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尕松代吉 青海省玉树州畜牧兽医工作站 815000
猪链球菌病是由多种链球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其病原多为C、D、E、L等群链球菌,在世界各地广泛存在。我国发生的猪链球菌病主要由C群和D群引起,自1991年首次发现猪链球菌2型存在以来,最近几年有逐渐增多的趋势,因此对于猪链球菌防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1)易感性。链球菌的易感动物较多,对于猪来说,不同性别、年龄和品种都可能感染。刚断奶的仔猪易感,大猪和哺乳期母猪发病较少。相比较而言,母猪较易感染是因为体内隐匿着猪链球菌,有可能只是携带者,没有表现出临床症状,或者表现出临床症状后变成猪链球菌携带者。人感染猪链球菌主要与职业相关,与猪或猪肉接触密切的人感染猪链球菌的概率远远大于其他人群。
(2)季节性。猪链球菌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发生在养殖条件较差、气候炎热的夏秋季节。7~10月份容易大面积流行,而且传播迅速,死亡率较高。该病一般呈地方性流行,新疫区及流行初期多表现为脑炎和急性败血症型,病期短,死亡率高;老疫区及流行后期多表现为关节炎和淋巴结肿型,传播慢,发病率及死亡率都较低。
病猪和死猪是猪链球菌病的主要传染源。猪链球菌亦可广泛存在于健康猪的鼻腔和扁桃体内,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宿主,主要为呼吸道和消化道,也能够经过黏膜及皮肤创伤感染,人主要通过伤口感染。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猪链球菌病可以分为4种类型:败血症型、脑膜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和关节炎型。实际临床中,病型既可能单独发生,也可能混合发生。
(1)败血症型。败血症型为急性感染,可导致猪在数小时内死亡,有些猪并没有任何临床征兆突然死亡。急性感染表现为体温突然升高至42℃,抑郁、厌食和疲倦,后期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道感染。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在1~3天内死亡,死亡率高达80%~90%。
(2)脑膜炎型。脑膜炎型症状常见于哺乳仔猪和刚断奶仔猪,患猪体温升高至 40.5~42℃,不食、便秘、鼻流黏性鼻涕,随后表现出一些神经症状,如尖叫、抽搐、磨牙等,甚至可能昏迷不醒,病程一般为 1~2天。
(3)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和关节炎型。化脓性淋巴结炎型和关节炎型多为亚急性或慢性,病程长,且症状相对缓慢,其中化脓性淋巴结炎型一般不引起死亡。
急性败血型表现为血液凝固不良或者不凝固,皮下、腹膜和浆膜出血,鼻腔、喉头及气管黏膜充血;肺肿胀、充血,全身淋巴结肿胀、出血,颜色变暗,心包有时有淡黄色积液,心内膜出血;脾肿大、出血,有时可增大3倍,色暗红至暗黑;肾肿大、出血;胃及小肠黏膜充血、出血;浆膜腔、关节腔有时出现渗出物;脑膜充血或出血。脑膜炎型除以上症状外,仍表现为脑膜充血和出血,脑膜下有时可见积液,脑组织病变有点状出血。关节炎型个体瘦弱,内脏病变不明显,关节腔内肿胀,充满透明乃至黄色胶冻样粘液和渗出物,淋巴结肿胀明显。
由于猪链球菌是一种人兽共患病原菌,所以一旦发现疫情应当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兽医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严禁屠宰病死猪及转运、销售病死猪。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场拥有通风良好、清洁干燥的环境。采取免疫预防与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法,减慢病菌的扩散,防治疫情暴发。患猪自愈后机体将产生足可抵御链球菌再感染的免疫力,因此应用疫苗进行免疫接种对预防和控制该病传播具有显著效果。
对于猪链球菌病可以采用抗菌类药物治疗。当分离到致病链球菌后应立即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出特效药物进行治疗,其中青霉素和土霉素对猪链球菌病较为有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