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何冬梅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 010030
县域经济是指在县域范围内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各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区域性经济。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内蒙古自治区乡镇企业的快速崛起,县域经济曾一度非常活跃,成为推动内蒙古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但是,在体制转轨和买方市场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旗县工业的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也愈来愈多,成为各级党委、政府下大力气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内蒙古自治区现有101 个旗县市区,除21 个盟市辖区外,有80 个属于县域经济范畴的旗县市。由于地域辽阔,东西狭长、南北跨度大,县域经济特色明显,表现为显著的地域性和差异性,而且类型多样。目前,全区纳入县域经济统计范畴的80 个旗县市大致可划分为农牧业主导型、工业主导型、资源主导型、服务业主导型和都市一体化型五个类别。农牧业主导型旗县市以农业和畜牧业生产为主,经济社会发展相对独立,在地里空间上远离城市,农村牧区人口占70%左右,代表着内蒙古县域经济传统意义上的主体。工业主导型旗县市拥有较为丰富的矿产资源,随着自治区工业化的加速推进,兴建了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并得到迅速发展。林业主导型旗县市以森林资源为基础,以林业及延伸产业为主导,经济结构单一,发展比较困难,这类旗县市为数不多,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林区,如根河、牙克石和满洲里等。服务业主导型旗县市主要集中在边境地区,这类旗县市拥有口岸和旅游资源优势,主导产业是旅游、商贸和餐饮等服务业。
县域经济既是城镇经济与农村经济的结合部,又是工业经济与农业经济的交汇点,也是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的衔接处。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对于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县域经济大部分是与地区资源相结合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具有门槛低、易操作、普通劳动人员都可以胜任等特点。发展县域经济,可以促进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拓展农牧民就业和增收空间。可以增加县级财政收入,使县级政府有更多可用财力加大对农村牧区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有效改善农村牧区生产生活条件,从而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使“三农三牧”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受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基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内蒙古自治区区域间经济发展很不平衡,这主要体现在县域经济发展的差距上。例如,呼包鄂经济之所以发达,主要是县域经济发达。全区2 个全国百强县都在呼包鄂地区,21 个西部百强县,有11个集中在呼包鄂地区。通过发展县域经济,能够有效提升各旗县特别是落后旗县的综合实力,使地区间差距逐步缩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支撑。
县域经济不仅是国民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一个交汇点。通过发展县域经济,一方面可以使优势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和提升,可以利用传统工艺技术和地域特色发展新兴产业和非资源型产业,推进工业化进程。另一方面,可使城市经济做大做强,促进产业集聚和人口集聚,推进城镇化进程。此外,还可为农畜产品创造稳定的市场需求,为农畜产品转化提供渠道,促进农牧业生产向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和社会化服务一体的产业化模式迈进。可见,县域经济是“四化同步”的一个有力抓手。
内蒙古经济总量和工业快步进入全国中列,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中走在了西部的前列,一个重要的支撑就是县域经济。内蒙古把县域经济与中心城市作为两大发展战略重点,坚持特色发展思路,突出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错位发展,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比较典型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有以下几种。
内蒙古自治区正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战略机遇期,对县域经济而言,因地制宜,培育比较优势,营造优越的投资环境,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依靠资金、技术和人才的输入,形成一个或若干个龙头企业,实施“工业强县战略”,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旗县,应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以工业为突破口,开辟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鄂尔多斯市的准格尔旗、包头市的昆区等,这类旗县依托当地经济优势和资源优势,特别是国家、自治区已投资建设的(含正在建设)大型项目,或已形成了对当地经济具有控制力及起主导作用的大型骨干企业。这些大型项目对地方财政贡献大,并使当地经济具备了比较明显的工业化特征,为旗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大型工业项目的建设,使大量的农牧区人口向城镇转移,切实带动了内蒙古县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内蒙古是全国重要的粮油及乳肉绒生产基地,农牧业是内蒙古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近年来随着自治区大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许多传统的农牧业大旗县积极调整农牧业结构,一方面强化畜产品基地建设,另一方面改变单一的粮食生产,发展规模化和基地化特色农牧业,走农牧业产业化强县的道路。从龙头企业到基地再到利益联结机制的产业化链条架构基本形成,尤其是乳绒两大产业基本成型。乳产业、绒产业连续多年保持行业领先,玉米、番茄、肉羊等产业逐步成为全区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成为发展的新亮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随着全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中心城市的发展空间正在向周边旗县区域快速扩展,中心城市对周边旗县的辐射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中心城市与周边旗县正在形成良性互动与一体化发展的大趋势。中心城市与周边的卫星城镇共同构成都市圈,都市圈必然要求“一体化规划、布局和发展”,一体化的重点是实现产业上的专业化分工和优势互补,目标是实现中心城市与卫星城在功能上的错位发展、特色发展、专业化发展、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和共赢发展。内蒙古不少旗县充分利用紧邻区域中心城市的区位优势,积极融入中心城市都市圈,主动推进一体化发展。例如,和林格尔县、托克托县融入呼和浩特市,达茂旗、土右旗加紧融入包头市,喀喇沁旗加紧融入赤峰市中心区域,霍林郭勒市加紧融入通辽市中心区域。总之,这些城郊型旗县通过融入都市圈、推进一体化,找准了发展方向,抓住了发展机遇,拓展了发展空间。
内蒙古自治区有许多县依托独特的资源优势,进行深层次、高强度、综合性地科学开发,拉长资源开发链条,促进产业升级,把资源优势转化成产业优势及品牌优势。许多山区县通过开发旅游资源,形成产业优势和品牌优势,同时放大旅游业的产业功能,旅游搭台,工业唱戏,以知名旅游品牌为先导大力招商引资,带动资源开发型工业的大发展,形成旅游业和工业两翼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本地区的富余劳动力通过适当培训后有组织地转移到城市或输出到发达地区,走出农村来发展农村。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一方面积极组织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强化技术培训,逐步形成特色劳务品牌;另一方面制定配套优惠政策,吸引有资本、有技术、有市场和善管理的经济能人返乡创业。
内蒙古的县域经济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较快、较大的发展,但是在经济体制转轨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尚不完善的条件下,相当一部分旗县的经济发展受到较大冲击,县域经济面临的困难较多。县域经济转型已经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工作亟需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一是东西部发展不平衡。内蒙古自治区2 个全国百强县全在鄂尔多斯市,21 个西部百强县有15个在内蒙古西部,其中11 个集中分布在呼包鄂地区。21 个百强县经济总量占全部旗县域经济总量的52.5%。
二是产业结构不够优化。县域对全区经济发展的推动主要依靠农牧业发展的状况尚未改变,且县域经济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同全区平均水平相比有逐渐降低的趋势,工业基础相对薄弱,工业化水平亟待提高。
三是县域工业经济规模小、产业层次低。农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大多还处于初级加工阶段,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四是固定资产投资制约着县域工业经济的发展。全区80 个旗县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有18 个出现了负增长,县域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0%,远远低于第二产业40.2%的同比增长速度。
五是区域性特色经济不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形成自己的特色产业。大部分旗县市都有一定的农牧业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可以形成比较优势,但是目前这一潜在的比较优势尚未形成现实的经济优势。
六是管理权限小、缺乏调控能力。在经济调控能力上,县级经济管理权限太小,缺乏功能和手段。县域经济在政策、审批和资金等方面遇到的中间环节、管理效率和管理成本繁多而杂乱,并难以承担,造成自身发展困难重重,更难以承担带动区域发展的重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水、土地和矿产等资源紧缺问题将日益凸显。当前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型传统发展模式依然存在,这加剧了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给旗县经济带来严峻挑战。如果以粗放经营为特征的经济增长方式得不到根本转变,旗县经济不仅难以加快发展,而且会越来越被动。
内蒙古是农牧业主导型经济,农牧业经济成为县域经济的基础和根本。但是,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现代社会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合点在工业,空间结合点在县域。工业化是现代化的主题,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因此要始终坚持把县域工业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重中之重。结合内蒙古的区情,当前要以优势产品延伸加工业和非资源型产业为重点,推进实施“一个产业带动百户中小企业工程”,并以此带动县域工业发展。
县域经济实质就是特色经济。县域经济要由全能型经济向特色型经济转变,把特色经济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方略。发展县域经济,就要立足当地优势,围绕“特”字做文章。倡导特色经济、差异经济和多样化经济,突出区域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形成优势明显、规模较大和特色鲜明的特色经济,走出一条适合本地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解决城乡分割,实现城乡融通,是县域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重大举措。因此用全新的机制整合城乡资源,用改革开放的办法解决“三农三牧”问题,用统一的规划引导城乡协调发展,用配套的政策法规保障城乡健康发展,用雄厚的产业支撑城乡稳定发展。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协调发展机制,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尽快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发展的良性互动,为加快县域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提供新的动因。
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经济”,不是“诸侯经济”,而是外向经济,是开放经济。只有牢固树立“无外不活、无外不兴、无外不强”的意识,才能使县域经济真正发展起来。因此要坚持不懈地抓投入、引资金、上项目,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后劲。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县域经济要依靠市场化运作,但这不是排斥政府运作手段,而是在市场化运作的基础上,达到市场化运作与政府行政运作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讲,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过程,就是突破狭小封闭的生产方式、打破城乡之间的市场封闭的过程,就是促进城乡经济活动开放式、社会化的过程,也是城乡资金、劳动力、人才、技术和信息等资源充分流动、高度整合的过程。因此,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既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客观需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