,提升议价能力。企业主体信用评级是企业现代化管理水平的衡量标尺,综合反映了企业资产质量、运营能力、负债能力、履约情况、守信度等。一是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要高度重视企业主体信用评级的提高,加强与评级机构、券商、机构等资本市场主要参与方的协作,构建资本运营合作联盟,通过整合各项资源,提升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的主体信用评级。二是加强资本运营企业的内部融资管理,构建以集团总部为主体,各出资企业协同推进的融资管理体系,提升企业总部对金融机构的沟通应对实力、能力。

(三)调整融资结构,拓宽融资渠道。一是要优化资本结构,充分考虑自身实际及行业特点,合理配比权益资本和债务融资。二是要拓宽融资渠道,充分使用企业债、公司债、私募债券,引入各类基金投资,境外发债等融资渠道,丰富资金来源,充分利用各种金融工具,降低融资成本。三是要推进资本运作,扩大股权融资比重,如引进战略投资者、定向增发等方式。四是要合理匹配长短期负债的比例,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止短期偿付风险及集中到期风险。五是严格约束资产负债率,控制好融资规模,掌握好负债规模与自身财力的平衡,防止过度负债。

(四)健全融资制度,防范资金风险。一是建立健全投融资管理制度,落实好事前规划。规范企业投资决策流程,成立人员构成科学合理的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重大项目投资进行科学评估,对投资的融资来源进行科学安排,提前预测融资风险进行合理的审视,并制定对应的风险控制对策,决策出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最优的融资方案。二是加强资金管控,防范事中资金风险。在重大融资计划确定后,严格按照“权责清晰、有效制衡”的原则,确定好董事会、经营层、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各自责任,严格执行融资计划并落实到位。三是改革融资绩效激励体制,对拓展企业融资渠道、落实融资方案做出重大贡献的个人及集体进行绩效激励,充分发挥绩效导向作用。

(五)加强人才培养,更新融资理念。一是开展人才梯队建设,保证人才储备,激发创造活力。如通过抽调企业各个部门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的骨干成立融资方案专班小组,小组成员充分应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对融资方案作出专业的、独立的职业判断。二是学习培训常态化,与时俱进,不断提升。建立融资团队的定期培训机制,加强企业融资团队与银行、券商、基金、财富管理机构等企业的交流互动,提高融资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及职业道德。三是强化融资团队运作,充分掌握各项融资工具的特点和使用方式,构建多层次、多领域、多渠道的创新融资管理体系,增强融资保障能力,防范企业财务风险。

四、结语

地方国有资本运营企业融资管理工作必须牢牢抓住资本运营改革的主线,破除传统国有企业融资管理存在的问题,创新融资管理机制体制,科学做好融资计划,拓宽融资渠道,管控融资风险,充分发挥地方国有资本运营公司的平台作用,通过整合区域资源,优化地方国有资本投向,向政策导向的重点行业、关键领域和优势企业集中,促进地方国有资本的合理流动,推动地方国有经济的布局优化及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地方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营效率,更好服务发展战略需要,壮大国有经济力量。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