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与防治方法

时间:2024-07-28

万雪花,孙庆华

(1.佳木斯市郊区家畜繁育改良指导站,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4;2.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技术服务中心,黑龙江 大庆 166200)

1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原因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规模养猪场的常发病,直接影响猪群的繁殖与改良。该病分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由传染性细菌和病毒感染引起,非传染性繁殖障碍主要由营养因素、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造成。

1.1 传染性繁殖障碍

1.1.1 病毒方面。①猪瘟。猪瘟是危害生猪养殖业最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感染母猪不表现典型症状,但是病毒可直接经胎盘感染胎儿,诱发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而且该病毒是仔猪先天性震荡病症产生的主要致病因素,感染仔猪出生后几天即可死亡。②猪细小病毒病。细小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重要病原体,可导致胚胎死亡和吸收、木乃伊胎、死产和母猪分娩周期延长、不育等一系列典型的繁殖障碍症状。③猪蓝耳病。猪蓝耳病又称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主要侵害哺乳期母猪和妊娠母猪,以母猪发热、厌食、流产和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该病具有传播快和流行范围广等特点。④猪伪狂犬病。该病以仔猪发病死亡和怀孕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任何年龄的猪在急性感染耐过后均能形成潜伏感染。该病毒可在猪体内终生潜伏,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引起复发性感染并向外散毒。成年猪感染后容易形成隐性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增加对其他疾病的敏感性。

1.1.2 细菌方面。由细菌单独引发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较少,主要包括布鲁氏杆菌病和衣原体病等。①布鲁氏杆菌病。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感染猪多呈隐性经过,少数表现出母猪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等典型症状。母猪流产多发生在妊娠第4~12周,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②猪衣原体病。引起畜禽发病的是鹦鹉热衣原体和牛羊衣原体,主要引起牛、羊和猪流产、早产和死产等繁殖障碍,以及关节炎、肺炎和腹泻等多种疾病。能引起母猪,尤其是初产母猪妊娠后期突然流产、产死胎或弱仔,弱仔多于数日内死亡。

1.2 非传染性繁殖障碍

1.2.1 营养因素。日粮中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的繁殖障碍包括锌、锰、碘和铁缺乏症等。当饲料中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比例失调时,不能满足种猪正常的营养需要,容易造成体况过肥或过瘦。母猪过肥容易导致卵巢机能减退,不发情或不排卵;公猪过肥容易造成性欲降低、产死精和弱精。母猪过瘦则不能正常释放黄体素、促卵泡素和其他激素,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公猪过瘦时精液品质降低,产少精、弱精或死精。

1.2.2 环境因素。热应激、中暑和冷应激容易导致母猪发情缺乏规律性而使受精率下降,也容易引起胚胎死亡和流产。污浊的空气、氨气和甲烷等有毒气体会对母猪的生殖产生明显的影响。母猪舍过度拥挤容易造成母猪流产。

1.2.3 遗传因素。近亲交配会引起后代的生活能力减弱,导致繁殖性能下降,容易生产畸形胎,甚至是死胎。

2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防治方法

2.1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日常管理,严格隔离和消毒。根据猪的品种、年龄、性别及生理阶段不同合理组群,按照养猪生产流程采取合理的饲养管理技术。冬季注意防寒保暖,夏季注意防暑降温,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和通风良好,确保舍内空气新鲜,为猪提供安静、舒适、干燥和卫生的生长环境,避免发生应激反应和疾病,提高繁殖率。

2.2 建立严格的隔离、消毒与防疫制度

2.2.1消毒制度。在猪场正门与生产区大门口设置消毒池或消毒房,对进出人员严格消毒。定期对圈舍及其周围进行消毒。

2.2.2 隔离制度。如果引进种猪,要先对供种场家进行考察,考察合格后方可引进。新引进的种猪必须隔离观察1个月,确定安全无疫后才能转入生产区饲养。

2.2.3 防疫制度。首先对本场的猪群进行血清学调查,有针对性地预防接种疫苗。对健康猪群应坚持自繁自养,严禁从疫区引进种猪。只有高度重视,切实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和消除由传染病引起的猪繁殖障碍。

2.3 积极免疫接种及对症治疗

对于预防繁殖障碍性疾病效果较好的疫苗要积极使用,尤其是猪瘟、猪伪狂犬、细小病毒和乙脑疫苗必须参照流程使用。接种疫苗时要确保疫苗质量,禁止使用失效或者失真空的疫苗。临床诊治该病必须综合考虑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史和剖检变化等因素,并结合实验室检验进行确诊,确诊后的猪只要及早治疗,避免延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