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付广慧 许俊亭 李奕 方芳 谢守付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严重的慢性精神疾病,病理过程可能涉及多种基因表达异常导致整个细胞网络失衡[1]。微小 RNA(microRNA)为 21~23个碱基长度的单链非编码RNA分子,在神经系统网络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涉及神经元的迁移、分化、成熟以及突触重塑等过程[2]。越来越多研究应用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as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qRT-PCR)检测外周组织源性microRNA差异表达,寻找与精神分裂症诊断、预后有关的生物标记物。有文献报道microRNA-30e与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3-5],但探讨microRNA-30e与临床症状关系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microRNA-30e表达水平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mptom scale,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 and social functioning scale,PSP)评分相结合,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croRNA-30e表达水平的变化及其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
1.1 研究对象 纳入2016年11月至2017年1月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精神科门诊及病房连续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为患者组。入组标准:①符合《国际疾病与相关健康问题统计分类》(International Statistical Classification of Diseases and Related Health Problems,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由两名精神科医师(主治医师以上职称)诊断一致;②首次发病,病程2年内,未经抗精神病药物系统治疗;③年龄17~45岁;④汉族。排除标准:①共患其他精神疾病;②合并脑外伤或神经系统疾病;③酗酒或有药物滥用史;④入组前3个月内有输血史;⑤入组前3个月内经过改良电抽搐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者 。共纳入17例患者,其中男10例,女7例,年龄17~44 岁,平均(27.53±8.23)岁。
对照组来自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的工作人员。入组标准:①不符合ICD-10任一精神障碍诊断标准;②两系三代内无精神障碍家族史;③年龄、性别、民族与患者组匹配。排除标准同患者组。纳入16名对照,男9名,女7名,年龄23~38岁,平均(27.38±4.28)岁。
患者组与对照组的年龄(t=-0.066,P=0.948)、性别(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参与者(或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批号20161010。
1.2 研究方法
1.2.1 资料收集、采血及量表评定 记录两组姓名、性别、年龄、民族等一般信息。所有被试用EDTA抗凝管抽取静脉血4 mL,4000 r/min离心机高速离心,提取上层血浆0.5 mL,-80℃冻存。于治疗前使用PANSS、PSP对患者组被试的症状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情况进行评分。
1.2.2 microRNA-30e检测 使用Qiagen公司miRNeasy Mini Kit试剂盒提取总RNA。参照Mir-XTM miRNA First-Strand Synthesis Kit试剂盒说明书,配置反应体系 10μL,37℃温浴 60 min(Poly(A)加尾和反转录反应),85 ℃温浴 5 min(酶的失活反应)。向得到的RT反应液中添加RNase Free dH2O补足至100μL,取2μL稀释液加入到Real Time PCR反应体系中。采用SYBR Green I荧光染料嵌合法,对目的基因和内参基因分别进行定量,共25μL反应体系,RT-PCR反应参数设置为95℃预变性10 s,反应40个循环,条件为95℃变性 10 s,60℃延伸20 s,重复2次。microRNA的表达水平用均一化阈值循环数(threshold cycle,CT)表示,使用△△CT法,分别通过内参基因hsa-miR-425和hsa-miR-103的校正,对各样品中目的基因hsa-miR-30e的miRNA相对表达量进行分析,以2-△△CT计算相对表达量。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对照组与患者组的年龄;Fisher精确概率检验分析两组性别结构差异;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两组microRNA-30e表达水平。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以年龄为控制条件,分别分析患者组microRNA-30e表达水平与PANSS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以及与PSP总分及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检验水准α=0.05,双侧检验。
2.1 血浆microRNA-30e相对表达水平 患者组血浆 microRNA-30e 的相对表达量(2-△△CT)为 1.02±0.11,对照组为1.23±0.33。两组比较,患者组microRNA-30e相对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Z=-2.180,P=0.0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2 患者血浆microRNA-30e表达水平与PANSS相关分析 患者组PANSS总分为 (89.35±10.05)分,各维度中,阳性症状(24.12±2.71)分,阴性症状(24.65±5.16)分,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 (34.29±5.49)分,攻击危险性(6.29±2.47)分。 偏相关分析显示,以年龄为控制变量,患者血浆microRNA-30e相对表达水平与 PANSS 总分(r=-0.067,P>0.05)、阳性症状(r=-0.085,P>0.05)、阴性症状(r=-0.210,P>0.05)、一般精神病理学症状(r=-0.111,P>0.05)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与攻击危险性呈正相关(r=0.517,P=0.040)。
2.3 患者血浆microRNA-30e表达水平与PSP相关分析 患者 PSP总分为(41.76±10.74)分,各维度中,对社会有益的活动(4.00±0.61)分,个人关系和社会关系(3.82±0.53)分,自我照料(2.06±0.66)分,扰乱及攻击行为(2.18±1.13)分。偏相关分析显示,以年龄为控制变量,患者血浆microRNA-30e相对表达水平与 PSP 总分(r=-0.002,P>0.05)及各维度分(r分别为-0.063、0.379、0.369、-0.116,均P>0.05)相关性均无统计学意义。
MicroRNA的作用广泛,其作用于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调节是影响神经网络模式的关键因素,能够干扰神经生物过程,与多种神经和精神疾病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中枢神经系统基因表达的变化中,至少有50%与外周组织中相应基因的变化相同步[6],大脑组织与血液中的表观遗传过程(如DNA甲基化)、基因表达过程(如转录组序列)具有较强相关性[7],这提示一些外周标记物能够反映大脑内生理生化改变。但目前发现的microRNA多达1000余种,由于精神疾病的病因复杂性、个体异质性,以及研究方法多样等原因,很难得出较为一致的研究结果。
MicroRNA-30e能够调节与细胞凋亡、增值、分化、成熟、迁移有关的多种基因或蛋白的信使RNA(mRNA),与癌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泌尿系统疾病等均有关[8-13]。有研究发现MIR30E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抑郁症易感性均有关[3,14]。大鼠脑内过表达的microRNA-30e导致其认知功能受损[4],出现焦虑、抑郁、活动过度及精神分裂样症状,海马组织细胞凋亡显著增加。也有研究认为血浆中的microRNA-30e能更灵敏地反映精神分裂症的疾病状态[5]。
本研究结果提示,外周血浆microRNA-30e的表达水平下调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有关,但其调节趋势与文献报道不一致[5],原因可能与入组患者的年龄结构、起病急缓、疾病状态以及药物影响有关,有研究表明microRNA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布等因素均密切相关[15]。本研究选择青壮年起病、病程2年内、正处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未经系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患者。但目前关于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croRNA-30e差异表达的研究较少,仍需进一步研究扩大样本量验证结果。
本研究结果同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microRNA-30e的差异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社会功能受损程度无相关性,提示血浆microRNA-30e可能仅与疾病本身有关,有望成为诊断的生物标记物;另外,microRNA-30e可能与精神分裂症急性期的冲动控制能力有关,这与部分文献报道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情绪识别、社会认知等功能受损结果相一致[16]。但由于本研究样本量小,该结论还需扩大样本量进一步证实。
本研究存在不足之处:首先,microRNA存在组织差异,唾液、尿液、血清、血浆、血细胞、脑脊液等体液中均不同程度表达,本研究选取的血浆样本能否反应疾病状态仍需进一步研究确证;第二,样本量小,只选择一种microRNA做分析指标,且为疾病横断面的观察。后续有必要扩大样本量,按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分层,探讨药物治疗是否影响microRNA的表达,以及其与症状缓解、预后的关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