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共享发展理念对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意义

时间:2024-07-28

苏 悦,张 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26)

党的十八大以来,***基于对中国现实国情的深刻把握,鲜明地指出“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1]共享发展的成果是人民创造的,自然也应该为人民所拥有。《“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要使“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2]。共享发展理念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共享发展理念促进着个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共享发展理念有益于人的共享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共享性思维是一种在人类早期就存在的思维方式。在古人看来,图腾与他们自身就是一个共享的整体,万物不可分。与平实思维追求事物本来的面目不同,共享性思维强调人对主客体的参与和分享。共享性思维是一种具有主动性、分享性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突破了个人封闭的心理及外界环境,积极主动地把主体与主体、主体与客体结合在一起,使人产生一体感,其实质是一种“合”思维。从共享性思维的对象来看,它是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换,是双方的分享和给予,它能够合理地规划信息和资源的使用量,不仅关乎自身生活还关乎他人的生存,从而使思维趋向综合化、开放化。从思维包含的范围看,它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充分考虑当下和未来,具有全面性和超前性。从思维方式上,它既不同于从实体出发的单纯客观性思维,忽视思维主体对思维过程、思维结果产生的影响,也不同于从主观出发的单纯主体性思维,把外部事物仅仅看作思维的产物。共享性思维首先从总体上考虑主体和客体的关系,再根据这种关系采取相应的共享方式。

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实践并对现实加以改造,这一过程中形成的实践理性及其不断实在化使现实向着理想转化,并使这种理想最后变为新的现实。这种实践理性要求主体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现实进行深入观察和思考,并力图使社会朝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这得益于主体对社会现实的认知能力。这种认知能力有一个积累过程,共享的过程就是这种认知能力快速积累的阶段,也是提高认识能力的重要阶段。对共享认识的运用过程就是共享思维的形成过程,即主体认知能力的积累过程。共享认知使人对整个世界的规律、本质有了更深的了解。经过现实的检验,主体就会把这些认识内化为自身的思维模式,更替旧观念,以更丰富、更严谨的思维模式指导认识活动,从而不断提高认识和把握世界的能力。不同的思维方式具有不同的认知背景,而不同的认知背景下将产生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共享主体在以自身的实际行动认知社会的同时,也在不断形成着自身对共享的认知,完善、更新着自身的认知结构,从而提高了认知能力。

(二)共享发展理念有益于共享实践能力的提高

共享发展理念作为一种科学理念处在人认识活动的较高层面,对人共享实践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共享实践活动和共享实践能力有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共享能力通过共享实践表现出来,也需要在反复的实践中得到锤炼和提高。共享实践能力越强,取得活动成功的几率就越大,而一个人共享实践能力的高低取决于他共享实践活动的多少以及自觉程度的高低。而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共享实践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所以共享发展理念对于共享实践能力的提高也有着重要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认识不仅反映现实而且改造现实,不同于动物的消极适应,人能够在意识的指导下积极改造外部世界,使外部世界按照主体的认识结果呈现在主体面前。共享发展理念无疑具有以上特征,更重要的是,共享发展理念重在“共享”,所强调的是一种“为他”的思想。共享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也具有新的实践目的,实践方式的选择、计划的制定和实施都不同于一般的实践,需要实践主体拥有共享理念。把头脑中的观念模型通过实践变为现实中的客体固然关键,但是拥有正确观念的指导也十分重要,因为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而错误的认识则阻碍实践的发展。共享实践活动需要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才能顺利完成。因此,不仅要实践也要规划、要思考,才能解决实际问题,在实践中归纳、总结、升华,用得到的观念继续指导实践,才能提高共享实践能力。

(三)共享发展理念有益于共享精神的培养

共享精神是人们进行共享活动时的意向和态度,是一种高度道德化的行为,也是个人主人翁意识的体现,主要包括共享意识、共享动机和共享意志。共享意识是指从事共享活动时的主动性、自觉性,共享活动是基于自身内部而非外部因素发起,是自觉而非自发的意识。共享动机就是从事共享活动的驱动力,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内在动机主要是主体想要改变外界的期望引发的动机,外在动机主要是为了得到外界的肯定或赞赏而引发的动机。共享意志是指共享活动中遇到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共享意志就是追求社会公平的意志力。

共享发展理念有利于共享精神的培养。共享发展理念衍生出一系列共享发展实践,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共享精神。如果说由共享发展实践产生共享精神是由实践到认识的飞跃,那么共享精神对共享发展实践的推动就是认识对实践的指导。共享精神一旦扎根于人们的思想中,就会成为推动共享发展的强大动力。自觉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是社会成员共享意识的体现,社会成员一旦对共享的行为产生共鸣,无疑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共享中来。受到共享发展实践的影响,社会成员也会有意识地加入到共享的大家庭中去。共享发展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需要社会成员坚定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意志,推动实施。在共享的过程中,分享的不仅是经济和具体物品,更重要的是一种共同的价值理念,共享发展强化了个体同集体的联系。随着共享发展理念的贯彻实施,共享精神将会为更多的人所推崇,也会使更多人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对共享精神的认识和感悟也会更深入,共享精神将会在整个社会中蔓延。

二、共享发展理念影响着人与世界的全面关系

(一)共享发展理念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全面关系

自然界是独立于人之外的客观存在,也是人们共享的本源性前提。人与自然是相互影响、彼此牵制的关系。自然界是人生存发展的基础,自然界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生活资料、活动场地,更为人提供确证本质力量的对象。人在自然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能够认识到自然的规律,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但是,不合理的实践会导致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报复,比如滑坡、泥石流等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所以,人要与自然共同享有地球这个家园,要合理地进行人与自然之间的变换。人与自然的这种关系决定了人与自然要保持和谐统一的关系。总的来说,共享发展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影响和塑造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共享发展理念在某种意义上,丰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一般认为人与自然首先是改造和被改造、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作为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应该有正确的理论做指导,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前景应该是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共享发展理念蕴含着人与自然共同享有地球这个家园的内涵,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利用共享发展做指导,才能在保护自然的前提下实现自己的目的。作为认识和被认识的关系,人与自然共享需要人对自然进行深入的理解,人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也认识了自然界的规律,这种认识也推动了实践的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以及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丰富了人与自然的关系。第二,共享发展理念改善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与自然的关系逐步达到和谐状态。人对自然的改造使主体的本质力量得到确证,反映着主体能力的增强,同时人类不恰当的实践也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在极端状态。共享发展是一种科学的理念,能够节约资源,帮助人们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用共享发展理念指导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也体现出人对自然的认识和把握逐渐深入以及主体意识的增强。当人类将共享发展理念沉淀为一种无意识的行为并用这种思想指导实践时,人就会摆脱大自然的盲目支配,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就会进入和谐状态。虽然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人们的实践不断创造改善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使人和自然最终达到和谐的状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也可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

(二)共享发展理念影响着人与社会的全面关系

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3],“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4],社会关系也是在人的交往中形成、实现的。共享发展意味着某些人在一定领域内进行物质的、精神(价值理念)的分享,而这种分享就孕育着交往的可能,增加了交往机会。所以,社会成员的深层次交往是内含于共享发展之中的,这也说明了共享发展对于社会关系的重要意义。共享发展理念对人与社会的全面关系的影响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共享发展加深了人们的交往程度。人是社会的人,社会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程度以及其能在多大程度上发展,社会和他人的发展程度是个人生存发展的基础。共享发展理念指导下的实践,主体不仅要同被改造的对象发生联系,还需要同其他主体相联系,这个主体就是交往的对象。“不同他人发生关系的个人不是一个现实的人”[5],人只有在交往中才能生存。人的生存就是不断拓展、丰富交往关系的过程。共享发展的推进及其指导下实践的不断出现,为人们提供了花样繁多的活动机会,使人们能够抓住、利用这些机会,展开、加深某方面的交流探讨,从而加深了人们的交往程度和关系紧密度,交往程度的加深也使人们的交往关系更加饱满。共享发展在加深交往程度的同时,也促进了交往内容的丰富,人们之间的交往关系已从最初集中于物质交往关系发展到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更加丰富的交往之中了。第二,共享发展创造出了更加和谐的交往环境。交往环境的好坏对主体的交往有着重要影响。这种环境主要指一种精神环境,它是一种交往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交往主体能够敞开心扉,抒发内心的感受,使交往主体潜在的交往需要得以满足。交往环境不佳是阻碍主体交往的原因之一,而良好的交往环境能够使主体放下戒备。共享发展理念强调共享、共建,强调分享,也就必然认同仁爱、诚信等元素,从而改进了交往环境。交往环境的改善使得交往活动越来越频繁,也加深了交往关系的紧密性。共享发展理念营造了一种健康有序的交往环境,调动了人们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共享发展理念影响着人与自身的全面关系

人与自身的关系是一种认识、反思的关系。在实施共享发展理念的过程中,主体随时都在同自身发生关系。主体总是要对自身的能力、意愿、人生价值等产生认识、作出评价,并在平时的实践及交往活动中展示出来。比如:主体要不要与他人分享、如何分享以及如何达到主体内心的和谐都是基于主体对自身和外界的思考。共享发展对人与自身自由全面关系的塑造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对自身的认识能力。我们对自身的认识程度是通过主动的反思实现的。共享发展的实现依靠的是每个主体的共同劳动和建设,主体在为推动共享发展出谋划策的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对客体本质的认识,也通过反思对自身需求、利益和能力等进一步认识。共享发展的实施过程也是人不断提高对自身认识能力的过程。第二,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共享发展为人提供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崇高的理想信念。主体在推动共享发展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突发情况和困难,使得主体要想保持平和的心理状态就需要不断调整、控制自我,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同时,主体一开始也许并不具有共享的意愿,或者这种意愿并不强烈,这就需要主体不断进行自我教育,积极主动为推动共享发展添砖加瓦,克服心理不平衡问题。人的自我控制能力在这种磨练中会得到相应提高。第三,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了人的自我满足程度。所谓自我满足就是个人人生价值的实现。人不仅需要得到自我满足,还有得到他人认可的需求。个体推动共享发展实现的动机是主体对自我需求的满足以及社会对个人的期望。共享意愿反映了主体对自我需求的认知,对社会期望的实现,其结果,从外在看是受到社会的赞赏和认可,从内在看是自尊心得到极大的满足,自豪感油然而生。共享过程和共享结果体现着主体的各方面需求,使主体得到一种满足感,从而实现自我价值。

共享发展理念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意义决定了我们要在推动共享发展的进程中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促进两者良性互动、共同进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