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24
摘要: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快,老龄人口的不断增长,老龄化社会已然呈现。面对这一庞大的群体,加之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社会养老问题十分突出,对于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然而,现阶段下,我国养老机构远不能满足群众所需,且养老机构服务的不专业、不合理等问题是摆在政府面前的难题。近年来,随着PPP模式应用的不断成熟,PPP模式在提供公共设施建设的优势不断明显了起来,PPP模式应用于中国养老机构建设已经越来越收到各界的重视。本文通过分析论证,探讨PPP模式下进行养老机构建设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尝试探索一个合理运用PPP模式建设养老机构的方法,希望能够为我国养老机构建设探寻出一条合理的道路。
关键词:PPP模式;养老机构;人口老龄化
一、引言
21世纪是人口老龄化时代。联合国对老龄化社会做出了如下判断标准:全民人口的7%以上为65岁以上老年人,或10%以上人口为60岁以上人群,而依据此,中国自2000年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规模为2.49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17.9%,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 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17 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会以较高斜率上升,203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超过20%,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养老和退休保障体系负担加重,老年生活照料必将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与此同时,伴随生活节奏的加快,许多青年人虽然有经济能力抚养老人,但是缺少时间与精力来照料老人,尽管伴随养老保险制度的不断完善,许多老人有社会保险金提供资金保障,但是对于许多失去自理能力的老人,日常照料依旧是个难题。在这种现实背景下,充分发挥养老机构的作用,满足老年人老年生活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理论上,大量学者认同我国养老机构普遍存在供求失衡、资金短缺等问题。普遍认为,我国公办养老机构存在管理方式固化,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偏低、公众对其认同度低等问题。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包括:一是缺乏政策扶持民营养老机构,民间资本不敢轻易进入养老机构邻域;二是养老机构大多为公立养老机构,由于缺乏竞争,提供的养老服务质量与数量难以满足需求;三是缺少专业的护理人员,护理人员职业技能、职业道德等缺乏考核;四是缺乏监督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由此可见,由于缺乏相应政策扶持,我国养老机构以公立为主普遍存在供不应求的问题。与此同时,近年来PPP模式的广泛应用,为解决养老机构建设资金、管理运营等方面的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鉴于此,本文着重探讨PPP模式于社会养老机构的建设与运营中如何进行应用,并汇总。
二、我国养老机构的总体现状分析
(一)养老机构供给总量不足
截至2019年6月底,中国共有各类养老机构2.99万个,其中社区养老服务机构据统计14.34万个,养老服务床位合计735.3万张,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养老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在养老机构方面正逐渐从政府为主向政府、社会共同发展养老服务转变。目前养老服务的供给还不能完全顺应老年人的养老服务需求,所以,还要为老年人提供更加多样化的养老服务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以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要求。
(二)养老机构供给结构不合理
因对科学规划与指导较为匮乏,养老机构呈现出不均衡发展的态势,且布局亦缺乏合理性,一床难求、床位闲置同时出现。比如我国江苏地区,其养老机构供给所呈现出的结构性矛盾极为突出,位于称城区的公办养老机构,因硬件设施及工作人员服务质量较好,且性价比较高,而呈爆满状态,入住率100%,许多老人求一床而不可得。而另外一些配置更为高端、环境更为优良,但同时价格相较公办更为高昂,普通老人难以支付其费用,床位闲置的情况较为普遍。此外,对于一些服务不具特色、建筑规模较小且外部环境处于较差状态的民办养老机构,因吸引不到老年人亦处于床位闲置状态。
(三)养老机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对于目前阶段而言,我国尚缺乏相应的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晋升及激励机制,愿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屈指可数。据统计,我国养老护理员的人才缺口在1 000万左右,而获得全国职业资格的仅区区几万人。在此情境下,养老机构中服务人员大多为学历并不高的务工人员,欠缺系统的专业化学习,导致机构服务供给质量不甚理想。这也造成了其服务不能满足老人需求以至于床位闲置或一床难求,可谓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PPP模式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的积极意义
其一,PPP融资模式对于民间资本不足的问题而言,为其良好解决途径。该模式遵循的是以项目为核心,可视为项目融资的又一实现形式,其融资考虑主要从项目预期收益、有无政府政策扶持及其力度、预期可获资产等方面入手,而非发起人或是投资人资信来决定。政府在养老邻域一定要加大扶持力度,增加对于进入养老邻域的民间资本的补贴和优惠,减免税费、贷款优惠等政策,主动招标,让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才能解决供给不足的問题。
其二,PPP融资模式的应用,所具有的利好作用还包括可使更多民营资本涌入,一方面促使效率提升,另一方面可降低风险。比如政府的公共部门,可与民营企业进行特许权经营协议的签署,继而全程合作,在项目运行的整个过程,双方处于共同负责状态。此种做法,可使民营企业的投资风险呈现出明显的降低态势,并且还可将其更为先进与高效的管理措施以及技术于养老机构建设项目中引入,以更好控制其建设节奏及运行模式,使投资风险呈极大幅度的降低,对国家以及民营企业等的利益均有个良好的保障。在养老机构的建设中,政府和民营企业合作,提高了建设效率,更能够提高服务质量,在政府合作的监督下,更能够减少恶性事件的发生,提高养老机构的质量,使得养老机构在数量增加的同时,质量也能够得到提高。
PPP融资模式有利于实现公私部门的双赢。通常来讲,对于私营部门,决定其进行投资的首要考量即还贷、投资回报兼具的项目,若是项目无利可图,则其根本不会进行投资,此为商人逐利的本性。但若是对PPP模式进行积极的应用,政府可经由政策扶持对私人投资者进行一定的补偿,继而使这一问题得以更好的解决。民间资本总是趋利性的,在PPP模式下,民营企业更能够扭转现在养老机构大多数处于亏损状态的现状。同时更能够使民营养老机构拥有更多的利润提高自己职工的工资,如此吸引更多专业人才,提高自己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更能够完善自己的设备设施,使得老年人得到更好的养老体验。
PPP模式有利于提升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在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公共部门与民营企业双方的共同参与,后者主要负责融资,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使项目资本金数量有所增加,故而可使资产负债率呈现出大幅度减少,对于政府而言,节省了其投资,同时二者共同承担风险,即决定了政府风险有所减轻。采取PPP模式建立养老机构不但缓解了政府的养老压力,同时降低了企业投资风险,双方可形成互利的长期目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及大众。
四、PPP模式应用于我国养老机构建设的具体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一是PPP模式下如何吸引私人资本的进入成为应当关注的首要内容。趋利为天下私人资本的醒目且主要特征,若投资没有回报,利润率极低,甚至于无,私人资本是不会考虑介入的。因此,为有效将其吸引至养老机构的建设中,可采取以下方式:第一,私人资本仅负责养老机构的建设,并采用经典的招投标方式进行有资质且符合条件的企业选取,在施工阶段完成后,即交还其他部门进行后续的具体运营,也就是说私人部门不承担之后的运营风险,只负责建设养老机构;第二,可灵活运用其他方式收回投资,比如租金,其主要涵括老人入住所缴纳费用中的一定比例、政府所予以的适当补贴。第三,通过政策吸引私人资本流入,比如减免税收、土地分拨、发放补贴等一系列方法。
二是加大政府对PPP项目的政策扶持,是推进PPP融资应用于养老机构的重要保障。在涉及养老机构及服务的整个养老产品中,最终的提供者以及责任人,必然是政府,其婴对主导作用进行承担,这一点对于公私合作模式获取现实意义上的成功,可谓关键所在。因而,公共部门在这一过程中不可将风险过多的向私人部门进行转移。目前,我国在进行养老机构的建设中,社会资本并未有充分的参与,究其原因为,利润率不足为其一,最主要的是社会资本若加入,其所承担的风险过于沉重,这足以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在法律尚未健全的情况下,民办养老机构在经营时承担着政务性服务不能及时到位的风险,而且在建设前提,民营企业面对着巨大的资金投入,而所仰赖的却仅有自由资金或是银行贷款,几乎缺失的市场融资渠道,加之所需承担的银行贷款融资难度及风险,使私人投资者不愿意加入进来,更何况若后续经营不善,其面临的风险更大,政策规定财政补贴不能到位等问题,均可使之入不敷出,甚至最终发展至破产。所以,PPP模式的成功也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政府应当加强立法,规范PPP模式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加快立法,使得PPP模式能够健康合理得发展。
参考文献:
[1]段江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我国公办养老机构的发展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敬老院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2]何筠,周叶韵.养老机构PPP项目的关键成功因素研究[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5).
[3]陈建红,刘军.养老机构PPP模式发展策略研究——基于协调“公益性与盈利性”矛盾视角[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6):109-112+117.
[4]任志涛,雷瑞波.基于ELECTRE法的养老机构PPP模式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城市,2017(9):29-35.
[5]朱露露,尹贵龙.县域公办养老机构PPP运营模式研究——基于福利多元主义理论视角[J].现代营销,2019(11):70-71.
[6]吳润方,周翼,郭凯悦,等.基于PPP模式下的我国中小民营养老机构经营机制创新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 2016(5):19-20.
[7]郜凯英.我国养老机构应用PPP模式建设与管理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5(10):120-122.
[8]叶凡.PPP模式应用于养老机构建设的必要性与应用条件探讨[J].财经界,2015(21):81-82.
作者简介:王轶伦(1998—),男,山东淄博人,济宁学院经济与管理系2017级经济学(金融与财务)专业。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