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程养林 潘永俊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江门市长优实业有限公司
部分企业对于信息化建设还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并不知道信息化的紧迫性以及重要性,对于信息化可以提升本行业竞争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保持怀疑,同时部分企业对于企业信息化认知还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解,认为只是简单地利用计算机工作并建立本企业的官方网站就算是建设信息化了,没有清楚地认识到,企业想要做到信息化,应该在技术上勇于创新,大胆变革,还应该在企业的管理流程、组织架构、企业业务以及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积极改变,所以,想要建立起完善的企业信息化制度,需要创造一套符合企业信息化的完善的经营体制。由于部分中小企业现阶段缺乏专业的技术以及管理方面的人才,没有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不科学,甚至还有部分处于家族管理模式,具体表现在组织结构、管理制度、管理理念等方面,与企业信息化不匹配。这些方面都限制了中小企业信息化的发展。
一方面,中小企业加快信息化的建设,其主要目的就是要提高各本部门的运转效率,但是相应地可能在提高自己效率比的同时给别的部门带来影响,导致跨部门的效率降低。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信息化建设的成本以及建设完成之后的实施周期,都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并不完善,并且缺乏这方面的专业人才,导致在信息化建设之前没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规划。没有发展规划的建设其作用是有限的,大多只是简单地过渡到计算机上作业,然后一个企业中诸多部门,往往不是一个运行平台和方式,这就导致整个系统的维护工作,只有本部门的工作人员才能解决,没有办法很好地融合集成起来。这样的应用状况就导致系统的容错率低、工作效率不高、数据重复记录、信息孤岛效应的产生。所以,不整合业务流程,只是简单的系统信息化是不能够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的。
另一方面,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整体计划不完善。企业信息化建设本质是,在高层次方面进行企业管理的重组,来提高企业在行业当中的竞争力,在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当中,企业完善信息化建设计划以及结合企业发展战略,并且充分整合各种有利的信息资源用以服务企业,显得尤为重要。部分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中,没有清晰地认知到信息技术更多的只是一种方式。企业本质上的需求以及管理方法的创新才是一个企业的根本,单纯地只注重技术层次的更新和企业设备的更新换代,缺乏对于管理模式的科学分析以及转变。想要建立一个全新高效的信息化系统,但却不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是难以达到发展目标的。
第一,由于当前信息化的发展形势,要想有效地处理和规避企业内部控制上的问题,一方面要注意内部所产生的因素,另一方面还要谨慎对待一个有可能造成不良后果的外部因素。高效的管理监督制度对于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是非常重要的。许多中小企业都把这种内部的监管工作交由内部审计部门,但是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审计部门在监督的工作中只是流于形式,很难发挥真正的部门职能。并且,在工作方面,大多监督人员没有实质的管理权力,使得监督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畏首畏尾,根本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第二,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应用,对很多企业固有的管理模式产生了冲击,要想顺应技术的发展,就需要提高现在的管理水平。然后部分企业没有正式体系的建设,致使企业内部控制的效率降低。过去,大多企业在内部控制上采用复核结合以及信息编辑的方式,工作效率缓慢,错误频发。现在,许多企业利用“互联网+”整合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处理与编辑都由高效的系统编程来完成,节省了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由于许多企业不适应信息处理模式的改变,忽视了由电子信息系统,可能无法识别过于复杂情况,所带来的数据错误,并且没有设立内部控制系统的监督部门,而信息化模式运行过程中,大多是在工作流程完毕,产生损失的时候才会被发现,这就导致了企业内部的控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所以,建立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尤为重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控制体系,能够提高行业竞争力,提升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能力,为企业在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飞速发展提供保障。
第三,为企业培养优秀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这对企业自身实力提出了新要求,如实力较高的企业能够吸纳人才。企业内部高水平人才队伍,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应该是企业战略发展首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企业核心竞争力量落实在人才引进上。但是因部分高校在人才培养上没有完全与社会发展相契合,导致复合型人才成为人才市场的稀缺资源,缺少人才资源自然会成为企业内部控制改革的共同问题。另外,部分企业经营管理者缺乏长远的目光,没有认识到人才梯度建设的必要性,人才招聘停留在形式表面。不仅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地打造符合企业文化建设的人才力量,而且根据企业发展来调整人才梯度,是企业应该考虑的问题。但是目前部分企业中员工的职业素养不够、专业技术不达标、复合型人才计划不完善,这都阻碍了企业人才队伍的建设。
正确理解企业信息化需要注意三个层次上的问题:首先,企业的领导层;其次,专业的技术人员;最后,普通员工。现如今很多企业的员工缺乏该有的职业素养,对于技术的改革所带来全新的工作模式无所适从,然而无法顺应发展,更多的只能是面临淘汰。信息技术为生产工作注入了生命力,为企业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提供了技术保障,其不仅是技术改革下的体制变革,同时也为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与能力。对此,重视企业信息化建设,不仅要从企业内部人员工作素养与能力上予以强化,如岗位技能与职业素养,还应提升员工信息化认识及技能,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方面,虽然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但是很多中小型企业难以做到在短时间之内进行企业的架构重组。首先,不可急功近利,盲目地求全、求大、求新有可能会有反作用,只有脚踏实地,做好每一处细节,做好详细的计划分阶段进行,才能稳步地实施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扩展、不断进步的过程,在实现信息化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着不同的目标,所有的目标都以最终的效益和成果为评定标准。企业在制定总体规划的时候,需要以宏观的视角去看待问题,规划一定要适当,符合企业自身的情况,并且循序渐进。其次,中小企业可以针对同行业内大型企业的业务流程进行学习,适当参考的同时结合自身企业情况,形成自己的信息化建设方案。
另一方面,制定长远的企业规划,需要确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主要目标,同时信息化对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需要立足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定位,将其贯穿于整个信息化建设过程如管理、体制、技术、生产、经营等方面,在满足企业当下的发展需求的同时,还要考虑企业未来发展的需求,在明确企业自己的条件、特点与基础上,完善企业自身的信息化系统,这对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和增强企业在业内的核心竞争力提供了保障。
首先,内部的监督制度对于中小企业来讲,是解决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企业应该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点,如工作的覆盖面更广、信息交流的速度更快,与此同时对于监督岗位的员工,应该做到职权统一,确保其在监督过程中发现问题和隐患时能够有效地行使监督职能。完善内部的监督管理制度,高度重视内部的审计部门,确定审核部门作为内部监督的核心地位,在确保内部监督顺利有效执行的同时,促进企业内部的控制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其次,优化内部控制体系有利于企业内控的管理,同时为提升工作效率提供了保障。企业需加强管理建设中的内控意识,使得企业的管理工作更加契合互联网,与此同时完善公司的管理制度,优化企业整体的控制体系,提升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加强企业在业内的竞争力。行之有效的内控体系,是一个企业在内部监督工作中的有效手段,不断优化企业在内部控制中的管理环境。发挥互联网时代大数据的优点,集中企业的控制流程,具象化内部控制,真正做到业务流程、财务流程和信息化系统相互配合,促进高效内部控制的建立。
最后,企业要想良性的发展,人才队伍的建设非常重要,在人才选拔的过程中需严格把关、层层筛选。一方面要在招聘的时候,给予适当的考核,挑选出最符合企业需求的优秀人才。另一方面企业也需要注重企业内部人才的培养,确保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得以提升,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而进步。对于企业内部控制管理岗位的员工,企业管理者也需以专业的眼光去看待问题,这样才能有效地规避一些可能发生的风险,对于工作人员的任命以及工作安排,也应充分发挥员工的个人优势,给予其适当的权利,从而提高办事效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建设好人才队伍。
总之,“互联网+”时代下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能够为内部控制水平的提升带来保障。对此,企业为更好地实施内部控制,还应从多角度分析问题与提出解决对策。强调企业内部控制变革的同时,还要注重内部环境的建设,落实制度保障与人才队伍建设,使得“互联网+”的内部控制得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成效是关键。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