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4-07-28

无锡新吴区梅村街道畜牧兽医站 214112

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宠物犬饲养数量随之增加,使得犬类细小病毒病发病率一直呈增长态势。

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较为多见的犬类传染病,其可对犬类健康造成较为严重的危害。该病的诱因主要是由于犬细小病毒(CPV)感染所致,病犬通常表现为腹泻呕吐、急性心肌炎以及便血等症状,具有非常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据统计,该病的死亡率高达10%~50%。感染犬细小病毒后通常有5~10天的潜伏期,感染与品种、年龄以及性别均无直接关系,其中断乳后2~5个月的幼犬是最主要的感染群体。病犬是该病传播的源头,病毒通过其粪便、唾液、尿液以及呕吐物等排出体外后迅速传播感染,即便是在成功治疗后,康复犬仍然会携带病菌,会进行相应病毒的传播。

1 临床症状

通常情况下,幼犬感染犬细小病毒后初期不会表现出非常明显的症状,也很难通过肉眼来进行判断。而在6周左右之后,可观察到犬类有一定的症状表现,多为干咳、呻吟、心跳加速、呼吸困难等,其中最为明显的症状是轻度干呕。幼犬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死亡。

2 诊断

当犬类出现了上述临床症状后,应对其进一步跟踪观察,以便及时结合犬类的临床症状实施准确的诊断。其中腹泻是最早期的临床表现,需要对粪便进行采集检测。在4℃的密闭条件下,以基本比例截取0.5%的红细胞悬液将其充分混合,并对红细胞是否有凝聚现象进行观测。若并未观测到有任何价值的理化反应,那么就需要对粪便进行保存,并将其送至相关部门实施检验,根据检验结果做出准确诊断[1]。已经进行过疫苗接种的犬类,一般不易出现该情况。该情况在未接种疫苗的犬类则相对较为多见,上吐下泻是最常见的征兆,饮食是导致该问题的主要源头。如果通过喂食观察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在发病后排便通常伴随有腥臭味,此时即可明确该犬类患有该病,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3 防治措施

(1)定期消毒。坚持每周对犬类用具及犬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若犬群中有表现出犬类细小病毒病临床症状者,必须对其实施隔离处理。与此同时,用百毒灭稀释液、0.5%过氧乙酸、1%福尔马林,以及5%~6%的过氯酸钠等消毒液进行消毒。若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病犬的症状仍然未得到有效改善,且判断无法治愈,必须将其迅速扑杀,并将尸体焚烧后深埋。

(2)免疫接种。当前较常用的疫苗有犬五联苗和犬七联苗,在幼犬阶段应当进行注射。幼犬在出生后28天就应进行接种,15天之后再接种一次,此后每年均需进行一次强化。实践证实,初免注射次数为4次,此后每年进行2次强化,可减少疫苗免疫失败现象。与此同时,应加强科学饲养,保证有充足的维生素,还需定期为犬类提供微量元素,以此实现抵抗力的提升[2]。

(3)及时治疗。在早期病情相对轻的情况下,可采用大剂量单克隆抗体及免疫球蛋白开展对症治疗,通常情况下,连续给予3~5天的输液治疗即可痊愈。针对心肌炎型的病犬,其病情变化速度相对较快并且病情急骤,通常在未采取有效的救治措施后就已经死亡。在病变早期,可运用高免血清进行强心、护理、补液和消炎等处理,以此实现对治愈率的显著提升。该病通常需要尽早发现和实施诊断治疗,必要情况下还可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例如用双黄连进行干预。双黄连不仅具有较好的消炎、抗病毒功效,同时还能够促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强化,通过静脉给药也具有更好的治疗效果。除此之外,在治疗期间一定要密切关注犬类的各项生理指标情况,及时对用药方案进行调整,同时结合合理的补液速度、药物以及剂量即,可达到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

4 结论

总而言之,犬类细小病有着较强的传染性,且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在以往的治疗过程中,未采取正确的药物干预,导致病犬死亡率达到了50%,即便是通过及时和正确的干预后,基本的病例死亡率仍然不低于10%。因此说该种类病毒具有较大的危害性。为此加强对疾病的早期诊断,并根据疾病的特征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施以综合防治手段,对控制死亡率有积极的作用。

[1]张光涛,张洋洋.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J].现代畜牧科技,2017(04):131.

[2]洪小华,欧冠标.犬细小病毒病的综合防治方法探究[J].南方农业,2016,10(33):105,1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