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社会支持理论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应用研究——以G市某个案为例

时间:2024-07-28

王 静,周 纯

(安徽工程大学,安徽芜湖,241000)

在我国社区矫正是指针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暂予监外执行的这四类犯罪行为较轻的对象所实施的非监禁性矫正刑罚或考验(宣告缓刑)。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出台,学者们逐渐认识到社会工作对于社区矫正的实用性与有效性,费梅萍(2009)提出,社会互动理论中的意义构建、角色创造等核心概念是构建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服务体系的基础,结合故事叙说的专业方法,实现矫正对象功能的改造与拓展[1]。从现有矫正工作的理论来看,学者们从矫正人员犯罪原因、社区矫正介入途径、社区矫正体系的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论述,但在论述社区矫正介入途径方面,大多强调体系化、宏观视角的介入[2],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观点,要想达到良好矫正效果,不能仅局限于对服务对象个人的矫正。因为个人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其心理和行为出现了问题偏差,与所处的环境必然有关。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网进行接触了解,并进行治疗和影响,同时链接社会资源,帮助服务对象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增强支持功能,以期其心理和行为得到正向的转变[3]。

一、社会支持理论应用于社区矫正工作的必要性

(一)发展取向的视角有助于提升矫正对象的自我认同

传统的社区矫正采用问题视角,认为矫正对象之所以成为罪犯是由于自身心理、生理存在多方面的问题,这种以问题视角为基础的矫正工作关注纠正服务对象问题,忽略了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资源。而社会支持理论强调矫正对象本身的优势与资源的全面性,认为通过一组个人间的接触,个体会与他人形成不同的关系(又称支持网络),支持网络与个人应对外界环境的能力成正比,而这种关系是个人的内在特质与外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社会支持理论视角下,解决服务对象问题的关键在于改变个人过去生活中的负面经验或增强现有关系的链接,而非将问题聚焦在服务对象本人。

(二)多元化的介入途径能够为矫正对象提供多层面的支持

社会支持与群体犯罪关系密切,社会支持匮乏是引发犯罪的重要因素[2]。在生活实践中,不同的国家、地区、街道专业人员队伍建设不统一、人才素质良莠不齐,这对矫正工作实施的有效性产生了巨大影响,社会支持理论可从正式支持网络与非正式支持网络两个着眼点为基础,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弥补矫正对象在单领域中支持不足的缺失。同时也让各类社会群体如家庭、乡村、社区、学校意识到社会支持和矫正人员犯罪与再犯罪的关系,通过灵活的网络联系与社会支持,为矫正对象构建多元化的社会支持系统。

(三)全方位的网络建构有助于挖掘服务对象的优势与潜能

社会支持从提供资源的渠道来看,可以分为国家、群体与个体三个子系统[4]。国家子系统是由政府机关主导,提供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政策性红利;群体子系统包含初级群体(如邻里、同伴、家庭)与次级群体(如学校、公司、社团等),提供身份认同、物质与心理援助;个体子系统是以血缘、地缘、业缘为基础形成的分体,起着价值观培育、社会适应、提供关怀的作用。社区矫正人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理论通过提供多渠道的资源,帮助其抵御社会风险、满足物质与心理需求、获得社会认同,最终实现与社会的良好互动,达成社会和谐。

二、社区矫正工作应用社会支持理论的路径

本文选取了江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的某司法矫正项目。在对G市某街道在矫人员进行统计后发现,在77名在矫人员中,67%的矫正对象为1980年以后出生,且接近90%的矫正对象文化程度不高,法律意识比较淡薄,成为在矫人员后情绪也比较低落。经过对情绪较特殊的在矫人员进行访谈后,选取某典型服务对象进行介入,个案基本情况如下:服务对象W,男,30岁,汉族,初中文化,户籍G市。2017年在N市网吧做网管,因聚众斗殴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四年,返回户籍所在地进行社区矫正,目前已解除矫正。

(一)分析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社会支持网络主要包括个人与社区两个层面,个人层面的支持网络包括人员生活领域、彼此的关系、网络对个体的重要性;社区层面包括现存的网络支持资源以及现有的资源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哪些帮助。在此阶段,社会工作者需要与矫正对象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大致了解矫正对象面临的困难与需求,根据社会支持理论的要求分析矫正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在G市个案中,社会工作者在初步建立专业关系的基础上,将谈话的重点聚焦在支持网络上。询问服务对象与各类群体间的亲密程度,同时也走访了服务对象的社区工作人员、邻里、同辈群体,了解他们的职业、与服务对象的关系、能提供的帮助等。调研与走访后,分析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现状如图1所示。

图1 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1.家庭关系较为紧张。服务对象原本是一个成绩优秀、与父母关系很好、十分听话的孩子,但在结交了一群朋友后,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经常夜不归宿。父亲多次劝说无果,采取强制措施后,服务对象辍学去N市做网管,声称要与父亲断绝关系。父母文化程度不高,服务对象与母亲互动较为频繁。

2.朋辈群体交流频率较弱、邻里关系紧张。服务对象辍学在外打工,与原先的伙伴已没有联系,现有的朋辈群体为社会闲散人士。正是为了帮这些“哥们”出头,服务对象参与聚众斗殴被判处缓刑。服务对象在工作中结识了同网吧工作的女朋友,但在其判处缓刑后与之分手。服务对象在回归社区入矫后,认为邻居因其犯罪人员的身份对其多有抵触与歧视心理,邻里互动匮乏,关系较为紧张。

3.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关系亲密,实现资源双向流动。本案的服务对象是在江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接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中接触到的,初次见面时,服务对象对于社会工作者的攀谈并不感兴趣,在面谈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关注服务对象的身体语言、姿态、面部表情,以服务对象感兴趣的话题促使服务对象敞开心扉。在引导服务对象倾诉的同时,社会工作者向服务对象传递信心及想要帮助他的信念。这一过程的互动成功让服务对象接纳社工并愿意接受帮助,经过几次面谈与走访,服务对象逐渐信任社会工作者,双方达成良好的专业关系。

4.服务对象对社区工作人员比较抵触。社会工作者在服务对象入矫前,联系社区工作人员,了解服务对象的犯罪情况、现所需的帮助。社区工作人员表示会定期走访服务对象的家庭,了解服务对象的需求并给予一定的帮助。但服务对象对此表示不理解,比较抗拒社区工作人员的走访,认为这会让周边邻居都知道自己是罪犯。

(二)评定服务对象的可利用资源

在初步分析了服务对象的社会支持网络后,社会工作者应从多方面、多层次入手,挖掘服务对象现有资源,同时帮助服务对象认识到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并加以利用。在具体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可运用SWOT分析法、问题树等专业方法帮助服务对象全面地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机会与挑战。在本案中社会工作者分析服务对象可利用的资源如下:

1.服务对象学习能力较强,具有巨大的潜能。服务对象学习能力较强,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接受比较迅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可以很好地应用所学技能。沟通能力良好,能够很好地掌握沟通传递的信息内容,使对方快速理解。在与服务对象朋辈群体的谈话中,社会工作者了解到服务对象原先的网管工作是倒班制,比较辛苦,但服务对象仍能够坚持工作。

2.家庭经济收入稳定,可以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帮助。服务对象的父母从事个体经营,家庭收入稳定,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父亲与周边饭店工作人员关系较好,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稳定的工作机遇,在工作上也能够给予服务对象一定的经验与指导。

3.社区志愿服务队体系完善,能够为服务对象提供良好的朋辈支持。该社区的志愿服务队于2016年成立,最初由社区3名退役士兵与2名从事个体经营的中年人组建,目前已经有60余人。通过参与志愿服务队组织开展的志愿服务活动,能够促使服务对象与更多的志愿者接触,志愿者为服务对象做好表率,实现朋辈支持网络的互融、互通。

4.社区拥有良好的地理资源与社会资源,为服务对象挖掘潜能并提供稳固平台。服务对象所在社区地处市中心,总面积0.27平方公里,总人数11 432人。社区党委下设6个支部,另有在职社区工作人员10名,周边交通便利,商业发达,居民文化程度较高,多次荣获“示范社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单位”。该社区中的志愿服务管理队,能够定期开展文化娱乐、志愿服务、治安管理等活动,在社区重大事项中拥有一定的话语权,具有良好的影响力与凝聚力。社区工作人员十分热心,在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后乐于提供一定的帮助。

5.社会组织实践经验丰富,为服务对象弥补缺失资源。江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由高校老师成立,人才队伍具有较高的学历水平,在矫正社会工作上具有丰富的经验,能够敏锐察觉矫正服务对象与其他弱势群体的区别,并根据服务对象实际情况提供适合的服务,同时与各所高校、政府部门关系密切,能够链接丰富的资源。

(三)建构全方位的社会支持网络

1.提升服务对象自我认知,充分挖掘自身优势与潜能。社会支持理论假设人既有自私的冲动和侵犯他人权益的犯罪动机,因此需要社会力量加以控制,又有给予支持的利他性和接受支持的潜力,因此需要对其加以引导并帮助其发挥这种潜力。该理论强调社工对服务对象资源的挖掘与网络的建立。社会工作者在分析服务对象网络现状、评定可利用资源后,应输出希望,让服务对象看到自己的优势与潜能,发现转变的可能性,增强矫正信心。

服务对象原本因被判缓刑失去工作,整日闷闷不乐,通过网络游戏来麻痹自己。社工得知情况后,在与服务对象接触时多次表达对其的信任与支持,鼓励服务对象理性地看待自身情况,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与长处。

社工:没关系,这件事已经过去了,你也不必在意这么多,毕竟过去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但是对于以后的事情我们还是能够把握的,你说呢?

服务对象:话是这么说,但我现在这个情况,女朋友也分手了,工作也没了,还能怎么把握呢?

社工:不要这么说,我相信你还是有挺多优点的,不是吗?听你的父母说你小时候成绩挺好的,这不就是一个优点嘛。成绩好证明你的学习能力比较强啊!我相信只要你能够在工作和生活方面多多努力,一定会改变现在的状况的!

2.获取家庭成员支持,建立个性化的社会支持机制。家庭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社会化的起点,是习得社会规则、掌握社会规范、适应社会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元素[5]。社区矫正对象在矫正过程中,亲友为其提供的物质和情感支持会为矫正对象纠正偏差行为打下坚实的基础。社会工作者在提供服务的过程中,首先应当疏导服务对象的父母与亲属,引导其正向看待服务对象,从心底接纳与认同服务对象。其次,家庭的沟通情况对服务对象的解矫十分重要,在对G市社区矫正人员进行问卷调研后发现,76.7%的服务对象存在与家庭沟通匮乏的情况。因此,社会工作者可从父母、矫正对象两方面入手,培育双方良好的沟通技巧,为服务对象提供情感慰藉。最后,挖掘父母可利用资源,根据服务对象实际情况,提供就业、教育、学习、生活等方面的支持。

社工拜访服务对象的父母时,察觉到父母对服务对象较为失望,但十分关心他的生活。社工向父母说明了服务对象想要改造并寻找工作的情况,父母表示会为服务对象提供就业机会,在接下来的时间全力支持并配合社工的工作,帮助服务对象顺利解矫。

社工:我看XX最近都在积极参加教育劳动,说他做饭挺好吃的,想要找一个厨师的工作,这样不是挺好的吗?

母:厨师这工作那么辛苦,他要是能坚持下来还是挺好的,毕竟他做饭是我手把手教的,味道肯定不差。他要不是那时候和他那些朋友瞎玩,搞得坐了牢,现在也不至于这个样子。

社工:嗯,其实XX上次也和我说十分后悔,一直觉得很对不起你们,希望得到你们的原谅。人有时候受到环境的影响确实会做一些错事,身为他的亲人我们更应该帮助他,一起渡过这个难关,不是吗?

父:那是当然的,他要是真想当厨师,我就联系一下我那个老同学,他刚好在开饭店,我们关系比较好,我和他说说,他应该会同意的。

3.有效利用周边场域,发展朋辈支持网络。友谊对社区矫正人员的矫正十分重要,多数青少年群体犯罪是与不良朋辈群体的交往所导致。社工应鼓励矫正人员融入良好的朋辈群体,开展团体活动,让矫正对象在团体活动中学会尊重他人、与他人沟通交流。

在服务对象的亲子关系逐渐融洽后,社工进一步提出,希望服务对象多参与一些社区活动来认识一些新朋友。正逢社区举办“九九重阳节敬老爱老”志愿活动,服务对象在社工的鼓励下积极参与,并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入了“社区志愿服务队”,在参与志愿服务中也充实了自身。自此,服务对象已经不再与过去的不良同辈继续交往。

社工:听说你加入了社区的志愿服务队?

服务对象:是呀,上次参加那个活动我感觉挺有意思的,刚好他们邀请我,我就加入了。

社工:那挺好的呀,听说你表现不错。还得了个什么奖?

服务对象:没有,就是他们说我的表现挺好的,给我颁了个“优秀志愿者”的奖。

4.调动社区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构建社区互助网络。社区作为基层自治组织,对矫正人员的入矫至解矫都肩负一定的责任。从现实情况来说,社区矫正人员长期生活在社区中,社区工作人员对其现状更为了解。社区本身是各种资源的集合体,社会工作者在了解社区资源分布情况后,应与各部门工作人员联络,告知服务对象需求情况,尽可能调动现有资源,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同时在社区居民骨干与社区志愿者的支持下,构建社区互助网络。

在矫正工作的全过程中,社区工作人员多次走访服务对象,了解服务对象近期的身心状况。在了解到服务对象因工作原因与父母有些矛盾后,工作人员主动上门沟通,帮助服务对象克服困难,积极参加工作。

社工:最近工作怎么样?

服务对象:工作还挺顺利的,那里面的人也都挺照顾我的。我还在里面认识了一个哥们,我俩特别投缘,感觉和以前认识的那些人都不一样。

社工:那你还是挺珍惜现在的工作的,是吗?听你的父母说你最近没去工作,能和我说说是什么原因吗?

服务对象:我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比较喜欢的工作,工资待遇又挺不错的,当然想好好干了。就是最近天气太热了,想偷几天懒才……

社工:嗯,我理解你,这个天气出门确实比较辛苦。但我相信你一定能够克服这些困难的,是吗?

服务对象:嗯,我也这么想!那我明天就回去上班。

5.发挥社会组织良好效用,成为资源的联结者与提供者。社会组织本身具有良好的资源链接的功能,服务对象通过社会组织能够很好地解决自身的资源问题。社会工作者应当作为整合社会力量的主体,在评估服务对象现有资源与可用资源后,明晰哪些资源是服务对象通过努力可以获得的,哪些资源是需要机构帮助提供的。在此基础上,发挥社会组织专业优势,弥补服务对象缺失的资源。

社会工作者在了解服务对象的困难与需求后,根据服务对象的现状,与服务对象共同制订计划,共包括三个阶段:首先,找到合适的工作,增强矫正信念;其次,破解家庭矛盾,构建良好亲子关系;最后,积极参与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提供朋辈支持。

(四)社会支持网络构建效果评估

1.支持网络结构完整,为服务对象提供了丰富资源。从社会支持网络的结构来看,在服务过程中,随着网络的逐步构建,服务对象可运用的资源也逐渐充盈。通过家庭网络获得工作机会,成功就业;通过志愿者支持网络扩大社会参与,融入社区;通过朋辈网络提升人际交往,继续社会化;通过社区服务网络增强法律意识,营造和谐社区氛围。众多网络结构的完整性使得服务对象看到自身的优势与潜能,积极参加集中教育、社区服务、思想汇报,最终顺利完成矫正工作,重新回归社会生活。

2.支持网络功能完善,满足了服务对象多重需求。在社会组织、社区等正式网络的支持下,服务对象尊重的需要得到满足,社会组织与社区工作人员通过“普法知多少”法律讲座、“我们都是一家人”社区活动等途径引导社区居民对司法矫正人员形成正确认知,降低服务对象被社会边缘化的风险。通过家庭、朋辈等非正式支持网络,服务对象的归属与爱、社交的需求得到满足,不再与过去的不良朋辈交往,改善了家庭沟通模式。在需求满足的同时,服务对象建立和利用网络的能力有所提升,便于在日后遇到问题时能够有效解决。

三、结语

回顾整个服务过程,社会支持网络的建构对服务对象的矫正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其一,社会工作者在接案初步诊断的过程中注重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现状的评估,在资料的收集中,从政府、社区、个人三个层面了解服务对象的现状,为后期社会支持网络的有效建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其二,社会工作者注重在助人的过程中传递自助理念,在帮助服务对象了解自身所拥有的资源的同时,同步挖掘服务对象身边可利用资源,并发挥社会工作者作为资源协调者与联络者的作用,为服务对象提供解决问题所需的资源,使得服务对象在求助过程中能够肯定自我价值、提升自我效能;其三,社会工作者从正式与非正式支持两个层面构建完整的支持网络,这两个支持网络相互作用,满足服务对象生理、心理、社会的需求,也对服务对象起到引导、支持、监督的作用,全方位、多层次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区矫正法》的推出是为了推进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矫正质量,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现有社区矫正存在着执行主体不统一、基层队伍建设薄弱、矫正方法滞后等主要问题,如何完善社区矫正工作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重中之重。社会支持理论作为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础,在完善社区矫正工作一方面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社会支持理论的指导下,加强理论与矫正工作实践的统一性。首先,树立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社会支持理念,引导社区矫正工作人员遵循接纳、尊重、非批判、关怀的理念,平等地看待每一位社区矫正对象,促进矫正工作的有效开展;其次,结合矫正对象实际情况,合理制订计划,充分挖掘矫正对象的资源与潜能,激发矫正对象矫正不良行为的主动性与能动性;最后,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中介效用,利用组织自身的资源与优势,为矫正对象提供物质与心理援助,促进矫正对象适应社会,最终完成自我实现。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