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百色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和体成分的特点及其相关性分析

时间:2024-07-28

宾晓芸 黄秀峰 周庆辉 林朝文 王金花 韦荣耀 李海 唐汉庆 周敏

1. 右江民族医学院基础医学院,广西 百色 533000 2. 右江民族医学院人类学研究所,广西 百色 533000

中国已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预计到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1]。随着人均寿命的增长,社会老龄化的加剧,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低骨量和骨组织微细结构破坏为主要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大而易于发生骨折的全身性骨骼疾病[2],会对健康造成很严重的影响,如疼痛、身长缩短、驼背、骨折和呼吸功能下降等症状。骨折是骨质疏松最严重的后果,生活质量明显降低,其高致残率、致死率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许多疾病和人体的衰老过程都可能影响骨代谢,造成骨矿物质含量的改变,尤其骨量的减少所致的骨质疏松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广泛的研究。由于骨质疏松症可以预防并推迟其发生、发展,故其早期的诊断和预测就显得尤为重要。世界卫生组织 (WHO) 对骨质疏松诊断标准的制定是基于骨密度的测量[3],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 是反映骨质疏松程度,预测骨折危险性的重要依据。骨密度(BMD) 的降低是骨质疏松症的前期阶段,因此进行骨密度测量,及早发现骨量减少,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身体成分反映了人体体内脂肪、蛋白质、无机盐与水分等主要化学组成成分的比率,是决定和影响人体健康的早期重要因素[3]。通过身体成分的测定可了解人体肌肉、脂肪及骨骼等身体各种成分的重量、判断身体组成成分的合理性。在中心型肥胖日益增多的今天,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重要风险因素,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因此研究老年人瘦体重、腰围、腰臀比(WHR)与骨矿含量间的关系,预防和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为骨质疏松预防、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已成为目前提高国民体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体成分与骨密度有着密切关系,本研究旨在利用生物电阻抗法测量不同年龄段百色壮族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和身体成分值,探讨其骨密度及体成分的特点、其分布随年龄变化的趋势以及骨密度与体成分指标的相关性。

1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9月至2013年11月,在知情同意的情况下,随机抽取百色市3代以上(含3代)均为壮族,年龄为50~75岁,身体健康的620名中老年人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48名,女性372名。以5岁为一个年龄组,共分为6个年龄组,男性与女性共12组。

1.2 研究方法

1.2.1身体参数测定:受试者光足、单衣,应用身高计和体重计,测定身高和体重。

1.2.2体成分测定:本研究利用生物电阻抗分析仪(日本TANITA,MC-180)测定体成分,并与计算机联网。测试开始前,受试者排空尿液,着轻便衣物,去除手表、金属类饰物。在安静状态下,让受试者裸足立于测试仪上,双足的前脚掌和后脚跟分别踏在仪器的足部电极上,双手握住手部电极,拇指、手心及其余4指分别与相应电极点接触;身体放松,上肢自然下垂,通过无痛电流,测定身体对电流的阻抗,从而获得受试者体成分的相关数据。选取其中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MI)、脂肪量、肌肉量、腰臀比(WHR)、身体总水分、蛋白质、去脂体重(瘦体重)、脂肪百分比(BF%)等指标进行分析。

1.2.3骨密度测量:采用法国生产的OSTEOSPACE全干式超声骨密度仪对受试者的右跟骨进行宽波段超声衰减(broadband ultrasound attenuation,BUA) 测定。测试方法:测试前仪器预热 30 min,正式开始测试前进行预检测,预检测通过后,根据仪器上液晶显示的提示进行测试操作,受试者右脚涂抹传感凝胶后放入仪器,足的下部和仪器低槽紧密接触,用脚踝固定器定位好脚的位置进行测试。

1.3 统计学处理

体成分分析软件导出测量所得数据,利用SPSS l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等统计学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P<0.01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2 结果

2.1 百色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情况及性别差异

从百色市中老年人各年龄组的骨密度测定结果可以看出(表1),男性骨密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各年龄组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各年龄组间的骨密度呈现逐步降低的趋势。女性骨密度值同样也随着年龄的增长降低,各年龄组之间的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女性各年龄组间骨密度减少的幅度较大。较男性而言,女性骨密度随年龄的增长减少特别明显。在相同年龄组内男、女性骨密度的比较结果是,在50~54岁年龄组,男性和女性的骨密度没有差异,二者的数值十分接近;在此年龄组之后,同年龄组男性的骨密度均高于女性,其中,在55~ 60岁年龄组,男性骨密度明显高于女性(P<0.05);其余几个年龄组,男性的骨密度同样高于女性,且两者差异特别显著(P<0.01)(表1,图1)。

表1 百色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结果Table 1 Results of BMD in middle-aged and elder Zhuang

注:**P<0.01vsmale;△P<0.05vsamong groups;△△P<0.01vsamong groups

图1 百色壮族中老年人骨密度随年龄变化趋势Fig.1 Trend of BMD change with age in middle-aged and elder Zhuang people in Baise

表2 百色壮族中老年男性身体成分测量结果Table 2 Body composition in male middle-aged and elder Zhuang people in

2.2 百色壮族男性中老年人体成分测定结果

从表2可知,百色市中老年男性的身高、体重、BMI值、去脂体重、肌肉量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其中,各年龄组间上述指标除BMI值差别显著外(P<0.05),其余指标差别特别显著(P<0.01);而腰臀比、脂肪量、体脂肪率在各年龄组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男性肥胖检出率为3.2%。

2.3 百色壮族女性中老年人体成分测定结果

从表3可知,百色市中老年女性的身高、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和蛋白质量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而腰臀比则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各年龄组间上述指标中的差异特别显著(P<0.01);而BMI值、脂肪量、体脂肪率在各年龄组间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女性肥胖检出率为2.7%。

2.4 百色中老年人各指标的性别差异

对百色壮族中老年男、女性身体性各指标进行对比时发现(表2、3),百色壮族中老年男性的身高、体重、去脂体重、肌肉量、推定骨量、身体水分,蛋白质均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的脂肪量、体脂肪率则明显高于男性。T检验结果显示,男女上述差异非常显著(P<0.01),但是男性与女性之间的BMI、腰臀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

表3 百色壮族中老年女性身体成分测量结果Table 3 Body composition in female middle-aged and elder Zhuang people in

表4 百色壮族中老年男性、女性差异检测结果Table 4 The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male and the female middle-aged and elder Zhuang people in Baise

注:**P<0.01vsmale

2.5 百色中老年人骨密度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表5),百色壮族中老年男性的骨密度与体脂肪率、蛋白量呈正相关(P<0.05),与体重、BMI、腰臀比、脂肪量、去脂体重、肌肉量,推定骨量、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年龄呈现负相关(P<0.05);与腰臀比、脂肪量没有相关性(P>0.05)。女性的骨密度与腰臀比无相关性(P>0.05),与年龄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身高、体重、BMI、脂肪量、体脂肪率、去脂体重、肌肉量、推定骨量、蛋白量、水分呈显著正相关(P<0.01)。

表5 骨密度与各指标的相关性比较Table 5 Correlational analyses between BMD and related indicators

注:△P<0.05vsamong groups;△△P<0.01vsamong groups

3 讨论

3.1 百色市中老年骨密度含量随年龄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

跟骨的定量超声测量目前已成为一种普遍认可的骨质健康的检查方法。由于跟骨几乎由松质骨构成,其新陈代谢强,对骨质敏感,且软组织相对较薄,有较大的平行面,所以更容易进行BMD测定。研究证明超声参数的下降与骨折风险呈正相关关系[4],本研究中,对跟骨的超声测量也较好地反映了百色壮族中老年人的骨密度变化趋势。

增龄对骨密度的影响目前已得到公认[5]。本研究资料显示, 随着年龄增长,百色壮族中老年人男性及女性的骨密度均下降,这与相关报道的结果相同[6-8]。女性的骨量丢失高于男性,并且时间也早与男性,这与女性的峰值骨量低于男性,且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有关。百色壮族中老年人低骨量与骨质疏松的检出率不高,这可能与百色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常年炎热,日照充足,百色壮族中老年人群多数为农村、县城居民,经济发达程度不高,绝大多数中老年人一直保持较为可观的室外劳动有关。

3.2 百色市中老年身体成分随年龄变化特点及性别差异

增龄是影响体成分的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分解代谢增加,合成代谢减慢,体内蛋白总量、细胞内水分、肌肉量和瘦体质减少,体脂肪比例相对增加,骨吸收和骨形成失去平衡,骨密度下降[9]。

从本研究结果看,百色壮族中老年男性的不同年龄阶段的腰臀比、脂肪量、体脂肪率没有明显差别,而身高、体重、肌肉量、去脂体重则随年龄增长而降低。这与刘瑛等[10]的研究结果相类似。而百色中老年女性的BMI、脂肪量、体脂肪率在不同年龄段没有明显区别(P<0.05)。而身高、体重、肌肉量、去脂体重则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百色壮族中老年人无论男女,脂肪量、体脂肪率与年龄无显著相关,肥胖检出率均不高,这与百色壮族人群经常摄入玉米、红薯等粗粮,加上天气炎热,饮食较为清淡,以素食为主,肉食为辅的饮食习惯有关。

3.3 百色壮族中老年骨密度与相关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众多研究表明,骨密度与年龄间呈现负相关的线性关系,机体出现的衰老特征对于骨密度的作用是不可逆转的。本结果显示,百色中老年男性、女性的骨密度与年龄都呈负相关,并且女性的骨密度与年龄的相关性大于男性,原因可能是老年女性退行性骨量丢失,峰值骨量低于男性,绝经后雌性激素水平降低有关,适宜的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生理年龄小于真实年龄,对预防低骨量和骨质疏松发生有一定的益处。

体重与BMD的关系,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百色壮族中老年男、女性体重均与骨密度成正相关的线性关系,这与一些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11-13],体重对骨密度影响较公认的可能机制有: ①作为一种机械负荷因素,有利于骨骼的新陈代谢; ②低体重者体脂含量少而导致雌激素水平较低,还可反映机体的营养状况[14]。因此保持适当的体重对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身高和骨密度的关系国内外研究说法不一,孙国强等[15]认为身高与骨密度相关性较差,而刘加昌等[16]认为身高对骨密度有一定的影响。本研究结果表明发现,百色壮族中老年人身高与跟骨超声骨量显著相关。百色地处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终年高温湿热,壮族人群身高普遍不高,身高与体重呈正相关,因此身高与骨密度的正相关关系应该也与体重与骨密度的关系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脂肪量、体脂肪率、去脂体重、肌肉量均与BMD呈正相关。这与一些学者的观点相同,如赵莉莉[17]发现中老年人的脂肪量、非脂肪量均与 BMD 呈正相关。Karal等[18]的研究显示,绝经后妇女的脂量与总体 BMD 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性。Reid 等[19]发现总体脂量是绝经后妇女总体 BMD 最显著的预测指标。但也有一些研究表明,BMD与瘦体重的关系更密切,而与体脂量无显著相关性[20,21],甚至有学者认为瘦体重与 BMD 呈正相关;而体脂量则与 BMD 呈负相关[22]。本研究男女性的肌肉量各指标、瘦体重与BMD显著正相关[23],女性中脂肪量、体脂肪率与BMD的相关性比男性的高,这应该与女性BFP较男性的高有关,高体脂肪对应相对高的体重,并且脂肪有利于雌激素的生成,这些因素都与骨量的保持有关。因此建议百色中老年人坚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体重,加强对该群体的健康教育与宣传,以减缓老年人骨密度降低的速度,预防骨质疏松等老年性疾病的发生。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