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慢性疲劳综合征与抑郁症、焦虑症患者临床症状的差异

时间:2024-07-28

陈敏,张振贤,周展红,王晓静,张烨,吴丽丽

慢性疲劳综合征(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是以不明原因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主要特征,同时伴有其他躯体症状及认知功能损害和情绪障碍的一组证候群[1],具有发病率高、诱因复杂、病程长等特点。临床中CFS患者普遍存在抑郁、焦虑、睡眠质量差、强迫、躯体化和偏执等负性情绪问题,疲劳越重,抑郁和躯体化症状越明显[2-3];对其采用心理行为干预、抗抑郁药物及中医推拿治疗均有效[4-5]。目前多采用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标准,尽管具有较高的信度与效度[6-7],但在非精神性专科医院,临床医生仍易将CFS患者与轻中度抑郁症、轻中度焦虑症患者相混淆,三种疾病患者临床中均存在抑郁与焦虑等负性情绪。

本研究采用疲劳问卷(Fatigue Scale,FS)-14、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Depression,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Rating Scale for Anxiety,HAMA)对CFS患者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疲劳特征及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为CFS的临床鉴别诊断及优化诊疗方案提供一定的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患者来源于2011年8月~2013年8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病房、CFS专科门诊就诊的CFS患者及上海精神卫生中心就诊的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

CFS诊断标准:符合美国疾病控制中心1994年制订的CFS诊断标准,且年龄为18~60岁[8-9]。轻中度抑郁症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抑郁症诊断标准,符合抑郁症诊断主症加至少4项次症;同时21分≤HAMD≤35分,HAMA<14分。轻中度焦虑症(广泛性焦虑)诊断标准:参照2001年CCMD-3焦虑症诊断标准,符合焦虑症诊断主症加2项次症;同时14分≤HAMA≤29分,HAMD<21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0岁;②客观检查无明显阳性体征;③均为初诊,未经过任何临床诊疗干预。

排除标准:①具有临床上已明确诊断的疾病;②器质性精神障碍;③CFS患者采用HAMD和HAMA评分,排除重度情感障碍;④抑郁、焦虑共病;⑤4周内有急慢性感染、外伤、手术史;⑥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⑦有严重自杀倾向。

共入组患者182例,其中CFS组62例,轻中度抑郁症组61例,轻中度焦虑症组59例。所有患者自愿加入本研究,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遵循自愿、知情同意原则。三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的基线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三组基线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评定工具 本研究采用英国Chalder等[10]制定的FS-14评定各组患者的疲劳程度及特点。采用HAMD[11]和HAMA[11-12]对各组患者抑郁与焦虑程度进行评定及对照。

1.2.2 测定方法 所有患者于门诊就诊及接受正规治疗前,由专业临床医师与患者访谈后填写FS-14、HAMD和HAMA。分析各组患者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程度及疲劳总分的差异;对CFS和轻中度抑郁症患者进行HAMD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对两组患者伴有的抑郁症状进行评分与对比研究,同时对CFS患者伴随的抑郁症状严重程度、比例进行分析;对CFS和轻中度焦虑症患者分别进行HAMA总分及各因子评分,对两组患者伴有的焦虑症状进行评分与对比研究,同时对CFS患者伴随的焦虑症状严重程度、比例进行分析。

1.2.3 观察指标 ①FS-14:对各组患者精神疲劳、躯体疲劳和疲劳总分值进行评估,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疲劳总分值满分分别为8分、6分、14分。②HAMD:选用中文版HAMD 24项版本作为抑郁评定工具,该量表含有24个项目,量表由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认知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7个因子组成。分界值[11]:总分≥35分为重度抑郁;<35分但≥21分为轻度到中度抑郁;<21分但≥8分为可能存在抑郁症状;<8分为没有抑郁症状。③HAMA:由Hamilton于1959年编制,有两个分量表:精神焦虑和躯体焦虑。按照全国量表协作组提供的资料:总分≥29分,可能为重度焦虑;<29分但≥21分,肯定有明显焦虑;<21分但≥14分,肯定有焦虑;<14分但≥7分,可能有焦虑;≤6分为没有焦虑症状。

1.3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性别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年龄、病程比较采用单因素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水平α=0.05。

2 结果

2.1 FS-14

三组患者在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和疲劳总分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2.2 CFS组HAMD和HAMA总分分布情况

从HAMD总分分布来看,CFS患者伴随的抑郁症状大部分为轻度,可能有抑郁症状的患者为39例(62.9%),伴有轻中度抑郁症状的患者为23例(37.1%),而肯定没有抑郁症状的患者则没有;从HAMA总分分布来看,CFS组患者可能有焦虑症状的为46例(74.2%),肯定有焦虑症状的患者有16例(25.8%),而肯定没有焦虑症状的患者则没有。见表3。

表2 三组患者FS-14各分值的比较

表3 CFS组的HAMD及HAMA总分分布情况[n(%)]

2.3 CFS组与轻中度抑郁症组患者的HAMD评分

CFS组HAMD总分显著低于轻中度抑郁症组(P<0.001);从因子分来看,两组在焦虑/躯体化、阻滞两因子中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在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绝望感各因子中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两组睡眠障碍与体重减轻两因子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4。

表4 CFS组与轻中度抑郁症组患者的HAMD评分

2.4 CFS组与轻中度焦虑症组患者的HAMA评分

CFS组HAMA评分显著低于轻中度焦虑症组(P<0.001);在因子分方面,CFS组的精神性焦虑评分明显低于轻中度焦虑症组(P<0.01),CFS组的躯体性焦虑也低于轻中度焦虑症组(P<0.05)。见表5。

表5 CFS组与轻中度焦虑症组患者的HAMA评分

3 讨论

CFS是以不明原因的持续或反复发作的疲劳为主诉,同时伴有负性情绪的一组证候群;而抑郁症、焦虑症分别是以抑郁、焦虑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临床中CFS患者存在躯体症状的同时还存在精神情志症状,常见的精神情志症状包括负性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变两大类[13-14]。负性情绪主要包括抑郁、焦虑、兴趣丧失、情绪不稳与易激惹等,认知功能改变主要包括短期记忆力下降、集中注意力困难、思考困难等。随着病程的增加,患者普遍出现注意力减退、精神疲劳、抑郁、焦虑等症状,临床中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患者常无法区分。有研究表明,CFS患者疲劳总分与躯体症状各因子呈正相关,疲劳程度与伴发的心理情绪障碍问题呈正相关[15]。

CFS患者的病情程度目前主要以量表形式进行评估,文献中常用的量表有两大类,一类为疲劳评定量表,另一类为精神状况评价量表。FS-14中每个条目均与疲劳相关,前8个条目反映躯体疲劳,后6个条目反映精神疲劳。从不同角度反映疲劳的轻重,较全面地反映患者疲劳的真实水平。HAMD是临床上评定抑郁状态时应用最为普遍的量表,HAMA主要用于评定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

本研究中入选的均为轻中度抑郁、焦虑症患者。结果显示,CFS、轻中度抑郁症、轻中度焦虑症三组患者在躯体疲劳、精神疲劳和疲劳总分方面均无显著性差异。提示三组患者同时存在着躯体与精神的疲劳症状。对于CFS患者的HAMD和HAMA总分分布情况分析,提示所有的CFS患者或多或少都伴随有一定的抑郁和焦虑症状,且程度以轻度为主,而绝对不伴随有抑郁、焦虑情绪症状的CFS患者在本次研究中没有发现。

从HAMD和HAMA评定情况分析,所有的CFS患者均不同程度地伴有抑郁和焦虑症状。但CFS患者所伴随的抑郁症状,在HAMD总分方面明显低于轻中度抑郁症组。因子分可以进一步反映患者精神病理学特点。本研究显示,在焦虑/躯体化、阻滞及认识障碍、日夜变化、绝望各因子方面,CFS组都比轻中度抑郁症组患者为轻。而CFS组患者所伴随的焦虑症状,无论在HAMA总分还是在躯体性焦虑和精神性焦虑两个因子方面,都要比轻中度焦虑症组为轻。可以看出,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三组患者在临床中均表现为“郁”与“疲”的同时存在,在临床症状的表现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互重叠”现象。

目前研究发现,精神应激是影响CFS病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16]。CFS的诱发因素主要是精神情志因素的影响,尤其是紧张的学习工作压力等因素导致的抑郁、焦虑症状。CFS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的伴发率之高,很难用偶然因素来解释。Hickie等认为,心理障碍可能是CFS的结果,而不是诱因[17];但Manu等的研究[18]则提出相反的推论,如何评价其关系一直是争论的焦点,值得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本研究根据量表分析,探讨CFS与轻中度抑郁症、焦虑症之间疲劳特征及抑郁、焦虑症状的差异,为临床中鉴别CFS与轻中度抑郁症、轻中度焦虑症提供一些思路。

[1]张振贤,张烨,王扬,等.理虚解郁方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负性情绪及皮质醇与5-羟色胺的影响[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26(5):38-40.

[2]李勇,贺丹军,江钟立,等.慢性疲劳综合征个体的情绪特征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6,21(3):218-220.

[3]陈晓琴,骆勇,黄兵,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和健康人睡眠主客观评价对比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3):425-427.

[4]王艳云,刘改芬.心理行为干预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的康复作用[J].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12,21(4):343-345.

[5]刘鲲鹏,房敏,姜淑云,等.推拿对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四肢骨骼肌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32(5):599-602.

[6]Klimas NG,Broderick G,Fletcher MA.Biomarkers for chronic fatigue[J].Brain Behav Immun,2012,26(8):1202-1210.

[7]Baraniuk JN,Adewuyi O,Merck SJ,et al.A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CFS)severity score based on case designation criteria[J].Am JTransl Res,2013,5(1):53-68.

[8]Fukuda K,Straus SE,Hickie I,et al.The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A comprehensive approach to its definition and study[J].Ann Intern Med,1994,121(12):953-959.

[9]石阶瑶,徐勇.慢性疲劳综合征诊断标准的研究现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1):1120-1122.

[10]Chalder T,Berelowitz G,Pawlikowska T,et al.Development of a fatigue scale[J].Psychosom Res,1993,37(2):147-153.

[11]张作记.行为医学量表手册[M/CD].北京:中华医学电子音像出版社,2005:489-491.

[12]Hamilton M.The assessment of anxiety states by rating[J].Br JMed Psychol,1959,32(1):50-55.

[13]沈剑箫,张振贤,张烨,等.慢性疲劳综合征精神情志症状的文献研究[J].职业与健康,2012,28(16):2000-2002.

[14]张颖,黄希庭.慢性疲劳综合征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其机制[J].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2012,9(4):59-62.

[15]李永杰,高旭光,王得新,等.慢性疲劳综合征患者心理学特征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1):2926-2929.

[16]张振贤,吴丽丽,陈敏,等.理虚解郁方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75例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29(6):501-505.

[17]Hickie IB,Wilson AJ,Wright JM,et al.A randomized,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trial of moclobemi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fatigue syndrome[J].J Clin Psychiatry,2000,61(9):643-648.

[18]Manu P,Suarez RE,Barnete BJ.王学义,译.精神科躯体问题处理手册[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9:84-8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