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鱼水霉病的防治

时间:2024-07-28

何丛丛,蒋蓓蕾

(江苏省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学校,江苏 淮安 223200)

1 病原

研究表明,水霉菌具有一定的真菌特征,但却是非真菌的类真菌生物[1-5],属于茸鞭生物界(Stramenopila)中的卵菌门(Oomveota)[6]。 其病原菌主要有 S.ferax,S.monoica,S.diclina,S.parasitica等。

水霉菌可在5~26℃的条件下生长,其中鲑水霉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0~30℃,最适生长温度为25℃[7]。

2 鉴定

水霉菌的鉴定技术主要包括传统分类学和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2.1 传统分类学

传统分类学对水霉菌的鉴定是基于第一代游动孢子的释放模式,对有性器官形态学上的描述是鉴定的主要依据,如无性生殖释放自由的游动孢子,有性生殖世代产生藏卵器,卵孢子萌发生孢子囊等[8]。不同种的水霉菌在不同条件下发育不稳定,故而很难进行鉴定。

2.2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

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主要包括核糖体rDNA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9]和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RAPD等)[10,11]。

2.3 核糖体rDNA 内部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

核糖体DNA中的18S、5.8S和28S的基因组序列称为ITS,而且18S、5.8S和28S的基因组序列存在着广泛的异种同源性,种内相对一致,种间差异比较明显。ITS序列片段不仅具有保守性,还易于分析。利用ITS序列对属间、种间以及菌株间的碱基对差异进行分析,这一方法已被广泛应用。如P.Y.Bastide等对收集到的400多个不同领域的菌株的ITS区域的核苷酸序列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它们之间表现出一致的特定变化,并且支持基于序列数据的物种身份标识[12]。 X.L.Ke等通过形态观察与 ITS rDNA 序列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成功地将分离自银鲫和斑马鱼的两株致病菌株JY和BMY鉴定为多子水霉菌[13]。张楠等利用PCR技术对从上海、江苏、江西、四川、河北、浙江、湖北等省市的7个主要淡水养殖区采集到的60株致病性水霉株ITS区域进行扩增、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其对基因型的鉴定分类以及药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14]。

2.4 扩增多态性DNA(random amplification of polymorphic DNA,RAPD)

样品中的DNA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后,形成PCR产物,PCR产物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后再经电泳分离可得出DNA片段图谱,由此根据此图谱的种属或个体的特异性能够检查不同来源的DNA。

3 病变及症状

3.1 表皮

水霉菌病之所以被称为白毛病或水棉病,主要是病原具有纤细发达的内菌丝,在鱼类表皮受损后,内菌丝附着其上,外菌丝向外长出丝状、棉絮状的菌丝,因此可造成鱼鳞脱落,表皮形成溃疡。水霉菌在鱼体内分泌蛋白质分解酶,使蛋白质分解,同时体表的伤口附着游动的孢子,导致受损组织出现炎症,逐渐坏死。孢子从中吸取营养,致使鱼类呈现出躁动不安、衰弱无力的状态[15]。

水霉菌早期感染鱼类时,在损伤部位出现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而长期感染的结果是出现了多核巨细胞。严重的混合感染会导致损伤部位上皮细胞水肿、变性、坏死,甚至脱落。

3.2 脏器

咽部、鳃部的感染造成了鱼类呼吸系统功能衰竭,食道、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也会遭到感染,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在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肝细胞出现变性,甚至坏死。

3.3 鱼卵

健康的鱼体不易感染水霉菌,同样健康的鱼卵亦不易感染水霉菌,只有鱼卵受损或者受外界其他因素影响才较为易感。E.Thoen等研究表明,鲑鱼活鱼卵不能被水霉孢子感染,感染来源于死卵或未受精的卵[16]。

鱼卵之间的大小差异是影响易感性的重要因素。如鲤鱼和鲶鱼比较小的卵在几天内就可以感染,而鲑鱼的比较大的卵出现感染需要更长的时间[17]。

4 防治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4.1 传染源

携带水霉菌的鱼类和鱼卵是主要传染源,而鱼体和鱼卵受损是感染水霉菌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疗鱼体的损伤部位是首要之举。孙琪等证实,壳聚糖对鱼类体表伤口有愈合作用,在鱼体感染水霉菌前用25 mg/L的壳聚糖浸泡受伤草鱼3 d,结果草鱼人工感染水霉菌的几率降低[18]。其次是进行抑菌处理。欧仁建等发现,异噻唑啉酮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硫酸铜和亚甲基蓝,磺基水杨酸、戊二醛、苯扎溴铵、硫酸亚铁、次氯酸钠对菌株YC也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19]。将受损的鱼卵挑出,也可以有效避免水霉病的传播。

4.2 传播途径

水环境的污染是造成水霉病传播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水质的治理刻不容缓。氯化钠能有效抑制水霉菌的生长。张书俊等研究发现,当PDA培养基中NaCl质量分数大于3%时,病菌生长被完全抑制[20]。芽孢杆菌已得到大规模推广,其中在饲料中添加益生菌最为常见。贺凤等从海洋放线菌中筛选出的水霉拮抗菌株对水霉菌生长有很好的抑制效果[21]。

4.3 中药治疗

蔡焰值等借鉴渔民使用中草药防治鱼病的经验,利用花椒、苦参、蛇床子、芦荟、山柰、地肤子和土伏苓等治疗该病[22]。欧仁建等研究发现,黄连对菌株YC的抑菌效果最好,其次是大蒜素和土槿皮[19]。李绍戊等用复方药(丁香、黄连、土槿皮等)有效抑制了水霉菌的生长[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