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当归四逆汤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传导速度及AEGs、Cys-C、Hcy水平的影响*

时间:2024-07-28

吴美娟,杜非洲,陈忆飞,徐 磊,张 红

(1.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郑州 450000;2.河南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 郑州 450046)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其多发并发症[1]。DPN多发生于病程大于10年的DM患者,该病早期具有隐匿性强、起病缓慢等特点,主要临床表现为肢体呈对称性感觉异样与疼痛。DPN是引发DM患者截肢(趾)、糖尿病足及足底溃疡等致残后果的重要因素,该病已严重影响DM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威胁其健康与生命安全,因而如何积极有效防治DPN成为当前DM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2]。迄今为止,现代医学在DPN治疗上尚缺乏特效疗法,主要治疗措施包括控制血糖及针对其可能的病因予以对症处理等,但此种治疗模式的临床效果并不理想。一直以来,中医药在防治DM及其慢性并发症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与特色,中医强调辨证论治与整体调理,故而对患者中医症候有极大的改善作用[3]。研究显示[4]DPN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能提高神经传导速度,临床疗效较佳。当归四逆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具有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之效,主治血虚寒厥证。有学者已指出[5,6]DPN病情的发生发展与机体AGEs、Cys-C及Hcy水平有密切关系。本研究以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DPN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当归四逆汤对DPN神经传导速度及AEGs、Cys-C、Hcy水平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科学、有效防治DPN提供客观依据。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7年1月收治的78例DPN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两组。观察组39例,男22例,女17例;年龄(58.8± 5.1)岁;身体质量指数(BMI)(27.1 ± 1.9)kg⋅m-2;DM病程(10.5 ± 2.1)年;DPN病程(3.19±0.86)年;合并症:冠心病18例,高血压病20例,高血脂症23例。对照组39例,男24例,女15例;年龄(59.7 ± 4.9)岁;BMI(27.4 ± 1.8)kg⋅m-2;DM病程(10.3±2.0)年;DPN病程(3.24±0.85)年;合并症:冠心病17例,高血压病21例,高血脂症24例。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可比。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查同意。

1.1.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年版)》(以下简称《指南》)中关于DPN的诊断标准制定[7]:DM病史明确;有关神经病变出现于DM诊断时或之后;临床表现和DPN的临床症状与体征相符;有临床症状(如感觉异常、麻木、疼痛等),再加之有5项检查(温度觉、震动觉、踝反射、压力觉、针刺痛觉)中任1项异常者,即可诊断为DPN;或无临床症状,但5项检查中≥2项异常者,亦可诊断为DPN;同时应排除严重动静脉血管性病变、脑梗死、颈腰椎病变、格林-巴利综合征等其他因素所致的神经病变,且尚需鉴别由肾功能损伤、药物(如化疗药物)等引发的神经损伤。

1.1.2 中医辨证标准

依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医诊疗规范初稿》(以下简称《诊疗规范》)中有关阳虚寒凝血瘀证的中医辨证标准制定[8]:

(1)主症:①双下肢怕凉、双足发凉;②肢体疼痛(如刺痛、钝痛,且疼痛夜甚);③肢体麻木;④疲倦。

(2)次症:①肌肤甲错;②盗汗或自汗;③气短懒言;④失眠多梦;⑤五心烦热。

(3)舌脉象:舌质暗,少津、少苔,苔薄白,舌下脉络怒张或紫暗;脉弦沉细无力或细涩。具备主、次症均≥2项,并结合舌脉才可确诊。

1.1.3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DPN的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均为阳虚寒凝血瘀证;③年龄18-70岁;④BMI<32(kg·m2)-1;⑤DM病程 ≤ 15年;⑥DPN病程 ≤ 5年;⑦自愿参加本研究,且服药依从性高,能接受定期随访,临床资料完整;⑧签署知情同意书;⑨近1个月内未接受针对DPN的相关治疗;⑩冠心病、高血脂症等合并症已得到控制,并可维持稳定。

1.1.4 排除标准

①伴有腹泻、消化道溃疡等消化系统疾病者;②哺乳或妊娠期妇女;③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④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或本身为过敏体质者;⑤有认知功能障碍或精神病者;⑥合并乳酸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肾脏病变等其他DM急慢性并发症者;⑦1型糖尿病。

1.2 方法

两组均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措施,具体包括:①改善生活方式、抗凝、降压、降糖、调脂、控制体重等基础治疗策略;②应用降糖药物、血糖监测、饮食控制、糖尿病教育、合理运动等综合降糖治疗措施;③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等综合干预措施。具体参照《指南》[7]中制定的详细方案执行。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甲钴胺片[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107]无误;具体为0.5 mg·次-1,3次/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当归四逆汤治疗;具体包括:①处方:当归12 g,芍药、桂枝各9 g,通草、炙甘草各6 g,细辛3 g,大枣8枚;②煎服方法:由我院煎药室统一用文火煎制,每剂药煎取2袋,每袋200 mL,并采用真空包装;每天1剂,分2次于早晚温服;③随症加减:兼有水饮呕逆者,加生姜9 g,吴茱萸6 g;下肢(尤以足疼痛更甚者),加木瓜6 g,牛膝5 g,川断、鸡血藤各10 g;男子睾丸掣痛、寒疝、肢冷脉弦、少腹冷痛或妇女经期腹痛者,加香附、乌药各6 g,茴香、良姜各10 g。两组均以4周为疗程。为提高DPN患者用药依从性,治疗前对两组患者应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用药期间嘱每位患者保证良好的生活习惯,禁止烟酒,禁食辛辣油腻之物,保持情绪稳定。

1.3 观察指标

记录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治疗前后进行多伦多临床评分系统(TCSS)评分、神经传导速度及血清AEGs、Cys-C、Hcy水平变化情况,并评价两组用药安全性。

1.3.1 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诊疗规范》[8]中相关内容制定:①显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明显改善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N)≥70%;②有效: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有好转,30%≤N<70%;③无效:临床症状与体征未见改善,或反而加重,

1.3.2 TCSS检查[9]

①TCSS:包括感觉试验分(针刺觉、轻触觉、位置觉、温度觉、震动觉,0-5分)、症状分(足部疼痛、针刺感、共济失调、发麻、无力、上肢症状,0-6分)、反射分(膝、踝反射,0-8分)3项,总分最高19分,且评分越高说明神经功能受损越严重;②每位患者均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后各进行1次TCSS检查。

1.3.3 神经传导速度测定

①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对两组患者各进行1次肌电生理检查,仪器运用肌电图仪(德国Schwarzer,型号:Schwarzer Topas);②检查基本要求:嘱患者平卧,环境安静舒适,室内温度以20℃-25℃为宜;③测定内容:两侧肢体腓总神经、正中神经的SNCV、MNCV,并取平均值,且所有检查过程均由同一组专业人员完成。

1.3.4 血清AEGs、Cys-C、Hcy水平检测

①所有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清晨各采集1次3 mL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分离血清,并保存于-80℃冰箱中待检;②AEGs、Cys-C、Hcy均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测定,仪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型号:ALCYON300,美国雅培公司);③试剂盒均购自广州华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各指标测定步骤均需严格依据其配套说明书进行。

表2 两组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1.3.5 安全性分析

①用药前后常规检查每位患者的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等;②详细观察并记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由药物所致的不良事件。

1.4 统计分析

采用统计软件SPSS19.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运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 xˉ±s表示,应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治疗4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9.7%(35/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1.8%(28/39)(P < 0.05)(表2)。

2.2 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比较

与本组治疗前对比,两组治疗4周后TCS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腓总神经与正中神经的SNCV、MNCV值均显著提高(P<0.01);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P<0.01)(表3)。

2.3 AEGs、Cys-C、Hcy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4周后血清AEGs、Cys-C、Hcy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血清AEGs、Cys-C、Hcy水平的改善效果均更为显著(P < 0.01)(表4)。

2.4 安全性评价

两组用药前后心电图、肝肾功能及血尿便常规检查均未见明显改变,治疗期间亦无不适症状,且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表3 两组治疗前后TCSS评分及神经传导速度对比(xˉ±s,n=39)

表4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AEGs、Cys-C、Hcy水平比较(xˉ±s,n=39)

3 讨论

研究指出[10]高血糖是引起DPN的根本病因,当机体处于高血糖状态时,会诱导线粒体形成反应性氧化产物,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与细胞氧化应激损伤,进而可引发DPN。但现代医学对于DPN的确切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主要观点认为DPN是由多重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包括:括免疫因素,细胞因子异常,代谢紊乱,氧化应激,神经营养因子缺乏和血管损伤等诸多因素。甲钴胺属内源性的辅酶B12,在体内由Hcy所涉及的转甲基反应中辅酶B12起到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王东强等[11]动物实验表明,甲钴胺具有抗受损神经元凋亡的作用,从而可促进受损神经组织的功能恢复。当前,甲钴胺已普遍应用于临床周围神经病变和高Hcy血症的治疗。同时《诊疗规范》中也将甲钴胺作为DPN西医神经修复对症治疗的推荐用药[8]。

DPN属中医“消渴痹证”等范畴。中医学认为DPN因消渴病久病不愈,阴津亏损、气血阴阳亏虚,血失濡润而成瘀,脉络痹阻所致。因而血虚寒凝、脉络瘀阻是引发DPN的重要病机[12]。其治则应以温经散寒、养血通脉为主。故本研究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本方以桂枝汤为基础方,倍大枣,去生姜,加通草、细辛、当归而组成。方中当归味甘辛温无毒,有补血和血、润燥滑肠及调经止痛之效;桂枝味甘、性辛温,有温经通脉、发汗解肌之功;两者共为君药;芍药性味微寒,有养血敛阴、平抑肝阳、柔肝止痛之功效,可助当归补益营血;细辛辛温,有散寒、开窍、行水、祛风之效,可助桂枝温通血脉;此二者共为臣药。大枣甘温,可用于补脾和胃、调营卫、益气生津、解药毒;通草味甘微寒,能通气下乳、清热利尿,以畅血行;甘草有清热解毒、益气健脾养血之功;此三者共为佐药。其间重用大枣,既能防阴血因细辛、桂枝的燥烈大过而被伤及,又可与归、芍合用以补营血。与此同时,甘草亦为使药,用于调和诸药。全方可共奏祛寒、补血、通脉之功效,恰好切合DPN阳虚寒凝血瘀证的病机要点[13]。

TCSS评分可将DPN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具体量化,进而能深入的了解此类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更有助于全面地评估患者的病情和预后,且该评分系统简便易行、方便实用。本研究显示,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的观察组治疗4周后中医证候的总有效率高达89.7%,较仅采取西医综合治疗的对照组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治疗4周后T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这与丁伟等[14]报道一致;提示当归四逆汤组方严谨,对患者机体能从整体上进行调节,平衡气血阴阳,故而将该方剂应用于DPN的治疗,可起到标本兼治的效果,更有利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肌电图是临床客观评价肌肉和神经功能的重要诊断手段,能有效地将神经传导速度量化。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4周后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善效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期;与张晓伟等[15]研究结果相似;说明DPN加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神经传导速度。当归四逆汤中君药(当归、桂枝)和臣药(芍药、细辛)均具有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血管生成、扩张血管,保护与恢复神经功能等多重药理作用[16-18];这可能也是该中药方剂明显增加DPN患者神经传导速度的重要原因。

AEGs是过量的糖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产物,具有高度异质性,一般情况下,机体中AEGs的形成速度是极其缓慢的,当患者机体血糖持续维持在高水平时,促使AGEs大量产生,当AGEs沉积于神经组织时,极易与基质蛋白、髓鞘蛋白及细胞骨架蛋白等结合,破坏神经结构,引发神经病变[10]。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清AEG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与陈威妮等[19]报道一致;表明采取当归四逆汤治疗更能有效降低DPN患者机体AEGs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DPN的重要机制之一。Cys-C是一种碱性非糖化蛋白质,广泛存在于体液和机体所有有核细胞中。Hcy属含硫基的氨基酸,其含量升高时易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神经髓鞘。有研究指出[20],血清Cys-C、Hcy水平可用于反映DPN病情的严重程度,是DPN的独立危险因素。本研究中,与对照组同期相比,观察组治疗4周后血清Cys-C、Hcy水平的改善效果均更为显著;提示DPN患者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更能有效改善机体Cys-C、Hcy水平,这可能是其治疗DPN的另一重要机制。从用药安全性角度分析,采用当归四逆汤治疗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事件;这与陈威妮[21]等报道一致。可见,该治疗方案是安全有效的。

综上所述,DPN患者应用当归四逆汤治疗更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与体征,提高神经传导速度,降低AEGs水平,改善微循环,疗效显著且安全高。但对于当归四逆汤的具体作用机制及长期疗效与安全性,仍需更多大规模、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与基础研究进一步证实。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