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刘红梅 贵州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550025
周碧君 贵州省册亨县草地生态畜牧业发展中心 552200
2013年初以来,册亨县通过实施“蔗畜(禽)”种养模式,本着“宜羊则羊、宜牛则牛、宜禽则禽、宜特则特”原则,初步形成了“1 户蔗农配养1 头牛或5只羊,蔗林放养200 只绿壳蛋鸡,实现每户甘蔗地增收2 万元以上”的“11522”助农增收扶贫模式。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将甘蔗种植业和畜牧业结合起来,创建适合当地经济生态发展的“蔗畜(禽)模式”:在甘蔗林下养鸡,鸡吃虫和杂草,产生的鸡粪作为肥料促进甘蔗生长;用经青贮氨化处理后的甘蔗尾叶(甘蔗梢)养羊养牛,实现了种养一举两得。形成以“甘蔗-蔗梢青贮(氨化)-养羊-沼气池-沼渣(液)还蔗”为主的循环模式,打破单一的农业种植格局,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改善农田土壤结构,有效提高科技对产业链的支撑作用。并且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劳力,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产出,增加蔗区种植户的收入。
册亨县是南北盘江甘蔗产业(扶贫)示范园核心区,自2011年规模推广甘蔗种植,目前已达到8000hm2种植面积,计划到2015年建成甘蔗基地10000hm2,其中建成相对集中连片的甘蔗产业园区1334hm2。园区推行标准化种植,在生产甘蔗作为产糖原料的同时也生产甘蔗尾叶等副产品,年产甘蔗尾叶12 万吨以上,全县畜牧业产值24796 万元(现价),占农业总产值52460 万元(现价)的43.46%。现有成片及零星草地面积68667hm2,建立标准化羊养殖示范小区14 个,以湖羊、杜泊绵羊、简阳大耳羊为主,年产值17496 万元。目前实施的“蔗畜(禽)模式”突出的重点是标准化养羊技术、甘蔗尾叶的青贮技术/氨化技术以及林下养鸡的细菌和寄生虫防治技术。此模式在贵州省尚属首例,是一种对山地畜牧业和种植业进行有机结合的生态养殖的探索。
甘蔗种植业和畜牧业是册亨县的两大支柱产业,而且种植甘蔗历史悠久,甘蔗尾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和较高的糖量,是一种良好的牛羊养殖饲料资源。为了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发展用氨化和微贮处理后的甘蔗尾叶养羊、养牛,实现了种养一举两得,形成了“甘蔗-蔗梢青贮(氨化)-养羊-沼气池-沼渣(液)还蔗”为主的循环模式。该模式具有以下优点:(1)提高免疫水平。利用采集的甘蔗尾叶通过青贮/氨化的方法饲喂羊,保证了羊全年的粗饲料需要,提升其自身的机体免疫力;加之科学合理的养殖管理,有效提高羊的免疫水平。(2)提高甘蔗的利用率。充分利用甘蔗尾叶青贮/氨化养羊,既能节省羊饲料,也提高了甘蔗利用率,增加甘蔗副产品值。(3)解决羊群饲料不足矛盾。枯草期利用甘蔗尾叶作青贮/氨化粗饲料,不仅可以解决羊群越冬度春饲料不足矛盾,而且在畜禽养殖过程中能够提高其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县草地中心根据过去林下养鸡的经验和对生物防治害虫技术的探索,在丫他镇巴金村和板街村选择48 户甘蔗种植农户作为试点,按每户200 只的标准投放土鸡和绿壳蛋鸡苗,鸡苗在甘蔗林中吃虫和青嫩杂草。甘蔗林下养鸡能够利用空间优势降低养殖的密度,提高鸡群的免疫力,由此逐步形成了“蔗-鸡-蔗”模式。
该养殖模式具有许多优点。(1)节约空间。利用甘蔗林下的空闲土地立体养鸡,解决了鸡舍占用大面积的土地。(2)生物防治甘蔗林病虫害。农药的使用不仅危害到人类的健康,也使很多害虫产生抗药性,利用禽类进行生物防治,可开创绿色环保的防病虫害的方法,并降低成本。(3)为禽类提供优质饲料和活动空间。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自然生态产品特别是吃杂草和虫的散养鸡备受欢迎,因此甘蔗林下养鸡,是环保生态的养殖模式,也是提高农民收入的途径之一。
(1)经济效益。甘蔗收获期(11月至翌年4月)正值枯草期,利用甘蔗尾叶作青粗饲料,可以解决牛羊群越冬度春饲料不足的矛盾。通过“蔗畜(禽)模式”的推广,将甘蔗尾叶通过氨化和微贮等处理后饲喂牛羊,能充分利用现有丰富的甘蔗尾叶资源。2013年全县种植甘蔗8000hm2,2015年种植甘蔗将达10000hm2,每亩产蔗尾叶平均按照2t 计算,每年可产蔗尾叶30×104t。将80%蔗尾叶加工利用,可利用蔗尾叶24×104t,年可舍饲养羊18.75 万只(每只羊每天平均食青贮饲料3.5kg,1年可食1.28t)。以每户养羊30 只为例,可受益620 多户。每只羊年产1.75~2.00 胎,每胎1.7~3 只,成活率在90%以上,年平均产羔羊3 只以上。经过1年的饲养,商品羊最低可达40kg 以上,按当前羊市价30 元/kg 计算,1年1 只母羊产值达3600 元。30 只羊按75%的产羔率,年产值达8.1 万元以上。除去饲养成本每只羊每天为2 元,30 只羊1年为2.1 万元,1 个人工人工资2 万元,疫病防治0.5 万元,共计成本4.6 万元。饲养30 只羊,户均增收纯利润为3.5 万元。种植10000 hm2甘蔗可让农户增收2170 万元q。
(2)生态效益。该县的牛羊一直以放养为主,对草山草坡和森林破坏大,加之桉树、油茶和核桃种植等项目的实施,开发利用大量的宜牧草山,使得天然草山缩小,失去放养优越条件。随着全县大规模发展甘蔗种植,年产生30×104t 甘蔗尾叶,利用甘蔗尾叶氨化养殖牛羊,既节省牛羊饲料也增加甘蔗副产品值,实现种植业和畜牧业和谐发展。通过推广高效甘蔗尾叶饲料,实行甘蔗尾叶过腹还田,不仅可以减少农作物秸秆对环境造成的污染,而且能够增加有机肥,促进农作物增产,形成“甘蔗尾叶-羊-粪-甘蔗”的生态循环模式,有效防止因过度放牧对草地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治理水土流失和保护生态有积极作用,生态效益显著。
(3)社会效益。通过推广“蔗畜(禽)模式”,能够为蔗农解决甘蔗市场价格风险问题,提高甘蔗的附加值。当甘蔗收购价低时,农户可以直接将甘蔗及甘蔗尾叶加工成高效羊饲料饲养羊,保证蔗农不因甘蔗收购价格低而受到损失,缓解甘蔗供需矛盾。可以提高甘蔗的利用率,使甘蔗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与利用。可以提高肉羊个体生产能力和出栏率、商品率,提高农户养羊效益。可以通过发展优质肉羊生产增加收入实现脱贫致富,项目建设有利于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满足城乡人民对优质羊肉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加就业机会,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1)粗纤维含量较高,利用率不够。由于甘蔗尾叶中粗纤维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羊群采食、咀嚼、消化和排泄所需能量超过其本身所能提供的能量,呈现出负增长的态势。
(2)技术力量薄弱。畜牧兽医工作人员年龄结构老化,学历结构偏低,技术服务落后,严重影响了草地生态畜牧业“蔗畜(禽)模式”的进一步推广。
(3)甘蔗市场价格波动较大。许多蔗糖生产大国依托他们在蔗糖种植和生产方面的优势,加大出口的力度,这对国内的蔗农势必使原先的蔗糖市场出现更加难卖的现象,农民增收更加困难。此外,由于中国蔗农存在组织化程度低、素质不高、经营规模小及生产成本高等不利因素,加剧了蔗糖国际贸易价格扭曲对中国甘蔗产业发展的不利影响。
(4)饲养管理粗放,劳动力成本高。在羊养殖过程中,存在饲养粗放、舍不得投入和精料供给不足等问题,导致羊只营养水平低下,影响了生长性能。有的农户自己不养而雇人饲喂,出现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喂养不好、管理不善和养殖效益差的问题。
针对以上调查结果及分析,对册亨县“蔗畜(禽)模式”生态养殖提出发展对策。
(1)制作糖化饲料。针对甘蔗尾叶粗纤维含量较高、适口性较差的问题,可以采取制作糖化饲料的方法,利用糖化酶发酵粗饲料,经糖化作用后可提高饲料糖分8%~12%,使饲料变得软、熟香、甜,提高了营养价值、适口性和消化率。用糖化饲料喂羊,成本低、增重快。
(2)加大技术培训。加强养殖技术培训,促进养殖模式向良种、良法、规模化和组织化转变,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县畜牧部门特邀贵州大学教师团到该县开展动物疫病防治、饲草饲料加工技术和畜牧技术推广等畜牧业相关培训,全面提高畜牧技术员、村级防疫员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操作技能。
(3)加强兽医队伍的建设做好“蔗畜(禽)模式”推广的技术服务保障工作,继续加大对村级畜牧兽医队伍的培训力度,每年确保有3~5天的专业培训。利用草地生态畜牧业项目扶持村级防疫员及养羊辅导员发展养羊业,使其有稳定的经济收入,调动他们服务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稳定畜牧兽医队伍。
(4)推动产业化发展推进产业化经营,稳定甘蔗价格,调动农民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发展规范化的股份制龙头企业,帮助甘蔗产业发展壮大,通过规模化的运作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通过发展蔗农合作组织,帮助蔗农建立甘蔗生产与加工的基地,同时联动相关的企业,进行相互挂钩合作,使得糖厂与蔗农共同承担风险与利益,并在这个过程中实行公平交易,保障农民的合法与合理权益,不仅实现蔗农的增产和增收,帮助农民实行全面的发展,而且帮助国内制糖企业的发展壮大。
[1]严立东,邓远建,李胜强,杜巍.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霍友民.宝鸡产业农业化发展的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大学,2012.
[3]李贵春.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知识读本[M].重庆:西南大学出版社,2009.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