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7-28
尚 欣,康美娟
(长春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022)
农村教育的基础性、全局性及战略性地位已得到整个社会的认同,其弱质性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在农村教育中,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本研究认为,研究吉林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应该重点研究经济落后县域中留守儿童现状,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途径等。基于此,本研究调查吉林省经济落后长岭县的十个农村村落,从中总结一些问题并提出对策。
长岭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务农收入低,外出年轻人较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突出。
本课题组两名成员在2011年5月和6月先后几次到了长岭县的太平镇及其附近的单家堡、潘家窝棚,以及太和村等村屯进行了调研,发现长岭县各村屯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不等,最多的是潘家窝棚,人均占有耕地2亩,最少的是单家堡,人均占有耕地1.2亩。在以种植业为主的农村,收入高低取决于拥有的耕地面积大小,因此,长岭县农民普遍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长岭县农村绝大多数年轻夫妇都外出打工,调研所到的5个村屯中,发现只有几对年轻夫妇留在农村,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已外出生计,而无暇照顾孩子,只能将孩子留在农村。
1.学龄前留守儿童的教育情况
调研中发现,长岭县的农村小孩在上学之前几乎没有上过幼儿园,其原因为附近村屯几乎没有幼儿园,只有乡一级的绝大多数的镇有幼儿园,再加上一些偏僻的村落交通不便,照顾孩子的老年人身体不好,往往不能送孩子上幼儿园。木讷、胆怯、害羞而且长得普遍矮小,是学龄前留守儿童的共同特征。
2.留守儿童受家庭结构的影响
本调研活动选取了以上5个村屯的100户有留守儿童的家庭进行调研问卷,具体情况见表1。问卷调研发现,所有的留守儿童都与成人生活。父母一方外出流动而另一方留下来与儿童一起生活的占45.6%。如果父母选择一人外出流动一人留在家乡的流动模式,则父亲外出流动的比例高于母亲外出的比例;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情况在全部留守儿童中几乎达半数,比例高达45%。长期生活在单亲家庭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势必心理上有某些缺陷,性格上存在某些不健全特点;更严重的是,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中的任何一方在一起生活,他们只能与祖父母、外祖父母或者其他亲属在一起生活,这种状况,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心理发展等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表1 留守儿童的家庭结构
3.各学龄阶段的留守儿童在校率情况
调研人员发现在小学学龄阶段,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很高,表明留守儿童基本都能及时地接受小学教育。但是,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的在校率就大幅度下降,一半以上的留守儿童到初中就相继辍学,这与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发展目标是严重不相符合的。对于这种现象,当地人解释说,现在很多年轻人在外面打工,收入比本地要高很多,他们从外地回来时穿着时尚、亮丽,出手大方,并带来很多外界信息,对村里的其他人尤其是孩子们具有诱惑力。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子,就不想上学了,想跟别人出去打工,父母亲在外地打工的孩子更是迫不及待地要出去,尤其是父母不在身边的孩子,往往初中没毕业就已出去,很少有孩子读高中。
4.农村教育薄弱
农村教育薄弱问题反映在学生上学条件、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师资力量薄弱等软件方面。调研中发现,农村孩子都是步行上学,学校离居住地一般是半个小时以上的路程,而且很多农村村屯道路泥泞,步行艰难。比如,单家堡的孩子上学地点在太平镇学校,一个成人从单家堡快步到达太平镇学校需要40分钟左右,相对孩子而言,上学和放学时间也许会在2个小时左右,如果再遇到天气不好的情况,孩子上学的艰辛可想而知。太平镇学校的某位老师对调研人员讲,该学校的学生家长绝大多数是农民,普遍不重视教育,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尤其是留守儿童学习成绩不好,这些孩子或者内向,或者偏激,管理起来相当棘手;还有的家长反映,学校老师责任心不够,由于整个县贫困,教育支出较少,教师的工资少得可怜,很多老师的精力并没有放在学校的教学上,而且教师的自身水平也不高。试想,在没有家长帮助和学校压力的环境下,单纯凭孩子自觉学习的动力是不长的。就教学内容来讲,据调查发现,农村小学所选择的课本和城市小学都不一样,而且,农村的外语教学更是薄弱环节,很多农村小学阶段不设置外语课,仅就这一点来说,就足以构成农村孩子继续升学的巨大障碍。
农民工的经济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工资水平低,并且增长缓慢,而且他们大都从事劳动强度大、收入不稳定的职业,这种经济状况是农民工进城后面临的所有问题的根源。由于城市生活成本远高于农村,在长春市很多开放的社区中,随处可见几个农民工蜗居在简易的偏厦子中,距楼房大约在3-5米左右。但是,如果将子女留在身边,只得租房,单独租一居室房子每个月至少需要一千元左右,与他人合租每个月也需要几百元。如果把小孩带在身边,幼儿园入托至少五百元左右,如果子女上学,虽然上学手续较原来简化了许多,但是,上学以后学校向学生收取的各项费用也使这些农民工难以承担。这种城市教育高成本令很多农民工对将子女带在身边的选择望而生畏。正是农民工的经济困况,决定了一部分农民工无经济能力把未成年子女带到身边,而是留置在家乡,以降低养育子女的成本。
任何儿童教育都需要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系统配合来完成。产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需要从家庭和社会方面进行分析。就经济落后县域而言,一般来讲,农村教育水平落后,很多老年人本身受教育水平低,对教育的重要性没有任何认识,而由父母某一方留在农村单独带孩子,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和精神压力,无法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给与更多的关注;从上学的环境分析,经济落后的县域很多村落地理位置偏僻,距离中心镇、乡较远,学生上学路途远,使其产生畏难心理;家庭不重视导致学校的任课教师也不重视,而且经济落后县域中教师工资低,生活水平低,难以对教育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对留守儿童而言,当外出打工人员回家时,对留守儿童所描绘的丰富多彩的外部世界刺激了生活贫困的这群孩子幼小心灵,没有外界正确的诱导下,对学习逐渐失去了兴趣。以上种种家庭、学校、社会、区域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经济落后区域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突出。
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家庭、社会以及各层管理部门协调配合,通过短暂的调研活动,笔者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调查研究表明,留守儿童的大量产生和存在,是我国现行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就业、教育、保障等体制欠缺与不足的产物。从孩子成长发育的特点角度讲,和父母生活在一起,是每个儿童的基本权利和健康成长的基本条件。目前,我国广大农村数以千万计的年轻父母在外出打工时,不得不将孩子交给年迈的父母照管,这是在经济压力和社会压力下迫不得已的选择。消除留守儿童产生的条件,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这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此次调研选取的是经济落后的农业县,以前课题组成员曾经到经济较发达的梨树县调研,对比之后,发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县域在各个方面都存在差别,留守儿童问题在梨树县不构成主要矛盾,而经济水平落后的县域中这个问题就比较突出。经济落后县域中,农户经济条件较差,留守儿童监护人对待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水平较低,导致对留守儿童教育的监督不足等个体原因;同时,财政对于农村教育的投入水平较低,这表明留守儿童面临的学校等外部教育环境也存在一些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农民子女的教育问题是一项关系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其外部效应很强,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关注。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的省情是我们研究很多问题的出发点,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是解决诸多问题的着眼点,如何将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到其他行业是关键点。吉林省人均占有的耕地较多,土地规模化经营的可能性已经具备,对吉林省来讲,只有实施土地规模经营,才可能顺利地、低成本地发展现代可持续农业,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综合目标,也能够相应地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及教育问题。对吉林省而言,推行土地规模经营,不仅要重视客观条件是否成熟,还特别要充分尊重农民的主观意愿,关键是要客观地估价土地对农民的意义和农民对土地的基本态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