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张春雷
(长春理工大学军体部,吉林长春,130022)
2014年4月,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总书记提出,“必须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家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1]“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是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直面全球安全形势中出现的具体情况和全新挑战,在充分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华的基础上,扬弃西方安全观的制度框架,设计的中国方案。随后,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把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方略,并且从什么是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什么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如何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等系列问题对其核心要义进行了深刻的阐释。国防教育是贯彻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实践载体,尤其是地方理工科院校具有显著的军事人才培养的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行动指南下,国防教育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价值,对帮助大学生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冷战结束后,国家安全问题一直是各国关注的焦点问题,但主要聚焦于传统安全问题,即军事安全和政治安全。但随着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恐怖事件、金融危机、外交冲突、信息安全、武器扩散等非传统安全问题逐渐凸显,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视从“传统安全”转向了“非传统安全”。然而,相比西方国家,我国非传统安全问题显得更为宽泛和复杂,正如***总书记所讲的,“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丰富,时空领域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要宽广,内外因素比任何时候都要复杂”[2]。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正是为了应对国家安全所呈现出的“丰富”、“宽广”、“复杂”等新特点和新趋势,其强调从系统的角度来审视国家的安全问题,将不同领域的安全问题作为一个体系来对待,克服传统安全问题“单打独斗”的弊端,从总体性的角度处理好各种安全问题的协同问题,从根本上提升国家应对安全问题的能力。而无论是哪种国家安全问题,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民,即国家安全问题就是人民安全问题,但人民又是维护国家安全问题的重要主体,必须牢固树立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才能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保障。教育是牢固树立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国防教育的有效实施能增强大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积极性和能动性。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要求地方理工科院校国防教育发展具有牢固国家安全意识的时代价值,国家安全意识要从传统安全问题向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问题结合的方向转变。
爱国主义是凝聚人民团结一心的精神动力,是激励人民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党的十九报告强调,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3]大学生是爱国主义的主要群体,但在全球化、互联网、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爱国主义观念容易出现被误导的现象。尤其受西方反华势力的“全球主义”、“超民族主义”观念的影响,导致出现“妖魔化爱国主义”的错误观念,表现出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国家认同感降低、社会责任缺失、盲目崇拜西方等问题,进而对社会主义前途产生信念动摇。另外,大学生群体的爱国主义容易出现冲动和盲目性,在表达爱国情怀时易陷入对国家和党的迷思和虚妄。如美国中情局发布的对华《十条戒令》中明确规定,尽量用物质来引诱和败坏他们的青年,鼓励他们蔑视、鄙视并进一步公开反对他们原来所接受的思想教育,特别是共产主义教育。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要求地方理工科院校国防教育发展具有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观的时代价值,特别是转变“主权过时”、“人权高于主权”等错误观念,让大学生深刻认识到国家才是国际社会行使权利的主体,重塑国家至上、主权神圣、爱国光荣的爱国主义教育观。从理论上理清国家和党相互影响、彼此制约的逻辑关系,从实践上认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国家富强的思路。
***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4]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直把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当前,我们的国家已经走到了国际舞台的中央,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但在世界格局大变革的环境下,越是接近中国梦,个别国家、敌对势力越会千方百计地阻碍和打压,反分裂、反独立、反渗透的斗争就越激烈。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就是要让人民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国家在实现中国梦道路上的阻力和风险,激发大学生忧患意识和防范行为,增强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改变部分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问题离自己很遥远的错误观念,尤其是在分析、看待和解决国家安全问题时,片面认为这是政府和军队的事情,对身边出现损害国家形象、破坏国家安全的言语和行为置之不理。因此,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要求地方理工科院校国防教育发展培养大学生以战略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客观地看待国家安全问题,保障新时代中华民族伟大事业稳步前进。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加强国家安全教育,增强全党全国人民国家安全意识决定了未来国家的生死存亡。尤其是对正处于价值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来说,加强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知,承载着未来中国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历史使命。但目前地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知不清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5]:第一,对总体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认知水平较高。对我国西部地区地方理工院校学生的调查发现,81.23%的大学生认为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国家总体安全都是关系国家生死存亡、影响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大事,14.94%的大学生则认为战争年代非常重要,和平年代则不重要,仅有0.3%的大学生认为是无关紧要的事情。第二,对当前国家总体安全形势的认知比较模糊。调查发现,30.75%大学生认为我国总体安全形势不太安全,面临着许多方面的安全威胁,61.26%的大学生认为比较安全,但存在某些方面的安全威胁。第三,对国家安全的内容认识不清晰。调查发现,仅有4.98%的大学生对传统和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表示了解,58.21%的大学生对传统国家安全问题了解,33.08%的大学生对非传统的国家安全问题处于模糊状态,另外还有3.73%的大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处于模棱两可的状态。总体来看,当前地方理工科院校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大学生普遍认同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意义,但对国家总体安全的形势和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仍处于模糊和不清晰的状况。
对中国人来说,爱国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是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更是一个国家精神文化的内核。自古就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赤诚壮志,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责任担当,爱国主义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基因。孙中山先生指出,“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怀在表达时,心态需要开放,更需要理性。当前我国地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表达不够理想,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6]:第一,对爱国情怀表达的态度比较强。对西南地区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针对钓鱼岛争端事件,95.5%的大学生表示非常愤怒,要坚决进行回击;但也有4.5%的大学生则表示与自己无关。第二,大学生的政治态度不够坚定。调查发现,地方理工科院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比较认同,但93.2%大学生的政治态度处于“很好”和“比较好”,6.7%的大学生则认为“一般”,甚至有3.3%的大学生认为问题比较多。第三,对党的执政效能感较低。调查发现,62.6%的大学生认为人大代表选举活动是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24.2%的大学生认为形式化比较严重。总体来看,地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爱国情怀的表达不够理想,虽然能够表现出较强的爱国情怀,但存在着政治态度不坚定、对党不信任的问题。
国家安全战略是维护国家安全策略的谋划和布局,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特征。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提出对国家安全战略进行了全面的阐释,有利于地方理工科院校在国防教育实施过程中能够正确引导大学生了解和重视国家安全战略的纲领性要求,深刻领会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战略思维和意识。随着国际安全形势的复杂化和宽泛化,地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却显得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7]:第一,对国家安全法规认知不足。对我国西部地区地方理工科院校大学生的调查发现,55.79%的大学生听说过《国家安全法》和《反分裂国家法》,但对其内容不了解,33.94%的大学生表示完全不了解、从来没听说过,仅有0.98%的大学生表示十分清晰国家安全法规的框架和内容。第二,对国家重大战略的相关安全问题不了解。调查发现,49.88%的大学生认为“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是促进和平友好发展的措施,不存在安全问题;40.25%的大学生认为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不会面临威胁,如果面对一些威胁也能从容应对;仅有7.54%的大学生认为将会面临非常严峻的安全问题。第三,解决国家安全问题的行动意识较弱。调查发现,47.98%的大学生认为国家安全问题的解决是军队的事,29.54%的大学生表示在发现威胁国家安全问题的事件时会立刻报警,8.32%的大学生则不予理会,表示与自己无关。
***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8]国防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重要载体,也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渠道。但由于国际安全问题的复杂化,传统国防教育的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当前大学生的国家安全知识需求。因此,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国防教育必须创新其教学模式,在深入调研学生对新时代国家安全知识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地方理工科院校国防教育的教学现状,对其进行创新。建议以2019年新修订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为依据,对比2006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结合总体国家安全观核心要义,围绕国防教育改革的内容,从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育运行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五个方面构建地方理工科院校的国防教育模式:第一,实现国防教育理念要由“传统安全观”和“军事技能”向“总体安全观”和“军事素养”转变;第二,实现国防教育内容要从“传统安全”和“外部安全”向“非传统安全”和“内部安全”转变;第三,实现国防教育运行机制要从课内的“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教学运行向军事院校与地方院校相配合、技能训练与观念塑造相结合、传统科目与特色项目相融合的教学运行转变;第四,打造一支符合新时期特点的专职为主、兼职互补,校内发展、校外与军队相融合的思想素质过硬、军事素质和业务能力够强的高水平教师队伍。要保障国防教育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地方理工科院校国防教育的制度建设还要从学校实施国防教育单一的部门向教务、学生、宣传、体育、思政、团委、后勤等多部门的联动转变。
***总书记指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8]正如前文所述,当前地方理工科院校国防教育存在爱国情怀表达不够理想的困境,对此应广泛开展国防教育的社会实践,以引导大学生形成理性的爱国意识。第一,地方理工科院校通过组织专题讲座、校园巡讲、模拟案件等形式对总体国家安全观进行教育宣传,组织学校宣传部对学校从事国防研究的教师的国家安全实践进行视频录制,并组织大学生进行观看,通过校园身边人物的典型事例渲染校园国家安全文化氛围,培养大学生关注国家安危的思想意识,激发大学生爱国情怀;第二,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教育与党员活动有机结合,利用党性教育组织学生参观国家安全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了解党在维护国家安全中的作用和地位,充分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国家安全就得不到维护的道理;第三,将总体国家安全观纳入学生社会实践的环节中,定期组织学生利用社会实践调查周边人群在国家安全知识、维护国家安全行动等方面情况,切实融入到维护国家安全的实践活动中。
***总书记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是从网上获取的。[8]尤其是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和广泛应用,提升了国家安全知识资源的挖掘和传播速度。地方理工科院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挖掘国家安全知识资源,扩宽国家安全教育的渠道和学习路径。第一,在学校网站建设的基础上,开发总体国家安全观教育的专题网站,打造高质量的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第二,挖掘国家安全知识资源,创新国家安全知识点推送方式,通过简单、清晰的视觉呈现形式,以微信公众平台和微博平台以及学生平时关注比较多的应用程序等多种形式及时进行推送,使大学生快速了解国家安全观的制度框架、政策主张、法律要求等,强化大学生的国家安全知识基础;第三,通过网络征集调动全校的国家安全知识资源,积极开展“国家安全知识论文征集活动”,鼓励全校教师和学生参与投稿,提升地方理工科院校国家安全理论基础;第四,积极开展“互联网+”国防教育形式,打造幕课、微课、微视频等学习平台,使学生多渠道、多形式了解和学习国家安全知识,提升国防意识。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时期国家安全工作的行动纲领。国防教育是总体国家安全观培育的重要实践载体,而地方理工科院校具有显著的军事人才培养的学科优势和行业背景。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行动指南下,国防教育发展要彰显树立大学生传统与非传统相结合的国家安全问题意识,重塑大学生爱党、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的教育观念,培养大学生以战略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时代价值。对于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对国家安全问题的认识不清晰、对爱国情怀的表达不够理性、对国家安全战略的实施不重视等问题,建议通过创新国防教育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国防教育的社会实践、利用新媒体挖掘国家安全知识资源等策略来提高国防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