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生猪规模化养殖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时间:2024-07-28

1 存在的问题

(1)疾病危害。有些养殖户在规模饲养中过于追求经济利益,轻视防疫,主要表现在对正规的免疫程序忽略不做或者不按要求做,允许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养殖场参观,不制定猪舍和养殖场消毒和清理的科学方案,生猪生活环境不干净,寄生虫和病毒快速蔓延,极大危害健康,引发多种疾病。

(2)养殖场选择与设计问题。一个好的场地决定了生猪养殖的发展速度及生猪产品的质量。许多养殖场为了用电和运输方便,都建在公路和村庄附近。养殖场周围的环境也不好,地势低洼,通风、排水不方便。养殖场地设计不大,又饲养着过多的生猪,很容易引发疾病。养殖场功能分区不明显,一旦引发疾病则很难控制。

(3)职工技术能力问题。大多数养殖场对饲养员的专业技术不够重视。养殖场中专以上学历的专业技术人员占少数,多数是从附近农村召集的中、小学毕业生。这些饲养员都是初次接触生猪饲养,很多环节存在不熟悉和不专业的问题。当发生疾病时不能第一时间做好防御,设定好防疫屏障。

2 相关改进措施

(1)预防疾病的相关政策。生猪养殖生产过程中多是由于生猪自身体制原因,或者是注射的疫苗没有达到合格标准(或者疫苗保管或者使用没有按照标准进行操作),从而使得疫苗对疾病的预防不能够达到既定目标。在疾病预防过程中对猪瘟的预防是关键,然后进行猪蓝耳病的预防。要根据本场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地制定科学、合理的防疫程序,并逐步完善。大规模养殖要严格按照此程序进行预防免疫,可以显著提高疫苗的免疫效果。《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是养殖场生猪疾病防治中应严格遵守的法律文件,其要求是必须进行科学的疫苗免疫,养殖场(户)还要严格地按照当地动物防疫部门的指导进行免疫预防。根据免疫监测效果采取定期补免常年补针,做到应免尽免,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注射过程中各个环节要规范科学操作,防止交叉感染事件发生 [2]。

(2)改善生猪养殖环境。养殖场地应该根据相关政策中的规定选择。从保护环境出发,既要考虑养殖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不污染周围环境,也要保证养猪场不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要离人群所处的地点和公路较远。保证距离其他养殖场、化肥厂和加工厂等3km以上。

养殖场内生活管理区、生产区和隔离区应有林带、围墙之类的隔离物。每个单元都要有合理的分区,并且之间要有防疫隔离设施,且与生产区有专门通道相连,大门也要设有通道。猪场大门、生产区和每个猪舍的门口要设消毒池。厂区净道和污道要分开,以防交叉感染。饲养员在进入生产区时要更换消毒过的工作服。每个单位要有固定的饲养员,饲养员之间不能相互走动,工具不允许相互交换使用,对外来人员车辆控制进入。本场人员要进行消毒后才能进场。猪舍周围环境的灭虫、灭蚊、灭鼠和铲除杂草、排积水废水等工作要定期进行,最大限度地保证饲养场的环境卫生,确保生产安全 [3]。

栏舍设计也要科学,对环保、节能、减排、实用、节水和防疫等因素都要考虑。聘请专业设计单位按照标准化养猪场进行设计,保证猪舍保温隔热,环境控制、通风换气、采光照明、给水排水、消毒隔离等的方便,利于清洗。

3 总结

规模化养猪场的生产工作人员是生产过程的直接参与者,对提高这个群体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可全面有效地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和生产实践能力,以便于实现生猪养殖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可以聘请专家进场进行技术培训;开展员工知识讲座,互相学习提高;购买订阅书刊,供大家学习提高;定期播放技术光碟普及生猪养殖知识,并按时组织员工参加业务部门组织的技术学习培训,掌握新技术的应用技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