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陈胜乐 吴建伟 刘创建 张天一 乔金环 王增立 路博 孔繁林 樊国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骨科,廊坊 065000
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 是一种老年退行性疾病,以骨量减少、骨皮质变薄、骨小梁数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和骨折风险增加为表现的一种全身性骨代谢疾病。骨质疏松症发病率增加,随之而来的相关部位骨折、骨折并发症导致的死亡增加,并降低生活的质量,增加家庭与社会的负担。随着快速发展的经济和大量人口老龄化,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口不断增加, 正经历着一个不断增长的骨质疏松症的流行。这决定了骨质疏松症在我国已成为个严重的公卫问题。
因此如何早期发现与OP相关的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积极干预,以降低进入老龄后的OP发生率,在临床上意义重大。本文就本地区40~76年龄人群的骨质疏松症及疾病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一个初步调查,为骨质疏松症的预防、治疗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收集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心医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进行骨质疏松症检测的体检者1298例,其中男性382名,女性916名,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3.3±22.7岁,排除影响骨密度和钙磷代谢的疾病,肾病、肝病、糖尿病、甲亢、卵巢切除等其他长期慢性疾病及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的病例。
我国建议的骨质疏松症诊断标准根据成年人骨密度的均值及标准差界定。按照世界卫生组织根据骨密度水平对于骨质疏松症的分级方式,分为骨质正常(T>-1SD),骨质减少(-2.5SD≤T≤-1SD),骨质疏松(T<-2.5SD)。T值是患者的测量值与健康青年人平均值之差除以标准差所得的数值。
本调查采用采用韩国OsteoSys生产的EXA-3000 DXA骨密度仪,常规检查右前臂中远1/3处骨密度,制作相关问卷调查以及相关辅助检查,主要从年龄、身高、体重、学历水平、膳食习惯、运动习惯、不良生活习惯等方面。共发出问卷1350份,回收1298份,全部纳入统计。
对检测结果进行完全统计,采用SPSS13.0 软件,对骨密度数据用t检验、相关性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骨质疏松检测结果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年龄组之间骨量减低与骨质疏松患病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表1 各年龄组间骨密度的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BMD among different age groups
依据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发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BMI 18.5~23.9 kg/m2为正常。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BMI增高可以降低骨量减低、骨质疏松患病率(P<0.05),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将体检人群的年龄与骨密度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年龄与骨密度值呈负相关(r=-0.914,P<0.01)。将体检人群的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值进行直线相关分析显示,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891,P<0.01)。
表2 不同体重指数组间骨密度的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MD among different BMI groups
表3 体检人群中年龄、体重指数、骨密度的直线相关分析Table 3 Correlation analysis of age, BMI, and BMD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population
2.4.1膳食习惯:对调查者和患者是否有食用豆制品、牛奶的等饮食习惯。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1),建议每人每天平均饮奶300 mL,建议每人每天摄入30~50 g大豆或相当量的豆制品。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食用豆制品、牛奶可以减低骨量减低、骨质疏松患病率。
表4 不同饮食习惯组间骨密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MD among people with different dietary habits
2.4.2生活习惯:吸烟的定义:根据WHO《关于吸烟情况调查方法标准化建议》,将吸烟分为:A.经常吸烟者:平均每天吸烟1支以上并持续1年;B.偶尔吸烟者:每周吸烟超过4次,但平均不到每天一支;C.从不吸烟者。本调查中“吸烟者”只包括经常吸烟者,不包括偶尔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饮酒的定义:平均每天饮酒超过30 g,并持续或累积6个月。骨质疏松检测结果显示, 长期吸烟、饮洒等生活习惯可以影响骨量减低、骨质疏松患病率。
2.4.3运动习惯:规律性体育锻炼:每周至少有3d在休闲时间从事以健身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每天累计≥30 min。对调查者无规律运动习惯则记为无运动习惯。骨质密度检测结果显示, 规律的体育运动可以影响骨量减低、骨质疏松患病率。
表5 吸烟饮酒组与对照组组间骨密度的比较Table 5 Comparison of BMD between smoking and drink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表6 不同运动习惯组间骨密度的比较Table 6 Comparison of BMD among people with different exercise habits
我们统计的数据发现在本地区骨质疏松患病率、骨质疏松患者比例随着年龄增加,并且骨密度值随着年龄增加而减少,随着体重指数增加而增加,按年龄分组后各年龄组存在明显差异,组间对照,也有显著性差异。从本次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密切相关,40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骨密度逐渐降低,即年龄增长与骨质疏松患病率正相关。目前多个研究[1-8]证实骨质疏松症与年龄密切相关,这些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改变导致成骨细胞活性与破骨细胞活性之间的动态平衡逐渐向破骨细胞作用增强转化,使骨吸收增加,骨形成降低,导致骨量逐渐减少,引发骨质疏松症。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BMI可以影响骨密度,BMI是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目前研究[1-4,6,7]表明,体重指数(BMI)是在骨组织的代谢过程中重要的影响因素,BMI和骨矿物质密度呈正相关,而在体重降低导致骨质流失,这与我们的分析结果相一致。负重可以维持并增加骨量。Zhu等的研究发现和体重指数比较而言,体重更能预示一个中年澳大利亚人人的骨密度情况,并且高BMI组的个人BMI和BMD的相关性更弱,尤其是在腰椎骨密度测量时。他们认为脂肪含量与BMI更密切。多增加1 kg脂肪导致的BMI增加是多增加1 kg肌肉量的2~3倍[9]。肌肉量影响骨密度主要是通过肌肉收缩和骨骼负重导致促骨生长因子的分泌。脂肪组织影响骨密度主要是通过负重和内分泌机制(包括雌激素、睾丸素、促炎症因子、甲状旁腺激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10]。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目前很多研究发现过度饮酒和吸烟[1-4,7]可以导致骨质疏松。我们的研究也显示,本地区吸烟和饮酒人群中可以导致骨量减低及骨质疏松发病率增加。长期的过度饮酒,可干扰骨代谢、减少骨量、引起骨质疏松从而增加骨折危险。有研究对198人尸检中发现39例曾有酒精中毒的病史的尸体中有大量的骨量丢失,尸检中年轻男性饮酒者的骨量与老年绝经后的女性相当[8],严重酗酒者可使循环中的皮质醇水平升高,皮质醇通过直接抑制骨形成和间接刺激骨吸收而引起骨质疏松[11]。目前很多研究一致认为,吸烟对骨密度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成骨细胞直接产生影响;②可以干扰人体内钙离子的代谢;③引起人体内性激素的水平改变。WHO2008年全球烟草流行报告中指出目前全球每年至少有540万人死于吸烟有关的疾病。
通过比较人群各食物类别摄入水平的差异性,我们发现骨质疏松组的大豆类(制品)以及奶类的摄入量显著低于非骨质疏松组(P<0.05),有研究[3-5,8]发现大豆及奶制品摄入可以有效预防绝经后的骨质丢失。体外研究发现豆制品能通过强化雌激素效应促进成骨细胞的合成与增殖,同时抑制破骨细胞的增殖、分化并诱导其凋亡;动物实验提示,大豆制品能有效预防双侧卵巢切除后大鼠的骨质丢失,提高骨密度。一项前瞻性研究显示,坚持饮用牛奶可以对骨密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对200名中国绝经后妇女的干预对照研究中发现,饮用牛奶确实可以减慢绝经后中国妇女的骨量丢失[12]。
体育运动是可以调节骨密度的另一重要因素。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我们认为规律性的体育运动可以对骨密度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Wolff定律认为骨的形态与功能有关。因此,负重与体育运动将影响骨的形态、质量。网球运动员中的击球手的骨皮质明显增厚,骨密度高于非击球手30%。跑步运动员的跟骨,股骨干和脊椎的骨密度比久坐对照组高。女性体操运动员腰椎和股骨颈的骨密度高于同年龄组的游泳运动员和普通人,并且训练12个月之后这些部位的骨密度进一步增加[11]。这可能是运动可通过力学作用调节骨代谢,通过神经、内分泌调节影响机体钙平衡等方面对骨密度产生影响[2-5]。
骨质疏松症与性别、年龄、遗传、生存环境、饮食结构、运动、吸烟、饮酒、内分泌(糖尿病、甲亢、风湿)、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钙)、遗传、肝病、肾病、药物、废用等很多因素相关。由于条件的限制,我们没有对调查人群能够影响骨密度的相关生化指标进行采集,并且样本量相对较小不能全面反映廊坊地区人群骨密度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情况。但我们相关分析显示,年龄、BMI、生活习惯(是否饮酒、吸烟、食用牛奶、豆制品等)、体育锻炼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我们的下一步研究将从饮食、工作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等多方面完善相关内容,以便于更好的反映能够影响本地区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因素,为疾病的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