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肖晓飞, 刘妤姝, 杨亚茹, 邱卓英
1.滨州医学院康复医学院,山东 烟台市 264003;2.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上海市 200241;3.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合作中心,北京市 100068;4.康复大学,山东 青岛市 266071
康复有助于帮助个体获得和保持最佳的功能状态[1-2]。全球日益增长的老龄化和慢性疾病人群给卫生健康系统带来严峻的挑战。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在“康复2030:行动呼吁”中强调要发展多学科康复人才,壮大康复工作者队伍,确保日益增长的康复服务需求,实现全民健康覆盖[3]。WHO 组织全球康复领域相关专家制定基于康复人力资源和特定康复情景的《康复胜任力架构》(rehabilitation competency framework, RCF)及配套指南文件《运用情景化胜任力架构开发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教育项目和课程开发者分步骤指南》和《基于特定情景调整康复胜任力架构开发者分步骤指南》[4-6]。RCF 及其配套指南对于解决康复人力资源不足和提升康复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7]。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到2030年要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康复服务”。我国2021 年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提示,全国现有康复工作者数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约80.44%医院的病床平均配置的治疗师人数未达到国家要求),且地区分布不均[8]。为应对老龄化,有效增加康复服务供给,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康复医疗工作发展的意见》,强化康复专业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以提高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的康复医疗服务能力[9]。2023 年7 月,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专家针对康复治疗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办法、考核实施办法、培训细则等展开研讨,以保障康复治疗师的教育培训质量,提升康复治疗师的专业能力。
RCF 及其配套指南基于现代康复服务需求和特定康复情景,定义可满足康复人力资源机构和卫生康复机构要求的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领域和特征,通过设置规范化、标准化的康复科学教育体系、课程开发、教育培训实施,培养有胜任力的康复工作者。现代康复科学的多学科交叉也迫切需要统一的理论指导框架和标准,尤其需要在我国康复人力资源机构、卫生康复机构、康复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一贯性链接。
胜任力是个体在不同环境和特定情景中呈现的能力,已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行政管理和教育机构[10]。康复人力资源是现代康复服务的重要保障,WHO 组织多学科专家制定了RCF 用于描述康复工作者在不同环境和特定情景中的胜任力,希望培训更多有胜任力的康复工作者,解决康复人力资源不足问题[4]。RCF 描述了康复工作者在实践、专业精神、教育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研究、信念和价值观等领域必备的知识和技能,通过活动和任务描述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特征,并根据熟练程度划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和专家级4 个层级。RCF 对于康复人力资源机构、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康复教育和培训机构均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可用于指导人力资源机构评价康复工作者绩效,指导卫生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对应的职业能力认证和鉴定标准,指导康复教育和培训机构建立康复科学教育体系并开发核心课程,且三者之间可形成一贯性的闭环。见图1。RCF 配套指南为特定康复情景下的康复人力资源、康复教育项目及课程开发提供了分步骤框架,用来指导康复实践。
图1 康复胜任力理论架构
为确定有胜任力的康复工作者必备的能力、行为、活动、任务、核心信念和价值观,WHO 组织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采用改良Delphi 法对RCF 的4 种核心价值观、4 种信念、17 种能力、56 类行为、20 项活动和62项任务进行多轮迭代验证,确保康复工作者在特定康复情景中的胜任力可以满足现代康复需求[11]。研究人员探讨了RCF 理论框架、康复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康复学科专业建设和不同层次课程建设方面的应用[7]。
健康人力资源是现代健康服务体系的重要环节,康复人力资源是健康人力资源的核心资源,决定着现代康复服务的覆盖率和质量。应用WHO 和国际劳工组织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对康复人力资源的主要领域和职责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提示,RCF 构建的康复人力资源更全面,在康复职业生涯、人力资源招聘、职业能力培训、绩效和薪酬管理方面的精细化管理更好,尤其是康复护士的人力资源管理,RCF 能更有效地连通康复人力资源、职业能力评估和教育培训需求[12]。此外,康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应用RCF 的实践、专业精神、学习与发展、管理与领导力和研究5个领域来全面评价康复工作者(如物理治疗师)的绩效,并考虑康复工作者的熟练程度,从4 个不同等级进行绩效质量评估[13]。全球卫生专业人员评定组织正在开展康复卫生工作者和康复机构工作的注册护士的全球认证,应用RCF评价康复工作者的知识和能力,并发放相应的证书,以认可康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并支持其持续的专业和职业发展,也可为康复人力资源管理机构提供有用信息[14]。
康复体育是以体育/体力活动为手段,针对功能障碍人群开展的一系列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健康相关的措施,其最终目标是促进功能障碍人群的功能最大化,提高其福祉。根据WHO 健康服务体系构成要素理论和《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 Health, ICF)理论,康复体育是现代康复和康复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5]。作为康复体育中的重要专业分支,特殊体育和适应体育有效支持和满足了残疾人康复体育服务需求。特殊体育教育和适应体育教育属于教育科学领域,培养的人才主要服务于残疾儿童和青少年,但同时也是康复科学和教育科学的交叉领域,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提升该领域内专业人员的胜任力,从一定程度上保障多学科康复工作者的有效协同工作。
在适应体育教师教学内容知识研究中,借鉴美国《适应体育国际标准》(第3 版),参考我国相关文件和标准,应用RCF系统研究适应体育教师的学科知识结构和核心要素,构建适应体育专业教师的核心胜任力,着重分析教学活动领域教师需要具备的理念、知识、技能,教学策略、方法,教学管理等。结果表明,适应体育教师的胜任力架构可应用于适应体育教师教育培训体系、职业能力鉴定、继续教育课程开发和绩效评估等[16]。
在应用RCF建设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教育研究中,结合胜任力的教育模式和特殊体育教育实际情景需求,应用RCF探索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的胜任力,分析特殊体育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层次专业建设的理论架构和方法体系,不同熟练程度的特殊体育教师5 个胜任力领域,涉及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方法、核心专业课程设置和课程教学评价等方面,最终形成基于胜任力的特殊体育教育体系和要点[17]。
RCF 应用于康复学科相关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主要是特殊教育专业、康复物理治疗学专业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设计、课程开发,应用心理学专业康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专业设置。
在特殊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设置研究中,参考国家《特殊教育专业师范生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特殊教育专业认证标准》《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应用RCF分析我国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层次师范生的胜任力要求,构建特殊教育专业本科层次的教育目标、方法体系以及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原则,符合学校情景的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和要求[18]。
在康复物理治疗学本科专业设置研究中,基于ICF 分析康复治疗师的胜任力以及本科专业学科课程体系,从康复与残疾的物理治疗,物理治疗涉及的法律、法规、道德和伦理,残疾与康复相关的物理治疗等方面结合RCF相关领域,分析康复物理治疗学专业本科层次的教育原则、教学策略和教育架构。建设基于RCF的康复物理治疗学本科专业,培养有胜任力的康复物理治疗学专业人才,需要综合考虑社会需求和核心课程,采取适应性原则设置螺旋式课程体系,基于结果导向进行逆向设计[19]。
在应用心理学康复方向的硕士研究生课程体系设置研究中,结合ICF 相关理论以及胜任力教育模式对接康复心理职业能力和岗位职责标准,从康复心理学硕士生的课程目标、内容模块、课程教学模式以及课程评价的原则等方面,整合现代教育科学发展和职业能力社会需求,综合设定康复心理学专业硕士层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20]。
RCF 作为WHO 全面健康覆盖有关健康和康复工作者胜任力的全球战略方法和工具,可用于指导卫生健康和康复部门制定康复人力资源规划、开展职业能力鉴定以及康复教育培训。从康复人力资源需求出发,制定康复工作者绩效评价方法、康复工作者岗位能力标准、职业能力认证与鉴定标准和康复教育培训标准,可有效打通现代康复社会需求、康复职业鉴定和康复教育培训之间的瓶颈,使得接受教育培训的康复专业人才通过职业能力鉴定和岗位能力考核,即可具备相应康复情景的康复胜任力。
WHO 为实现全民健康覆盖,制定了全球健康人力资源行动指南[21]。2022 年5 月第75 届世界卫生大会强调要加强对健康人力资源的改革,以加速实现全民健康覆盖[22]。康复人力资源作为健康人力资源中的薄弱环节,需要基于RCF打造有胜任力的康复工作者队伍,以解决全民健康覆盖、健康绩效和与康复相关的可持续发展问题[23]。基于全球健康人力资源行动指南和RCF,加强康复人力资源战略,保护和保障康复工作者,需要强化康复教育和培训。康复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可根据康复人力资源需求,决策康复工作者的教育和培训:康复工作者教育目标、招生、录取、毕业考核,教育培训对应的师资、硬件设施等是否满足教育培训要求。毕业和结业考核,重点关注学习者是否具备符合康复人力资源需求的能力,即康复服务需求相关的知识、能力和态度。
因此,康复教育培训需要结合特定的康复情景展开调查,整合康复多学科不同专业领域的胜任力特征,以确保教育培训合格后的学习者可以符合康复人力资源市场需求。作为康复教育培训主体的普通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需要确保所培养的专业人才的质量(康复科学教育课程标准化,学生能力达到最低可接受水平,即具备上岗要求的能力)和康复人力资源市场的可接受性(康复工作者能够提供康复服务需求,促进功能康复的能力,也包含同理心、伦理等价值观)。RCF 作为理论和工具,可以在康复教育体系和康复人力资源建立链接(图1),通过康复教育和培训培养符合康复人力资源需求的有胜任力的康复工作者。康复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也会影响康复教育目标、教育培训的实施(确定方法和评定指标,数据收集、分析、结果讨论)和科学决策等过程,加速康复教育的不断优化和迭代,从而保障康复专业人员的教育培训能够适应动态变化的康复人力资源需求。
职业能力是康复工作者的专业知识、实践技能等综合能力的体现,康复职业能力认证是康复从业人员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和发展康复人力资源的重要手段。国外对于康复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认证和考核有明确规定,国内多以职称考试作为评价康复从业人员能力水平的标识[24]。如康复治疗师考试,考试通过后就有机会获得对应的职称。但职称不一定等价于职业能力水平,为解决职称和职业能力之间的差距,中国康复医学会组织专家开展康复工作者的规范化培训、考核,以提升其能力水平。因此,亟需建立一套链接康复人力资源和康复教育培训的康复职业能力标准。RCF 作为一种理论架构和工具,将康复工作者的胜任力水平根据熟练程度划分为4 个层级,并且定义每个层级水平的胜任力特征,因此,可应用RCF 构建结构化的康复工作者胜任力鉴定体系,建立康复从业人员的职业能力标准,协助康复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和康复专业人员确认康复工作者的选拔标准、学习目标的职称评定等。
RCF 为我国康复学科建立康复工作者的职业能力水平鉴定,康复人力资源招聘、选拔、培训、发展和绩效管理等提供了规范、统一的理论架构和路径。为提升康复工作者的职业能力,需要基于RCF构建综合性、以人为本、多学科的康复科学教育和培训体系,以适配康复职业能力和职业标准鉴定体系,实现康复教育标准和康复职业能力标准的无缝衔接,让学习者一毕业或完成培训即可无缝对接执业资格考核和职业能力鉴定。
康复工作者职业能力培养需要多层次的康复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体系,这是康复教育发展的重要措施。康复情景的多样性和康复科学的多学科交叉性,要求康复工作者具有多样化的胜任力特征。因此,在特定康复情景下,要想学习掌握多学科、团队工作模式,处理在康复服务过程中遇到的复杂问题,也需要应用RCF进行康复学科融合,构建专业教育体系和课程开发,这也有助于康复教育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基于RCF建立康复科学教育体系,为符合康复学科发展和康复服务行业的发展要求,需要建立和完善康复亚专业教育体系,开发符合康复学科发展的课程内容体系,开展面向能力的康复教育,采用有效的理论框架,以确保康复从业人员在对应康复情景中具备满足康复服务需求的基本能力[25]。理论框架包含但不限于康复教育和培训标准,特定情景下康复工作者在学习发展的各个阶段标准化的培训和明确的绩效评价,尤其是能力评定或考核的证明[26]。学生在可观察、可测量的任务中展示出来的能力,也是学生毕业或结业获得职业资格认证或者上岗认证时需要具备的[27]。参考基于能力的临床医学教育框架,构建并实施基于RCF的康复科学教育体系,关键要素如下。
以学习者能力产出为导向。围绕社会和个体康复服务需求组织教育培训,允许个性化的学习,但康复相关专业学习者的能力框架领域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后达成共识,符合康复临床实践活动的能力要求[26]。
制定教学计划。对标康复工作者临床专业实践能力要求进行分阶段规划[28],如专科、本科、硕士、博士,专业教师分别设定学习者完成专业实践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态度和行为[29],并转换为基于能力的活动和任务。当康复人力资源需求发生变化时能够及时做出针对性的调整,这也是基于胜任力教育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30]。
课程教学实施。围绕未来康复工作者专业实践需要的能力组织课程教学实施[31],包括模拟和角色扮演、实训、临床康复见习和实习等,学习者可以根据个人学习需求,自主选择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学习时间,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学习者的学习经历链接毕业能力要求。
教学效果评定。当学习者展现出可以执行专业实践活动的基本能力,教师可以基于康复专业实践任务进行考核和讨论,综合评定学习者在康复专业实践中适应不同情景展现出的专业能力,确定其是否可在未来的康复从业中安全有效开展康复活动[30]。绩效的评价方式既可以采用毕业考核、过程中具体课程考核、专业资质认定考核等总结性评价,也可以采用持续的形成性评价,重点评价专业能力。
制定各发展阶段的绩效结果,包含招生录取、康复临床实践、毕业等。这需要康复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教育管理部门共同制定,绩效考核标准对应的能力是否适用于所有的康复工作者还需要进一步商讨[32]。绩效结果的呈现方式可以有学分、证书等,这些都需要体现客观、公开、透明和可信等特征。
为满足我国康复服务需求,基于RCF定义和调查康复特定情景需要的胜任力,并考虑康复科学多学科交叉因素,构建结构化的康复工作者胜任力鉴定体系和方法,对接相应康复情景的职业能力标准,通过整合现有康复科学多专业领域的胜任力,建立康复科学核心专业教育体系,开发核心课程,通过培训,培养高质量的有胜任力的符合职业能力标准和康复人力资源岗位职责和标准的康复人才,实现全民康复和健康覆盖,提高康复服务可及性、有效性、可负担性以及康复服务覆盖率等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研究系统分析RCF理论架构、核心内容和应用领域,基于康复人力资源服务需求,定义康复特定情景需要的胜任力,有助于建立一贯性的教育认证标准、执业资格标准和职业能力标准。我国康复人力资源发展规划、康复职业能力认证以及多学科康复教育项目和课程体系,需要基于RCF框架进行整体性和结构化构建。
利益冲突声明:所有作者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