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初诊胸部CT特点比较

时间:2024-07-28

张敏,徐家军,王志雨,李小虎,余永强,黄国权*

1.宣城市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安徽宣城 242000;2.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医学影像科,安徽芜湖 24100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安徽合肥 23000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新发呼吸道传染病,目前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1]。甲型流感也是世界范围内人群普遍易感的呼吸道传染病,细分亚型多,易并发肺炎,特别是近年H5N1、H1N1、H7N9 3 个亚型引起的病毒性流感相继爆发流行[2]。COVID-19 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部分患者进展迅速、甚至死亡,给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两种病变的临床和胸部CT 表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3]。本研究拟对比COVID-19 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初诊CT 肺部病变特点及评分,提高两者的鉴别诊断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疫情初期宣城市人民医院和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COVID-19及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确诊患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和初诊胸部CT资料,所有患者均采集咽拭子或深部痰液,行实时荧光RT-PCR 检测相关病毒核酸阳性,COVID-19 符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八版)》[1]的确诊标准。纳入标准:初诊胸部CT 呈炎症表现,实验室检查资料完整,抗病毒治疗有效。排除支原体、衣原体及其他类型病毒核酸阳性,细菌感染。最终纳入COVID-19 30 例、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35 例。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2020)伦审研第(2)号],免除患者知情同意。

1.2 CT 检查 32 例采用Philips MX 16-slice CT,33 例采用GE Optima 670 CT。患者取仰卧位,头先进,吸气后屏气扫描,范围从肺尖到肋膈角,5 mm 层厚容积扫描,1 mm 重建,管电压120 kV,管电流278~299 mA,视野500 mm×500 mm,部分图像行多平面重组,部分直接用5 mm 层厚,间隔5 mm 连续扫描。

1.3 图像分析 由2 位影像诊断医师采用双盲法分别独立分析初诊胸部CT,观察病变部位、形态、范围、密度等征象,肺部慢性基础性病变,胸腔、胸廓及纵隔病变。参照Huang 等[4]的评分量化肺部病变:单叶磨玻璃病变范围<5%为1 分、5%~25%为2 分、26%~49%为3 分、50%~75%为4 分、>75%为5 分,叶内病变有亚实性改变,出现铺路石征加1 分,叶内病变实变加2 分,单叶病变最高7 分,总计最高35 分。2 位阅片者意见不一致时协商统一。比较两组患者初发症状到初次胸部CT 检查时间、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表示,先行Levene 检验,组间比较采用成组资料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散点图和二项式拟合曲线观察两组肺炎CT 评分分布。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年龄和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VID-19 组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见表1。

表1 COVID-19 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比较

续表1

2.2 初诊胸部CT 表现及CT 评分比较 COVID-19 组及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组患者初发症状到初诊胸部CT 检查时间间隔分别为(4.8±3.0)d、(4.3±2.8)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以双肺受累多见,肺叶分布无明显差异(表2)。COVID-19 组初诊CT 纯磨玻璃病变多见,16 例(53.3%,图1);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组以磨玻璃病变伴实变多见,17 例(48.6%,图2)。COVID-19 组初诊CT 肺部病变评分明显低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组,两组评分散点图分布不一致,二项式拟合曲线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图3)。

图1 女,36 岁,COVID-19。初次症状后9 d,CT 示右肺上中叶胸膜下片状磨玻璃影,分别占肺叶体积约20%(2 分)、30%(3 分),右肺上叶铺路石征加1 分,共6 分(箭,A);治疗后3 d,病变大致相仿,6 分(B);治疗后16 d,病灶明显吸收,上叶后段病灶范围<5%,1 分(箭,C);治疗后46 d,病灶完全吸收(D)

图2 女,22 岁,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初次症状后5 d,右肺下叶多发磨玻璃影和斑片影(箭,A)并结节样实变影,界限模糊(箭头,A、B);抗病毒治疗后8 d,右肺病变明显吸收,实变范围缩小(箭头,C、D)

图3 COVID-19 患者和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初次症状到初诊胸部CT 检查时间间隔和肺部病变评分分布。COVID-19组评分较低,两组评分二项式拟合曲线形态及走向不同,COVID-19 R2 二次=0.065,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R2 二次=0.026

3 讨论

新型冠状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均属于冠状病毒的RNA 病毒,人群普遍易感,在世界范围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人群爆发式增长的同时,甲型流感病毒也在部分人群中流行,两者均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肺部炎症反应,严重者导致死亡。及时筛查、鉴别、隔离和治疗对控制疾病及改善预后极为重要。核酸检测受病程、取材、检测过程、试剂盒敏感性等诸多因素影响[1],容易出现假阴性。胸部CT 能够很好地发现肺部病变,并进行量化评估[5-6]。本研究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病变范围、分布和严重程度量化评分显示,COVID-19 患者初诊肺部CT 评分明显低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P<0.05),推测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引起支气管、肺泡损伤、渗出相对严重,磨玻璃影快速融合扩大合并实变有关[2]。

两组患者早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典型[3,7]。本组COVID-19 患者初期临床症状轻,以咳嗽、低热、乏力为主,2 例无明显症状;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咳嗽、咳痰比例较高,多有中等程度发热,同时伴慢性病比例稍高,可能导致两者临床症状的差异。COVID-19患者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P<0.05),与袁世梅等[8]的研究结果一致。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C 反应蛋白升高较COVID-19患者明显,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袁世梅等[8]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与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就诊间隔时间、感染程度不同等因素有关。

COVID-19 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的初诊胸部CT 表现具有相似性,两者难以鉴别[1,3,9-11],以多肺叶、双肺受累最常见,早期肺泡损伤、渗出、透明膜形成以及肺泡间隔水肿时,CT 主要表现为磨玻璃影,进展期小叶间隔增粗、纤维素渗出呈铺路石征、实变或出现“白肺”;淋巴结肿大、胸腔积液早期少见。恢复期病变吸收,或者间质纤维化表现为索条或网格影。本组COVID-19 患者初诊CT 以纯磨玻璃影多见(53.3%),4 例伴有实变;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初诊CT 以磨玻璃伴实变多见(48.6%),2 例为纯磨玻璃影。两组各1 例复查出现“白肺”,推测其原因为弥漫性肺泡间质屏障破坏及渗出。对于初诊CT 评分高、病情重者,动态CT 及时了解病变进展,预判临床疗效尤为重要。

本研究的局限性:①样本量偏小;②两组病例未进一步细化临床分型;③治疗后肺部病变动态CT 观察资料不全,需进一步随访研究。

总之,新型冠状病毒和甲型流感病毒对人群普遍易感,COVID-19 患者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初诊CT 表现和评分存在差异。COVID-19 初诊胸部CT 评分及白细胞计数明显低于甲型流感病毒性肺炎,有助于两者的准确鉴别。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