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爱玲 甘肃省肃南县草原工作站 734400
大沙鼠是甘肃省肃南县大河乡的主要优势种害鼠,多年来一直是草原鼠害的主要防治对象,因此我们将该地区作为大沙鼠生态治理实验区。该地区平均海拔2660m,总面积2992.9km2,年日照时数2680h,无霜期90~120d,年平均气温3℃;草原类型大体属草原草场、草甸草场和半荒漠草场,草原面积23.5×104hm2;主要植被有针茅、扁穗冰草、草地早熟和赖草等,不食草有棘豆、醉马草和狼毒等;总盖度37%,植株高度2~87cm。
大沙鼠主要分布于内蒙古、宁夏、新疆和甘肃省。在我省主要分布于民勤、永昌、山丹、张掖、金塔、酒泉、嘉峪关、玉门、安西、肃北和肃南等县市的干旱荒漠区,是我县草原主要优势种害鼠之一。该鼠的个体较大,具有群居习性,危害程度较为严重。本文主要以肃南县大河乡山地荒漠草原的大沙鼠危害现状为例,探讨大沙鼠危害及防控对策。
大沙鼠栖息于荒漠及半荒漠中,尤其多生长在梭梭等灌木、半灌木丛的低缓沙丘和土丘上。多在梭梭、红莎及合头草根部周围挖穴穿孔,以数十个不等的洞口组成庞大复杂的洞群。其在地下挖掘洞道又采食地面植物,而且在洞道有“仓”、“窝”和“厕所”。每个洞系一般只居住一对成年鼠和其当年的幼仔。大沙鼠不冬眠,活动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出洞活动者多为雄鼠,雌鼠出洞活动者极少见。大沙鼠雄鼠多于雌鼠,一年繁殖1~2 胎,每胎产5~8 仔。5~6月进入繁殖高峰期。
大沙鼠随季节变换而活动规律有所变化。清明过后至立冬前10日,大沙鼠的活动基本在早晚,取食和活动也较为频繁。立冬以后至清明前这一时期,大沙鼠9∶00~11∶00 在洞口周围晒太阳,待气温回升以后逐渐开始活动,14:00 ~16∶00 为活动高峰期,18∶00 以后即停止外出活动和采食。
为了控制草原鼠害的进一步蔓延,肃南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动员全县干部职工开展草原鼠害集中防治工作。按照“加强监测,突出重点,综合防治,讲求实效”的防治原则和“连片防治,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具体要求,利用20天时间,组织动员全县干部职工和武警官兵,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草原鼠害集中防治工作。
为了保证鼠害防治工作有序推进,肃南县成立了鼠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县农牧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宣传教育、组织协调、督促检查和验收等工作。乡、村和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也成立了相应的工作机构,确定专人具体负责鼠害防治工作。
集中防治期间,各部门、各单位相互协调配合,及时沟通情况,实行统一防治时间、统一组织调配劳力、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供应药品和统一验收考评的“五统一”工作方式,主要领导作为鼠害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认真组织干部职工严格按照要求完成了划分区域的鼠害防治工作。宣传部门认真完成了鼠害防治期间的宣传报道工作;大河乡全力以赴,实行乡、村主要领导包村、其他领导包片、工作人员包户制,负责群众和牲畜转场的组织协调工作;农牧委及时编印了技术操作规程,并完成了技术培训、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归档等工作。
针对鼠害防治药物溴敌隆毒性大的特点,业务部门加强对鼠害防治人员和农牧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在对每个防治单位确定专人负责做好技术指导及培训的基础上,发放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资料,提高了防治人员和农牧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
在鼠害防治过程中,实行签字确认制度,使物资发放、监督检查等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确保了防治各项工作真实可靠。县委、县政府督查室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对各单位的鼠害防治情况进行督促检查,及时协调解决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对鼠害防治工作不重视、未按技术要求投药的单位,督促其按要求及时整改,保证了鼠害防治工作任务圆满完成。防治工作结束后,县草原工作站组织技术人员根据“鼠害防治灭效调查技术规程”进行了灭效调查。从调查的结果看,鼠害防治区域在投药3天后大沙鼠开始死亡,4~8天达到死亡高峰期。防治前大沙鼠每亩平均有效洞口44 个,防后每亩有效洞口4 个,平均防治效果为90.7%。
调查显示,集中防治前鼠害平均有效洞口44个/亩,防治后平均有效洞口4 个/亩,防治效果非常明显。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