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从“骨玄府-藏象”论骨质疏松症

时间:2024-07-28

吴结枝 黄海平 陈沙 雷晓明 刘平安 张国民

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 长沙,410208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最常见的骨骼疾病之一,是一种以骨量降低、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主要特征的全身性退行性骨病[1]。随着病情进展,骨量丢失,骨微结构破坏,出现骨痛、脊柱变形、甚至发生骨折等后果[2]。玄府有运行气机、流通津液、渗灌血脉、运转神机的功能,通过学习玄府理论,与藏象结合,认为玄府闭塞导致脏腑功能失调,从而发生OP;反之,脏腑失衡,亦会致气机功能异常,微观玄府郁闭而病。基于“骨玄府-藏象”理论,以精气血津液为交界,联系宏观之脏腑,微观之玄府,以丰富中医理论对OP的认识。

从中医治疗角度需达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状态[3],其属于“骨痿”“骨枯”“骨极”范畴[4],中医医家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为气血虚弱、肝肾不足、络脉阻滞、脾胃虚弱[5-6],涉及肝、脾、肾等脏腑[7-9]。而笔者发现OP与中医玄府-藏象理论相关,或可应用于临床问题,现试从中医微观角度出发,辨治OP。

1 “玄府”理论源流考

玄府一词源自《黄帝内经》[10],《素问·水热穴论篇》,其云:“所谓玄府者,汗空也。”指出玄府即汗空[11],张景岳《类经·针刺三十八》注释玄府[12]“汗属水,水色玄,汗之所居,故曰玄府。从孔而出,故曰汗空。然汗由气化,出乎玄微,是亦玄府之义”,均将玄府归为皮肤之汗孔。随着中医理论的发展,其概念也进一步延伸,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提到“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名玄府者,谓玄微府也;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人之脏腑、皮毛、肌肉、筋膜、骨髓、爪牙,至于世之万物,尽皆有之,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13]。玄府内涵扩大,遍布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五官九窍等。玄府乃气液出入之门户,说明玄府不仅存在于宏观脏腑,亦有其微细结构基础。发挥渗灌气血、运转神机、调理阴阳之功。

现代医学对玄府理论再次发展,延伸出脑玄府、肾玄府、骨玄府、眼玄府、肝玄府等[14-18]。王小强等[19]从脑玄府出发,考虑开阖障碍所致的“水毒”病因结合开玄利水法辨治脑出血后脑水肿,使脑内瘀血、气滞、水毒等因素减少。王龙等[20]认为肝络玄府与肝血窦内皮细胞(LSECs)窗孔具有共同的科学内涵,LSECs可能是肝络玄府的微观实质。曹金凤等[15]从骨膜、骨质、骨髓等对骨玄府理论进行探讨,认为骨骼中的孔、窍、道等空腔结构以及形态各异的血管、淋巴管是骨玄府的结构基础。张攸若等[21]以开通目玄府,结合泻实补虚法畅通气液,保护青光眼视神经。李婷等[22]以通玄府、化瘀法治视网膜静脉阻塞。综上学者的论述,玄府理论作用广而深,有输布津液、渗灌血脉、转运神机等功能[23],后世医家对其继续丰富,如清代周学海提出“细络即玄府也”[24],认为玄府是人体最为细小的络脉,由经络系统中孙络进一步分化,有运行气血之功。

2 中医藏象与玄府学说的关联

中医对藏象的描述见《素问·六节藏象论》[11],云“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藏”指藏于体内的脏腑组织器官,“象”即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对于中医阐释生理病理和预防诊疗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在中医体系中有重要地位[25],藏象内涵广,包括体内的五脏、六腑等有形之物及脏腑生命活动的规律等动态变化的过程,是一门包括了人类生理学说、病理学说、观察诊断学说、治疗学说的医学理论体系[26]。如《灵枢·本神》曰:“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矣。”表明藏象理论是以外之“象”测内之“藏”。象是藏的表征,藏是象的规律。藏象思想蕴含了五脏六腑的原理,脏腑功能牵涉了人体健康,精、气、血、津液的通畅与脏腑相关,刘完素提出的“然玄府者,无物不有,乃气出入升降之道路门户也”[13]的观点,揭示了玄府细微难辨的特点,且与脏腑、经络、腠理等密不可分,共同阐释人体运行的基本规律。

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精气血津液代谢正常均离不开脏腑的协调平衡,脏腑功能又责之于藏象理论,而无形之物的精气血津液又赖于玄府的通畅。此即微观与宏观两种角度的结合。玄府郁闭是中医学的基本病机,从微观角度出发,玄府闭塞则气液不通,因而百病始生。气液不仅包括气、血、精、津、液、神等生理性物质,也包括机体的各种代谢废物、病理产物等,若玄府开阖失常,气机升降出入失司,则成气之病、血之病、水之病、神之病,简言之,均是玄府病变,即“玄病”之义。从宏观角度来看,若脏腑功能失衡,气化不利,气血津液等代谢紊乱,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堆积,致使微观的气血通道阻塞,即玄府闭塞,两者互为因果,互相联系。综上所述,宏观的脏腑与微观的玄府之间息息相通,两者共通,达成运行气机、流通津液、渗灌血脉的功能,维持机体的平衡。玄府作为气血渗灌的微观通道,沟通脏腑与形体九窍之间的关系,因此“藏象-玄府”既补充了人体脏腑之间的微观联系,又丰富了精、气、血、津、液的代谢理论。

3 从“藏象-玄府”论骨质疏松症的病机之理

中医对于OP的病因病机论述集中于肝脾肾三脏,血瘀是其促进因素。中医古籍对其记载多归为骨枯、骨极,如《素问·痿论》曰:“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27],《千金要方·骨极》云:“骨极者,主肾也。肾应骨,骨与肾合……若肾病则骨极,牙齿苦痛,手足疼……”[28]。

在OP的演变中,多以虚贯穿疾病始终,肾虚是其发病的始动因素,《素问·血气形态篇》论述了肾藏精,主骨生髓[11],指出肾精乃骨骼的化生之源,肾虚阴液不足,阳气无以化,故肾虚是其主要病因。脾虚是其发病的重要病因,《素问·太阴阳明论》曰:“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得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也。今脾病不能为胃行其津液,……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11],脾为后天之本,化生精微物质,营养脏腑、经络、四肢百骸。因此,脾的运化和升清与肌肉强弱、四肢功能有关。肝虚是OP发病的重要方面,如《证治准绳·杂病》云:“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29],《素问·五脏生成篇》记载“肝藏血,故人卧血归于肝……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27],都表明肝虚与OP发生关系密切,肝能贮藏血液和调节血量,肝疏泄功能正常,则气血运行输布顺畅,人体的脏腑、器官、组织、气血的生理功能便会处于正常状态;反之,肝失疏泄,导致肝气郁结,影响血和津液的运行,使肝筋失养,筋病及骨,发为骨痹。而肝脾肾脏腑的虚损即藏象理论的征象。

刘完素言[13]“人之眼耳鼻舌身意神识能为用者,皆由升降出入之通利也”。微观上看,玄府作为一种腔隙结构,从生理功能上讲,即是精、气、血、津、液运行的场所,气血旺则运,津液足则行。玄府作为气机升降出入的通道,若脏腑失调,气化失司,则生痰、饮、淤、湿等病理产物,气血不接,津液不通,精不养神,致玄府开阖失利,即藏象-玄府病变。反之亦然,从理论上说,脏腑失衡,导致精亏、血少、气虚、津液不足,均会导致玄府失常;而玄府功能与脏腑组织相辅相成,玄府闭塞,气机不通,则精血无以养脏腑,脏腑亏损。从宏观出发,玄府作为微观通道,与宏观之脏共奏渗灌气血、流通津液之功。从血论,肝藏血,脾统血,肾藏精化血;从气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纳气。气血相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玄府开阖失常,不能渗灌气血,脏腑失养。

针对OP的发病,由于肝脾肾三脏的气化失常,导致玄府所在的微观通道内精气血津液的亏虚。肝失疏泄致气滞,进而影响血和津液的运行,筋膜失养,而肝不能调节血量,无以充盈脏腑,表现为肝筋失养,反应迟钝,运动不便;脾功能失调,则受纳、运化、输布的功能失常,气血津液生化之源不足,无以充养脏腑,筋骨失养、关节不利、肌肉瘦削、肢体痿废。另一方面,脾不统血,血行脉外,不利OP的愈合;肾藏精,精生髓,故肾精直接影响骨的生长发育。若肾精充,骨髓生化有源,骨骼得滋而骨坚;若肾精亏则骨骼失养而骨软、骨痿。反之,微观的精气血津液等病变导致玄府病变,最终使脏腑的病变。玄府升降出入异常则脏腑病重,《黄帝内经·素问·六微旨大论篇》“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11],如津停水阻,津液不行,聚久成湿、成痰、成饮、成水,导致浊邪侵犯脏腑而病;而气滞血瘀,导致津血不能互生,难以濡润脏腑组织。

4 从“藏象-玄府”论骨质疏松症的治法之要

“藏象-玄府”是从宏观与微观的多角度出发来阐释OP的病因病机,注重代谢通道的开阖、脏腑与玄府之间的联系。玄府与藏象对于OP的治疗共同归属于生理之精气血津液与病理之产物(如痰饮、瘀血、气滞、湿邪等)。而藏象对OP的论治更多地联系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将肝、脾、肾三脏之间的协调作为着眼点,整体调治OP。从中医藏象分析,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肾主藏精与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相统一,在骨、肌肉、筋脉的调养上发挥功能,而骨、肌肉、筋脉三者与OP关系紧密,共同维护人体的动态平衡,因此肝脾肾对OP的防治有重要作用。从微观玄府出发,当玄府郁闭,气、血、精、津、液、神等生理性物质在气机升降出入异常时,机体的各种代谢废物、病理产物随之而生,阻碍形体九窍、脑髓骨腑的正常濡润,则骨髓无以滋养,肌肉难以生长,筋脉弛缓无力,日久难愈,发为OP。因此OP在其治则治法上,根据“藏象-玄府”的不同切入点与共同落脚点,玄府贵开忌合,脏腑贵养忌损,既要重视调养脏腑,促进气化,从而使津液畅通,气血相合,又要兼顾玄府开阖正常,气血津液等各行其道,以达阴阳平衡。使玄府与藏象协调统一,筋脉得充、骨窍得润,肌肉得养,不易骨枯骨萎。达到“谨守其气,无使倾移,其形乃彰,其气以长”的效果。机体正常,自然不易产生病理产物,更不会阻塞玄府;玄府开通则流通津液,充盈脏腑,机体功能必将正常。综上所述,针对OP的辨治,从宏观、微观的部位与功能出发,更多兼顾其在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紊乱与玄府之间的互相影响上。总之,OP的病机是复杂多变的,与“藏象-玄府”相关,气机失调,阴阳失衡,治法上“谨守病机,各司其属”,根据阴阳盛衰、虚实变化等具体情况而定,随证立法,但总的治则仍是调养脏腑,开通玄府。玄府开通依赖脏腑气化,脏腑气化有赖玄府通畅,两者互为因果。

5 小结

虽然玄府是在古代有限的科学背景下产生的学说,其形质和内涵尚不明确,但随着中医理论的壮大,逐渐与现代医学结合,人们认识到其优势,补充了中医学在微观理论上的不足,将其看成是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的功能、结构、信息等的汇集。玄府为“精神、荣卫、血气、津液出入流行之纹理”,玄府闭则百病生。OP作为一种特色骨病,与脏腑藏象理论密切联系。深入研究玄府,将宏观与微观结合,探索其发病规律,能够为此类病症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途径,为临证用药开拓思路,同时促进中医的现代化。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