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成芳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构建新型国际关系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与实践
成芳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实现中国梦为目标,以构建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为旗帜。新型国际关系首先注重和平与发展。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这是基于历史潮流、中国国情和历史文化的选择。和平与发展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保障,中国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文明多样化和发展模式多元化。各种文明交相辉映,尊重各国人民根据本国情况自主选择发展道路,是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
新型国际关系;和平与发展;合作共赢;文明多样化;发展模式多元化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国梦既追求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也追求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从这点来说,中国梦既是中国人的梦想,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梦想,实现中国梦给世界带来的是机遇而不是挑战。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特色在于把立己达人作为外交的最高境界,在处理义利关系时坚持义利兼顾、以义为先,把正义和道义作为国家利益,在政治上守信重义,在经济上见利思义,处理国家关系时讲情义,在国际事务中扬正义,推动各国通过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实践特色在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依然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一带一路”、亚投行和中国高铁项目就是外交为发展创造空间的举措;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始终践行亲、诚、惠、容的周边外交理念和真、实、亲、诚的对非工作方针,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与大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各国建立新型国际关系;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承担与国家能力相对称的国际责任,积极引领国际发展合作,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其中,构建新型国际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理念与实践。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继承和发扬,是对传统国际关系的超越和创新。
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从传统安全的角度看,世界范围内,尤其是大国之间战争发生的概率非常小,军事手段已经不是解决问题的主要和有效方法。在全球化时代,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谋求自身绝对安全,也没有一个国家会给世界带来战争而自己从中获利。从非传统安全来看,恐怖主义、核武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成为世界的主要威胁,各国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视角,寻求应对挑战的新路径。世界范围内的战争可以避免,使得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主要问题。落实2015年后发展议程,推动世界可持续发展以解决人类面临的挑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话题。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正是这一时代背景下的必然选择。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维护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正确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的100多年间,中国积贫积弱,受尽列强的欺辱,消除战争、追求和平、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独立成为中国人民近代以来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一直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现代化道路,不断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最鲜明的特色是科学发展、自主发展、开放发展、和平发展、合作发展、共同发展。科学发展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方针,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统筹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自主发展是把发展的重心放在国内,主要依靠自身的力量和改革创新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开放发展是把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结合起来,以开放的姿态融入世界,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内外联动、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中国人民深深懂得和平的珍贵和发展的迫切,中国外交政策把为国家发展创造和平环境作为中心任务,在发展自己的同时也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贡献。中国坚持以合作促发展,与世界其他国家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关系,有效应对挑战,协手解决关乎人类发展的重大问题。各国相互依赖日益加深客观上决定了只有实现共同发展才能实现个别发展,中国始终坚持把自身的利益同各国的利益结合起来,促进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中华民族历来爱好和平,中华文化也是一种爱好和平的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和为贵是待人处事的基本原则,和实生物是中国人的宇宙观,而和平、和谐始终是中国人的精神特质。600多年前中国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带领世界上最强大的舰队远航太平洋和西印度洋,带给沿途各国的是茶叶、丝绸、瓷器和中国的和平理念,播撒了文明的种子,促进了各国人民的交流,没有占领一寸土地。英国学者马丁·雅克在其著作《当中国统治世界》中指出,中国是一个文明型国家,中国的民族主义是防御性的,是包含了天下的民族主义,因此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与中国促进世界和平、人类发展的义务是一致的。基辛格指出,“中国的政治家靠的是运用丰富的外交和经济手段,使得中国潜在的外国敌手与它结成比较容易驾驭的关系,最理想的目标不是征服,而是遏制入侵”。[1]***主席也指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的崛起不是对世界的威胁,而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和平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基于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基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必然选择。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再次向世界郑重宣告,“和平发展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富民强国、为世界文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中国将坚定不移沿着和平发展道路走下去”。[2]和平是新型国际关系的灵魂,发展是新型国际关系的保障。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把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结合起来,对内坚持和谐发展,对外坚持和平发展,这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中国贡献。
合作共赢是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以合作为路径,是合作而不是对抗;以共赢为目标,是共赢而不是零和博弈或者赢者通吃。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使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人类社会面临的许多问题又不能依靠单个国家来解决,只有合作才能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上120多个国家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利益和世界各国交织在一起,与世界各国的关系也更加密切。中国对国际事务的参与不断加深,世界对中国的依靠和影响也不断加强。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总体发展过程就是不断融入现有国际体系当中的过程,中国对国际秩序是正向认同和合作的态度。尽管现有国际体系有这样那样的不完善之处,中国也是一直努力融入、推动改革和完善现有的国际体系,而非另起炉灶。中国加入了各种各样的国际组织,这些组织因为中国的加入也更具合法性和代表性,中国也以实际行动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维护国际秩序的决心。
2013年***主席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指出,面对国际形势深刻变化和各国同舟共济的客观需求,各国应该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2014年***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把合作共赢的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工作的方方面面。2015年***主席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演讲,强调“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3]正是秉持合作共赢的理念,中国推出“一带一路”计划,牵头成立亚投行,贯通欧亚大陆,连接亚洲经济圈和欧洲经济圈,促进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文明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中国的战略目标是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让各国搭上中国发展的顺风车,而不是谋求势力范围。
300多年前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定了以平等、主权为特征的国际关系准则,为各国解决矛盾争端建立了一个相对合理的国际秩序,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200多年前的维也纳体系维持了欧洲均势和较长时期的和平,但是其大国强权政治的特点和固有矛盾最终导致体系瓦解,随后的结盟和军备竞赛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二战以后国际关系的特征体现为两种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的对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主导国际事务,谋求世界霸权。美苏两国争霸不仅消耗了两国国力,也造成了地区动荡与形势紧张,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造成巨大威胁。冷战结束以后,两极格局终结,“制造出观察家称之为‘单极的世界’或者‘一个超级大国’”。[4]美国在世界事务中发挥了更加重要的作用,欧盟、中国、俄罗斯、日本也是重要的国际力量。此时,国际关系特征首先是国家利益占有至关重要的地位。其次,南北矛盾突出是冷战后国际关系的另一个特征。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使得广大发展中国家仍然不能摆脱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控制。当前国际格局正在加速分化演变,国际社会遭受了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南北发展失衡的现实依然存在。新兴国家群体性崛起,成为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积极力量。经济全球化和社会信息化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了新的威胁和挑战。为了和平与发展,为了应对人类社会面临的种种威胁和挑战,国际社会应该加强合作,努力打造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中国的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中国已经走出了一条和平发展的新路,愿与各国一道走出一条合作共赢的新路,使各国人民共享平等尊严,共享发展成果。
新型国际关系倡导文明多样化和发展模式多元化。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500多个民族和众多的宗教,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文明,共同构成了人类文明的宝藏。自古以来,从两河文明、尼罗河文明、恒河文明、希腊文明到黄河文明,各种文明交相辉映、共同发展。人类历史就是不同文明相互交流的历史,只有相互交流、平等相待、彼此尊重,才能推动人类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中国的历史是一部兼收并蓄、互学互鉴的交流史。中华民族是多民族不断融合的结果,多少年来形成了团结统一、守望相助的民族认同。中国的丝绸、茶叶、医药、瓷器等传入西方,融入了西方的日常生活。中国也不断吸收外来文明,正因为文明的交融,才形成了波澜壮阔、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中国在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过程中,其文明也在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现代的中国文明,就其伟大复兴的意义上来讲,不仅是对中国古代悠久历史文明的挑战,也是对世界各国文明的挑战,这种挑战不是破坏性的而是建设性的,会促进世界文明在交流碰撞中共同发展。每个国家都有独特的文明发展轨迹,都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独特的贡献,没有十全十美的、唯我独尊的文明。亨廷顿的独特之处在于他唤醒了人们对文明冲突危险性的警惕,进而促进文明之间的对话。他指出,“西方文明的价值不在于它是普遍的,而在于它是独特的”。[5]各具特色的东西方文明应该在相互包容和相互交流中和谐发展,“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人类文明的大花园应该是百花齐放,而不是一枝独秀。只有文明之间的对话、交流与融合,才能构成人类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河。
在经济全球化、世界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的今天,每个国家都有依据自己的历史,根据现实环境和基本国情而选择适合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这种选择不应该视为对其他发展模式的挑战。不同社会制度和发展模式应该彼此尊重,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将自己的发展模式强加给其他国家的做法是行不通的。美国模式或者称为“华盛顿共识”,以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金融化为特征,以其固有的科技和制度创新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促进了经济发展,给美国带来了繁荣。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模式,从最初的煤钢共同体,经过6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独具欧洲特色的发展模式。自从1993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生效,欧盟正式诞生以来,欧盟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实体,世界上发展最快、最好的经济组织。欧盟是世界最大的资本输出和商品服务输出的国家集团,秉持宽容的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政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上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盟连续12年成为中国的第一贸易伙伴,中国连续13年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伙伴。东亚模式采取出口导向性的工业化战略,政府具有强烈的经济导向意识和导向作用,其本质是一种温和的极权主义和市场体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东亚模式作为一种制度模式,关键在于东亚各国政府理性地进行制度创新和制度安排,使其经济增长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美国金融危机暴露了美国发展模式的弊端,大量的投机衍生品坏债、美联储滥发货币和债券、金钱操控的民主政治使得美国发展模式如不改革就难以为继。希腊债务危机以来的一系列欧洲国家主权信用评级下调,凸显了欧盟的主权债务危机,欧洲经济一体化遭遇重创。难民危机和恐怖主义给欧盟施加了新的压力。英国认为欧盟是滋生腐败和官僚主义的地方,2016年6月决定采取公投决定去留。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模式的发展弊端展现在人们眼前。这种注重政府强有力的干预、人力和资本的投入,从某种程度上忽略了技术创新和管理改善的赶超模式,最终难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应该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的角色。
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是我们时代显著的特征。新兴国家坚持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不向其他国家推广自己的发展模式,这种做法是世界经济发展模式的宝贵经验。其中,中国的发展模式尤其引人注目。中国模式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科学社会主义原则与时代特征、基本国情相结合,是一条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实践基础的发展道路。中国模式坚持独立自主和可持续的发展道路,正确处理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通过30多年的发展,使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模式的成功,拓宽了民族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丰富了人类对社会发展规律和道路的认识。当然,中国模式也处在不断改革和完善之中。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中国将不断探索和完善中国模式。其次,中国也在借鉴各种发展模式的优点,吸取这些发展模式的经验教训,不断地完善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始终坚持各种模式应该互相借鉴、共同发展。尊重各国对于发展模式的自主选择,是新型国际关系的重要特征。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努力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本质。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世界来说不是威胁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机遇就是世界的机遇。和平发展既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又是中国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对世界潮流的把握。中国致力于走和平发展道路,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不同于传统的国际关系,它主张对话而非对抗、结伴而非结盟、合作而非冲突、共赢而非零和。新型国际关系要求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和发展模式的多元化。文明之间没有优劣之别,发展模式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正确的。各种文明汇聚成人类文明的长河,各种发展模式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发展。各国在差异中求和谐,在交流中求发展,共同努力构建和谐世界。
[1]亨利·基辛格.论中国[M].胡利平,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16.
[2]中国的和平发展白皮书[DB/OL].(2011-09-06)[2016-06-1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1-09/06c_121982103.htm.
[3]***.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DB/OL].(2015-09-29)[2016-06-17]. http://news.xinhuanet.com/2015-09/29/c_1116703 645.htm.
[4]亨利·基辛格.大外交[M].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2012:828.
[5]萨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50.
D822
A
成芳(1977-),女,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中美关系。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